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合剂对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348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咽合剂对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清咽合剂对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咽合剂对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咽合剂对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清咽合剂对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耳鼻咽喉科论文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尤其以慢性咳嗽为多见, 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此类患者占专家门诊患者的 10% 30%1. 长期的咳嗽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 也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喉源性咳嗽由我们国家着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于 1987 年在其所着 (中医喉科学2中初次提出, 并在 1993 年于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门讨论而确定. 该病是指临床上因咽喉炎症疾病引起的咳嗽, 咳嗽的特点是咽痒即咳, 干咳无痰或很少有痰, 咳嗽一般连续不断且紧凑急促, 甚者呈冲气状连声呛咳不止. 肺部 X

2、线检查无异常, 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此病病位在咽喉, 咳点在声门以上, 临床上常见, 且病程较长、 不易治愈. 属于祖国医学 咳嗽 、 久咳 、 喉痹 等范畴, 相当于当代医学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慢性咽炎等引起的咳嗽. 清咽合剂是本院名老中医何炎燊的经历体验方, 是在着名经方养阴清肺汤 (治疗白喉验方) 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全方具有养阴润肺、 利咽止咳之功. 本研究采用清咽合剂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患者, 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式方法 1. 1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2018 年 1 月2018年 1 月期间在东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专科门诊就

3、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喉源性咳嗽患者, 共 60 例. 采用随机、 单盲、 对照研究方式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 1. 2诊断标准 1. 2.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 (当代中医内科学制定. 病史: 有急慢性咽喉炎病史, 咽喉长期枯燥, 或病前有感冒史. 异常感觉和状态: 主症: 干咳无痰,咽痒则咳, 不痒不咳, 咽干、 咽痒、 咽喉异物感;次症: 痰少或痰中带血、 口干、 大便干结等. 体征: a. 咽峡慢性充血, 颜色暗红, 枯燥无液; b.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咽后壁常附有粘性分泌物; c. 咽后壁小血管扩张暴露; d. 舌质红, 苔少或薄白, 脉细.

4、诊断时须有明确的病史, 全部异常感觉和状态或部分异常感觉和状态(必须有主症), 兼有体征 a、 b、 c 中任何 1 条或 1 条以上, 且必须具备 d. 1. 2.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田勇泉主编的 (耳鼻咽喉科学制定. 病史: 常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 或最近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或因鼻病长期张口呼吸及烟酒过度、 环境空气枯燥、 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污染等. 异常感觉和状态: 刺激性干咳、 咽干、 咽痒、 或有灼热微痛感、 无痰或少痰. 常因受凉、 感冒、 疲惫、 多言等原因导致异常感觉和状态明显或加重. 体征: a. 咽峡慢性充血, 颜色暗红; b.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咽后壁常附有粘性分

5、泌物; c. 咽后壁小血管扩张暴露.具备上述异常感觉和状态 1 项或 1 项体征检查所见, 即可诊断. 1. 3纳入标准(1) 年龄在 18 65 岁之间者.(2) 选择门诊患者, 有阵发性干咳, 咽痒则咳, 不痒不咳等,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3) 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者. 具备上述 3 个条件者纳入临床试验研究. 1. 4排除标准(1) 年龄在 18 岁下面或 65 岁以上者, 或为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 (2) 因气管、支气管肺部感染、 肿瘤、 支气管异物、 变应性咳嗽等引起的咳嗽及鼻窦炎、 胃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咽部异常感觉和状态或炎症. (3) 合并有心、 肝、 肾和造

6、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4) 怀疑有酒精、 药物滥用病史; 或因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5) 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6) 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7) 未按规定服药者; 无法断定疗效者; 不愿意接受研究措施等干扰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 1. 5治疗方式方法 1. 5. 1治疗组 给予口服清咽合剂治疗. 清咽合剂 (由广东土牛膝、 玄参、 桔梗、 白花蛇舌草、 浙贝母、 竹蜂、 生地黄、 麦冬、 白芍、 牡丹皮、 甘草、 薄荷脑等 12 味中药组成, 由本院药剂科加工制成, 生产批号: 20180619), 每次 30 mL, 天天3 次, 1 个疗程 5 d

7、, 共观察 2 个疗程. 1. 5. 2对照组 给予酮替芬 + 咳必清治疗. 酮替芬 (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1001141)1mg, 天天 2 次 ; 咳必清 ( 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080802) 25 mg, 天天 2 次. 1 个疗程 5 d, 共观察 2 个疗程. 1. 6观察指标 观察2组的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及咽喉部体征(参考 2002 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主要指标: 干咳、 咽干、 咽痒、 咽部异物感、咽部体征. 各异常感觉和状态分级量化, 分为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4 个级别, 分别对应 0、 2、 4、 6 分.

