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的差异论文(汇总整理6篇),建筑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建筑的差异论文(汇总整理6篇),建筑工程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西方建筑的差异论文汇总整理6篇,建筑工程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论文汇总整理6篇【】【】【】【】 建筑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之明显不同的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着差异性。以下为中西方建筑的差异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论文:从 大 与 小 论中西方古建筑的建筑空间差异及原因 内容摘要:从建筑空间角度出发,对中西方古建筑进行比拟,分别阐述中西方古建筑在建筑空间上的 大 与 小 ,并解析产生其差异
2、的原因,加深对中西方建筑的理解。 0 引言 建筑是人类智慧与文明最伟大成果之一,在世界各地文明下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建筑。古建筑可归为两类:(1)以古希腊、古罗马起源而逐步发展的西方古建筑;(2)以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为代表的东方古建筑。中西方古建筑在建筑空间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 西方古建筑的建筑空间的 大 与 小 1.1 西方古建筑建筑空间的 大 纵观西方古代建筑史,发现西方古代建筑有鲜明共性:即在当时构造技术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追求单体建筑空间的 大 -建筑内部空间及其外部体量的 大 与 高 ,同时因其对单体建筑空间的 大 的追求,导致构造技术快速发展。 古希腊时期,采用柱廊式构造获得1个单
3、层大体量的单体建筑,如公元前6世纪以弗所的阿丹密斯神庙的台基面尺寸为55.1m 109.2m;到后期发展成为叠柱式2层建筑,如公元前2世纪雅典市场上的敞廊,长111.9m,面阔23间,进深20m;古罗马时期,拱券与柱式相结合的技术手法运用,将古罗马建筑发展推向高潮。公元2世纪初诞生了具体表现出古罗马最高水平的创造力及构造技术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万神庙。这是1座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圆形平面穹顶式建筑,象征天宇的穹顶直径达43.3m,净高为43.3m,其建筑空间的 大 与 高 到达古典时期的极致。 基督教统治、分为东西欧的中世纪,东欧的拜占廷率先发扬罗马建筑往日的荣光,发明了帆拱构造,彻底解
4、决了方形平面与穹顶的衔接过渡问题,使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空间得以大力发展,拜占廷建筑最出色的代表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殿呈方形,东西长77m,南北宽71.7m,中心的穹顶高55m,具有宏大的内部空间。既集中统一又弯曲复杂多变的内部空间,显示出建筑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再一次实现内部空间与外部体量的 大 与 高 的空前尺度。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西欧在罗曼式建筑的十字拱、骨架券、两圆心尖拱、尖券和扶壁的基础上不断尝试与总结,最终构成全新的构造体系,发展为成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体量上,到达史无前例的境地:中庭最高达48m德国的科隆主教堂;西面的钟塔最高达161m德国乌尔姆主教堂。 1.2
5、西方古建筑建筑空间的 小 西方古建筑在单体上追求超尺度的内部建筑空间及外部体量,而在总平面布局上,与周围的其他建筑无必然联络,少有庞大的建筑群集。 2 中国古建筑建筑空间的 大 与 小 2.1 中国古建筑建筑空间的 大 中国传统建筑从民宅到宗教寺庙再到宫殿,最明显的共性特征是群体的空间格局,均有很大的总平面,一间间建筑,在平面上以各种关系组合、排布,共同构成恢宏庞大的建筑群体。 民宅类建筑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总占地面积约10000m2,共20个小院,300多间房屋;宗教类建筑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为例,南北长约180m,东西长约100m,总建筑面积约5000m2;宫殿类建筑以北京明清的故宫为
6、例,宫城部分周围有52m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城南北长960m,东西宽760m,占地面积约72万m2,宫城内有90多座大小院落,980座房屋,8707间房,总建筑面积约15万m2。 2.2 中国古建筑建筑空间的 小 中国古建筑的单体建筑空间及外部体量,相比西方古建筑较矮小明清朝廷有规定: 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 三品五品厅堂五间七架,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 以北京明清故宫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太和殿为例,其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m,宽37m,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也没有像西方的超尺度空间。中国古建筑的单体建筑空间均为宜人和适形的尺度。 3 中西方古建筑的建筑空间差异原
