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80608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 课 课 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学 段高中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授课人学习目标1.通过深入体会词中的情景关系,感受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通过了解苏轼的经历和情感,学生能热爱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诗词,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经历人生低谷时的郁愤悲哀与超越人生、寄情江月的乐观旷达。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面古诗词作品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通过小学、初中学段的积累,学生对于苏轼的文风和人生经历并不陌生,这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诗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受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

2、活经验,学生难以真正体悟到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传达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若是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词学习仅停留在背诵、默写或浅层鉴赏方面,那么显然是没有挖掘到位的。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词作中传达出来的旷达乐观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良好资源,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意义。课程设计一、 情境导入 创设氛围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水,他会产生怎样的身世之叹呢?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二、 初探矛盾 情景割裂 (一)怀古伤今 梳理情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怀古伤今之作。怀古,即词人怀念古迹、古人、古事。怀古

3、迹集中在词的上片,苏轼咏赤壁之景。怀古人、古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词的下片,作者怀念智破强敌的周瑜和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词中怀古的内容豪迈壮阔、大气磅礴。词人怀古伤今,词人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老大无成。此时的宋朝经历了灵州溃败,30万军民葬身黄河。词人的情感是郁愤悲哀的“故国神游,多情应该笑我,早生华发”。(二) 情感突变 设疑激趣 “以上我们对词的内容的的梳理,看似严谨缜密,但是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其中情景关系的矛盾之处?”三、 对比阅读 理解矛盾(一) 引用名言 聚焦情景 王国维认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景抒情的是诗词作品中,情景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而念

4、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情景关系当真是和谐的吗?(二) 对比阅读 理解矛盾作者本人遭贬,远离政治中心,通过创作表现这种抑郁之情的作者和作品有很多。1.对比白居易与琵琶行 白居易得罪权贵,被人借机贬至江西作江州司马,相当于被罢官发配边疆了.从诗歌中传达出白居易被贬谪后抑郁抱怨等消极的情绪与“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浔阳苦寒之景和谐统一。2.对比韩愈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上奏书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宪宗劳民伤财迎取佛骨,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最后被贬到广东潮州。被贬的愤懑之情与“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的艰涩之景融合得很是得宜。(三)发现矛盾,情景割裂 豪迈壮阔的“赤壁之景”与郁愤悲哀的

5、“伤今之情”是割裂的、矛盾的,词中作者前后的情感是突变的,不合情感逻辑。四、 回归诗词,解决矛盾“我们聚焦本词中尚未重点解读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任务一:通过解读“人生如梦”,理解苏轼消极幻灭的对人生观。问题1:“梦”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梦是短暂的,虚幻的。苏轼的思想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齐物论记载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人不能分清在真实和虚幻的哲学观点。问题2:你怎么理解苏轼的“人生如梦”?明确: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后,苏轼构建起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认为人生就像梦一样,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这种被贬谪的经历也好,产生的抑郁伤感的情绪也好,都是虚幻的。苏轼开始质疑

6、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认为人生是虚无的,无意义的。分析到这里,我们能明白,苏轼的的这种伤感悲哀,不仅仅是因为被贬,对比周瑜感到老大无成,还有他看透世间生死荣辱,看透人生悲剧的本质而产生的对人生的一种悲悯之情,我们说苏轼是一个参破人生的智者,但是看得太透往往也是一种不幸。问题3:你从中体会到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苏轼的悲哀,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苏轼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任务二:解读“一尊还酹江月”,感受苏轼超越人生、寄情江月的乐观旷达。问题1:虽然人生是无意义的,但是人还是得活下去。苏轼开始在虚无中寻找活下去的意义,他找到了吗?明确:苏轼在永恒的自然中找到了意义“一尊还酹江月”。问题2:相较

7、于“如梦”的人生,“江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明确:真实的、永恒的。苏轼在同一年还写了一篇咏赤壁的文赤壁赋,里面也有提到“江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林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想到这里的苏轼放下了人生失意、被贬黄州的烦恼,在无尽的时空中,在大自然神奇造化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此时的他不再在乎这点荣辱得失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大浪淘沙,即使流传千古的风流人物也被淘洗殆尽,周瑜也不会例外。虽然与苏轼相比,周瑜算是人生赢家,但是在这大化周行中,周瑜的人生也不过也是沧海一粟,那因羡慕周瑜而产生的伤感情绪苏轼也释然了

8、。此时的苏轼超脱了消极悲哀的情绪,在江月之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问题3:寄情江月的苏轼情感如何?你如何理解这种情感?明确:在大自然中找到人生意义的苏轼是乐观积极的,这种积极是建立在他对自身经历的悲哀上的,也是建立在对人生的失望上的,所以,悲哀和失望是苏轼旷达乐观之下的情感底色。作者跨越了人生的悲剧性,逃避了无意义的空虚,找到了面对生活的正确姿态。五、 深化理解 升华情感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参破人生的智者。他看透了生活本质的虚无,还能对生活抱着希望,没有被失望所吞没,并在永恒的大自然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我们遭遇不幸感到悲哀是正常反应,但在不幸之中去审视人生的悲剧性,并战胜人生的悲剧性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这才是苏轼思想的伟大之处。这种思考的深度和战胜痛苦的精神力量彰显生而为人的尊严。希望同学们以苏轼为修身名世的榜样,在出与入之间平衡自己的生活态度,“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以旷达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