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288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国民经济学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国民经济学论文内容摘要:(关于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 明确了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当代化的战略部署。农业当代化不仅仅是实现农村当代化的前提和实现农村产业兴隆的主要内容, 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当代化的基础和保证。中国农业当代化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同, 将走一条符合国情和农业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华特点的农业当代化道路。华而不实最重要的特征是发展形式将由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兼顾劳动生产率, 转向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兼顾发展。这种认识是基于对主要先进国家农业发展的借鉴, 对于农业当代化基本特征和途径的分析, 对于中国现时国情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2、。当今实现中华特点农业当代化, 需要在农业科技装备、绿色生态、专业化产业化、产权改革和财力反哺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本文关键词语:现代; 中华特点; 农业当代化; 一、农业当代化是国民经济当代化的基石 2021年(关于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 明确提出产业兴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的总要求, 并提出2035年实现农业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当代化的战略部署。华而不实农业当代化不仅仅是实现农村当代化的前提和实现农村产业兴隆的主要内容, 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当代化的基础和保证。中华民族要崛起, 实现国民经济当代化, 必须加快实现农业当代化。 1. 农业当代化的基本概念 农业当代化是一

3、个国内外学者普遍感兴趣的命题。在国外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的杜能城市工业影响理论, 以及约翰 希克斯等的 诱导的创新理论 等。这些学者的观点集中一点, 就是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 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当代农业, 即实现农业当代化。很长一段时间内, 中国对于农业当代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是当时对农业当代化的普遍认识。这是由于当时我们对于农业当代化认识有限, 比拟熟悉的是西方近代工业化, 因而更多强调的是把近代工业化中的机械化、化学化等要素引入农业。 改革开放之后, 在全国范围内曾经进行过对于什么是当代农业的大

4、讨论, 对于当代农业逐步加深了认识:一是认识到当代农业不能只以物质手段为标准, 而是包括农业生产的组织、科技和装备的全面当代化;二是认识到与整个国民经济当代化一样, 农业当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概念, 它是在现代世界范围内先进农业的标杆。一国能否实现了农业当代化, 也不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概念, 而是指能否代表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国家。只要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接近或超过当时先进国家的水平, 才算实现了或基本实现了当代化。 2. 农业生产率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农业当代化的重要历史地位, 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奉献,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关于农业为基础的理论。有一个特别精辟的

5、论断:农业剩余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理解这个论断, 要从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尤其是与工业之间的互相关系中加以理解。 1 工业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最先孕育于农业, 农业是工业的天然母亲。工业的产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工业雏形的手工作坊, 最初属于农业范围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工具的作坊, 只是机械化和专业化以后, 才从农业中破茧而出, 成为独立的新型产业-工业。 2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工业化需要的劳动力是昨天的农民;工业化需要的厂址和为其服务而构成的城市是昨天的农村;很多工业原料来自农业, 工业产品的市场也离不开农村、农业和农民。 3 农

6、业是工业化的基础。首先, 从经济形态考察, 民以食为天, 农业是人类唯一生产食物的产业, 没有农业, 所有产业均是空中楼台。其次, 农业剩余劳动生产率是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工业化的规模取决于农业能够提供多少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供应工业。再次, 农业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 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绿色屏障。 4 国民经济发展之后, 又必须反哺农业。一方面, 国民经济的当代化, 必然会对农产品需求、农村市场、劳动力要素资源等各方面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为此农业必须有更大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继续增长, 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继续增长。另一方面,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既没有实现农业当代化的动力, 也没有实现当代化农

7、业的动力。必须在国民经济发展之后, 反哺农业。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当代化, 具有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 关于农业基础作用的历史反思 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世界各国几乎没有例外。这在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经过中, 表现得十分清楚明晰。 在国外曾有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在英国工业化之初, 英国实行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一方面大规模剥夺了农民的土地, 另一方面在大规模圈地基础上建立了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牧场或农场, 英国传统农业由此得以改造。当时英国农户年产5吨谷物, 比13世纪提高了一倍以上。即便同时代的我们国家经济比拟发达的江南地区, 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只要同期英国的2/5

8、.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 英国工业革命不久, 法国工业革命就开场了, 并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世界幅有限, 下面只介绍具有典型意义的四个国家的农业发展形式。 1. 美国的农业发展形式 美国发展当代农业条件特别优越。首先是美国综合国力为世界之首, 有强大的财力、工业以及科技支持。其次是美国又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 美国耕地资源广阔, 人均耕地0.7公顷 是世界人均耕地的2.9倍, 中国的5倍多 , 农地肥沃, 气候温和适宜。美国农业劳动力 包括林业、狩猎和渔业 仅占全世界劳动力的0.3%, 但生产了占全世界总量11%的粮食、15%的饲料、25%的牛肉、11%的猪肉。一个农民的生产

