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范文).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7080557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范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园林机械项目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巨灾风险xxxxxx 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项目背景分析.4一、产业环境分析.4二、运动相机.4三、必要性分析.10第二章第二章 巨灾风险巨灾风险.11一、巨灾和巨灾风险概述.11二、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14三、巨灾保险制度.20四、风险的含义.27五、风险的特征.29六、风险管理的目标.30七、风险管理的程序.31第三章第三章 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38一、公司简介.38二、核心人员介绍.38第四章第四章 进度计划进度计划.40一、项目进度安排.40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2、.41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项目经济效益评价.42一、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42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42三、项目盈利能力分析.47四、财务生存能力分析.49五、偿债能力分析.50六、经济评价结论.51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项目背景分析一、产业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2019 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

3、感、安全感显著提升。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但中国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对标对表抓落实,沉心静气谋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台阶。二、运动相机运动相机1、运动相机的定义运动相机是一种用于记录运动过程的相机,通常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拍摄,可通过配件固定在自拍杆或身体某部位、头盔、滑板、自行车把手上,多用于滑雪、冲浪、跳伞、攀岩、极限运动等运动场景,并且能满足“画面清晰,色彩保真”的基本要求。相比于传统相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机,运动相机的视角范围更宽阔,而且具

4、有更强的抗震、防水、防尘、耐热、耐摔等性能。运动相机一般体积相对较小、重量轻且外形简单,便于携带和安装。近年来,伴随着全景技术在运动相机领域的应用,运动相机产品也从开始的相机矩阵模仿全景效果演变出现了全景+运动双元素共存的产品方案。最初的运动相机市场起源于欧美,随着全球对户外运动的热度扩展以及对运动体验记录和分享的需求,运动相机市场已扩展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地区。2、运动相机的市场规模随着户外运动者数量的增多及社交网络视频分享的普及,人们对于拍摄视频的意愿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运动相机市场规模的增长。根据 Statista 的数据,全球运动相机的市场规模从 2011 年的 1.40 亿美元迅速增长

5、至 2019 年的 50.3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56.47%。根据 Frost&Sullivan 的数据,全球运动相机的出货量从 2010 年的 40 万台增加至 2019 年的 2,030 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 54.70%。运动相机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户外运动、极限运动、消费者日常生活、真人秀节目拍摄、赛事直播等领域。(1)记录户外运动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相对于传统相机,运动相机防抖性能较好,视角范围更宽阔,且具有更强的抗震、防水、防尘、耐热、耐摔等性能,故在户外运动场景的影像记录通常使用运动相机进行。近年来中国户外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对运动体验记录和分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

6、种增长的趋势成为拉动运动相机市场规模增长的动力。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数据,2018 年中国泛户外运动人数达 1.45 亿人,占运动人数的 33%。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的户外运动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6 年的484 亿元增长到了 2018 年的 537 亿元,运动相机市场的发展有望受益于户外运动市场的增长。(2)电视台节目制作与直播由于运动相机的小巧、便于携带、防抖防水等多种功能,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在拍摄综艺节目、纪录片或者赛事直播会选择使用运动相机进行拍摄。例如中国多档真人秀综艺节目、美国 CBS 电视台、国家地理频道已在节目制作时使用运动相机进行全程拍摄。随着运动相机各方面性能的提高,

7、其在电视台节目制作或直播中的适用范围将更广泛。3、航拍无人机(1)航拍无人机的定义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航拍无人机又称“消费级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是直接面向于个人消费者,主要用于航拍、跟拍等娱乐场景、具有标准化、应用同质化的产品。航拍无人机影像拍摄具有高清晰、大比例尺、小面积、高现势性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全景技术的不断渗透,全景航拍无人机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现场感、交互式的拍摄体验。全景航拍亦逐步应用于三维电子商务、房地产楼盘全景展示、旅游景区全景展示、城市全景展示、工业园区全景展示等领域。(2)航拍无人机的市场规模2014 年大疆发布产

8、品 Phantom2Vision 融合了智能影像设备与飞控技术,开辟了智能影像设备新的细分领域航拍无人机的市场。通过在无人机上搭配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组件可丰富航拍无人机的拍摄功能,提升拍摄质量。随着人们对无人机航拍的拍摄体验和影像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的航拍组件方案不断涌现,影石创新推出了 ONER 系列全景运动相机的无人机套装,GoPro 推出了 HERO系列运动相机的无人机套装,通过将该等套装搭配在无人机上,可实现高质量的 360全景视频、广角视频拍摄。根据 Statista 的数据,全球航拍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19.2 亿美元预计增长至 2020泓域/园林机

