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养生思想及其技术运用,体育保健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186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的养生思想及其技术运用,体育保健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太极拳的养生思想及其技术运用,体育保健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拳的养生思想及其技术运用,体育保健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的养生思想及其技术运用,体育保健学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太极拳的养生思想及其技术运用,体育保健学论文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技术体系、养生理论思想及实践价值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研究发现:在养生文化中所具体表现出出的养气、养神、养性等传统养生思想,为太极拳养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太极拳与传统养生中的气血、脏象、经络、主动、主静等养生思想的融合则丰富了太极拳的养生文化,太极拳与养生文化融会贯穿,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太极拳养生理论在形体练习中也得到了运用和实践,养生价值也得到了认可,理论与实践互相支撑,为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本文关键词语: 太极拳; 养生; 人体生理规律; Abstract: This paper

2、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aijiquan s technical system, health preservation theory and practical valu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traditional health preservation thoughts, such as nourishing Qi, spirit and nature, which are embodied in the health preservation

3、 culture,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Taijiquan health preserv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aijiquan and traditional health preserving thoughts, such as Qi and blood, visceral image, meridians, initiative, subjective and static theory, enriches the health preserving culture of Taij

4、iquan. Taijiquan and health preserving culture are integrated, and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At the same time, the theory of Taijiquan health preservation theory has also been applied and practiced in body exercises, and the valu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has also been recognized. The theory and prac

5、tice support each other,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value of Taijiquan health preservation. Keyword: Taijiquan; health preservation; physiological laws of human body; 太极拳作为我们国家一项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都未曾削弱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由于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效果,还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正如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所讲: 太极拳运气之法

6、,与道家养生之术一样。 所谓太极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运用太极拳技术进行科学和适宜的锻炼,进而到达了延年益寿的效果。太极拳在发展经过中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注重与传统养生文化的融合。从太极拳的养生实践中能够看出,太极拳养生思想的构成与传统养生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络。华而不实太极拳养生文化中所具体表现出出的养气、养神、养性等传统养生思想,也为太极拳养生文化的构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1、 太极拳养生思想 1.1 、养气 在我们国家古代哲学概念中, 气 被以为是宇宙自然和一切生命之源。庄子在关于人的生死与气之间的关系解释到: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通天下一气耳 1,把气看做是

7、人生命之运动,气动则人活,气衰则人灭。在道教养生实践中,则把养气作为一种修炼之法,如在(云笈七签中记载: 摄生之士,莫不练形养气,以保其生。 2而在气的调养中,对气调疏理也尤为重要, 善摄生者,必明调气之故 3,由于只要在气足气顺的状态下才能到达健康长寿。在武术理论中对于养气思想也有着众多的记载,如拳论中所讲 无论练功习技,首须养气,气沛则神完,神完则力足,力足则百体舒泰,而筋骨强健,心灵性巧 4。而 养气之学以道为归,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气贯丹田 5。陈鑫在(太极拳经论中也提到: 平素要先养气,临场更要顺气而行。 6养气作为传统养生思想中的重要修炼方式方法,主要是对气的培育和修养

8、,而武术的养气是在长期的训练经过中完成,即武术中所讲的练养结合。 练 是通过身体活动,并结合人体生理规律所进行的强健身体,提高人体身体机能; 养 是结合人体气血运行变化规律,合理地对身体进行调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2、 养神 神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即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包括精神、思维、意识等。所谓 养神 即是保养内在精神使之更为充沛、和睦。如在(艺文类聚记载: 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7老君(西升经曰: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通此道者,能亡能存。 2从记载能够看出,养生中首要是养神,其次是养有形之体。而在(类经 摄生类中对养

9、神之重要性分析到: 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9其意是指养生在于调摄精神,神具有统领、调控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的作用。同样,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也注重对神的修炼,如杨澄浦在(太极拳术十要中提出: 太极拳所练在神,古云: 身为主帅,身为驱使 ,精神能提起,自然举动轻灵。 10太极拳作为形神兼备之运动,通过身体的运动到达气血、精神的充沛,因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养神和养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要同时进行,进而到达神与形俱,终其天年。 1.3、 养性 所谓 养性 是指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性 的本意是指与生俱来的东西,即 生

10、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通过养性能够使人建立身体的一种习惯、意识,进而养成一种有规律的生命运动。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11其意是讲养性是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性,进而到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而在武术养生理论中也讲究养性之讲,它是在汲取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汲取武术理论和技术,进行融合而成具有武术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最为典型的就是太极拳, 夫太极拳者,乃道家练气固精之妙术,修身养性之秘诀,日常习之,非惟能够健强筋骨,实有祛病延年之功。 12 2 、太极拳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 2.1 、太极拳的气血讲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基本

