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大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突破练2 化学常用计量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化学大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突破练2 化学常用计量及应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专题突破练专题突破练 2 2 化学常用计量及应用化学常用计量及应用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1 1.(2018 山东新泰新汶中学检测)快速准确称量 8.0 g NaOH 配成 2 L 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温时,所配溶液中水电离的c(OH-)为 1.010-7 molL-1B.若从原溶液中取出 200 mL,取出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L-1C.室温下,若向所配的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恰好反应时所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 2.24 LD.室温下,向所配制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 0.6 mol答案 D解析
2、快速准确称量,就不考虑称量过程中 NaOH 变质引起的误差,则 8.0 g NaOH 配成 2 L 溶液时,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室温时,由KW可计算出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浓度:c(H+)= molL-1=1.010-13 molL-1,而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0.1离子的浓度,则溶液中水电离的c(OH-)为 1.010-13 molL-1,故 A 项错误;若从原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则浓度不变,故 B 项错误;8.0 g NaOH 最多可吸收 0.1 mol 氯气,但在室温下,不能用标准状况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 C 项错
3、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方程式计算可知,0.2 mol NaOH 与足量铝反应可生成 0.3 mol氢气,转移 0.6 mol 电子,故 D 项正确。2 2.(2018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31 g 白磷中含有 1.5NA个 PP1 L 0.1 molL-1的 Na2CO3溶液中含阴离子总数为 0.1NA个标准状况下,22.4 L HF 含NA个分子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NA个电子,阳极溶解 32 g 铜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NA常温
4、下,含 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 SO2的分子数小于 0.1NA142 g Na2SO4和 Na2HPO4固体混合物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3NANA个 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 107 gA.B.C.D.答案 B解析1 mol 白磷中含有 6 mol PP 键,31 g 白磷(0.25 mol)中含有 PP 键 1.5NA个,正确;C+H2OHC+OH-,1 个 C水解产生 2 个阴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增大,所以 1 L 0.1 2 -3- 32 -3molL-1的 Na2CO3溶液中含阴离子总数大于 0.1NA,错误;标准状况下,HF 为液体,不能通过摩尔
5、体积计算,错误;粗铜中含有锌、铁、银等杂质,锌、铁等活泼金属先失电子,反应完成后,铜再失电子,阳极溶解铜不等于 32 g,错误;氯气和水反应为可逆反应,0.1 mol 氯气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1NA,错误;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生成 SO2的分子数小于 0.1NA,正确;若 142 g 全为 Na2SO4,则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 3NA,若142 g 全为 Na2HPO4,则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 3NA,所以 142 g Na2SO4和 Na2HPO4固体混合物中,阴、2阳离子总数为 3NA,正确;胶体粒子是很多微粒的集合体,NA个
6、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大于 107 g,错误。3 3.(2018 福建永春县高三联考)现有一定量的气体如下:标准状况下 6.72 L CH4、3.011023个HCl 分子、13.6 g H2S、0.2 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排列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标况下体积:b.同温同压下的密度:c.质量:d.氢原子个数:A.abcB.abcdC.abdD.bcd答案 B解析标准状况下 6.72 L CH4的物质的量是 0.3 mol,3.011023个 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0.5 mol,13.6 g H2S 的物质的量是 0.4 mol,0.2 mol NH3。
7、相同条件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标况下体积:,故 a 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则同温同压下的密度:,故 b 正确;0.3 mol CH4的质量是 4.8 g,0.5 mol HCl 的质量是 18.25 g;0.2 mol NH3的质量是 3.4 g,则质量:,故 c 正确;0.3 mol CH4含氢原子 1.2 mol,0.5 mol HCl 含氢原子 0.5 mol,0.4 mol H2S 含氢原子 0.8 mol,0.2 mol NH3含氢原子 0.6 mol,则氢原子个数:,故 d 正确。4 4.(2018 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在V mL 硫酸铝溶液中含
8、m g 铝离子,取该溶液 mL,用水稀释 3成 2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B. molL-1250 27125 27C. molL-1D. molL-1500 271 000 27答案 A解析m g 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取该溶液 mL,则溶液中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7 3 27 3用水稀释成 2V mL 时,铝离子浓度为 molL-1,根据硫酸铝的组成可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500 27 3的量浓度是铝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 倍,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A 项正确。3 2250 275 5.在甲、乙两个体积不同
9、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质量相同的 CO、CO2气体时,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的 CO 分子数比 CO2分子数少B.甲容器的体积比乙容器的体积小C.CO 的摩尔体积比 CO2的摩尔体积小3D.甲中 CO 的密度比乙中 CO2的密度小答案 D解析在温度、压强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n=可知,相同质量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其摩尔质量的反比,CO 和 CO2的摩尔质量分别是 28 gmol-1、44 gmol-1,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44 gmol-1)(28 gmol-1)=117。根据N=nNA知,二者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117,
