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学前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学前教育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学前教育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中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参加方式的研究【】 关于幼儿游戏的论文:中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参加方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幼儿游戏参加行为是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幼儿社交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行为多为玩教具吸引和活动吸引,参加方式较为单一,失败率较高。老师应客观看待中大班幼儿的拒绝行为,创设有利于共享合作的环境,利用教学活动指导幼儿交往策略。除此之外,老师的指导要及时、因人而异并有示范性。 本文关键词语:幼儿游戏;游戏行为;游戏参加行为; 游戏参加行为是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中
2、一种典型的交往形式,幼儿采取不同的参加方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幼儿对结果也会有不同的反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因而,对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进行适当指导,不仅能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其社会认知,并能恰当表示出情绪情感。 一、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行为的现在状况 幼儿游戏参加指的是幼儿试图通过努力进入正在开展的某个游戏当中,希望被对方所接纳并共同游戏。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幼儿园两个中班、三个大班和一个混龄班共六个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幼儿的游戏参加行为,采用事件取样和轶事记录法,完好、客观地记录目的行为,同时,根据需要对幼儿进行半构造化访谈以获得
3、更完好的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从量化和质性两方面展开,量化主要分析幼儿在什么情境下发生游戏参加行为最多,以及游戏参加的动机、方式、结果、性质、持续时间的大概情况和能否存在性别差异;质性主要分析运用多种参加方式参加的行为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幼儿游戏参加中存在的共性及个案分析等。 一幼儿游戏参加行为发生以玩教具吸引为主 幼儿游戏参加的动机分为同伴吸引、活动吸引和玩教具吸引,通过分析观察所得的数据发现:44.2%的幼儿游戏参加行为是玩教具吸引,41.6%是活动吸引,14.3%是同伴吸引。 二幼儿游戏参加方式主要为语言请求、提出建议及平行游戏参加 研究发现:在三类参加方式中,言语类被采用最多,华而不实使
4、用最多的是语言请求,其次为提出建议;非言语类方式也被采用较多,华而不实最常发生的为退缩和被动等待,均占到7.8%;综合类方式采用较少,华而不实平行游戏参加最多。在所有的参加方式中,居于前三位的是:语言请求41.6%、提出建议16.9%及平行游戏参加10.4%。由此能够看出,幼儿游戏参加方式较为单一,其他策略运用较少。 下载原表 三幼儿游戏参加多以成功结束 幼儿的游戏参加行为结果分失败和成功两类,华而不实成功占65%,失败占35%,能够看出,幼儿需要交往策略及技能的指导和帮助。 四幼儿游戏参加方式多为积极性质 幼儿游戏参加方式的性质分为积极性质言语请求、提出建议、提出优惠条件、寻求帮助、评论、提
5、供帮助、平行游戏参加和消极性质退缩、硬性闯入、言语攻击、威胁、身体攻击、毁坏性参加。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参加方式会发生改变,方式的性质也随之出现变动,将这类游戏参加行为归纳为综合性质命令指挥、被动等待。由数据得出:幼儿在游戏参加时,采取积极性质的方式占82%,消极性质为14.3%,其余为综合性质。 五幼儿在较为开放的活动区内游戏参加行为发生更频繁 幼儿游戏参加行为发生情境按地点分为区域活动区、集体教学活动区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供幼儿自由活动的区域、户外活动区,幼儿游戏参加行为发生概率分别为建构区33.8% 集体教学活动区13% 益智区和角色区分别11.7%。能够看出,幼儿游戏参加行为发生受环境的影响