11、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素问 调经论中所讲: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而气与血则都是人身之精所化,气有推动、固摄等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等作用,如(难经 二十二难所记载: 气主呴之,血主濡之。 气也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因此也有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之讲。气血学讲不仅仅是中医中重要理论之一,同时也被运用于太极拳拳理之中。1933年由开封开通明达印刷局出版的(陈氏太极拳图讲中,陈鑫就把医学理论中的气血、经络养生理念运用到行拳技术之中,而且还对气血运行、呼吸、血脉与行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讲解评说。如他所讲: 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气自然,扫除妄念,卸净

12、浊气,调气绵绵,操固内守。 13 而在杨氏老谱的(太极气血根本解中则记有: 血为营,气为卫。血流行于肉、膜、络,气流行于骨、筋、脉。筋、甲为骨之余,发、毛为血之余。血旺则毛发盛,气足则筋甲壮。故血气之勇力,出于骨、皮、毛之外壮;气血之体用,出于肉、筋、甲之内壮。气以血之盈虚,血以气之消长。 6 血为营,气为卫 之讲在古典医学(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这也讲明了营卫作为水谷精气,而运行于血脉之中,内连五脏六腑,外达肢体百骸,循环不息,营养全身。而有关 营卫

13、之气对身体内、外存在的重要性,在(类经中也有记载, 人身不过表里,表里不过阴阳,阴阳即营卫,营卫即血气。藏府筋骨居于内,必赖营气以养之,经脉以疏之。皮毛分肉居于外,经之所不通,营之所不及,故赖卫气以呴,孙络以濡之。而后内而精华真髓,外而发肤,无弗得其养者,皆营卫之化也。 9 2.2 、太极拳的经络讲 经络作为人体一种组织构造,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系统。如(灵枢 本藏记载: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16。从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来看,太极拳家在实践中也将太极拳理与经络血气学讲融为一体,进而构成了太极拳本身的养生特征和思想。如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讲中所

14、讲: 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盖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气自然。 13 而杨澄浦在(太极拳讲十要中对于血气、经络之关系阐述到: 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之缚束。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只要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若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10。阐述中重点强调了意、气血、力、经络及筋骨之间的关系,练习太极拳时,要全身放松,用意念去引导气血的运行,使气血循着经络运行,内连脏腑,外连筋骨膜,到达气血周流全身之效果。这种 以意运气 的养生特征早在我们国家传统养生文化中就

15、有印证,如(太平御览 养生 所讲: 取气之时,意想太平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 19 2.3、 太极拳的脏象讲 脏象 是指人体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事物和现象。 脏 是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 是内脏活动表现于体表的现象,如(类经 藏象类记载: 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脏象学讲则是研究对脏腑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学讲。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同时对防病治病、养生延寿有着指导意义。而中医脏象理论也为太极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素材。陈鑫在(陈氏

16、太极拳图讲中就借用中医脏象理论学讲,提出人体脏腑与天地十二支之间的关系, 子肾午心少阴君,丑脾未肺太阴根,寅胆申焦少阳枢,卯大酉胃阳明分 五运六气司变化,武术得之自通神。 20笔者以为,在练习太极拳经过中把脏腑和十二支相配,通过神情外在的表现来观察人体内脏的活动状况,以致于能够到达意想不到的效果。 2.4、 太极拳的主静讲 所谓的 静 通常是相对于 动 而言,静就是不动或者少动。在道教养生理论中,比拟注重对静的修养,一方面是身体,一方面是心静。如在(养性延命录中则有 静者寿,躁者夭 的记载。在以 静者寿,躁者夭 传统养生思想下,太极拳也主张以静养生,但这种 以静养生 并不是真正的静止不动,而静

17、中有动、动静结合,即 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 21。通过这种 动静相兼 的练习方式,到达 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 的养生效果。即 心静极则生动也;非平日之所谓动也,用精气神于内之动也 。太极拳以静御力,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贲张之弊。郝月如在(武氏太极拳重点中关于太极拳技术的练习就提到: 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微向前合。谓之涵胸,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向下沉,意中加以静字,谓之松肩;能做到尾闾正中、涵胸、松肩、吊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22 2.5、 太极拳的主动讲 在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除了有主静讲

