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90708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单选题1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大臣高颎的建议,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颁布到各州县,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出巡,根据定样标准划分百姓的户等上下,重新规定每年征发的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被称为“输籍法”,是在“大索貌阅”基础上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加强对百姓的控制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地方豪强势力折合银两征收赋税ABCD2唐朝中期两税法实行之前,因为赋敛不时,关中地区的农民只得出卖部分农产品,买回部分缴纳赋税所需的农产品。这说明当时()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B赋税制度与实际生产有所脱节C农民的部分农副产品成为商品D农民出售粮食的现

2、象比较普遍3唐律疏议规定:凡遇赋税减免,地方官必须“承户部文符”,否则,地方官将受到严厉惩处,“诸应受复除不给,不应受而给者,徒二年;其小徭役者,笞五十”。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规范赋税减免种类B减轻百姓负担C巩固王朝财政基础D整顿地方吏治4新唐书记载:“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迭,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乃盗起兵兴,财用益绌”为此政府实行()A均田制B租庸调C两税法D摊丁入亩5资治通鉴卷226中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句

3、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这可以用来说明()A两税法的实施背景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C租调制的弊端暴露D唐朝人身依附松弹6右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根据下图可知,八至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经济重心南北均衡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自然经济有所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7宋人钱彦远上书称:“臣闻隋唐之制,有赋、租、庸、调四者之入。自杨炎变两税法,天下称便。”“天下称便”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A简化了税收名目B加强了人身控制C缩小了征税范围D缩减了赋税收入8“皂隶”是指衙门里的低级差役,最初必须亲身应役,后来官员为得到更多的收入,允许皂隶纳钱代役。明宣德年间“

4、令随从皂隶,不愿应当者,每名月(中秋)办柴薪银一两”。朝廷的这一做法()A保障了官员的薪俸支出B推动了官俸结构白银化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负担9明代,工匠被编入匠籍,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住在京城以外的工匠定期轮班到京师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A新生产关系的出现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10明代沿袭元代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

5、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这()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反映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C推动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D体现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11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了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对该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废除人头税使得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B废除人头税标志着实物税开始转向财产税C废除人头税有利于中国清朝人口快速增长D废除人头税是康熙时的“摊丁入亩”政策1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嗣后各口秤货之大秤、兑银之砝码、量物之丈尺均须按粤海关向用之式。”到1858年,海关征税计量单位除了17种中式计量单位外,还出现了3种

6、英制计量单位。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B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C国内市场已实现统一D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大13船钞,又称“吨税”,即在各通商口岸对往来船舶体积大小所征的税。据总理衙门光绪朝朱批奏折记载“臣衙门前因设立同文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于同治元年七月间奏明南北洋各海口外国所纳船钞项分提三成,由各海关按三个月一结奏报之期,批解臣衙门交纳,以资应用。嗣于同治五年间奏设天文、算学馆,六年十一月开馆,所需经费银两遵照奏章,亦于三成船钞项下动支”。据此可知()A船钞的征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化B清政府极力维护关税主权C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D船钞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141927

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同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到1930年,日本同意了中日关税协定。国民政府这些活动()A表明中国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B体现了中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C废除了美国在华攫取的各种特权D结束了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历史15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后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这些举措,表明新中国()

8、A首先提出了关税自主的主张B开始完全自主地制定海关税则C扭转了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D正式宣布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162018年,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将按月计算应纳税调整为按年计算,并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量划分等级的起点和止点的区间),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这一改革()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扩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C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D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编制赋役黄册,又测量天下田土,

9、编制成鱼鳞图册,写明田主姓名、田土面积、品质等,用来核实土地产权及税粮责任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开征“金花银”,将江南地区应纳的田赋米麦400余万石,折算为白银100余万两,运入宫中的内承运库。东南地方的赋税大幅度地由实物转变为货币。其后,赋税折银从江南铺展到其他地区。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潜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

10、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材料二 黄仁宇根据大明会典及各地方志的记载,对晚明全国的农业税率进行了估计,如杭州府的税率为6.7%到10.05%(主要受粮食价格影响);山西汾州府的平均税率为8.3%(粮食均价为每石0.6两白银);湖广安化县在16世纪中期税率为3.9%(粮食均价为每石0.3两白银),17世纪初税率为5.9%(粮食均价为每石0.2两白银);南直隶溧阳县最低税率为1%,最高税率是5.4%。摘编自万明晚

11、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至清中期农业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影响。18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

12、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13、。从1990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安徽全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

14、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1A2B3C4C5A6D7A8B9C10B11C12D13A14B15B16C17(1)趋势:征税标准由人丁和田亩并重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最终取消人头税;赋税形式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税种趋于简化单一。(2)影响: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大大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推动了农业经营模式的进步;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加速了白银货币的合法化;对社会保守风气和传统义利观造成冲击;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答出三点即可)易导致地方粮价波动;造成各地赋税负担不均。(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内容:租庸调制。意义: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保证了农民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了国家赋税收入。(2)背景:“逃丁”现象严重;民众赋税负担过重;一条鞭法弊端的暴露;社会矛盾突出。(3)评析: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改善了民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