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精品).ppt(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范 蔚一、什么是课程一、什么是课程w(一)已有的课程定义(一)已有的课程定义w1、课业及其进程安排;(跑马道)。w2、单一学科或学科的总和;w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w4、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预期学习结果的结构化序列);w5、书面的计划(课程表);w6、学生获得的经验。w7、全部教育性经验的总和;w8、学校中学科、活动和环境的总称;w9、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w10、文化的再生产;w11、一种社会改造的过程;ww为什么有不同的课程定义?为什么有不同的课程定义?w课程本身的复杂性;w研究者的研究视角、
2、方法、水平w社会发展,教育功能的增扩,导致课程的发展变化ww在一个“共同体”内,要不要对课程的定义达成共识?为什么?如何给课程下定义?w1、本体论的思维模式,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二元对立。课程与纯自然存在一样,是与人无关的“实体”存在。研究者持价值中立的立场,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客观事物加以描述。描述描述性定义性定义w2、实践论的思维方式。一种否定论、现实批判的思维方式。通过反思和批判,认清现实课程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发挥研究对课程实践的指导作用。w课程是从属于教育的,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回答“课程是什么?”实际上是回答“课程应该是什么?”课程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规规范性定义
3、范性定义(二)当代课程观的转变w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w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w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w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w5、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观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四)对课程定义的分析w课程是指在学校环境
4、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w1、课程是一种经验;w2、课程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w3、课程是学校环境中特定的经验;w4、课程是教育性经验的体系。二、什么是学校文化w(一)各种学校文化的定义w1、学校文化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w2、学校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学校和学校教职工在教书育人和组织管理中,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观念形态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总则、道德规范、心理趋向以及规章制度、校风校貌、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等。w3、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
5、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等内容。(二)学校文化的内涵分析w第一,从文化学和组织学的角度来看,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w第二,从学校文化的结构来看,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层到表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w第三,从学校文化的表现形态来看,学校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管理文化等等。w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强调学校的自主
6、性和文化性。w一方面,学校已由教育活动的单纯工具存在(他主的空间存在)转向本体存在(自主的文化存在),由教育决策的边缘走到教育决策的中心,日益成为自律、自为、自主的文化主体。w另一方面,学校文化走向多元化。每一所学校都力图展现并应该展现自己的独特文化风格和魅力,拒绝封闭和同一性而走向开放、走向动态发展。三学校文化的基本结构w(一)学校精神文化 w1、校风就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所学校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在长期的教育、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w校风通常指: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三风”合一。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为谋求发展而精心
7、培育并与学校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学校主导意识。其表达载体有校训、校歌、校徽等。w“民主科学,兼容并蓄”北大w“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w上海位育中学的校名就取自中庸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句,含生长创造之意。w兰州一中的校训“弘毅”,就取自于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w2、学校传统作为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w 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是该校在办学方针、办学成绩、领导作用、学校风气等方面的综合反映。w案例: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兼容并包”的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里,创造出全新的校园“精神
8、文化”,即以“科学与民主”、“个体精神自由与独立”、“重新估定价值”的怀疑主义精神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宽容、博大胸怀为核心的新的世界观、新思维、新伦理、新方法、新学术,从而为北京大学适应新的时代变革提供了新的文化理想、新的价值体系、新的想象力与新的创造力。(二)学校制度文化 w学校制度文化是指社会对学校在文化方面(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的要求,并表现为国家或政府机关所颁布的与学校及其成员直接有关的法律、章程、守则和规定。w学校教育法、教师工作规范、课程标准、中学生守则 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一般经过四个时期:w1、萌发期,规章制度结构内容比较单薄,多效仿成分,参考他校的制度体系和经
9、验,校领导的主观意志起决定性作用。w2、成长期,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后,学校领导逐步吸收本校师生的意见,完备改善现有制度,试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w3、成熟期,在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之基础上,学校挖掘自身蕴涵的习惯礼俗,于已有的制度体系中渗透本校其他的文化因子,充分展示学校观念、心理、行为特色,最终形成真正的制度文化。w4、发扬期,制度文化形成后还需要学校成员的共同浇灌、培植,不断吸纳新鲜养分,形成开放型的制度文化体系。(三)学校物质文化w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壳,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定
10、的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等。w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w“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w犯罪学家凯琳的“破玻璃理论”。w陶行知先生指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建筑标准应适合教育、卫生、美术、经济、耐久五种原则”。w把学校所在地“小庄”改为“晓庄”,寓以“日出而作”之意;该校背靠老山,陶行知又把它改为“劳山”,寓以“劳力上劳心”之意,使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罩上了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之光。w育才学校,校门边有座荷花池,命名为“周子池”。w案
