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齐民要术》探讨北魏旱地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3332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齐民要术》探讨北魏旱地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于《齐民要术》探讨北魏旱地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齐民要术》探讨北魏旱地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齐民要术》探讨北魏旱地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齐民要术)探讨北魏旱地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趁机大举内侵,中国北方出现了十六国纷争的动乱局面,致使北方农业遭到严重毁坏,饥荒频繁,民不聊生。(魏书 食货志云: 晋末,天下大乱,生民道尽,或死于干戈,或毙于饥馑,其幸而存者盖十五焉 。十六国后期,拓跋鲜卑崛起于代北,386年始建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立国之始,就重视农业的发展。天兴元年(398年),平定中山后,迁徙十万余家以充京师, 各给耕牛,计口授田 。同时在平城 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年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

2、入,以为殿最 。经过这一番努力,北魏的农业已奠定了初步基础, 自后比岁大熟,匹中八十余斛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以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太平真君年间(440451年),又下令修农职之教, 垦田大为增辟 ,使几经毁坏的北方农业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到孝文帝施行均田制、三长制之后,北方的农业生产推到了自汉魏以来的又一个新的高度。 北魏末到东魏初(约533 544年),青州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贾思勰撰成农业科学技术巨着(齐民要术,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完好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着之一。该书总结了秦汉之后400多年的农业生产经历体验,全面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华

3、而不实,旱地农业技术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不少学者的研究工作,已牵涉这一问题,但比拟零散。为此,本文拟以(齐民要术为据,对北魏旱地农业技术作一较系统的讨论。 1 农具的创新 北魏时期,农具较前代有了不少改良,而且还创制了一些新的农具。东汉刘熙(释名 释用器记载,汉代较重要的农具有10余种,即犁、耙、锄、镈、耨、耩、锹(锸)、镰、铚、枷、鉪等。而(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就有20多种,除原有农具之外,新增的有耧、铁齿镂楱、锋、挞、陆轴、木斫、窍瓠、鲁斫、批契、手拌斫、劳(耢)、铁齿耙、蔚犁等。 耧,播种用的农具,由家畜牵引,后面有人把扶,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这种农具是当代播种机的前身。北魏时,

4、在汉代三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两脚耧和独脚耧。(齐民要术 耕田云: 两脚耧种垅穊,亦不如一脚耧得中也 。 铁齿镂楱,是一种由畜力牵引的一种耙(读ba)。(齐民要术 耕田云: 耕荒毕,以铁齿镂楱再遍耙之 。耙用于耕地之后,可使翻起的土垡变得细碎疏松,并能够去掉草木根茬。汉代已有竹木耙和铁齿耙,但均属人力耙的范畴。铁齿镂楱则是最早的畜力拉耙的明确记载。 锋,一种畜力牵引的中耕农具,类似无铧犁,起土不覆而留在原处,在禾苗稍高时使用。(齐民要术 耕田云: 即移羸速锋之,地恒润泽而不坚硬 。锋有浅耕保墒的作用,还可用于灭茬。也有的学者以为,锋应是尖刃的、不用畜力牵引,主要用于中耕的鐝类或铲类多用处的手工

5、农具。 挞(读t ),一种播后覆种的镇压农具。用于耧种之后,覆种平沟,使表层土壤塌实,以利保墒全苗。(齐民要术 耕田云: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 。 陆轴,即碌碡。俗名石磙。是一种压地农具。(齐民要术 水稻曰: 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十遍 。 木斫,即櫌,一种敲打土块、平田的农具,形似木榔头。(齐民要术 水稻曰: 块既散液,持木斫平之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农器曰: 今田家所制无齿杷,首如木椎,柄长四尺,能够平田畴击块壤,又谓木斫,即此櫌也 。 窍瓠,一种播种专用农具。(齐民要术 种葱曰: 两耧重耩,窍瓠下之,以批契继腰曳之 。是指用耧开沟后,用窍瓠播

6、种。这种工具盛上种子后便系于腰间,拉着走,将种子播于沟内。 鲁斫,一种锄名。(齐民要术 种苜蓿曰: 每至正月,烧去枯叶 更以鲁斫斸其科土,则滋茂矣 。缪启愉校释: 鲁斫,即钁 。 批契, 批契 一词,在古文献中仅两见于(齐民要术: (种葱篇曰: 以批契继腰曳之 。(种苜蓿篇曰: 重楼耩地,使珑深阔,窍瓠下子,批契曳之 。缪启愉校释: 其形制、装置及操作方式方法均未详 照(要术叙述播种程序讲,应是一种复种工具 。 手拌斫,一种手用的小型铲土农具,专门用于蔬菜园艺。(齐民要术 种葵曰: 其剪处,寻以手拌斫斸地令起,水浇,粪覆之 。 劳(耢),即耱,是安有牵引装置的长条形木板或用荆条编扎而成的一种农