10、所以 CO 分子数多,A 项错误;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甲的体积比乙大,B 项错误;温度和压强相等,气体摩尔体积相等,C 项错误;根据=可知,相 同条件下,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甲中 CO 的密度比乙中 CO2的密度小,D 项正确。6 6.(2018 山东淄博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将一定量xAl2(SO4)3y(NH4)2SO424H2O 晶体加入过量 NaOH 溶液中,加热生成 NH3 0.85 g(假如生成的 NH3全部逸出),再通入过量的 CO2,过滤、洗涤、灼烧,得 Al2O3固体 2.55 g。则xy为(已知:Al2O3的相
11、对分子质量为 102;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 )A.12B.11C.14D.21答案 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晶体中的氮元素和氨气中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而晶体中的铝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铝中的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即:2x2y=(2.552102)(0.8517)=11,解得xy=11。7 7.(2018 甘肃兰州一中高三月考)把V L 含有 MgSO4和 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mol
12、L-1B. molL-1 - 2 - C. molL-1D. molL-12(2 - ) 2( - ) 答案 C解析消耗氢氧化钠是a mol,则每一份溶液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5a mol;消耗氯化钡是b mol,所以每一份溶液中 S的物质的量是b mol,则每一份溶液中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是(b-0.5a) mol,2 -4由此可知每一份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b-a) mol,浓度是 (2 - ) 0.5=2(2 - ) molL-1。8 8.(2018 湖北八校高三联考)为测定某草酸晶体(H2C2O42H2O)样品的纯度,现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配制成 100 mL 溶液,取 25.
13、00 mL 该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适量稀硫酸,用 0.100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杂质不参与反应)。为省去计算过程,设称取样品的质量为某数值时,滴定所用KMnO4溶液的毫升数恰好等于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的 100 倍。则应称取样品的质量为( )A.2.25 gB.3.15 gC.9.00 gD.12.6 g答案 D4解析 H2C2O4与 K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设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为x,滴定所用 KMnO4溶液的体积为 100x mL,则m(样品)x126 g mol-1(0
14、.100100x1 000) mol=52,解得m(样品)=12.6 g。25.00 100 9 9.(2018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溶解 25.25 g 二者的混合物,恰好消耗 1.0 molL-1盐酸500 mL。灼烧等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A.15 gB.20 gC.30 gD.35 g答案 B解析混合物加入盐酸发生反应:Cu(OH)2+2HClCuCl2+2H2O、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恰好消耗盐酸 500 mL,生成 CuCl2物质的
15、量为 50010-3 1 2mol=0.25 mol,则混合物中铜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因此根据铜原子守恒,灼烧后生成 CuO 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其质量为 0.25 mol80 gmol-1=20 g,故选项 B 正确。1010.(2018 北京第二十中学高三月考)将 15.6 g Na2O2和 5.4 g Al 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 200 mL 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HCl 气体 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 6.72 L 的气体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
16、+)=c(Cl-)+c(OH-)C.最终得到 7.8 g 沉淀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 molL-1答案 C解析 15.6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5.4 g Al 的物质的量为15.6 78 - 1=0.2 mol,首先发生反应 2Na2O2+2H2O4NaOH+O2,生成 NaOH 为 0.4 mol,再发生5.4 27 - 1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方程式可知 Al 完全反应,剩余 NaOH 为 0.4 mol-0.2 mol=0.2 mol,生成 NaAlO2为 0.2 mol,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HCl 气体 6.72
17、L,其物质的量为=0.3 mol,首先发生反应 NaOH+HClNaCl+H2O,剩余 HCl 为 0.3 mol-0.2 6.72 22.4 - 1mol=0.1 mol,再发生反应 NaAlO2+HCl+H2OAl(OH)3+NaCl,由方程式可知,NaAlO2有剩余,HCl 完全反应,生成 Al(OH)3为 0.1 mol,最终溶液中溶质为 NaAlO2和 NaC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为 0.2 mol =0.1 mol,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为 0.2 mol =0.3 mol,故生成气体的体积1 23 2为(0.1 mol+0.3 mol)22.4 Lmol-1=8.96
18、L,故 A 项错误;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是 NaCl 和 NaAlO2,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Cl-)+c(OH-)+c(Al)-c(H+),故 B 项错误;最终生成 Al(OH)3为 0.1 mol,质- 2量为 0.1 mol78 gmol-1=7.8 g,故 C 项正确;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Na+)5=2n(Na2O2)=20.2 mol=0.4 mol,故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故 D 项错0.40.2 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1111.(2018 江西抚州临川一中期中)(10 分)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作由
19、CO2和 NaOH 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 30 mL,产生 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盐酸的体 积/mL30 30 30 30样品质量 /g2.2 63.3 95.6 56.7 8 二氧化碳 的体积/mL448672784672(1)由以上数据,可以推测用 1.13 g 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 CO2 mL(标准状况)。 (2)另取 2.26 g 天然碱样品于 300 加热至完全分解,产生 112 mL(标准状况)CO2和 0.45 g H2O。计算并确定该天然碱的化学式为 。 (3)依据上表所列数据以及天然碱的化学式,可得盐酸