11、例:珠海七中物态环境的美化与精神环境的优化和谐统一。w让校园每一处景物“说话”,每个场所都能育人。精心布置名人名画、标语画廊、喷泉、雕塑等,并将“自强不息,感恩自育”的校训、“敬业求真,爱生启智”的教风、“主动勤学,多思践行”的学风等写在景观石上,体现出环境育人的氛围。(四)学校行为文化 w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习惯性定势行为模式,包括校长的领导行为、学校管理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关系等等。四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w学校文化表面化w学校文化趋同化 w学校文化边缘化 w学校文化“沙漠化”w学校文化功利化 五、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一)对学校教
12、育哲学的思考 学校教育哲学指的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体现为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其中育人目标是核心,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学校教育哲学对学校政策和学校实践活动具有渗透性的指导价值。w学校教育哲学是对学校教育人员的教育理念进行哲学分析、过滤和筛选的结果;它是在学校“名下”的,是一个团体的哲学信奉,它要求学校教育人员在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方面应有共识,体现一致性和统一性。w(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关键,但需要进入学校教育人员的头脑,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学校教育哲学涉及的内容:w一是学校的使命。学校存在的理由和价值:(1)学校
13、为谁服务?(2)学校将提供什么服务?(3)学校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w二是学校发展的愿景。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是学校共同体成员心目中对学校的发展愿望和理想追求。w三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既要考虑共性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又要注意特色的体现,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与其他学校不同的个性特色。(二)创建学习型组织1、学习型组织:学习是组织的首要工作;组织学习可以全面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在21世纪,组织学习变得更加重要。2、学习型学校有以下几个特点:(1)拥有共同的愿景。从学校现状出发对学校未来的一种有远见的预测或期待。w(2)自主管理。w强调以权力共享和民主参与为基础的自主管理模式。校长不仅是管
14、理者,更是组织目标的筹划者和组织环境的塑造者;教师既是合作者,又是决策者和开发者,也是执行者。w(3)善于学习。w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w(4)组织结构扁平化。w是一种便于上下沟通的学校组织结构;也是一种能根据教育教学和外界环境的需要,迅速做出调整的灵活且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组织形式。w(5)开放性。w学校组织内部的成员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甚至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外部社会环境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建立完善校本教研w1、“为了学校”,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w2、“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目标、措施
15、都要基于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及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w3、“在学校中”,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和归纳的真实问题。(四)开发校本课程(四)开发校本课程 亦称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指导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w一是就课程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w二是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分课程(即学校中的部分课程遵照国家指定的,另一部分自行设计),也可涉及学校全部课程;w三是从开发的程
16、度而言,除了新编(全新开发)课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于校本课程之列。案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实践w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针对学校的差异性而言的,其实还有更具体的学生的差异性。国家课程无法照顾到客观存在的具体学校的学生差异性,教育要满足这种差异性,只能由校本课程来实现。w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培育站直了的中国人个性特征:个性特征:自信、创新、民族性、现代化、健康、坚毅w任意选修课程建议菜单:任意选修课程建议菜单:w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身心健康类、生活职业技能类w论证规范:目标指向、教师条件、学校资源w学生选课w如:垂钓技巧与实践垂钓技巧与实践w理
17、由(1)目标指向“闲暇技能”、现代人高雅休闲方式之一;(2)学校特色:江南农村中学;(3)课程资源:江南水乡,河湖密布w例如,某校开发出校本课程书法,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形成基本的书法文化素养,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个性得到发展,通过开发和实施书法课程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w为此,该校专门成立了书法教育馆历代书法名家展室,展室墙面上有书法名家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还有书法家的故事。(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w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五)关注隐性课程w1、定义:亦称隐蔽课程
18、、潜在课程。是指学校内部、正式课程之外的教育性因素的总和。w2、特点:w教育因素的弥散性;w影响过程的隐蔽性;w教育结果的非预期性。3、隐性课程设计w(1 1)微观层面)微观层面教室内部教室内部w保加利亚,洛札诺夫“暗示教学理论”w无意识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w通过音乐、色彩、光线、游戏等暗示手段,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无意识活动能够对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w课堂物理环境的改善w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w(自主、合作、探究学习)w(师生教学交往)w(2)宏观层面校园文化建设w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w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ww例:北京十一学校学生文化建设的内容:w以学生“
19、自主学习、自读自研、刻苦探索”的学习文化;w以学生个体、班级面貌、宿舍的外在表现为特征的形象文化;w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为基本形式的礼仪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等。w学生观念文化的内容体现为“理想信念,不懈追求;挑战自我,决不言退;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瞄准未来,全面提高”等要求。w以课堂教学、综合活动课、主题班会、网络建设、学校制度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学校环境建设以及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年级、学生社团等为实施单位,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本途径,将学生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小结:w树立理想 把握现实w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w系统建设 以点带面w目标分解 过程持续w不拘一格 特色取胜w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