7、具,作用类似耙。劳由畜力牵引,用以摩碎土块、平整土地。(齐民要术 耕田云: 春耕寻手劳,古曰耰,今曰劳 。 铁齿耙(读pa),指专门用于蔬菜园艺的一种耙,形如猪八戒的兵器,用于击碎较大的土块,以平整土地。(齐民要术 种葵曰: 春必畦种 铁齿杷(耙)耧之,令熟,足踏使坚平;下水,令彻泽 。 蔚犁,犁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耕具。从河南渑池出土的铁犁情况来看,南北朝之前,已有三种类型的犁:一是全铁铧;二是 字铁铧;三是双柄犁,犁头作 字形,可安装铁犁铧。这些犁均为长犁辕。北魏时,出现了宜于山涧之间耕田的蔚犁,(耕田篇云: 今济州以西,犹用长辕犁、两脚楼。长辕犁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

8、力。未若齐州蔚犁之柔便也 。长辕犁只宜于平地,而山涧之间则不如蔚犁方便。蔚犁的详细形制今已难考,其始创当为北魏。蔚犁应是构造合理、重量较轻、使用起来较为方便的短辕犁,可在山涧、河旁、高阜、谷地使用。 工具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新农具创制,反映了北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 耕地技术的完善 我们国家古代的旱地 耕 耙 耱 的耕地技术体系至迟构成于魏晋时期。北魏时,随着农具的创新,传统的耕地技术体系已达完善。人们已认识到,合理的耕地不但可使表土变细变熟,去除杂草,增加肥力,还可起到防旱保墒作用。 (齐民要术 耕田云: 耕荒毕,以铁齿镂楱再遍耙之,漫掷黍、穄,劳亦再遍 。这里指出了 耕 耙 耱 技术体系

9、的基本内容,即耕一遍,耙两遍,耱两遍。从(齐民要术的记载可知,当时对耕地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体验,并有了一定理性认识。 首先,该书提出了耕地的详细原则,(耕田篇云: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 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垎,数年不佳。谚曰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言无益而有损。湿耕者,白背速镂楱之,亦无伤,否则大恶也。 这里是讲,土壤湿度适宜(燥湿得所)时耕地,此时表层土壤易于散碎,不会构成硬土块。假如水旱不调,则宁可趁土壤干时耕, 而不要在土壤湿时耕。由于干时耕,固然土壤构成硬块, 但降雨后土块就会粉解;而湿耕,则土壤被犁壁挤压构成的硬垡块,是很难散

10、碎的,数年也不会好转。如谚语所讲: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假如湿耕,必须在表层土皮发白 (白背 ),即土壤外表干时,急速耙地,否则,就就是 大恶 了。这里既指出了一般原则,又对特殊情况作了详细讲明,是一段特别难得的资料。 其次,(齐民要术中对耕地的时间、深浅、方式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的讲明。 关于耕地的时间,要依地而定。如(齐民要术 旱稻云: 凡种下田,不问秋夏,候尽,地白背时速耕,耙劳频翻令熟,过燥则坚,过雨则泥,所以宜速耕 。 关于耕地的深浅,(齐民要术 耕田篇中提出原则是, 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 。其理不言自明。另外,耕地的深浅还和季节有关, 凡秋耕欲深,春夏

11、欲浅 ,秋耕深,将新土翻上,经一冬的风化,土壤可渐变熟。春耕因逼近播种,夏耕一般为赶种一季作物,皆宜浅耕,否则,将新土翻上,来不及风化,反有碍于作物生长。 关于耕地的方式方法,应依季节或情况不同而异。 如秋耕,最值得注意的是两点:一是宜将杂草掩埋于地下,(耕田篇云: 秋耕馣青者为上,比至冬月,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也 。埋下的杂草可作绿肥,其肥效可与小豆媲美。二是若牛力弱,不能秋耕, 能够浅耕灭茬,用无壁犁耕地。这样,可铲除田间的农作物茬子,起到毁坏表土毛细管作用,使土壤能保持润泽而不坚硬的状态;若牛力少,可在秋季耙耢一次, 到翌春即播种。这是中国早期的少耕法, 免耕法。 耕地的另一个目的就

12、是改进土壤。更早农书及(齐民要术都谈到各种不同的土壤,如强土、弱土、重土、轻土、白土、黑土、缓土、紧土、燥土、湿土等。(齐民要术 耕田引(泛胜之书曰: 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也 。将坚硬的强土、黑垆土及时多耕,参入植物质,可使土质松软。 3 良种的选育 (诗经 大雅生民篇曰: 诞降嘉种 。意即诞生了优良的种子。(诗经 小雅大田篇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 。意即大田土肥宜多种,既备农具又选种。讲明我们国家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选种的观念和经历体验。北魏时期,选种、育种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构成了从选种、留种到建