18、之外,还有 主动讲 及动静结合的辩证养生术。在(吕氏春秋 尽数中就提到了一些养生的基本原则及动静相接的养生观: 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3尤其在道教养生思想中,动以养生则成为了重要内容,如导引术。如葛洪在(抱朴子 别旨中所讲: 夫导引疗未患之患,通不和志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病之玄术矣。 24对 导引 之义,李颐则在(庄子注释为: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指通过缓慢呼吸下的肢体运动。这种模拟鸟兽健身导引活动的应运而生,从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导引图到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太极拳,无不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如许禹生在1921年(太极拳势图解中

19、写到: 太极功者,仰俯屈伸,以意导气,呼吸与动作相为激荡,气血筋骸,活泼无滞殆,深得古导引术之意,习未期年,而宿疾尽愈,效至巨矣。 从许禹生此段话中能够了解到,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是融合了导引术在内,如他所讲: 考拳术之来历,盖出于古之导引术 ,并且还有祛病之效。而对于太极拳是融合导引之讲,在唐豪先生(太极拳研究中也有提出,如他所讲: 太极拳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同 导引 吐纳 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整体的、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所以,太极拳在练习中注重纯任自然,不尚气血,重在养神,心静气顺,以求神情合一,内劲中生。 于内,则生于五脏之相合,行于筋络之畅通;于外,则生于身体运

20、作之中而不倚,动而若静,协调一家。 在动作上比拟柔和缓慢、开合相接、舒展圆活,方式方法上以意引体、形断意不断,极尽柔顺中和之拳术。它也是以意念与动作运动相结合,在意念导引之下使气血到达全身之周流,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进而到达了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养生效果。 3、 太极拳养生的技术运用和实践价值 3.1、 金刚捣碓势的形体练习与养护 何谓金刚捣碓?金刚,神名。刚如精金百炼,坚而又坚,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捣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捣之。右手将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捣臼,既取其坚刚沉重,又取两手收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 13 金刚 一词,在fo教中以金刚所造之杵也被称为 金刚 ,同时也被誉

21、为fo教中的大力护法之神。太极拳中 金刚捣碓 也被赋予象征之意,一手被喻为 金刚杵 ,一手喻为 臼 ,震脚砸拳也就成为了 捣碓 的象征具体表现出,这似乎也具体表现出出太极拳技击的一面。而其实 金刚捣碓 是象形之意。震脚是松气松劲所致,是身心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积柔而成刚。在图1中,陈鑫对此式动作进行具体的注解,从他的注解中可以以看出主要是对拳势中意、气、劲、经络穴的联络及重点进行讲明,如此图1所示: 左肘沉下,须得轻轻擎住意;心贵和平,心平则气静,心平则气和;气皆归于丹田;仆参、隐白、大墩皆微用力踏地。 3.2、 气行图的形体练习与养护 陈鑫对气、意、心以及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

22、深切进入的阐述,如他所讲: 心如将军,气如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清气上升行于手,浊气下降行于足,气皆行到指头乃止。气之上行、下行似两橛,其实一气贯穿也。 26(见图2)显然,陈鑫在这里把 心 看做是统领全身之主,是运行气血之帅。 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儿,藏府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其实,在这所讲的 心 也就是拳谱中的 意 , 意即是心,心即是意,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动则意起,意生则气随,换言之心、意、气三者有循环相连之关系。 13在行拳时,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 传旗 ,以

23、意念来指挥内气的运行,以内气来催动四肢及身躯的运动。可见,陈鑫在这里论中强调是以心意去引导气血的运行,在意识支配之下,使气血达于四肢,并使体内之气调动、聚集、充实起来,以致于使气血通畅旺盛,营卫周身内外。 图1 金刚捣碓势 Fig.1 The pose like King Kong smashing the reefs 图2 气行图 Fig.2 The flow chart of Qi 图3 揽擦衣 Fig.3 The action like wiping clothes 3.3、 揽擦衣的形体练习与养护 何谓揽擦衣(见图3) 揽者,如手揽物;擦者,如手挨着;衣者,上衣。形如以左手揽物,挨着衣

24、服。言左手叉住腰,肘微向前合,大指与后四指叉开,手从上腕斜下,其意似往下按,手掌往后叉住腰。左手属阳,肘屈似阴,是谓阴中藏阳,右手从上腕自上往右、向下而左绕一圈,再往上,然后向右徐徐而发,越慢越好,高不过鼻,低不过肩,手走到九分而止。 28从此定义能够窥见一斑的是太极拳技术动作逐步趋于缓慢化,并且还注重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陈鑫在这里式拳法中还比拟注重强调缠丝劲对身体练习的重要性,脚劲由足大拇趾上行,外踝向里缠,斜行而上,过三里越膝逾血海至大腿根。左腿内劲缠法亦然,两腿劲同往上缠绕至会阴两阴卵中间中弦而止。腰劲稍往下降,降至此腿根,撑开裆,劲自圆。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这讲明,在打拳时缠丝劲