9、能够供养128人, 华而不实94个美国人, 34个外国人。 美国农业发展形式的特点:一是高度专业化和社会化。美国耕地、播种、施肥、收割、加工、优选、储存等全部实行机械化, 农业的信息化程度高于工业。农业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机械、饲料等生产资料, 农产品的运输、销售、储存均由社会化专业公司承当。早在1914年, 美国农业就实现了生产带, 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种植专业化。二是农业规模趋大化。美国87%的农产品是由家庭农场生产的, 平均每个家庭有土地185.2公顷, 8%的大农场生产了美国67%的农产品, 农业生产规模为世界之首, 农业公司规模也处于世界前列。美国前四家公司集中了全国家禽加

10、工业的49%、面粉加工的61%、湿玉米加工的74%.三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化。GPS技术首先在美国农业中使用, 应用面积为世界最大。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抗虫马铃薯、抗除草剂大豆、油菜、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已在生产上获得广泛应用。农业转基因技术, 无论品种之多, 还是面积之广, 美国都是第一。 2. 荷兰的农业发展形式 荷兰约有1/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 人均耕地只要0.058公顷, 约0.87亩, 只要中国的一半, 属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一方面, 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由于纬度较高, 光照缺乏, 影响大田农作物的生长。荷

11、兰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荷兰农业劳动生产率稍逊于美国, 但是土地生产率大大高于世界各国, 名列世界第一。 荷兰的农业发展形式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明晰。畜牧、花卉和蔬菜为荷兰农业的主导产业。农业用地中草地占一半, 另一半是大田作物和园艺。二是外向型明显。荷兰的农产品70%用于出口, 出口额占世界的9%, 继美国和法国后排名世界第三, 人均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一。假如就农产品净出口国家而言, 荷兰位居美国之后, 超过法国。三是高度集约化与专业化。荷兰玻璃温室的面积近1.1万公顷, 约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温室种植高度专业化。有专门为温室服务的泥炭土、种子、花球茎、种苗、肥料、农药

12、、容器、包装品等公司。农业科研分工非常细, 如有的农业科研所只研究温室西红柿。荷兰温室西红柿每平方米的最高单产为60-65千克、黄瓜为75-90千克, 甜椒为28-32千克。四是较大的农业规模。尽管荷兰人均农地很少, 而且主导产业是相对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是为了保持一流的国际竞争优势, 荷兰特别重视农业规模化, 荷兰25%的农户生产了2/3的农产品。农户用地的平均规模已从1990年的16公顷发展到2003年的225公顷, 是欧盟平均水平的13倍。 3. 法国的农业发展形式 法国是经济强国, 也是农业发达国家。法国耕地分布于北纬45度附近, 气候条件好, 雨水充沛, 阳光充足, 温度适宜, 很

13、合适种植北欧地区和地中海地区的农作物。法国人均耕地约半公顷,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谷物33300千克, 生产肉类3290千克, 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和22倍, 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供51人消费。法国甜菜产量居世界第1位, 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 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 肉类产量居世界第4位, 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第5位, 蔬菜、水果和马铃薯产量位居西欧前列。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法国农业发展形式的特点:一是农业各部门全面发展。不同于荷兰, 法国凭借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 全面发展农业各部门。法国人具有丰富的自产食品:人均年产粮食923千克、油

14、料874千克、糖料682千克、葡萄121千克、水果60千克、肉类108千克、牛奶402千克、蛋类164千克。二是构成不同的农业布局。法国领土东高西低, 境内山区、丘陵、盆地兼而有之。本着 平地种粮、山丘养畜、坡岗葡萄加果菜 的生态适应性原则, 法国境内构成了三大生产区域, 即巴黎盆地大耕作区, 以粮食、油料和甜菜为主;西部畜牧和产奶区, 以牛、羊、猪、家禽为主;南部果菜区, 以葡萄、园艺和水果蔬菜为主。三是具有较高的集约化水平。20世纪40-60年代起, 不到20年时间, 法国农业就基本实现机械化。就连难播难收的油菜也实现机械化。高性能、多配套、大功率正是法国农机的主要特征。由于机械化程度高,