7、因 中西方古建筑在建筑空间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观念及性格特征。西方古建筑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注重单体建筑的个性,建筑内部空间追求超尺度、外部体量上追求高大,其内部空间的宏大已完全超出人在建筑内部开展各项活动所需要的尺度,更倾向于表示出宗教的神圣感及人与神对话的仪式感。与西方的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一切宗教建筑都为上帝服务,哥特式教堂如金字塔的室内空间和西面高耸入云的钟塔,显示强烈的向上动势,表示出对上帝的敬仰与对天国的向往。 中国古建筑受儒家思想影响,更多关注 人 ,以人为本的根本源头思想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的本身修养,所对应的单体建筑空间宜人且适形
8、。中国古代社会强调以家庭伦理为中心,有着严密的等级制度及宗教礼法,其社会文化导致中国建筑是由诸多房屋组合在一起,将不同功能分别放入房屋中,并根据清楚明晰的制度进行排列组合,在平面上可无限延伸建筑群体。尤其是宫殿类建筑群体,用明确的中轴线将重要建筑串联,通过一系列连续、对称的封闭院落空间及节点建筑,构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衬托皇家的威严与至高无上的尊荣。 4 结束语 从 大 与 小 看中西方古建筑的建筑空间差异,探究建筑背后不同的文化与思想:西方从敬仰上帝的角度出发,对单体的建筑空间进行扩展;中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群体的建筑空间进行延伸。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 4版.北京
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 19世纪末叶以前)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论文:从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比拟中谈文化融合设计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的沟通日益频繁,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的需求使人们接受了文化融合设计。该文从入口空间的角度阐释了中西方建筑入口的发展演变,运用比拟的方式方法分析和总结了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差异,从中借鉴其设计精华真髓和文化,以便探寻求索当代入口空间的中西方文化融合设计方式方法。希望该文的阐述能有
10、助于我们国家入口空间设计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语:入口;中西;比拟;融合;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s ar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ultural persity and innovation demands make people accept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design.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West
11、ern architectural entra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ance space,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ntrance spaces by using the comparison method, so as to learn from the design essence and culture, so as to explore
12、the design method of modern entrance space integrat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rance space design in China. 1 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演变 1.1 建筑入口空间相关概念界定 空间 是一种与时间相对的物质客观、存在形式,是通过长度、宽度、高度和大小表现出来的,具有多变性、交互性。在建筑设计领域,研究的空间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即建筑实体和虚体围合
13、或者分割而成的空间领域。 入口空间 是连接内外部空间的过渡空间。弗朗西斯D.K.钦以为: 建筑入口是进入一栋建筑,建筑物中的一个房间,或者进入外部空间中某一限定领域,都牵扯到穿越一个垂直面的行动。 由此可知,这里的内外部空间并不局限于室内外空间,而是指两个不同的空间领域。建筑的出入口,不单只是为人们提供交通及防卫的装置,还是供人进行内外转换、人文交往、精神沟通、艺术审美的场所。入口空间作为建筑群的开端,带给人们最直观的建筑印象,在整个空间序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 入口空间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栖居形态穴居和巢居而产生的,巢穴的入口划分了内外空间,具体