8、 (2) 次要指标: 少痰难咯、 口干、 大便干结等. 各异常感觉和状态分级量化, 分为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4 个级别, 分别对应 0、 1、 2、 3 分. 1. 7疗效判定 (1) 疗效评定方式方法 : 每个病例的单项异常感觉和状态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按治疗前后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积分值变化的百分率进行判定 (尼莫地平法). (2)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 2002 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即 (治疗前总积分值 - 治疗后总积分值) /治疗前总积分值 100%. 治愈: 用药 5 d 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减轻, 10 d 以内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及体征消失, 积分减少

9、95%. 显效: 用药 10 d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 体征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 70%. 有效: 用药 10 d 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 体征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 30%. 无效: 用药 10 d 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或积分减少缺乏 30%. (3) 临床单个异常感觉和状态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 2002 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即 (治疗前分数 - 治疗后分数) /治疗前分数 100%. 治愈: 用药 5 d 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减轻, 10 d 以内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及体征消失, 积分减少 95%. 显效: 用药 10 d 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 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

10、少 65%. 有效: 用药 10 d 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 体征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 30%. 无效: 用药 10 d 以内异常感觉和状态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或积分减少缺乏 30%. 1. 8统计方式方法 应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s)表示, 同组治疗前后比拟采用配对设计 t 检验, 组间比拟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拟采用 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拟采用 Ridit 检验. 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基线资料比拟 治疗组30 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16 例, 平均年龄为 (35.70 12

11、.63) 岁,平均病程为 (30.53 21.18) d. 对照组 30 例患者中,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平均年龄为 (34.43 10.24) 岁, 平均病程为 (27.13 21.23) d. 经统计学分析, 2 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病程等方面资料比拟,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示清楚 2 组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 2. 2 2组临床整体疗效比拟 表1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 对照组为 83.3%. 治疗组的临床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 组比拟 (Ridi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2. 3 2组临床

12、主要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疗效比拟 表2 表 6 结果显示: 治疗组干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治疗组的咽干、 咽痒、 咽部异物感、 咽部充血等主要异常感觉和状态、 体征疗效与对照组比拟,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2. 4 2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异常感觉和状态总积分比拟 表7 结果显示: 治疗前, 2 组各临床主要异常感觉和状态总积分比拟,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 2 个疗程后, 2 组各临床主要异常感觉和状态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或 P 0.05), 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干

13、咳、 咽干、 咽痒、咽部异物感、 咽部充血等主要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讨论 3. 1喉源性咳嗽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 咳嗽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自古以来就有 百病易治, 咳嗽难医 之讲, 咳嗽的病因有上百种, (黄帝内经 提出: 咳嗽不离乎肺, 亦不止于肺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等, 这一观点与当代医学提出的肺部疾病可致咳嗽外, 其他脏器功能的改变亦可引起咳嗽的观点相符合. 如上气道炎症 (鼻、 咽喉部疾病)、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心理性因素等均可出现以咳嗽为主要异常感觉和状态. 喉源性咳嗽即是由咽喉炎症所引起的咳嗽, 是众多咳嗽症中的特殊类型之一,

14、笔者以为其与西医学中上气道炎症 (鼻、 咽喉部疾病) 或感冒后咳嗽有类似之处. 滕磊6亦以为喉源性咳嗽患者, 多数病例具有最近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经用镇咳药物治疗咳嗽未愈或加重, 咽喉作痒, 痒则呛咳, 咽不痒则不咳, 咳嗽尤以晨起或夜间为甚.随着气候的变化、 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喉源性咳嗽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南方地区, 岭南一带, 气候湿热, 加之人们喜进食辛辣、 煎炸、 方便食物, 以及多熬夜, 喉源性咳嗽更为多见. 3. 2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喉源性咳嗽, 究其病因病机, 多因气候枯燥或湿热 (尤其在岭南一带), 耗伤肺阴; 或过度劳累, 耗伤气阴;或患者素

