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高考】考点15 中国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易错题提升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新高考】考点15 中国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易错题提升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15 中国地理下图为“西部地区主要生态资源总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1.2001-2017年间,西部地区主要生态资源总量中增幅最大的是()A.造林面积B.耕地面积C.水土流失治理面积D.自然保护区面积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如()南水北调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移民工程西电东送工程A.B.C.D.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地形崎岖,交通极为不便,该县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30004000mm。工程师们采用现代技术建设的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下图)时常发生透水事故,严重影响了墨脱的物资供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墨脱公路最常出现“北通南不通”现象的
2、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嘎隆拉雪山隧道建成后时常发生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错动B.降水丰富C.道路养护难D.地下水位高南宋初期,古徽州地区(今皖、浙、赣三省交界)是古代徽商的发源地,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外发展商贸,徽商自此兴起。下图示意古徽州位置。据此完成下题。5.南宋初期,徽商兴起的主要自然地理背景是()A.山多地少B.水土流失C.土地退化D.河水泛滥6.在徽商早期贸易中,流出古徽州地区最多的商品可能是()A.粮食、药材B.粮食、茶叶C.茶叶、竹木D.人参、竹木7.南宋初期,徽商发展区外贸易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马车B.公路C.铁路
3、D.水运频繁的旱涝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称为水盐运动。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壤表层相对含盐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8.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西北B.西南C.华北D.东南9.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达到最低时直接有关的是()A.与土壤含水量有关B.与伏旱有关C.与气温有关D.与气压有关10.该地区()A.春旱多大风、沙尘天气B.农作物以春小麦、棉花为主C.河流汛期出现在6月D.坎儿井可调节土地含盐量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暑期,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赴新疆开展了以“新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先从霍尔果斯出发,沿21
4、8国道穿越三面环山、水源充足的伊犁河谷,这一段国道中的部分路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气影响导致交通中断。沿途还经过了位于天山深处海拔1776米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和雪崩研究站(K地),该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山地积雪及其灾害治理观测实验站,这里冬季降雪频繁,是雪崩的危险地段,也是观察和研究雪崩的绝佳地段。研学小组继续向南翻越天山,抵达研学终点库尔勒。这里有大片农田和聚落分布。图1示意研学线路,图2示意天山山前洪积扇。(1)从地形角度,分析在K地布局“积雪与雪崩研究站”的原因。(2)218国道伊犁河谷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气影响导致部分路段交通中断,分别推测其形成的原因。(3)研学小组发现塔里木盆地农田、
5、聚落多位于冲积扇的边缘低地。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2.B解析:1.读图可知,2001-2017年间,西部地区主要生态资源总量中增幅最大的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接近翻倍,接近100%的增幅,其它三项都没有达到翻倍的增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西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华北地区,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3.B;4.A解析:3.墨脱北侧的雪山海拔高,冬季冰雪封冻,不易通行;夏季冰雪消融,公路能够通行,而雪山南
6、坡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冰雪融水和雨水易形成山洪,引发泥石流,毁坏公路,中断交通。因此墨脱公路最常出现“北通南不通”现象的季节是夏季。4.嘎隆拉雪山隧道采用现代技术建设,降水丰富及地下水位高不足以发生透水事故。嘎隆拉雪山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板块运动活跃,地壳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岩层不断错动导致钢混结构的隧道破裂,常发生透水事故。答案:5.A;6.C;7.D解析:5.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土地退化少,山区河水泛滥的影响小。故选A。6.古徽州地区地处山区,茶叶和竹木都是古徽州地区的特产,更多的流向外的。故选C。7.通过新安江对外联系,以水运为主。故选D。答案:8.C
7、;9.A;10.A解析:8.C项,图中显示,该区域土壤表层含盐量在春季和秋季有明显上升现象,表明当地春秋季节气温高,蒸发强,降水量,由此判断该区域为华北地区的可能性最大。故C项正确;ABD,图中显示,该区域降水量低于800mm,高于400mm,降水主要集中于78月,由此推断,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多于400mm)、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降水高于800mm)的可能性较小。故ABD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9.A项,图中显示,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达到最低时出现在78月,此时当地降水量最多,土壤中含水量较大,淡水稀释和淋溶了土壤中的盐份,使得土壤表层相对含盐量
8、出现最低值。故A项正确;B项,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不会出现伏旱天气,且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强,不会导致土壤表层含盐量出现低值。故B项错误;C项,图中显示,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达到最低时出现在78月,此时当地气温最高,蒸发强,因此气温与含盐量低值无关。故C项错误;D项,当地气压与土壤表层含盐量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0.A项,根据第1题判断可知,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春节气温回升快,蒸发强,但雨季末到,降水少,气候干旱,此时冬季风还较强大,多大风,地表干燥,容易起沙,多沙尘天气。故A项正确;B项,华北地区属暖温带地区,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
9、,春小麦大多种植在中温带地区。故B项错误;C项,华北地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图中显示,当地雨季一般出现在78月,因此河流汛期出现在78月。故C项错误;D项,坎儿井出现在西北地区的天山山麓,而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1.答案:(1)K地位于西风迎风坡,降雪量大;海拔高,气温低,多积雪;地势起伏大,易发生雪崩。(2)冬季降雪(或雪崩)、道路结冰等自然因素影响道路通行;夏季冰雪融化量加大(或山区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道路通行。(3)地下水出露地表,水源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厚度大、肥力高;远离山口,受山洪影响小。解析:(1)观察地图可知,K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雪量较大;加上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较多,因为地势起伏大,所以易发生雪崩。(2)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冬季降雪量大、道路结冰等自然因素会影响道路通行;在夏季冰雪融化量加大,如果发生暴雨,就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此影响道路通行。(3)干旱地区的农田和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到水源的制约,在边缘洼地的冲积扇地区,地势较低,所以地下水会出露地表,水源充足;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厚度大、肥力高,利于耕作活动;加上远离山口,所以受山洪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