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职业生涯与家庭平衡的关系及应对策略,家庭社会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职业生涯与家庭平衡的关系及应对策略,家庭社会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女性职业生涯与家庭平衡的关系及应对策略,家庭社会学论文经济发展和职场竞争给女性带来了诸如生活、工作一系列社会变化和费事,职业女性不仅面临社会及男性世界的压力,还承当着家庭的重任。职业女性纷纷对自个的经济状况和职业发展感到担忧,付账、失业、抚养子女、家庭理财和职业重新定位等都让她们感到头疼。人事纷扰,家务拖累,角色错位,在职场中,她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成功;在生活中,她们必须照顾父母,关爱子女,维系家庭。那么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女性的职业状况怎样?哪些因素影响了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她们又将怎样平衡家庭和工作?本文着重分析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在状况、影响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
2、因素和女性职业生涯发展与家庭平衡的策略。 一、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在状况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场进入职场。固然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很多优势,在诸多领域中也不乏才能非常出众的女性,但她们在职业生涯发展经过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甚至是举步维艰。实际上,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男性的职业生涯发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在一个传统上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显得更为复杂多变。正如一位学者在介绍中国职业女性正面临的问题时所讲: 女人与男人就像跑在同一个跑道上的运发动,但男人是一身轻松,而女人却必须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厨房家什,即
3、便面对重重障碍的女人能够和男人跑得一样快,众人也会批评她们跑得不够优雅。 在(2018中国10城市职业女性生存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调查者分别对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石家庄等10座城市的职业女性人群,按年龄段和企业性质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66.8%的女性都在上班;6.4%人是失业状态;9.9%的女性将要踏入职场;8.8%的女性曾参加过工作,当前做了全职业主妇;6%的人曾参加过工作,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去求学深造;37.2%的女性求职不顺利,51%的女性对自个的职业前景没自信心,近6成女性缺乏中长期职业规划。 (2020中国职业女性调查报告显示,38.9%的受访女性对近期一次调
4、薪不满意,59.9%的受访女性预期一年之内跳槽。本次调研中,预期在三个月、半年和一年之内离开职位的受访女性共计占比59.9%.促使女性雇员跳槽的首要因素是 薪酬 ,其后依次是 职业发展时机 和 福利 .较之女性,受访男性跳槽关注 行业前景 甚于 福利 .分析以为,男性普遍更自信,为自个设定了长期的职业目的,也更关注长期发展,而女性随着年龄渐长,平衡家庭与工作变得更重要。 二、影响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 1.个人因素 在职业女性成长经过中,缺乏自信、缺少职业规划、依靠心理、生理特点等个人因素对女性职业生涯发展有很大影响。缺乏自信、缺少职业规划等会导致职业女性的成就动机减弱,进而职业生涯发展平缓。
5、着名作家张抗抗讲过: 女人,真正的对手,永远的敌人,女性解放道路上最顽固的障碍是女人自个。 传统女性人格心理的最大弱点是自卑、狭隘及对男人和社会的双重依靠。女性的自卑感强,对本身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能力评判较低,自自信心和成就意识弱,没有明晰的个人自我目的定位,总给人们一种 企图心不高 、 自自信心不够 的感觉及印象。很多企业的男性高管表示,在选择中高层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不想晋升女性,实在是女性在自自信心方面普遍都给自个较低分。(2018中国10城市职业女性生存和发展状况中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种观点。调查数据显示:51%的女性对自个的职业前景没自信心,或者没考虑过。仅有17%的受访者能够有5年
6、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而4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选择顺其自然,没有长远职业规划的占到六成以上。 同时由于先天性的生理因素,女性一生中要经历经期、妊娠、产期等各个阶段,而这些又与职业发展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不少企业以为女性因生理特点会增加劳动成本,因而使得女性在职业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 2.社会因素 固然各种对男女分工、社会地位的陈腐观念在逐步弱化,但 男主外、女主内 、 男尊女卑 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性别刻板印象仍然深切厚重有力。 一方面,轻视女性的旧观念仍印刻在人们的生活态度中,另一方面,随着女性的解放和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等待及其自我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政策、舆论等社会环境对知识女性的支
