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5古代诗歌五首饮酒陶渊明一、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二、 翻译:.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三、句子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
2、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
3、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景物描写。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抒情。“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6.我们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
4、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1)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2)、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3)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 春望杜甫一、 思想感情: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伤时,念家思己 (忧国思家 )的情感,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二、翻译:国都沦陷破败不堪,但山河依旧在,春天降临到长安城本该春意盎然,却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花都落泪了;痛恨离别,鸟都感到心惊
5、。战火连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值得上万两黄金啊!我的白发越挠越短,简直要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二、 句子赏析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 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的破败之景,令人触目惊心;(2) 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树木丛生之景(景物描写),令人满目凄然,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草木深”表面上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上写都城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3) 诗中的首联“望”到了什么景象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萋萋。一片破败。(4) 这两句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
6、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寓情于景,因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溅热泪”,因悲恨亲人离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2)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此时诗人看见反而“溅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3)修辞:对偶和拟人的修辞,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贱泪,鸟亦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4)“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花鸟木本来可以带给人们快乐,但因为自己忧时恨别,现在见了花反而落泪,听见鸟鸣反而心惊,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含义丰富。3、烽火连三月,家书
7、抵万金。“连三月” 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夸张,写出家书的珍贵。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搔:传神的写出了诗人焦虑忧愁的痛苦心理,“更短”极言忧愁的程度之深。(2) 画面及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稀疏得无法梳髻插簪。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5.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雁门太守行李贺一
8、、 思想感情:诗人用凝练的方式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渲染了悲壮的色调,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艰苦卓越的斗争精神。二、翻译:敌军像乌云般压城,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大太阳,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不展,部队抵达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赏赐和厚爱,我手执宝剑甘愿为国君血战到底。三、句子赏析1.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答:(1)“压、摧”:夸张,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表现了战争的紧张
9、气氛。 “开”:展示出战士们饱满的情绪,描绘出战阵次第排开的壮阔画面。“黑云”:比喻,把敌军攻城比作黑云,生动地描写敌军兵临城下时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式。 “甲光”:比喻,把阳光照射下的铠甲比作金色鳞片,借日光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的闪闪金光来显示我方士气高昂,信心满怀。把敌军的来势汹汹与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进行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气氛紧张。(3)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该句。敌军像乌云般压城,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2.“角声
10、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答:(1)从色彩的角度赏析: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黯然凝重的氛围,烘托出战场的悲壮场面。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答:“半卷”暗指援军乘夜奔袭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行
11、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慷慨悲壮的豪情。“鼓寒”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含蓄地写出了将士们毫不气馁的战斗精神。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答:典故和借代,黄金台: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玉龙,是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借代剑。 诗人引用这些故事,写出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5.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
12、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滚,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赤壁杜牧咏史怀古诗: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一、 思想感情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二、翻译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销蚀掉,(我)拿来磨光洗净之
13、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句子赏析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1)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2)“磨、洗、认”等动作,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3)诗人为什么要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是托物起兴(托物起兴,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起后
14、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4) 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借一件古物来抒发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写出兴感之由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答:这两句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大乔、小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曲折反映了诗人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它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渔家傲李清照一、 思想感情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二、
15、翻译天空连着如波涛翻滚的云和早晨的云雾,银河流转,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梦中的灵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听到天帝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不要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海中的神山上去吧。三、句子赏析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1)描绘画面(描写梦境):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早风浪中飞舞前进。(2)“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的传递给读者。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
16、幻性。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归”意为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了天帝身,是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归宿。“归”写出了李清照南渡以后,丈夫病故,生活无着,漂泊无依,面对人生茫然、彷徨、犹豫的心理。天帝形象: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作用:反映了遭逢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孤独无依的词人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康以及人生美好归宿的渴望与追求,自然地引出下文。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1)“路长日暮”比喻人生晚景。“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她对人生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17、2)“学诗谩有惊人句”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何作为? 二是遭逢乱世,正值战乱,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句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3)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借助梦境与天帝的对话,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慨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战乱甚至连个人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4)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用典,“九万里风鹏”引用庄子逍遥子中大鹏的形象,来喻指自己的腾飞之志,表达了词人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奔向缥缈的仙山,寻找幸福的愿望,含蓄地流露出对南宋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