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陕西县治城市的空间范围与人口研究,人口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陕西县治城市的空间范围与人口研究,人口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清代陕西县治城市的空间范围与人口研究,人口学论文历史城市人口问题研究,是中国人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亦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时期城市化率和判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根据.然而,由于历史时期的人口调查、登记、统计缺乏城市与乡村人口的划分标准和统计口径,这就使得我们对历史时期城市人口问题的认识一直是 雾里看花 .甚至能够这样以为,在 1953 年中国实行城乡人口分类调查、统计之前,中国城市人口数量、规模几乎就是一笔糊涂账. 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历史时期城市人口规模问题的研究,都是一种复原、估计、揣测所得出的认识,期间的看法也难得一致.以近代中国的城市化率来看,学者估计高者可达 34%,而低
2、者为 28. 1%1267.对同一研究客体,研究者所得出的认识差距如此之大,恐怕不仅仅仅是历史资料匮乏、研究方式方法与手段 滞后 所能解释得通的,对研究客体认识的差异,可能是根本原因.在清代城市人口研究中,美籍学者施坚雅的研究成果最为着名,在他 1977 年发表的(十九世纪中国的地区城市化中,施坚雅以四川盆地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晚清帝国的城市等级体系和人口规模序列,并以此估算出两个标准时点 1843 年和 1893 年的城市人口基本规模.然而,他的研究成果却遭到广泛质疑,对近代中国人口史颇有研究的姜涛就以为,施氏的研究太过于 理论化 而有违中国城市人口发展的基本史实2141.在明清城市人
3、口研究中进行过系统且行之有效研究的着名学者曹树基教授,更是从资料来源、研究方式方法等方面怀疑施坚雅研究的 合理性 .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学者开场另起炉灶,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区域分析方式方法,通过个案研究对中国古代城市进行细致刻划.如许檀对明清山东城市人口的研究、曹树基对明清时期中国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以及姜涛对近代中国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能够讲是成就斐然.然而,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迄今为止,中国历史时期城市人口问题研究并没有获得本质性突破,甚至能够讲我们还没有超越施坚雅的研究水平.仔细梳理和审视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学术界在对历史时期城市人口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
4、好像我们对古代城市的认识一样是如此的 熟悉 而又 陌生 ,比方古代城市的空间范围,古代城市的人口构成、性质等问题的认识就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是 质 的差异.因而,辨析和厘清历史城市人口的基本属性,就成为中国古代城市人口问题研究能否进一步深化或获得突破的基础和关键.需要讲明的是,根据学术界通常的看法,中国古代县及其以上的行政中心城镇均可视作为城市.华而不实又可分为普通县治城市和省、府附郭县城两种层次.由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遭到行政等级的强烈影响,因而对后一类县治城市人口属性的讨论,在行文中将会视详细情况予以十分讲明.而对一些在人口数量、占地规模、商业活动都堪比县城或府城的市镇,本文暂不牵涉.基于中
5、国古代城市 质 的同一性,本文主要以清代陕西县治城市为分析样本,对古代城市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讨论.不当之处,尚祈当世方家予以指正. 二、文献表述的城市空间形式 城市空间范围问题,是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问题.中国在第十三况且在这里期间,扶风县也经历了战乱与自然灾祸,其县域总人口光绪年间比嘉庆年间大幅减少,嘉庆二十三年全县 21 160 户,153 499 口,到光绪三十二年时全县 20 870 户,103 816 口,人口减少了约 1/3.按一般规律,县城人口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已有的研究也表示清楚,在缺乏商业和工业因素推动的条件下,传统城市的人口规模清末不会超过清中期的水平,更不会大