15、体阴虚, 咽喉失于濡润; 或平素喜食辛辣上火之物, 导致咽部阴液亏耗, 津伤缺乏; 或加之感受外邪, 外邪循经入肺, 肺失清肃, 宣降失常,上逆咽喉而致咽痒、 咳嗽不止. 总之, 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 阴虚为本, 炎热为标, 病位在咽部, 牵涉肺、 肾、 脾胃、 肝、 心, 临床以肺肾阴虚多见. 阴虚炎热, 咽喉及肺失于濡养, 以致咽喉不利, 肺失清肃, 宣降失常, 故见咽痒、 咳嗽、 少痰、 咽部不适等异常感觉和状态. 故阴虚肺燥, 肺失宣降是喉源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 临床上治疗宜养阴润肺、 利咽止咳为法, 养阴应以养肺、 肾之阴为主以治本, 兼以利咽止咳以治标. 进而遵循中医治病求本的原

16、则,标本兼治, 养阴润燥, 咽喉得以濡养、 清利, 则病源得解, 咳嗽异常感觉和状态亦会逐步缓解消失, 以到达治愈疾病的目的. 3. 3清咽合剂组方配伍及成效 自1987 年干祖望教授提出该病以来, 短短的 20 多年时间, 人们对喉源性咳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了中医药在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疗效较好, 且无耐药性和副作用较少的优势. 养阴清肺汤是我们国家古代中医着名经方之一, 具有养阴清肺、 清热、 利咽、 解毒的作用7,是祖国医学治疗白喉的经历体验方. 而本院的清咽合剂则是在养阴清肺汤的基础上重用广东着名喉科要药-广东土牛膝, 并加用白花蛇舌草、 竹蜂、 桔梗等共 12 味药物组成的.

17、 广东土牛膝, 性味苦凉,归肺胃肾经, 有清咽利喉、 清热解毒之功; 玄参性味甘苦咸, 微寒, 归肺胃肾经, 有凉血滋阴、 泻火解毒之功, 两药均归肺经, 共为君药, 发挥养阴润肺, 凉血利咽之功. 白花蛇舌草性味微苦、 甘,寒, 具有清热解毒、 清热利湿、 清热散瘀的作用;桔梗性味苦辛平, 归肺经, 具有宣肺利咽、 祛痰排脓之功; 浙贝母性味苦寒, 归肺、 心经, 具有清热化痰、 散结止咳的成效; 竹蜂性味甘酸寒, 入心肝肺经, 有清热、 化痰、 消肿之功; 4 味共为臣药. 生地黄, 性寒, 味甘苦, 归心、 肝、 肺经, 具有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之功; 麦冬, 性寒, 味甘、 微苦, 归

18、心、 肺、 胃经, 具有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之功; 白芍, 苦酸微寒, 主入肝脾肺大肠经, 具有益血敛阴、 敛肺止咳之功; 牡丹皮, 性味苦辛寒, 归心、 肝、 肾经, 具有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的成效,总之以甘寒之生地黄养肾阴、 麦冬养肺阴、 白芍敛阴泄热, 加上牡丹皮清虚热、 凉血解毒, 4 味共为佐药. 薄荷脑祛风利咽、 散邪、 清利头目, 引药行走; 甘草, 调和诸药, 兼顾解毒利咽之用, 两味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 共奏养阴润肺、 利咽止咳之成效, 全方标本兼治, 为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之良方. 本研究结果显示, 运用本院制剂清咽合剂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 能明显

19、改善患者的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和体征, 其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同时需强调一点, 在运用清咽合剂治疗该类患者中, 建议患者在服药时宜徐缓咽下, 以加强药物对咽喉部的局部治疗作用.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钟南山, 王辰. 呼吸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26. 2 干祖望. 中医喉科学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127. 3 何绍奇. 当代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227-228. 4 田勇泉. 耳鼻咽喉科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4:125-127. 5 中国卫生部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30-333. 6 滕磊. 喉源性咳嗽时间节律和体质易感性的相关性 J. 中医杂志, 2018, 43 (6): 568. 7 广州中医学院.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资料 (方剂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