15、 法国农民一人经营120公顷土地, 年收入在20万法郎以上。四是具有世界一流的土地产出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法国小麦每亩产出为100千克, 低于当前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下半叶后, 法国粮食单产迅速提高, 2004年每亩产出为480千克,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五是规模化经营。法国农业经营者的人数, 1970年为160万人, 2003年减至66.4万人, 华而不实以农业为职业的经营者 即专业农民 为37万人。这些农业职业经营者耕种的土地面积, 1998年平均为42公顷, 2003年扩大到70公顷。 4. 日本的农业发展形式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受季风影响, 雨量充沛, 气候条件适于

16、农业发展, 而且有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工业支持。但日本人均耕地只要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而且土地比拟贫瘠。日本的粮食自给水平较低, 70%左右的农产品依靠进口。 日本农业发展形式的特点:一是依靠国外输入。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固然粮食自给, 但以肉食为主而且主要从国外输入。以能量计算, 日本70%的食物来自国外。二是重视农产品质量。由于有食品进口保证, 日本特别重视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日本有一条从产地到厨房的安全冷链, 保证消费者享用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三是小规模生产。日本农产品以进口为主, 却坚持粮食自给, 这是国家安全的必要。保卫一定数量的农民, 对于粮食生产有大量的补贴, 农业

17、生产成本压力较小, 构成了相对较小的农业规模。2006年日本每户农户耕地面积为1.8公顷, 而欧盟国家2005年平均是16.9公顷, 美国2005年是180.2公顷, 澳大利亚2004年是3423.8公顷。四是通过农协组织农户生产。由于小规模生产, 不可能像欧美国家一样, 由农户直接对接市场和大型农业公司, 需要通过中介使得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相连接, 这个中介就是日本的农协。通过农协指导、组织分散、零星的日本农户进行市场化生产, 这是日本农业在世界上的创造。 四、具有中华特点的农业当代化道路 只要在对主要先进国家农业当代化形式的分析基础上, 理清农业当代化基本特征和途径, 并对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全

18、面和深入的认识, 才能正确选择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规律的中华特点的农业当代化道路。 1. 农业当代化的基本特征 由于农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点, 因此农业当代化也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征。对此中西方学者都有阐述。 以为在农业中 采矿业中也一样 , 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 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一是经济的再生产经过, 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怎样, 在这个部门 农业 内, 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经过交织在一起。因而, 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和自然条件联络在一起的。二是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同量劳动会具体表现出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的名言, 劳

19、动为父, 土地为母,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三是自然生产力是农业生产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分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时, 指出, 在农业中,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仅仅补偿或甚至还补偿不了自然力的减少, 这种补偿总是只能起暂时的作用, 所以, 尽管技术发展, 产品还是不会便宜, 只是产品的价格不致上涨的很高罢了。也就是讲, 在农业中, 自然生产力具有独立性, 是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西方经济学只是在分析农业生产率时联络到上述农业生产力的特点。华而不实值得重视的是厂商理论中诱导的创新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诱导的创新理论以为, 一个国家获得农业生产率和产出迅速增长的能力, 取决于在各种途径中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由无

20、弹性的土地供应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制约能够通过生物技术的进步加以消除, 由无弹性的劳动力供应带来的制约能够通过机械技术的进步解决。不能选择一条能够有效消除资源禀赋制约的途径, 就会抑制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进程。该理论也以为农业生产力中包含农业的自然生产力。 对于农业中的两个生产力和两个生产率的结论, 我们在上述国外先进国家农业当代化形式分析中已经印证。但凡实现了农业当代化的国家, 均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自然生产率。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世界第一, 土地生产率也居世界前列。荷兰农业劳动生产率稍逊于美国, 但是土地生产率大大高于世界各国, 名列世界第一。 2. 决定两种生产率地位的条件 农业劳动生产率

21、和农业自然生产率是实现农业当代化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也是决定不同国家实现农业当代化不同形式的主要根据。以上四个国家两种生产率所处的不同地位, 是由该国农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条件所决定的。 一般农业当代化的条件:第一是农业内部条件。农业生产率由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两种形式实现。前者决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量, 后者决定农产品的生产费用。特殊时期为了解决食物紧缺问题, 有时不得不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 牺牲劳动生产率。长期以来, 中国大部分劳动力务农, 采取的就是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 牺牲劳动生产率的做法。当土地资源富有, 粮食总量充裕时 由于人类对于食品需求又是有限的 , 往往采取的手段就是最大限度地提