20、的浓度为 。 答案(1)224 (2)Na2CO3NaHCO32H2O(3)2 molL-1解析(1)由图表可知,盐酸足量时,当m(样品)3.39 g 时,样品质量与 CO2的体积成正比,则用 1.13 g 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 CO2为1.13=224 mL;(2)2.26 g 样品中,n(NaHCO3)=2n(CO2)448 2.26=2=0.01 mol,n(H2O)=0.02 mol,由碳112 10- 322.4 - 10.45 - 0.005 18 - 118 - 1元素守恒得:n(Na2CO3)=-0.01 mol=0.01 mol,则n(Na2CO3)n(NaHCO3)n
21、(H2O)0.448 22.4 - 1=0.01 mol0.01 mol0.02 mol=112,故该天然碱的组成为 Na2CO3NaHCO32H2O。(3)根据表中、的数据知道,中 HCl 完全反应,根据 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的反应,可得 30 mL 盐酸中所含 HCl 的物质的量=0.06 mol,所以盐酸中c(HCl)=6.78 226 - 1+0.672 22.4 - 1=2 molL-1。0.060.03 1212.(10 分)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池材料及超硬材料等领域。草酸钴是制备钴的氧化物的重要原料。下图为二水合草酸钴(CoC2O42H2O)在空气中
22、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 300 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6(1)通过计算确定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 (填化学式)。试写出B点对应的物质与 O2在 225300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一定质量的二水合草酸钴分解后的钴氧化物(其中 Co 的化合价为+2 价、+3 价),用 480 mL 5 molL-1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 CoCl2溶液和 4.48 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试确定该钴氧化物中 Co、O 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 答案(1)Co3O4 3CoC2O4+2O2Co3O4+6CO2 (2)56解析(1)由图可知,CoC2O42H2O 的质量为 18.3
23、 g,其物质的量为 0.1 mol,钴元素的质量为 5.9 g,C点钴氧化物的质量为 8.03 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 8.03 g-5.9 g=2.13 g,则氧化物中钴原子与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0.1 mol34,故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 Co3O4;B点2.13 16 - 1对应物质的质量为 14.7 g,与起始物质的质量相比减少 18.3 g-14.7 g=3.6 g,恰好为结晶水的质量,故B点物质为 CoC2O4,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 Co3O4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C2O4+2O2Co3O4+6CO2。(2)由得失电子守恒:n(Co3+)=2n(Cl2)=2=0
24、.4 mol,4.48 22.4 - 1由电荷守恒:n(钴原子)总=n(Co2+)溶液=n(Cl-)= (0.48 L5 molL-1-2)=1 1 21 24.48 22.4 - 1mol,所以分解后的固体中的n(Co2+)=1 mol-0.4 mol=0.6 mol,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 0,氧化物中n(O)=(0.6 mol2+0.4 mol3)2=1.2 mol,故该钴氧化物中n(Co)n(O)=1 mol1.2 mol=56。1313.(2018 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10 分)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俗名海波,又名“大苏打”,是无色单斜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具
25、有较强的还原性,广泛地应用于照相等工业中。回答下列问题:(1)Na2S2O35H2O 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酸性条件下,S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SO2。试写出 Na2S2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3。 (3)亚硫酸法制备 Na2S2O35H2O 的简易流程如下:Na2S2O35H2O 制备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S2O35H2O 粗品中可能含有 Na2SO3、Na2SO4杂质,其检验步骤为: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白色沉淀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然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 7(填试剂名称),若 (填现象),则证
26、明产品中含有 Na2SO3和 Na2SO4(已知:Na2S2O3稀溶液与 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粗品中 Na2S2O35H2O 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称取 6 g 粗品配制 250 mL 的溶液待用。另取 25 mL 0.01 molL-1 K2Cr2O7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过量的 KI 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并酸化,立即用配制的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Na2S2O3溶液 25 mL。计算粗品中 Na2S2O35H2O 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 Cr2+6I-2 -7+14H+2Cr3+3I2+7H2O、I2+2S22I-+S4。 2 -32 -6答案(1)纯净物 (2)S
27、2+2H+S+SO2+H2O2 -3(3)Na2SO3+S+5H2ONa2S2O35H2O 稀盐酸 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62%解析(1)Na2S2O35H2O 属于纯净物。(2)酸性条件下,S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SO2,所以2 -3Na2S2O3与盐酸反应生成 SO2、S、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S2+2H+S+SO2+H2O。(3)2 -3由流程可知,制备 Na2S2O35H2O 的原理为 Na2SO3+S+5H2ONa2S2O35H2O。Na2S2O35H2O 粗品中 可能含有 Na2SO3、Na2SO4杂质,因为 Na2S2O3稀溶液与 BaCl2溶液混合
28、后无沉淀生成,而Na2SO3、Na2SO4都可以与 BaCl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亚硫酸钡和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钡可以溶于盐酸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所以其检验步骤可以设计为: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白色沉淀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然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证明产品中含有 Na2SO3和 Na2SO4。由粗品中 Na2S2O35H2O 的质量分数的测定步骤及相关的化学反应可以得到关系式:Cr23I26S2,2 -72 -3所以n(Na2S2O35H2O)=n(S2)=6n(Cr2)=62510-3 L0.
