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对“00后”大学生的危害及应对策略,高等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依赖症对“00后”大学生的危害及应对策略,高等教育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手机依赖症对“00后大学生的危害及应对策略,高等教育论文手机依靠症对“00后 大学生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手机依靠症论文:手机依靠症对“00后 大学生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靠问题日益严重,很多“00后 大学生出现手机依靠症,对他们的学业、身心健康与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消极影响。“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症的诱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等方面的多种因素,通过社会加强监管、学校重视引导、家庭优化气氛、本身调适心态,积极探寻有效应对“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症的策略。 本文关键词语:“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症;现在状况;对策; Abstract:With the
2、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the problem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Many after 00 college students hav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which has a deep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studie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The causes of after 00 College Students
3、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nclude many factors such as society,school,family and individual.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society,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guidance of the school,optimizing the family atmosphere and adjusting their mentality,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effective strat
4、egies to deal with the after 00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截至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到达了3.72亿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220亿GB。手机使用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形式和生活习惯。与此同时,“00后 正逐步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气力,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接受新事物。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同时,“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怎样看待“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问题,引导大学
5、生合理使用手机、摆脱手机依靠,逐步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1“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症的现在状况 1.1学业方面 在互联网时代出生、成长的“00后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授课以及教学资料学习,而是擅长在海量网络信息中搜索符合自个需求的知识。很多“00后 大学生选择不去图书馆,而是通过手机百度、作业帮等方式获取信息和资料。在课堂上不是认真听课,而是时不时地拿出手机翻看;不是认真记笔记,而是通过手机对教师的PPT进行拍照。完成课程作业的时候,选择直接用手机搜索答案:,而不是独立自主地去考虑。 1.2生活方面 “00后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鲜明地具体表现出出
6、了“移动互联网一代 的特征,习惯于“网络化生存 。越来越多的“00后 大学生选择“一部手机走天下 ,即通过手机解决自个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问题。例如,很多大学生出门不带现金,而是直接通过手机上的支付宝、微信钱包、银联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渠道扫码支付。再如,倾向于选择“携程 “同程 等APP解决旅行的住宿、景点购票等问题,选择“群众点评 “口碑 等APP进行点餐,选择手机“京东 “淘宝 等购物平台选购物品。同时,智能手机的娱乐功能也在不断强化,各种手机游戏、视频、小讲、音乐APP令人目不暇接,日渐成为“00后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人际方面 “00后 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开放、自由
7、,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更渴望通过手机移动网络融入拥有共同话语体系的兴趣圈层,以追寻丰富性的精神支撑,完成自我本真的实现和不同角色的扮演1。手机上的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软件以其丰富的功能、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00后 大学生社交的主要途径。有较多的“00后 大学生不时刷新手机社交软件,以求能更多了解朋友的动态,并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与朋友互动。还有一部分“00后 大学生通过手机社交软件与远隔千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成为好友。而在现实的同学聚会、集体活动中,很多“00后 大学生会将精神集中在用手机拍照并发到社交软件上,而非与身边的人沟通沟通。 2手机依靠症对“00后 大学生的危害 2.1对学习学业
8、产生的危害 在课堂学习经过中,假如学生由于手机依靠而抑制不住去频繁刷新各种APP,无疑难以集中注意力,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对其他同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使课堂教学秩序遭到毁坏,打击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假如获取知识过度依靠手机上网、手机词典等渠道,跳过了必要的考虑、领悟、建构等学习环节,长此以往,将丧失主动考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随之遭到影响。同时,“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会打乱其正常的学习、作息时间,难以集中精神,产生学业拖延的现象2。而学业拖延会使“00后 大学生面临新的压力,产生焦虑与不安3,转而试图从手机中寻求情感慰藉、进行压力宣泄,进而加一步
9、加重手机依靠,构成了恶性循环。 2.2对身心健康产生的危害 长期依靠手机,会造成“00后 大学生减少健康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产生焦虑、紧张、压抑、迷茫、疏离感和孤单感等负面情绪,一旦停止使用手机就会感到心神不安、情绪低落或情绪暴躁,同时可能出现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内分泌紊乱等躯体化问题。长期使用手机,还容易引起头痛、头晕、颈椎病、视力下降、手脚发麻等异常感觉和状态,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一些“00后 大学生在过马路、上楼梯等场合也忙于看手机,对本身的生命安全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2.3对社会交往产生的危害 根据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系统中的工具理性会向生活世界浸透,导致生
10、活世界的殖民化4。作为工具理性在现实世界中扩张的具体表现出,手机依靠会使“00后 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弱化,甚至可能产生社交恐惧症,更多的是选择通过QQ、微信等与亲人、朋友、同学联络,而忽视了现实的沟通沟通,导致相互之间疏远,感情越来越淡薄5,很多人成为单纯在朋友圈点赞、评论的对象。能够讲,手机使用在增加了社会交往的便利性和快速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实中的人际互动。 3“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症的诱因 3.1社会因素 “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问题是个体特征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进入信息化时代,手机、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种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同时随着居民收入
11、提高,很多刚入学的“00后 大学生家庭完全有条件为其购买一部智能手机。对于“00后 大学生而言,手机中的虚拟世界丰富多彩,功能非常强大,网络资源完善充实,各种不断开发上线的手机APP能够知足其学习、社交、娱乐等大部分需求,且体积较电脑更为乖巧,携带便捷。另一方面,各大运营商将高校视为潜力无穷的宏大市场,各种价格低廉的手机流量套餐不断推出,大大降低了手机的使用成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00后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靠程度6。 3.2学校因素 “00后 大学生大多在高中时期承当了沉重的升学压力,一旦通过竞争剧烈的高考进入大学校园后,面对较为宽松的大学气氛,很多大学生如挣脱牢笼之鸟,彻底放松下来。而部分高校