6、幅度超过清中期的人口规模.合理的解释是,光绪年间的人口数是包括县城在内的准行政区 在城里 的人口数,而不完全是县城人口数.事实上,乡土志对 在城里 有具体的描绘叙述,光绪三十二年(扶风县乡土志卷1 是这样解释和界定 在城里 : 城在在城里,周回四里 在城里,县城居之.东界信义里,南界大通里,西北界黄甫里,凡 42 村. 与嘉庆志对照,扶风县从嘉庆到光绪年间其县域行政区划没有变化.如此看来,问题就出在嘉庆志记载的是县城人口,而光绪乡土志记载的是县城所属的行政区域人口数,二者不是一回事.而且嘉庆志对县城人口的统计表述是 嘉庆二十二年奉文编查保甲,查明县城一保五甲四十九牌共土着四百五户,男妇大小一千
7、七百四十七口,客八十二户,男妇大小三百八口 ,其余依次记载了全县 29 里的人口数,而光绪志只记载了 29 里人口数.假如我们仔细阅读文献,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判.而对于光绪(定远厅志卷 4 记载的 其在附城者曰固县坝三保九甲一百三十八牌见共男妇七千五百九十六丁口 ,学者对此数据采取了远比其他资料更为慎重的态度,只是怀疑它是 县城附近 的人口还是城市人口? 事实上,略一检验,便可明确否认其不是城市人口.定远为荒远僻邑,厅城周长仅为 472 丈,面积约为 0. 143 km2,每平方公里分布人口高达 5. 3 万人,如此离谱的人口密度,谁敢相信数据的真实性? 再如陕北的靖边县,光绪(靖边县志稿卷
8、1 记载的镇靖城人口为 776 户,男女大小丁 4 546 口 ,而镇靖城的规模只要 4 里 3 分,换算成面积为0. 385 km2,其人口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1. 2 万人.假如真如此,我们很难解释该志作者、光绪二十年靖边县知县丁锡奎因镇靖居民仅有三四十家,城阔难守,请 截去一半 23卷1(建置志.因而,此处的镇靖人口实为镇靖堡人口,而镇靖堡是光绪靖边县五堡一镇行政区划单位之一,上文对此有分析,此从略.从这个角度我们亦能理解何炳棣所讲的,文献中有关城市人口数据大多是一个区域性的人口数字的含义.因而,对于文献记载的疑似城市人口如 在城 在城镇 在城里 等人口数据,应格外小心,慎重分析.断不可不
9、加分析的将之当作 真实 的城市人口数字加以应用. 四、清代城市空间范围的厘定 历史城市人口数据与城镇行政区域人口数据的混淆与偏差,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历史城市空间范围的模糊与不一.因而,假如我们仍然根据文献记载的城市概念来进行城市人口研究,必然原地踏步,不可能出现本质性突破.为此,我们借助当代地理学的城市概念,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古代城市的地域空间范围作如下界定:古代城市的地理空间构成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城内、关厢和附城地区.城内,是指由城墙所围护的区域;关厢,是指城门外的附近地区.所谓附近地区,是指与城墙紧相毗连的地区,与城内仅一墙之隔,实是城内区域向城外的延伸部分,其以民居和商铺为其显
10、着的景观特征.而附城地区,则更是在关厢以外的环城区域.这一区域固然因城市的等级高低、规模大小、人口多寡而幅员不等,但其必须知足下面几个方面的条件: (1) 在地域上与城或关厢紧相毗连并有一定的外缘界线; (2) 在行政上与城市从属于同一个行政单元; (3) 兼有城市与乡村的景观特征,是城乡的过渡地带. 对古代城市空间范围作如此判定与界定,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城墙及其关城从其出现以来就是县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域,无论从地理景观、机构设置乃至人口构成,它都与乡村聚落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如以城墙、城壕为外缘标志的城池范围,以衙署、坛庙、书院、仓库、监狱为主的政治功能区域,
11、以旅店、商铺、茶馆酒楼为主的商业活动区域等.(2) 由城内、关城及附城地区组成的城市区域,业已涵盖或包含有上文所述的古代城市的形式空间、礼制空间、习惯空间和功能空间,在这一区域几乎集中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居人口.宣统至民国年间的人口调查,被以为是具有当代人口普查意义,其城市人口调查的范围即与上述界定的城市三部分区域一致.现存甘肃省图书馆的宣统年间甘肃人口(地理调查表,在其牵涉的45 个府、州、县、厅治城的人口统计范围即包括治城内、关厢和附城村落.在陕西,民国十五年刊行的(澄城县附志卷 2(建置志 城镇中关于县城地理事物记载的顺序是: 治城内外,包括治城内、东关、南关、西关、北关、土城角 .(朝邑县
12、乡土志 地理谓 境内分 14 巡警局 ,华而不实 中局在治城内,辖四街两关 21村 .民国(户县志记载的县城人口,按区域可分为城内四街、城外四关以及关外近城地区的人户30卷2(乡村第九,等等.(3) 由城内、关厢和附城地区组成的城市区域,其界限相对清楚,便于利用文献展开相关研究.如关于城墙的长宽高、走向、周长以及关城形态乃至附城村落,地方志记载的信息都相对较为清楚.(4) 由城内、关城、附城组成的城市区域,与当代地理学的城市地理概念较为一致.古代城市的城内地区,可视作当代城市地理中的 建成区 关城地区,与当代城市地理学中的城市过渡地带相当;而附城地区固然其景观已与乡村地区无二致,但由于其遭到来