14、表现出了最原始意义的入口功能。秦汉以前,建筑愈加注重本身的造型、色彩,并且逐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的象征,然而入口空间形态发展并不完善,直至汉代,入口空间形态才有了明显特征。 隋唐时期,城中居民区设坊,坊用墙围合,中间设坊门,在里坊制度下产生了乌头门,也就是后来的牌坊。宋代在建筑风格上追求精致华美与细节表现,关于入口的门,宋李诫(营造法式中有格子门的记载。格子门,是一种较通透的门,即用于殿堂,也用于一般房屋,是单体建筑的一种构件。1明清时期由于寓居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场重视入口空间装饰,他们会在大门入口摆放石狮、麒麟等,也会选择一些花式纹样,如牡丹、梅花来作为建筑装饰。除此之外,明代砖混构造被应用
15、到入口空间中,构成了木构架式大门和砖混墙壁共存的现象。 1.3 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 古埃及建筑入口呈现两种形态,一种是金字塔抑扬有序的通道式入口,另一种是神庙建筑成对而立的梯形墩台入口。建筑入口真正被发展成为某一种形式是在古希腊,高大的柱子顶着三角形的山花,这种形式称为古希腊式建筑入口。相比于古希腊大量使用柱式而言,罗马建筑入口呈现的标志性特征是拱券技术。 在罗马式哥特式时期,罗马式建筑入口典型特征是采用 透视门 ,一系列的半圆拱券向内层叠收缩,很多入口门洞还在起券线位置放一横梁,并在华而不实点下面架一立柱,立柱和横梁上方的半圆面成为入口装饰的重点。哥特式教堂建筑入口形式呈尖券
16、式,层层叠叠的尖券夸张了建筑入口的尺度,强调垂直性,突出神的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柱式、水平厚檐和半圆形拱券又流行起来,常以拱券和山花内外镶嵌。巴洛克风格打破西方传统的比例、平衡、秩序、理性等,山花、柱式、拱券任意组合、穿插,使得空间形态更具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与二者同行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它注重对几何元素的利用,强调理性美,装饰干练,主次明确,颇具现代审美和品味。 2 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设计特点比拟 2.1 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形态的比拟 中西方入口空间形态差异表现为中国的 平面 与西方的 立面 。中国传统建筑往往是以组群形式出现的,李允鉌在(华夏意匠中提出: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 ,
17、这与西方建筑强调立面形式的特点是不同的。 由于建筑材料,信仰观念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在形态上表现为 水平性 的强调,西方则重视 垂直性 的发展。在组成要素上,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是由院门、大小房门、影壁、檐廊、台阶踏跺等一系列要素组成,它们由浅入深、依次排列。西方是由门洞、拱券、柱子、雕塑、山花、台阶等要素组成的,多装饰性要素,表如今垂直方向的延伸。在建筑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呈横向,一般沿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内外有序。西方建筑布局呈纵向,布局以柱式、墙体和拱沿中轴对称形式来分割布局。在比例尺度上,中国传统建筑入口高度低于房屋、由外向内,层层递进,给人以舒缓、含蓄之感。西方建筑入口高
18、大尖锐、装饰繁多,宗教色彩浓烈厚重,给人崇高、神秘之感。 2.2 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的功能目的的比拟 中西方入口空间功能目的差异表现为中国的 人居 与西方的 神居 。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以人伦为出发点,而西方的宗教建筑强调崇高神秘、人神沟通。 不同的文化观念导致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功能倾向的不同,中国突出 人的表现 而西方侧重于 神的表现 。在缓冲过渡上,中国群体建筑各单体门穿插组合,与其间的屋檐、柱廊等要素累积致使过渡层次丰富起来。西方建筑入口空间高大宽阔,过渡层次简单明了。在视觉导向上,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通过主轴线贯穿一系列单体门,循序渐进,统领整个空间,使人们能够自然顺畅的到达目的地
19、。西方建筑入口空间通过台阶、高大立柱,立面装饰等要素,吸引人的目光向上升腾,尽可能接近天国。在行为心理上,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平面空间序列的设计,心情随时空变化而变化,产生过了一门又一门的巧妙体验。西方建筑在心理上注重尺度感的塑造,入口形状变化多端,或尖或圆,给人一种高耸升腾之感。 2.3 中西方入口装饰手法的比拟 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装饰遭到地域文化、民族观念的影响,中国重 表现 ,而西方重 再现 。在内容题材上,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装饰内容丰富多样、以历史事件、神话传讲、祥瑞纹样等为题材,富含象征意义,多用来寄托心意。西方装饰题材多以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为题材,用来表现自然纹理和记录史实。在材质特征