12、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学风建设有待改良,一些高校老师过于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陈旧枯燥的教学内容、疲惫乏力空洞的教学风格也难以吸引“00后 大学生的兴趣,使得很多学生不自觉地被手机上多元丰富、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信息所吸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生活或学习中的心理困扰不知怎样排解,缺少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等,都可能加深“00后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靠。 3.3家庭因素 家庭治疗的观点以为,子女的问题行为是其家庭中问题的表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拍越来越快,很多“00后 大学生父母忙于工作或对子女的关心不够,没有能采取科学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可能会导致子
13、女沉迷于手机。另外,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假如一个家庭中,父母天天花费很多时间使用手机,那么子女沉迷网络的概率就会增加。同时,部分“00后 大学生父母更多地关注子女的物质生活,以为孩子进入大学就应该完全独立考虑,对于其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都缺乏必要关心,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对手机依靠的不断加重7。 3.4个体因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个体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安全需求方面,手机社交具有一定的隐秘性,“00后 大学生在使用手机进行社交时不会像在现实中要面对种种约束,有利于知足社交安全感。在社交需求方面,手机上的各种社交软件为“00
14、后 大学生开展社交提供了宏大的便利,他们能够通过微博、微信、QQ等渠道将所思所想、生活感悟向公众展示,别人能够通过点赞、评论、私信等方式与其开展互动,进而扩大社交圈,发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尊重需求方面,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00后 大学生能够和别人一样,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发表意见、介入各种活动。在自我实现方面,手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包涵性,一些“00后 大学生通过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在知乎上回答以下问题、在视频软件上发布视频等,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就感和影响力。 4“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症的应对策略 4.1社会加强监管 社会各界要对“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宣传教育。首先要
15、从源头上强化对手机网络的监管,用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网络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严控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空间。其次,能够采取校园公益讲座、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宣传方式,让“00后 大学生认识到手机依靠所带来的危害,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手机使用观。最后,教育部门能够借鉴韩国推出的(互联网中毒预防及缓解推进计划,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建立大学生手机依靠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及时参与、有效干涉,共同解决“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的问题。 4.2学校重视引导 第一,完善干涉体系。高校要重视“00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心和心理疏导。要提高高校思想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00
16、后 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把握大学生心理不成熟、情绪波动性大的特点,将对“00后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导、干涉融入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8。要促进高校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等的全员介入,努力构建“00后 大学生手机依靠问题干涉网络体系。 第二,转变教育理念。高校要尊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主体,对本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发展特点、深层需求等认真进行摸底和研究,结合当下的新形势新问题,鼓励广大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提升“00后 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避免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同时,要重视开展实践
17、教学,引入情景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进而提高“00后 大学生的自主考虑能力和学习兴趣。 第三,加强监督管理。高校应加强课堂教学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针对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对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加以明确限定,划出行为底线。对相关规定要严格执行,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使规定流于形式,严防破窗效应。同时对老师课堂使用手机也应有明确规定,以发挥老师的示范表率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4.3家庭优化气氛 要对“00后 大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手机过度依靠对其子女的危害。一方面,家长要转变观念,在鼓励子女独立生活的同时,加强与其沟通沟通,关爱其心理成长,成为其成长路上的“良师
18、益友 ,帮助他们理性看待失败和挫折,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鼓励、引导“00后 大学生关注实际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在精彩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属于自个的舞台。除此之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审视自个,在子女面前不能过度使用手机,要多跟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减少子女内心的迷茫与孤单感。 4.4本身调适心态 “00后 大学生要正确看待手机的作用,在充共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合理布置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要适度、节制,避免将生活重心放在手机上。留神理需求和现实需求得不到知足时,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对负面情绪合理调节与宣泄,不能因而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之中。要积极培养
19、自个的业余喜好,将更多的业余时间用于阅读、旅行、健身锻炼、听音乐等。要经常参加一些面对面的沟通活动,如联谊会、读书沙龙等,进行深切进入情感沟通,摆脱独处的孤单感。要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一些手机依靠程度过重的“00后 大学生,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张婷婷媒介依靠理论背景下的大学生手机使用研究J传媒2021(22):77-79. 2马娜,喻承甫,廖日晖,等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和将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1):129-133. 3张潮,翟琳,王畅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靠和学业拖延
20、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5(1):145-148. 4操龙德大学生手机依靠:现在状况、危害及干涉途径一-以高校班级 管理为视角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3):123-128. 5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靠与孤单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0(1):41-47. 6李慧大学生手机依靠的现在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J西部学刊,2022(5)-:131-134. 7王平孙继红,王亚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单感、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1):56-58,61. 8刘慰.大学生手机依靠症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21,36(4):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