7、持也缺乏,这些都对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小的阻碍。 我们把这种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称作性别刻板印象,也叫性别偏见,它表示清楚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在对人的认知和评价中,人们总是力图找出各类角色的共同特征,以缩短和简化认知经过。当人们讲 他不像男孩 或 她像假小子 时,就是在用性别刻板印象来评价某个男性或女性。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如中国的 男强女弱 ,日本的 男人是棵树,女人是根藤 等讲法都反映出类似的性别刻板印象,而且这些印象很多都具体表现出为男性优于女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克朗兹等人曾对美国人的性别刻板印象作过调查,结果人们一致以为属于男性特征的
8、内容是:攻击性、独立性、主动、自信、竞争心强、抱负宏大等;属于女性特征的内容是:喜欢聊天、雅淑温顺、害羞、文静,对安全有强烈的需要、擅长表示出、脉脉温情等。 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传统文化中, 女子无才便是德 ,男性被定型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养家糊口的人和创业者,而女性最重要的是成家和生孩子,因而社会衡量女性的标准就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女性没有事业可言,也不需要。那些表现出较强事业心、工作积极进取的女性有时甚至还会遭遭到很多非议和责难,经常会被指责不顾家庭、缺乏母性、没有女人味。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大多数 女强人 也都是以婚姻不幸、众叛亲离的形象出现,因而很多知识女性对 女强人
9、望而生畏,主动放弃对事业的追求,转而将重心置于家庭。 研究表示清楚,性别刻板印象的普遍性和牢固性,是影响职业女性成就动机和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3.家庭因素 职业女性在扮演自主自强的社会角色的同时,又兼任着温顺重情的家庭角色,这就使得职业女性不得不遭到来自于家庭对工作的影响、工作对家庭的影响,并面临两者之间角色冲突的窘境。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看重婚姻,而且作为女性,时常由于同时要扮演妻子、母亲与职场人的角色而出现家庭与事业的冲突,这就使得她们在面对自以为会成功但有碍于扮演好家庭角色的事业时会犹豫,导致她们在多数情况下将自个的理想放在次要地位,最终她们的职业生涯不能拥有较好的发展。例如,女性
10、在职场中经常会碰到两难的问题:到新单位后,单位规定新员工两年内不能生小孩,固然这种规定不公平,但作为新员工,为了保住岗位往往也迫不得已。不仅如此,工作中女性也会经常碰到升职和生育撞车的问题,这时候该如何来选择呢?调查数据显示:51.2%的女性会毫不迟疑地选择 生育 ,其次才是 升职 . 有人以为生育和家务劳动造成职业女性时间分割,精神分散,职业女性正面临着胸有大志却 行动无时 的困惑,时间资源的缺乏阻碍着她们职业的发展,这成为影响职业女性们职业成功的一大原因。还有人指出有些职业女性为了家庭而放弃了事业或降低了事业追求的目的,有些职业女性选择了事业而家庭生活却不够幸福和谐,而更多具有当代观念的职
11、业女性则选择事业、家庭兼顾。但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神有限,双重角色的矛盾使她们的职业发展举步维艰,时刻困扰着她们。 职业女性希望在家庭和事业两者中寻找平衡,但妻子、母亲角色占据了职业女性大部分的时间,事业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构成了压力。怎样做好时间精神的分配,对职业女性来讲,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积累经历体验。职业女性在主观上往往存在完美主义倾向,既想做个好母亲,好妻子,又想在事业上做到完美,表现突出,然而现实不可能是完美的。既渴望在事业上做到最好,又想成为贤妻良母,是非常难做到的。高期望达不到的时候容易产生压力,所以,降低期望,降低目的,做不到完美,做到平衡就好了。遭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丈夫往
12、往不愿意承当更多家务劳动或照顾孩子。假如女性把精神和时间大部分用在职场工作中,又没有及时的沟通,丈夫对妻子容易不理解,不支持。这种态度会让妻子感到压力或是焦虑,构成角色冲突,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良好的沟通,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妻子是非常重要的。 4.玻璃天花板效应 玻璃天花板效应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十分是女性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的职位,换句话讲,玻璃天花板效应是指由于性别差异,女性的职业选择和职务晋升被一层玻璃挡着,可望而不可及。 玻璃天花板 一词出现于1986年3月24日的(华尔街日报的 企业女性 专栏当中,用来描绘叙述
13、女性试图晋升到企业或组织高层所面临的障碍。玻璃天花板基本上的涵义为,女性或是少数族群没办法晋升到企业或组织高层并非是由于他们的能力或经历体验不够,或是不想要其职位,而是一些针对女性和少数族群在升迁方面,组织似乎设下一层障碍,这层障碍甚至有时看不到其存在。因而,假如组织中的女性或少数族群想顺着职业发展阶梯渐渐往上攀升,当快要接近顶端时,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一层看不见的障碍阻隔在他们上面,所以他们的职位往往只能爬到某个阶段就不可能再继续上去了。这样的情况就是所谓的 玻璃天花板效应 .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工作后,很多人都经历了 玻璃天花板效应 ,当女性不能晋升到组织或企业高层,他们就不能够直接影响