22、高劳动生产率。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美国耕地充足, 很容易实现粮食需求, 在美国工业化初期, 美国粮食就到达人均1000千克。因而, 固然美国的土地生产率也不低, 实际上美国粮食单产接近400千克, 但美国走的是一条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主的道路。 第二是农业外部条件。假如只是考虑农业内部条件, 结论就是, 但凡耕地面积充裕的国家能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发展形式;但凡耕地资源缺乏的国家能够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的的农业发展形式。但是不能绝对化, 还需要兼顾农业的外部条件。农业的发展形式同时还遭到农业的外部条件影响, 即遭到国民经济状况、国家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核心是取决于国民食物获得的

23、多少和难易程度, 这又与一个国家人口的多少和国力强弱、能否能够部分或全部由国外供给等因素有关。荷兰和日本是两个典型例子。 荷兰是个小国, 荷兰走的不是依靠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 解决粮食问题的道路, 而是利用毗邻海港和地中海西岸富饶的农业腹地的优势, 集中生产供给出口的传统的畜牧业, 以及高集约化的花卉、苗木和蔬菜, 而粮食与饲料依靠国外进口, 通过高附加值的出口与低附加值的进口提升荷兰农业的发展。于是荷兰土地生产率在世界上第一, 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位于世界前列。 日本同样是小国, 但是农业发展不同于荷兰。由于耕地稀少, 日本粮食难于自给自足。依靠强大的国力进口粮食和其他食物是日本重要的农业发展

24、战略。但是为国家安全着想, 日本并没有放弃全部的农耕。日本农业的重点是提供本国高质量的健康农产品, 日本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均不是太高。 3. 中国农业当代化的发展道路 农业土地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十分是粮食生产的农业土地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互相关系决定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在中国决定农业土地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外部条件与国外不同, 因而中国农业当代化的道路也不同于世界各国。 从农业内部条件看, 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较多, 而农业资源相对较少, 完全解决中国的食品问题, 仍然任重而道远。固然如今中国人均农产品提供的营养标准接近国际上确定的健康标准, 但现代的人民生活

25、将从宽裕转向富有, 对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会更高层次。当前中国大多数农产品在数量上只要发达国家的一半, 离知足人民富有起来后对于丰富多彩的农产品需求的距离还很大。况且如今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还在不断地减少耕地, 人口还在继续增长, 农产品进口的幅度还在扩大。从长计议, 中国农产品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当前农产品的过剩, 是构造性和暂时性的过剩。 从农业外部条件看, 中国人口多资源少, 必须自个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中国不可能采取日本解决食品以进口为主的形式, 也不可能走荷兰以发展优势产业换取粮食的道路。中华民族要自立自强, 必须将饭碗牢牢捧在自个手中。因而, 继续提高中国农业土地生产率, 将在一

26、个较长的历史阶段, 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从农业内部条件分析, 由于人多地少, 中国农业时机成本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继续采取小规模生产, 只能在高成本基础上维持机械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进而无法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的共同富有问题。为此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坚定不移地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即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而劳动生产率正是当代化的本质要求。 从农业外部条件分析, 由于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 一方面通过工业化、市场化装备和组织农业生产, 大量农民转入非农产业, 中国农业正在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较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历史时期。另外一方面,

27、 由于中国工业化还将持续一个较长的阶段, 如今中国农村与城市人口各一半, 离刘易斯提出的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完毕阶段远将来到,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经过, 同时受农民管理水平和粮食供应的压力, 中国不可能如美国和欧洲等国, 农业实现充分规模化, 只能适度规模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只能缓慢提高。 其实中国整个农业史, 就是不断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互相关系的经过。中国农业发展之初是刀耕火种, 开荒拓展耕地务农, 依靠的是劳动生产率。以后长期维持的是精耕细作, 依靠的是土地生产率, 甚至牺牲劳动生产率。新中国成立以后十分是改革开放以后, 逐步以土地生产率为主,

28、兼顾劳动生产率。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现代农业当代化, 将走上一条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兼顾发展的道路。能够相信, 随着中国农业科技十分是农业生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中国农业一定会走上一条与欧美一样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主, 兼顾土地生产率的道路。 4. 中国农业当代化的举措 第一, 补机械水利化课, 逐步智能数字化。一是实现全程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物质基础。固然中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 但是还未到达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80%-90%的水平, 需要在不同领域的农业产业、从种到收的全程实现机械化。在完成种收机械化后, 逐步向农产品加工营销、冷链配套、安全检测设