20、上,中国多木构架建筑,追求亲近自然,具体表现出 天人合一 观念。而西方多是石材建筑,外表冷峻。在色彩表现上,中国通常用色大胆,主观性强,如高贵典雅的红色。西方建筑入口色彩运用较少,建筑外部注重材料本身色彩,内部造型色彩丰富。 3 中西方建筑入口的文化融合性设计方式方法 3.1 入口空间形态的重塑与融合 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形态差异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中国的 平面 与西方的 立面 ,详细表现为中国传统建筑形态面阔形式的水平延伸与西方垂直向上的空间塑造。根据这些形态差异,我们将探寻求索中西方传统理念的融合。 中西方入口空间形态的差异让笔者想到当前在我们国家兴建最多、高层住宅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住宅
21、建筑形式,即单元式住宅。2单元式住宅建筑本身就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空间形态的特点,既是组群建筑,合适平面空间序列的开展,又是高层建筑,融入西方立面空间序列设计不会显得突兀。但当前单元式建筑主入口空间的设计片面追求奢侈豪华之风,忽略了建筑的整体性,造成沿街立面不协调等诸多问题3。 在进行单元式建筑主入口空间的中西方文化融合设计时,应从平面与立面两个维度出发。平面上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艺术,让入口引导和发展整个空间脉络,控制其节拍变化。某些地区可利用地形特点,借鉴岳麓书院景观轴线与视觉轴线重合的设计见图1,发挥入口的引导作用,使建筑空间由低到高,层层递进,明确来者对建筑布局的方向性把握。在立面上,借
22、鉴西方建筑立面的雕塑化特征,同时在造型和体量上运用西方理性思维,遵循形式美法则。 图1 岳麓书院鸟瞰图 3.2 入口空间功能的强化与融合 据前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功能目的的比拟分析,我们了解到中西方入口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出在 人居 与 神居 的不同。中国建筑入口空间引入了时间与运动概念,注重人在空间中的感受,而西方建筑入口空间树立一种高耸威严的感觉,以人的渺小衬托神的伟大。 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功能目的方面的融合设计我们能够以步行街区入口设计为例,步行街区入口包含更多社会活动,具有更复杂的开放性特征,也能够让我们更清楚明晰地感遭到入口空间发挥的功能作用。当前,由于一些网红步行街区过度注重
23、商业利益,其入口形式重于功能,致使街区入口标志意义缺失。 在进行步行街区融合设计时,可借鉴中国的入口牌坊,使其符号化。牌坊建筑立面呈现的是 虚 的界面,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可指引人流有序流动。如沈阳中街入口,将牌坊抽象成符号来标识空间领域,传递空间意义。同时根据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 神居 的特点,可借鉴其高大宽阔的设计风格,使入口建筑在立面空间上能够适当比周围建筑高出一截,保证入口空间的视觉呈现,加强标识性。 3.3 入口空间装饰手法的借鉴与融合 据前文我们对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装饰手法差异的分析总结可得,我们国家注重写意性表示出,装饰手法侧重 印象 ,西方注重写实性
24、表示出,装饰手法侧重 表现 。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写意与写实的统一、 印象 与 表现 结合的设计思维,是值得我们深掘的艺术。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装饰手法方面的融合能够一些小型建筑设计作为案例,探寻求索西方几何元素与中国建筑的材质、色彩相融合。4西方建筑在造型上以 搭积木 的方式把不同几何形体组合成不同形状的整体,讲究布局对称平衡。5如入口处三角形的山花与矩形的门洞组合。而中国传统入口空间建筑的材质、色彩都取自本地,使人自然而然产生亲切之感。装饰手法上的中西方融合如此图2与图3的设计,在使用本土建筑材料、色彩的同时借鉴西方几何元素的运用,使入口空间表示出复古文化情怀的同时又充满当代感。图2利
25、用中国木构架建筑,借鉴西方几何元素组合方式方法,把每个木条进行大小搭配,高低错位,方向穿插,使其与主体建筑相组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之感。图3使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红砖,这种独特的建筑语言与西方几何元素相碰撞,呈现给我们一种新奇而又传统,含蓄而又奔放的特殊情感。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出现了大批盲目模拟西方、缺乏文化内涵的新建筑形式,传统建筑文化面临日益被淡化的窘境,中西方文化融合设计方式方法仍有待探寻求索。6现代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使传统文化向当代化转型,让设计向深层次文化内涵上靠拢。7入口空间作为整体建筑的一个点,还会迎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希望本文能够使我们国家当代入口空间设计在创新上有所突破。 图2 某入口空间设计 图3 某入口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