13、自城市核心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烈影响,因而,将之视为城市的边缘区域,亦无不可. 应该讲明的是,固然在理论上城市从其产生之时就存在城内、关城与附城地区,但基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实际考察,由于遭到行政等级、地域经济、军事建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城市便因时因地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因而,城市空间构造也难得如我们界定的整洁划一,有的有关城,有的无关城,有的有附城地区,有的无附城地区.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地方志作者的认识以及行政区划的影响,一些本应属于城市的区域被排除在城市范围之外,而有些明显不属于城市范围的地方,却被当作城市的一部分.如府谷县,乾隆年间编纂的(府谷县志就将附城村落划入乡区3
14、1卷1(里甲,而乾隆四十二年编修的(户县新志不但将一些附城村落归入四乡范畴,甚至将本属于县城的礼制性建筑如社稷坛、历坛也一并划入乡区32卷1(地理第一.县志作者的这种习惯性认识,在民国时一些地方志的编纂者仍然存在,如民国(澄城县附志就将距城里数为零的刘家庄、家庄、蔡家庄、庐漥、郭家庄、卓子、程庄等村落归属乡里33卷1(乡区村镇一览表. 其它如富平、蓝田、大荔、旬阳、宝鸡、麟游等有类似情况,恕不逐一列述.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地方无论从城市空间的不可分割性还是城市人口的地理聚集特性来看,都不应该属于城市范畴,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地方或地域却成为州、县、厅城的地域组成部分,如朝邑的柳村、孝义厅的
15、石嘴子街、中部县的石山村等即是.康熙五十一年纂修的(朝邑县后志记载: 朝邑城东南五里许曰柳村,柳村邑附郭,人饶于财而尚礼. 34卷8(艺文.与此类似,光绪九年编修的(孝义厅志将与县城有 5 里之遥的石嘴子街作为厅城的一部分,中部县的石山村亦是距县有 5 里地,但民国(中部县志却将其作为 县城及关 来对待35卷5(户口志.假如讲,朝邑县的柳村,仅就县志本身的陈述我们无法对其属性作出明确的判定,但孝义厅的石嘴子街和中部县的石山村,则明显不属于县治城市范畴.此二县是山区县,自然空间的分割使石嘴子街和石山村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在地域上与各自的县城相连.只是我们不知道县志作者出于什么原则或处于什么样的观察角
16、度而做出如此归类.用当代地理学的城市 飞地 理论来看,倒是能够解释得通.但即便如此,这些城市 飞地 的人口亦不能作为治城城市人口,这在今天的城市人口统计中仍然如此.因而,基于文献记载、表述的种种歧异,本文所界定的城市区域组成仅仅是理论上的、原则性的.在实际操作经过中,应充分重视行政区划、习惯认识、功能区位等影响因素,从文本构成的历史情景中去把握或区分古代城市的内涵,任何囫囵吞枣或不加分析的利用文献记载的城市人口资料,都可能导致不可避免的认识性错误. 四、结 语 在历史城市人口研究中,研究者碰到的最大障碍或问题是历史城市人口资料的匮乏,正如曹树基教授在评论施坚雅的研究成果时所讲: 历史学家如严格
17、地根据历史学的规范从事研究,断不敢轻易地构造牵涉全国城市人口的模型.他们知道,在缺乏实证研究的背景下,奢谈中国城市人口是不明智的. 36724而我们在怀疑、诘责甚至否认施坚雅研究成果之时,研究者面临的是与施坚雅同样的问题-可供分析的城市人口样本极为有限,用以支撑所谓的 山东城市等级形式 和 陕甘城市等级形式 的样本数量分别为 9(2)、10,样本数量均缺乏 10%.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讲,我们用于诘责别人的短处,也恰恰是自个的软肋.因而,怎样从 区域 人口数据中提取城市人口数,就成为中国历史城市人口研究能否获得突破的基础和关键.而对历史城市空间范围和人口属性问题的廓清和认识,无疑是基本的前提和关键
18、的关键.本文研究表示清楚,历史城市地域空间可由三部分组成,即城内、关厢和附城地区,对于文献记载的疑似城市人口数的检验与判定,用城市人口平均密度法要远比当前学者们所用的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 5% 的经历体验上限,客观、合理得多.应当指出,本文对历史城市空间范围及人口属性的有关认识和判定,仅仅是根据处于内陆的陕西县治城市而得出的,其能否符合传统社会条件下城市的一般情况,尚需不同区域尤其是沿边沿江沿海城市的检验和数据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胡焕庸,张善余. 中国人口地理:上册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 姜涛. 人口与历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张善余. 中国人口地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顾朝林,等. 中国城市地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续俭,田屏轩,范凝续. 民国乾县新志M. 民国三十年刊印本. 6严书麟,等. 光绪渭南县志M. 光绪十八年刊本. 7张道藏,等. 民国续修礼泉县志M. 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8 佚名. 光绪fo坪厅乡土志M. 光绪三十四年抄本. 9 聂雨润,张树木云,李泰. 民国大荔县旧志稿M. 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