6、较大,主要考虑的是活动区的开放程度、活动材料及活动内容的吸引性。 六幼儿性别对游戏参加行为有一定影响 不同性别幼儿的游戏参加方式有一定差异:女孩在游戏参加中使用更多积极性质86%的参加方式,更少消极性质11%的参加方式;男孩使用消极性质17.6%的参加方式较女孩多,积极性质78%的参加方式较女孩少。女孩在游戏参加中更多成功74%,更少失败26%;而男孩在游戏参加中失败率为56%,成功率为44%。 七幼儿的游戏参加方式会影响参加结果案例1:我想跟你一起玩 区域游戏时间,科学区内,明明看见元元在玩积木。 明明对坐在旁边的教师讲:“教师,我想跟他一起玩。 教师讲:“这个问题你需要自个跟他讲,问问他可
7、不能够。 明明就跟元元讲:“我能够跟你一起玩吗? 元元讲:“不行 。 明明没有讲话,就在旁边的空位上坐下来,拿起桌上的积木在旁边开场拼搭,元元看了看,没有理睬,过了一会儿,元元开场跟明明交谈,一起拼搭积木。 在这个游戏参加行为中,明明使用了三种游戏参加方式,第一种是寻求教师的帮助,但教师引导他自个跟同伴沟通;第二种是语言请求,被同伴拒绝;第三种为非言语的平行游戏参加,最后同伴没有拒绝并愿意跟他沟通,明明参加游戏成功。观察发现,较多幼儿的游戏参加行为存在不止一种参加方式,多种参加方式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幼儿采取多种方式参加游戏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幼儿有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表示清楚幼儿有较好的应
8、变力和对抗挫折的能力。 二、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的特点 一多为玩教具吸引和活动吸引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中大班幼儿尤其如此,看到同伴在玩自个没有玩过的玩教具,就很容易遭到吸引,渴望参加一起玩耍。活动吸引在幼儿参加中占很大比例,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有所发展,游戏也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发展到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对于有趣的活动会想办法参加。同伴吸引占比拟小,原因可能是中大班幼儿独立意识发展,对同伴依靠性减弱,他们更关注活动的开展而不是谁来和我一起开展。 二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方式较为单一 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方式较为单一,多为语言请求,一是由于语言请求方式简单快速,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方式,所以成为最受
9、幼儿青睐的方式,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2;二是老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游戏参加行为重视度不够,幼儿较少得到丰富有效的游戏参加方式的指导;三是当代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基本没有游戏参加行为发生,在社区活动也较少出现游戏参加的情境,能够实践练习的时机较少,多种原因导致参加方式单一。 三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失败率较高 1. 活动材料限制 调查发现,有三成幼儿游戏参加失败是由于活动材料的限制导致。材料固然有趣,但只能一名幼儿操作,没有合作的条件,导致参加被拒。 2. 幼儿的游戏参加缺乏策略 游戏参加失败的幼儿中有30%是由于游戏参加缺乏策略导致的,失败的幼儿中大多采用硬性闯入、被动等待、毁坏性参加、退缩等
10、消极策略,导致游戏参加失败。 3. 老师在幼儿游戏参加行为中缺乏及时适当的指导 由于大多数游戏参加行为都发生在幼儿自由游戏环节,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所以老师的关注相对较少,也缺乏一定有效的指导。 三、怎样帮助中大班幼儿实现游戏参加 一老师应客观看待中大班幼儿的拒绝行为 1. 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被拒绝的情形 观察发现,有很多幼儿采用了积极的参加方式,但还是那样存在参加失败的情况,被拒绝的情形大致有下面几种:一是幼儿对规则的维护,有些区域或材料限定人数,当区域人满以后,里面的人就会很一致地拒绝其别人进入;二是幼儿对友谊的维护,部分幼儿在区域人数未达上限时仍拒绝其别人进入,通过访谈了解到,幼儿是为