13、立种子田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并培育出了一批耐旱、耐水、免虫,以及矮杆、早熟、高产、味美的优良品种。如(齐民要术 收种云: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其别种种子,常须加锄,先治而别埋。还以所治蓑草蔽窖。将种前二十许日,开出,水淘,即晒令燥,种之。 这段引文大体谈了三层意思:一是谷类作物须得年年选种,将纯色好穗选出,勿与大田生产之作物混杂。二是对种子田须精耕细作,种前水选,去除杂物;种后加强管理,保证秧苗茁壮成长。三是良种宜单收单藏,须以本身的秸秆来塞住窖口,免得与别种相混。这种做法已近似于近代的 种子田 和良种繁育,是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

14、之一。 在这种先进的选种思想和技术指导下,当时已培养出了很多农作物新品种,十分是谷类作物的品种大大增加。如西晋郭义恭(广志记述的粟有11种,而(齐民要术记载的粟增至86种,依作物的性状分为四大类:朱谷等14种,早熟,耐旱,免虫;今堕车等24种,穗都有芒,耐风,免雀暴;宝珠黄等 38 种,中熟,大谷;竹叶青等 10 种,晚熟,耐水。在选育良种方面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当时已认识到了早熟、矮杆作物之优势。如(种谷篇云: 早熟者,苗短而收多;晚熟者,苗长而收少 。 当时已认识到了品种与地域的关系。某些作物只宜于在某地生长和留种,而不宜于在另一地生长和留种,如(齐民要术 种蒜云: 今并州无大蒜,朝歌取种

15、,一岁之后,还成百子蒜矣 芜菁根,其大如椀口,虽种他州子,一年亦变。大蒜瓣变小,芜菁根变大,二事相反 并州豌豆,度井陉已东,山东谷子入壶关上,苗而无实 。 4 播种技术的进步 北魏时期,播种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对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方法、播种量、播种深度等,都有了明确记载。 关于播种时间,分为 上时、中时、下时 ,还须依年景好坏作出总的估价,又要根据节气和物候的早晚、土质肥瘦、墒情等作出详细布置。例如:(齐民要术 种谷云: 凡田欲早晚相杂,防岁道有所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 。岁道,指气候。意思是,为预防气候变化,应既种早谷,亦种晚谷,不宜只种一种;闰年节季稍晚,

16、应当迟种;在正常年分,应以早种为佳,早种量应超过晚种量的一倍。 (种谷篇又云: 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因小雨不接湿,无以生禾苗 。讲明播种时间与墒情的关系。 (种谷篇又云: 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矣 。讲明播种时间与土质的关系。 关于播种方式方法,主要有撒播、条播和点播三种,视作物特性和土壤条件而异。如种小豆,(齐民要术 小豆曰: 熟耕,耧下以为良;泽多者,耧耩,漫掷而劳之 。而麻和稻则是浸种发芽再播种,目的在于下种后,种子迅速生长。但发芽程度要看土壤中所含水分的多少。水分多,能够发芽后再播种;水分少,只浸湿而不待芽出壳就

17、播种。关于播种量和种植密度,一方面继承了(四月民令中的思想: 禾,美田欲稠,薄田欲稀 ;大、小豆和稻,则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同时在认识上又有所升华,不仅详细规定了各种作物的每亩播种量,而且指出,晚种比早种用子多,不同的播种方式方法要用不同的播种量;出苗后,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要间苗,保持一定的株距。十分值得重视的是,遇有缺苗处,要移苗补种。(齐民要术还强调了种植疏密失宜的弊端。如(种麻篇云: 穊则细而不长,稀则粗而皮恶 。(粱秫篇云: 粱、秫并欲,薄地而稀 。否则, 地良多雉尾,苗穊穗不成 。 关于播种深度,则应视作物种类和播种时期而异。如(齐民要术 收种指出: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

18、直置自生 。 5 田间管理技术的进步 北魏时期,田间管理项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历体验,认识上亦有所提高,较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主要表如今下面几方面。 5.1 中耕技术 (诗经 周颂良耜篇曰: 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意即犁头破土,薅除杂草,杂草腐朽,庄稼茂盛。讲明西周时,已重视中耕除草。北魏时,人们在继承前人经历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了中耕对松土、除草、保墒的作用,因此操作上比以前更精细,提出多锄、锄小、锄早、锄了的要求。如(齐民要术 种谷云: 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春锄起地,夏为除草 。这是讲锄地对松土、除草的作用。这条文献原注云: 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