25、主要是通过身体经络穴而运行,由于经络是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气血运行通路,所以有利于将气血之海打开,使经脉通畅,气血流畅,进而加强了身体代谢能力,能够使身体的健康机能到达平衡状态。正如(黄帝内经 灵枢中所讲的: 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缺乏,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 3.4、 太极拳养生的实践价值 随着太极拳与传统养生思想不断的融合,太极拳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太极拳的养生价值也逐步被更多的拳家、民众所认识,也更多地认识到健康对民族、社会的意义。对于太极拳祛病之效,黄乃桢在(新太极拳中写到: 太极一门,矜平躁释,寓刚于柔,虽伛偻衰

26、翁,日日为之,亦能却病延年,不知老之将至,故国人好之宜也。 徐思允在(太极拳术中也写到: 咳唾喘促,乃习斯术,今行步如飞矣,一节一式而有效者,不可殚述,盖有导引之利。 褚民谊在(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序中对太极拳养生效果愈加赞扬道: 其真能身心兼修,学养并顾,而使老弱咸能练习,绝无流弊者,惟有太极拳耳;以言养生,则能活动筋骨,锻炼身心,调和气血,所谓祛病延年,顾非虚语。 彭广义根据本身锻炼情况,在(太极拳详解自序中讲到: 予自幼身体羸弱,疾病缠绵,寻遍弥补之法,仍无效果。予自习(太极拳)之后,每日饮食增加,身体益渐强壮,久而久之,其病若失矣。 而陈微明在办致柔拳社期间,对于来拳社学习人员的目的如他

27、所讲: 开创办理致柔拳社已四载余,入社学者不下于千余人,皆为身体病苦而来者 29,可见,当时来拳社学太极拳的目的就是为了祛除疾病。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也获得了一定效果, 一年之后,宿疾脱体,精神健旺,颜色光润,无论肺病、咯血、胃病、不能饮食、遗精、痔疮、头痛、头晕、手足麻木、肺胃气痛,练太极拳后莫不霍然。 而陈微明在(太极拳术 序中太极拳对治疗疾病效果也写到: 诸君中有痣疾及肢体麻木者皆亦痊愈,人言内家拳能却病延年,诚非虚言;虽劳伤痼疾莫不霍然脱体,诚养生却病之妙术。 吴志青在(太极正宗一书中对太极拳的实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太极拳是一种自然自卫运动法、自然健身治疗法,故太极拳可谓之

28、实用卫生之科学也。因其动作活泼而自然,无论强弱老幼,咸宜练习,能使身体健康,精神充足。 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一书中谈太极拳运动养身时提到: 太极拳运动顺自然,合生理,最宜于养身;每日练三套太极拳,所有失眠、胃病、腰病、贫血等,一扫而空,全身无偏,各得其养,身体康泰矣。 可见,不管是太极拳家本身还是来拳社学习的民众,他们都认识到练习太极拳不仅对人体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治疗一些疾病。固然这些观点在当时没有经过科学的证实,但至少他们已经知道太极拳对人的身体健康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太极拳从明末清初的萌芽到近代太极拳的繁荣兴盛,在发展经过中始终与我们国家传统养生思想不断地沟通融

29、合,并在融合中继承和丰富了太极拳的养生文化。由于太极拳在发展中具备 心静 用意 运气 柔缓 的运动特征,而这些特征与传统养生之间又有着严密联络和相通之处,由此众多因素综合的影响,使太极拳的技击成分已经淡化,并逐步迈入养生领域。同时这也是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庄周.庄子M.纪琴,译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247. 28 张君房,纂辑.云笈七签M.蒋力生,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352,197. 3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06. 4 五谷.少林寺资料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199.

30、 5 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4:3. 614 王宗岳.太极拳谱M.沈寿,点校.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303,170. 7 欧阳询.艺文类聚M.北京:中华书局,1965:1284. 915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2,268. 1018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5,4-6. 1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魏启亮,郭瑞华,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830. 12 宋史元.太极蕴真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 13172527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讲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

31、版社,2006:72,71,99,104. 16 牛兵占.黄帝内经 灵枢译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289. 19 李昉.太平御览 养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8. 20 陈沛菊.陈氏太极拳图讲 译注M.乔凤杰,译注.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37. 21 曹庭栋.养生随笔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1:26. 22 郝少如.武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1-2. 23 张万彬.吕氏春秋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67. 24 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60. 26 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14. 29 陈微明.陈微明太极拳遗着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