11、了给自个的好朋友留位置;三是幼儿的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在同伴发出请求或邀请建议后无应答,继续做自个的事情,一部分是专注于自个的事、不想被打搅,还有部分是不知道怎样回应,对于这部分幼儿,老师应给予更多关注。 2. 客观看待幼儿的拒绝行为 就拒绝的情形而言,第一种拒绝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对活动规则的维护,可以以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3;第二种拒绝具体表现出了幼儿之间已经存在一种较为稳定的友谊关系,这值得认可,但要引导幼儿不要只关注周围个别好朋友,也要关注同其他幼儿的交往;第三种拒绝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形和幼儿的个性特点来判定能否要进行干涉和指导。 游戏参加失败能够帮助幼儿审视自个的参加方式能否存在问题,进
12、而改良;有些幼儿第一次参加失败后会继续采取其他参加方式,这对于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也是有益的。 二创设有助于中大班幼儿共享合作的环境 1. 减少区域活动的设限,促进更多自然发生的交往和合作 研究中发现,幼儿的游戏参加行为在下面情况下会减少:一是集体教学活动老师留给幼儿自由操作和沟通的时间和时机较少;二是区域划分太明显,很少允许随意走动,游戏参加行为也会减少。因而,老师能够根据班上实际情况考虑减少区域活动的设限,促进幼儿各区域间的沟通合作。如在美工区做的蛋糕,幼儿能够拿到小厨房烤熟,然后拿到生活区把蛋糕分成几块,再请别的小朋友品尝,这比单独做一个蛋糕更有意义。 2. 提供有合作元素的材
13、料,给幼儿创造合作游戏的环境 调查显示,中大班幼儿游戏参加行为发生最多的是玩教具吸引,幼儿受活动材料的吸引想要参加其他幼儿的游戏,但有时候却由于材料缺乏而遭到拒绝。老师能够提供更具合作元素的玩教具,如积木、雪花片、拼插玩具;或增加材料数量,知足幼儿共同操作的需要。 三利用教学活动指导幼儿交往策略 幼儿缺少一定的交往技能也会导致幼儿游戏参加的失败,老师能够利用绘本故事、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的契机教授幼儿一定的交往技巧和策略。如利用绘本(你别想让河马走开,老师能够引导幼儿懂礼貌、使用礼貌用语;绘本(我们一起玩,引导幼儿体会共享的乐趣。除此之外,老师还能够设置一些游戏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境,让幼儿考虑
14、该怎么做,然后为幼儿提供策略和示范。 四在幼儿活动经过中进行有效指导 1. 老师的指导要及时 研究发现,很多时候老师的观察和指导是缺位的,老师没有意识到幼儿何时需要指导。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定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老师一定要留心观察、分析幼儿的交往行为,并给出及时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下能够学到更多的交往技能。 2. 老师的指导应因人而异 对于不同的幼儿,老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如对于退缩、被动等待的幼儿,老师能够通过示范或言语指导教给他们参加的方式方法,并且鼓励他们多去尝试;对于采用毁坏性参加、言语攻击等不好的方式参加游戏的幼儿,老师应
15、当批评,并让他们意识到自个的错误行为对自个和别人产生的不好影响,能够通过认知训练法、移情训练法等帮助他们认识到自个的错误,并催促他们改良;对于只会使用一种参加方式而且容易放弃的幼儿,老师应鼓励他们再用其他方式方法试一试。 3. 老师指导的策略要有示范性 老师的指导不应是强硬的语言命令或者苍白的口头话术,老师应以语言或行动提供有示范性和学习价值的策略。如礼貌的语言请求“请问我能够跟你一起玩吗 ;提出建议“你这一步试试这么做或许就能够成功了 ;平行游戏参加,端着面包房烤好的蛋糕来到角色游戏区,“今天我过生日,我请大家吃蛋糕吧 有示范性的指导策略让幼儿记得住、学得会、好模拟,能提高幼儿游戏参加的成功
16、率,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四、结束语 中大班时期是幼儿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发生的重要时期,而成功的游戏参加是开展联合游戏或合作游戏的第一步,因而,研究提升中大班幼儿的游戏参加行为,对于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增加社会交往,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应该引起老师和研究者的重视。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马冠茹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参加方式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 2021. 2国明洁.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5(3);:69-72. 3黄胜梅大班幼儿同伴参加冲突解决策略的观察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 , 2018(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