29、施建设延伸。二是提高水利效率。耕地是农业基本生产资料, 而水利是保证农田有效利用的基本保障, 因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化重点要放在提高有效利用率上面。中国农业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200立方, 缺乏世界人均数的1/4, 排在第100位之后, 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先进国家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高达70%-80%, 中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要52%.1立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要1千克, 先进国家为2千克, 以色列达2.35千克。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将水的利用率提高到60%的话, 其灌溉面积可达如今的1.3-1.5倍。 第二, 完善科技推广网, 施行农业科技弯道超行。科技是农

30、业发展的驱动器, 是当代农业的本质, 也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中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首先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 一是通过完善国家农业推广网, 对于与国计民生有关, 诸如粮油米等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农产品, 农业低碳技术、环境治理等与国家环境、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进行广泛推广。二是将农业推广队伍产业化, 主要从事农业企业在实现产业化、推荐自个的产品经过中, 需要推广的农业技术, 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销售相关的技术推广。其次是农业科技弯道超行。农业科技是当代农业的本质, 是实现农业当代化的加速器。当代农业是多种科技的角逐平台, 根据中国的特点, 应该把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生物技术放在首位。发

31、展杂交水稻吨亩产技术、海稻和巨人稻、沙漠修复技术等, 总之, 能使中国农业产能实现根本性突破的战略性技术都应该大力发展。 第三, 传统技术与当代技术相结合, 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将来中国的当代农业必须是生态绿色的。农业当代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假如讲第一次农业当代化是机械化、石油化学为特征的农业革命, 正在发展经过中的第二次农业当代化是以绿色生态为特征的农业革命。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农业当代化, 如今正在进行第二次农业当代化。中国以第二次农业当代化带动第一次农业当代化, 既要发展第一次农业当代经过中的农业机械化, 又要使信息农业和低碳农业带动农业机械化, 使之相互浸透结合起来。在施行经过中,

32、十分要突出两点:一是以人为本, 追求绿色、安全和健康;二是以生态为本, 发展亲和自然的绿色农业。中国农业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旨在实现农业内部良性生态循环的技术, 可将当代科技与中国传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构成具有中华特点的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第四, 施行三权分置, 推动农业产业化。一是施行三权分置。农业当代化不仅仅是科技装备上的革新, 同时也是组织和经营方式的革新。为此需要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基础上, 施行承包权的三权分置, 将农业生产要素产权化, 进而实现根据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在这里基础上, 培育各种新型规模化的生产经营组织, 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协会和新型农村产权组织,

33、以及农产品和农业要素市场。二是在改变传统农业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产形式基础上, 施行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要广泛开展农业专业化和社会化经营, 细分农业要素、农艺经过的不同的专业化要求, 构成从种子到餐桌的专业化分工。要将农业纵向横向分工结合起来, 发展接二连三的融合产业。重点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发展农业加工和农业休闲产业, 既治理好和美化农村生态环境, 又丰富城乡居民生活, 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五, 加速非农化和城镇化, 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拟低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力太多, 当前出现的农村劳动力短缺, 与当下农产品供应过剩一样, 是暂时性的现象。当然, 由于中国非农化和城镇化

34、还将有一个较长的历史经过, 农业规模化也不同于西方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 只能采取适度规模。但是在总体上,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仍然离农业规模经济的要求还很远, 必须继续不断地加快非农化和城镇化。要在调整国民经济产业构造时, 保存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腾出空间, 同时重视农村青少年教育, 使新一代农民子女有更多进入非农产业的选择。国家要通过必要的政策措施, 降低非农就业与进城就业农民的成本和风险。 第六, 通过社会反哺, 加速农业当代化。农业当代化不是农业自发的经过, 需要和社会的反哺。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加强, 国家和社会反哺农业的力度会越来越大。社会反哺和财政

35、支持不能只采取普惠方式, 要将过去有利于农民继续留在农业从事小农经营, 转变有利于一部分农民实现非农化, 一部分从事当代化产业化农业。为此要把重点放在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装备化, 以及绿色安全, 促进农业当代化;加速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 举家进城成为新的城市居民;通过田园一体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 实现农村振兴。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关于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C.新华社, 2021-02-04. 2卡尔 。资本论 第三卷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 3王志学, 信乃诠。世界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大概情况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4高帆。二元构造理论的来历和发展J.经济学动态, 2003, 9 . 5李芳芝, 李超。农民工对经济增长奉献的统计测算J.统计决策, 2020, 13 . 6高芸, 蒋和平。我们国家农业当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J.农业当代化研究, 2021, 3 . 注释 1 1 高帆:(二元构造理论的来历和发展, (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9 期。 2 2 李芳芝、李超:(农民工对经济增长奉献的统计测算, (统计决策2020年第1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