29、01 molL-1=1.510-3 mol,则2 -32 -76 g 粗品中 Na2S2O35H2O 的质量为1.510-3 mol248 gmol-1=3.72 g,则粗品中250 25 Na2S2O35H2O 的质量分数为100%=62%。3.72 6 1414.(2018 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模拟)(10 分)某浅绿色晶体 Xx(NH4)2SO4yFeSO4zH2O在分析化学中常用作还原剂。为确定其组成,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N的测定:+ 4采用蒸馏法,蒸馏装置如图所示。相关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取 58.80 g 晶体 X,加水溶解后,将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准确量取 50.00
30、mL 3.030 0 molL-1 H2SO4溶液于锥形瓶中;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通入氮气,加热,蒸氨结束后取下锥形瓶;8用 0.120 molL-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过量的硫酸,滴定终点时消耗 25.00 mL NaOH 标准溶液。(1)仪器 M 的名称为 。 (2)步骤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蒸氨结束后,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需要对直形冷凝管进行“处理”,“处理”的操作方法是 。 (3)步骤中,若振荡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则所测得的n(N)的值将 (填“偏大”+ 4“偏小”或“不变”)。 .S含量的测定:2 -4采用重量分析法,实验步骤如下:另
31、准确称取 58.80 g 晶体 X 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将得到的溶液用无灰滤纸(灰分质量很小,可忽略)过滤,洗涤沉淀 34 次;用滤纸包裹好沉淀取出,灼烧滤纸包至滤纸完全灰化;继续灼烧沉淀至恒重、称量,得沉淀质量为 69.90 g。(4)步骤中,判断 BaCl2溶液已过量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5)步骤中,采用冷水洗涤沉淀,其主要目的是 。 (6)结合实验、通过计算得出晶体 X 的化学式为 。 答案(1)分液漏斗(2)4Fe(OH)2+O2+2H2O4Fe(OH)3 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内通道 23 次,将洗涤液注入锥形瓶中(3)偏大 (4)待浊液分层后,
32、取出上层清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12 滴 BaCl2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 BaCl2溶液已过量(答案合理即可) (5)尽可能减少沉淀的溶解损失,减小实验误差 (6)(NH4)2SO4FeSO46H2O解析.(1)仪器 M 的名称为分液漏斗。(2)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通入氮气后,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蒸氨结束后,直形冷凝管中会残留一些液氨,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需要对直形冷凝管进行处理,处理的操作方法是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内通道 23 次,将洗涤液注入锥形瓶中。
33、(3)步骤中,若振荡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消耗氢氧化钠的量减小,则测定锥形瓶内溶液中剩余的硫酸的量减小,与氨气反应的硫酸的量增多,造成所测n(N)的量偏大。+ 4.(4)判断氯化钡是否过量,可以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没有新的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根离子,即可说明氯化钡已经过量。(5)用冷水洗涤可以减少固体的溶解,减小实验误差。(6)与 NaOH 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H2SO4)=n(NaOH)= 0.120.025 mol=0.001 5 1 21 2mol;与氨气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53.030 0 mol-0.001 5 mol=0.15 mol,则氨气的
34、物质的量n(NH3)=2n(H2SO4)=0.3 mol;将 58.80 g 晶体 X 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硫酸钡沉淀 69.90 g,则n(S)=0.3 mol,2 -469.90 233 - 1=0.3,=0.3,则x+y=2x,即x=y,令x=1,则58.80 2 132 + 152 + 1858.80 ( + ) 132 + 152 + 189=0.3,则z=6,即x=1,y=1,z=6,则其化学式为(NH4)2SO4FeSO46H2O;令x=2,则58.80 2 132 + 152 + 18=0.3,则z=12。晶体的化学式应为各成分的最简整数比,所以晶体 X 的58.80 4 132 2 + 152 2 + 18化学式为(NH4)2SO4FeSO4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