14、组织的任务、政策、规划、策略和活动。(财富500强公司里的高级主管只要1%是由女性担任的,在(财富1000强的企业里也只要17%的女性领导者。要成为首席执行官CEO,女性首先要在组织中担任能够创造收入或负责盈亏的职位。 玻璃天花板 将女性隔离在职业阶梯的底部,让她们沉积在那里,从事着支持性、辅助性的工作,而这其实能够看作女性扮演服务、照顾性的传统家庭角色在职场上的延伸。女性要想冲破 玻璃天花板 ,必须克制社会对权利女性的认识误区,获取有助于自个在组织中晋级的各种能力,平衡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工作、生活的布置上有着清楚明晰的思维,并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三、女性职业生涯发展与家庭平衡的策略
15、工作和家庭就像人的左腿和右腿,是人生的两个基本支点,人们天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中彷徨。怎样把握职业生涯发展与家庭、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对于职业女性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1.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女性角色 大部分女性会面临做母亲和回归职场的问题,因而,女性需要及早规划自个的人生,合理布置自个的生活节拍。结婚以前,女性主要是一个职业人的角色,应以事业为重,倾尽全力为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结婚后到有孩子以前,这是人生比拟轻松愉快的一个阶段,女性既是快乐的职业人、又是快乐的家庭主妇,能够事业家庭兼顾,和丈夫一起建设自个的小家,同时在家庭的支持下更好的发展自个的事业,为以后养儿育女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16、到了生育阶段,母亲的角色无疑是女性最重要的角色,能够放弃一段时间的工作,好好照顾家庭,养育儿女。等到孩子能够不用自个整天照顾的时候争取顺利回归职场,继续自个的事业,并在工作之余竭力照顾孩子和家庭,做一个有事业的母亲。做到了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女性就能够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游刃有余,做到家庭事业的平衡。 2.管理好时间在工作和家庭中的分配 首先,结婚以后,工作中的事情不要带回家。夫妻双方能够约定在家里能够讲自个的烦心事,能够说说成功的事情,快乐开心的事情,但千万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里。由于丈夫和妻子可能处于不同的领域,相互对对方的工作不一定都了解。要是把工作中的事情带回家,丈夫帮你解决了问题
17、那还好,但假如妻子的问题丈夫解决不了,最后还会抱怨丈夫,反而会引起家庭矛盾。所以结婚后工作中的烦恼不要带回家。 其次,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而且周末和节假日尽量不工作。工作日时假如家人有身体不舒适,不能陪伴家人,一定要记得打 问候他,不要吝啬于表示出你的关心。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更让人受用。周末尽量陪伴家人,节假日跟家人能够去爬山,能够去泡温泉,能够去外面野炊、或者看电影,甚至当家人欣赏电视剧时,假如能坐旁边,用笔记本电脑上上网、处理一下电子邮件,家人也许都会觉得你在陪伴他们。 总之就是为了增进你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只要这样,你繁忙的工作才不会给你带来影响,你的陪伴会让你的家
18、人会感觉到你的存在,会跟你和睦相处,不会讲你为了工作不顾家,所以一定要照顾好家人的心情。要记得他们平常为你牺牲很多,周末和节假日是你补偿家人的时机。、3.用积极的心态跟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确实是一个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问题,需要相当的承诺和持续的沟通才能很好地解决。家庭和工作的协调需要夫妻双方有很好的默契,每个人都要有付出。家庭和谐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方在互信的基础上到达默契,才能得到的。假如碰到家庭和事业出现矛盾,家人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当丈夫为了事业无暇顾及家庭时,妻子要理解;反之,当妻子忙于事业无法顾及家庭时,丈夫也应当理解妻子。固然从生理上看,男女两性有
19、着不同的生理构造和功能,但是从社会上看,女性和男性一样承受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女性对于家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在塑造孩子的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应当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因而,结婚以后要多和家人和老公谈谈心、多沟通沟通。也许你白天忙的不可开交,但是一定要利用好晚上下班和休息的时间,好好的跟全家人谈谈心,谈谈对各自的看法,争取每个人都做个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长期的延续下去,你们全家人的关系才会愈加的和睦相处,当然在批评的时候要虚心接受,自个自我批评一定要彻底真实,这样才能换来家人对你的理解。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相辅相成;只要家庭的和睦和谐,才会让工作更上一层楼。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龚蕾。女性的职业发展与工作家庭平衡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88。 2王军华。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今日科苑,200814。 3罗伯特。C.里尔登。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方承武,葛英杰。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因素研究述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2。 5师至洁的网易博客。 62020中国职业女性调查报告:女性对工作前景比男性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