《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强化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强化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2.秦律工律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羸、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秦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抑制商业发展B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手工生产D统一生产标准,实现政府垄断3.秦律规定:“偷盗者少于五人,赃款在1200钱之间的只给予流放处罚;但如五人盗,赃款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且黥面并服四年筑城的劳役
2、。”这一规定表明()A秦律注重犯罪情节和司法程序B秦朝税收赋役繁重C秦律重治“群盗”以维护治安D秦朝地方割据严重4.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5.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A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
3、制D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6.“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B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C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D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7.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国人暴动C.三家分晋D.陈胜、吴广起义8.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秦律田律还规定禁
4、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旨在()A使酿酒业获得健康稳定发展B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C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D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使用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10.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过程B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5、一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材料二(1)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2)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材料二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3)两则材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
6、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1.答案:C材料反映的只是秦朝对失职官员的处罚规定,不能说明实际的社会秩序和吏治情况,故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官员如有“不胜任”的失职行为将被免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地方官员负责地方上经济、治安、行政等各个方面的治理,不是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2.答案:B材料没有体现对商业的限制,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标准,有利于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不仅仅体现“手工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垄断,故D项错误
7、。3.答案:C 秦律对“五人盗”这样的“群盗”惩治更加严厉,故C正确;秦律该规定强调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说明秦律不注重犯罪情节和司法程序,排除A;材料与“秦朝税收赋役”无关,排除B;材料不涉及“秦朝地方割据”,排除D。4.答案:D 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A项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项错误
8、。5.答案:B根据材料“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可知,秦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现了“公天下”,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公天下”不是指人才选拔,故D项错误。6.答案:C 司马迁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不是全部,故A项错误;史学作品也有信史、野史之别,文学作品也有部分蕴含很高的历史价值,故B项错误;孤证不立,故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等相结合,双重证据是史学重要研究方法,故C项正确;历史记录存在主观性,不能完全作为历史事实依据,故D项错误。7.答案:D A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
9、,与题意不符;C三家分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不符;D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与题意相符。8.答案:D根据所学可知,对酿酒业征收重税,有利于抑制商业发展,稳定农业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故选D项。限制酿酒业不利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排除A、C两项;也不能杜绝贪腐奢靡之风,排除B项。9.答案:D 本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在收集、使用资料这一点上,应该是最直接的文物最有说服力。分析选项,民间传说可信度是最差的,汉书和史学家论文也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只有D项最客观、最原始、最直接,也最可信。所以答案为D。10
10、.答案:B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郡县制的推广过程是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并没有皇帝,且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专制皇权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发展的过程实际反映社会控制逐渐严密的过程,故D项不符合题意。11.答案:(1)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2)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材料二有实物价值。(3)统一中国,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或者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