19、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 。(齐民要术 杂讲亦云: 锄耨以时。谚曰: 锄头三寸泽,此之谓也 。讲明中耕不但是为了锄草,而且能够熟土、保墒,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锄得十遍,糠麸变少,可得米八成。 至于中耕的方式,当时大致有五种:锄、耙、耢、锋、耩。以锄为主,视幼苗生长情况而定。禾苗较小时,中耕一般用耙和劳;禾苗较大时,用锋和耩。 5.2 农作物的施肥 我们国家何时开场施用肥料,无明确文献记载。可能始于春秋时代,到了战国时代,肥料已很受重视。(齐民要术没有讲大田作物怎样施肥,但收集了更多种类的肥料,包括人粪、畜粪、厩肥、堆肥、蚕矢、巢蛹汁、兽骨、草木灰、旧墙土等。同时,重视绿肥的成效。

20、中国利用绿肥相当早,但汉代以前只是耕翻自然生长的杂草作肥。晋初郭义恭(广志曰: 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能够美田 。美田,应是改进土壤,增进肥力之意。这是苕草和稻轮作,并以苕草为绿肥,是我们国家古代绿肥轮作的最早记载。当时,北方也已广泛利用绿肥栽培以培养地力。如(耕田篇指出,以豆科植物作绿肥较好,五六月撒播,七八月耕翻,以作次年春谷田, 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一样 。另外,强调施肥时要用熟肥。如(齐民要术 种麻曰: 地薄者粪之。粪宜熟。无熟粪者,用小豆底亦得 。 5.3 适期收获 (齐民要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和成熟特点,提出了适期收获的标准。例如:谷子要适时收获

21、。(齐民要术 种谷记载,谷子 熟速刈,干速积。刈早则镰伤,刈晚则穗折,遇风则收减,湿积则藁烂,积晚则损耗,连雨则生耳(即发芽) 。穄要适当早收,黍要适当晚收。(齐民要术 黍穄曰: 刈穄欲早 穄晚多零落 谚曰:穄青侯,黍折头 , 刈黍欲晚 黍早米不成 。 6 农作物制度的进步 北魏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需要多种多收,构成了作物轮作、复种、间作、混作、套种等农作制度。 6.1 农作物的复种 中国古代的原始农业是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耕种,直到不再适宜耕种是就抛荒,商代农业可能还在这一阶段。(诗经 周颂臣工篇曰: 怎样新畲 。(诗经 小雅采芑篇曰: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 。开垦

22、的云: 葵,地不厌良,故墟弥善 。(蔓菁篇云: 蔓菁,种不求多,唯须良地,故墟 。故墟,即重茬地。而稻、谷、麻等多数作物皆不宜重茬,必须轮作。如(种谷篇云: 谷田必须岁易 ,否则莠多而收薄 。(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北方20多种茬口,把合适某些作物的茬口分为上、中、下三等,讲明它们在轮作中的地位,而且十分指出豆茬是谷类作物、蔬菜作物的良好前茬。 如谷子的最好前茬是绿豆、小豆,其次是麻、黍和胡麻,再次是芜菁、大豆;黍、穄最好是新开荒地,其次是前茬为大豆地,再次是谷子地;谷子和麦都是大豆、小豆的良好前作,小豆是麻的好前作等。 这就确立了豆、谷轮作的格局。我们国家古代的作物轮作制出现较早,但把它当成恢复

23、地力、增加生产的重要技术研究,却始于(齐民要术。 6.2 农作物的间作、混作和套种 我们国家古代的作物间作、混作和套种约始于公元前1世纪。北魏时人们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多种间作、混作和套种方式。 如(种桑柘篇云: 桑苗下常斸掘,种绿豆、小豆 。这是桑间间作绿豆、小豆。(养羊篇云: 羊一千口者,三、四月中,种大豆一顷杂谷,并草留之,不须锄治,八、九月中刈作青茭 。这是讲用混作的方式方法生产养羊的饲料。是时,人们对怎样选择好间作、混作、套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体验。如(种桑柘篇云: 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 。绿豆、小豆混作有益,而豆类和瓜类不能混作, 豆反扇瓜,不得滋

24、茂 。 概而言之,(齐民要术所反映的北魏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后世农学影响宏大。唐末,韩鄂(四时纂要大量引述了(齐民要术的内容。去掉这些内容,则不成农书。元明清的四大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无不以(齐民要术的规模为规模,以(齐民要术的材料为基本材料。由此推断,北魏的农业生产技术,十分是旱地农业技术已到达相当高的水平。其后一千多年,中国北方旱地农业技术并未有本质性的突破。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北齐)魏收.(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M. 2(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 M. 3缪启愉. 齐民要术校释 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4(东汉)刘熙.(释名卷七(释用器第二十一M. 5周昕 .锋 考. 中国科技史料,2003,24(1): 73 - 79. 6(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一(农器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