9、械项目巨灾风险年的 33 亿美元。伴随着全球航拍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可作为航拍组件的全景相机、运动相机市场规模也将有所增长。4、全景相机(1)全景相机的定义全景相机是基于全景技术,能够实现全空间不同视角成像,利用算法自动拼接出 360全景图片或视频的智能影像设备。全景拍摄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专业设备将整个真实的场景映射成全景图像,从而将二维的平面图模拟为三维立体空间,实现虚拟现实浏览,浏览者可以在全景空间里对视角进行自由切换,全景拍摄具有全方位、真实性、三维性特点。全景相机通过真实照片获得三维立体的观感,与一般图片和三维建模成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般图片的视角范围有限且无立体感,全景相机拍

10、摄可获得 360的视角,亦可以带来三维立体的观感;相比三维建模的制作需要大量投入以获取画面真实感,通过全景相机的拍摄和制作则相对便捷,因为所需数据量较小,系统要求相对低,且内容可适配各类终端设备。随着 VR 的进一步普及,全景相机将会大幅降低 VR 拍摄的门槛和难度。根据功能特性、适用场景以及价格,可以将全景相机分为 360全景相机和 VR 全景相机。360全景相机主要用于拍摄平面全景画面,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VR 全景相机可用于拍摄立体的全景 VR 画面,具有 3D 景深效果。360全景相机主要应用于消费者日常生活、运动、娱乐场景,满足消费者对像素、稳定性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体积较小,价

11、格相对较低。VR 全景相机主要服务于媒体、影视、科技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在分辨率、高帧率、参数设定和图像处理效果等方面更为优越,体积较大,价格亦较 360全景相机更高。(2)全景相机的市场规模全景技术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少数高端数码相机通过连续拍摄普通窄视角图像加后期软件拼接生成全景图片,但未有专门拍摄全景影像的设备。2015 年,日本理光发布的第一款 360全景相机,全景相机市场正式开启。因为其捕捉视角全面、创意多变且内容适配于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等特点,全景相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的数据,2017 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为 3.48 亿美

12、元;根据 GreenlightInsights 的数据,2020 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达到 5.93 亿美元,2025 年预计增长至 12.01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15.16%。随着全景相机在户外运动、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专业领域中不断渗透,未来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全景相机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日常拍摄与分享、新闻播报、赛事直播、影视内容制作、游戏内容制作等领域。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三、必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

13、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第二章第二章 巨灾风险巨灾风险一、巨灾和巨灾风险概述巨灾和巨灾风险概述1、巨灾巨灾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国际组织和保险机构分别给出了不同的量化定义:(1)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 1994 年发表的灾情报告中将巨灾定义为:财产损失超过所在国家国民收入 1%;受灾人口超过全国人口 1%:死亡人口超过 100 人。(2)美国保险事务所财产理赔部将巨灾定义为:导致财产直接保险损失超过 2500

14、 万美元(1998 年价格水平)的事件。(3)瑞士再保险集团将巨灾定义为: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的损失总额达 8550 万美元以上,或保险财产索赔额船运 1720 万美元,航空3440 万美元以上,其他 4270 万美元以上,或死亡或失踪人数 20 人以上,受伤人数 50 人以上,无家可归人数 2000 人以上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国没有对巨灾进行专门的量化定义,但有过类似的规定,如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15、。其中,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等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对自然灾害做了“重大”和“特别重大”的分类和定义。例如,对“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定义为:造成 300 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 7.0 级以上的地震。2、巨灾风险按照风险的定义,我们可把巨灾风险定义为: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身伤亡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按照巨灾发生的原因可把巨灾风险分为两大类:(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造成的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冰雹等。(2)人为灾害风险。人为灾害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重大

16、事件,如重大火灾、爆炸、空难、建筑物倒塌、恐怖活动等。巨灾风险与一般风险不同,其特殊性表现为:不确定性大。巨灾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难以预测,不确定性大,因而风险大。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发生的频率低,一次巨灾造成的损失巨大。普通灾害发生频率高,但每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小。巨灾发生次数少,破坏性地震、火山爆发、大洪水、风暴潮等巨灾很少发生,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生一次。但一旦发生损失则巨大,或造成万级、百万级美元损失,如一次大地震、大洪水可造成数亿、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损失。而且巨灾的影响是长期的。一次巨灾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创伤可能需要数十年来修复不完全满足可保风险的条件,可保风险

17、的条件之一是:保险标的大多数不能同时在遭受损失,否则保险分摊损失的职能就会丧失。而像地震、洪水、飓风这样的自然灾害经常会造成大面积损失。但保险公司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对付巨灾风险:一是再保险,二是把业务分散在广大地域,从而避免风险集中。3、巨灾损失全球巨灾损失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我国的巨灾风险总体状况也不容乐观。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发生频率最高、巨灾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一是东面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欧亚板块向下俯冲,二是欧亚地震带经过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4、巨灾风险的发展趋势无论从全球还是我国

18、的情况来看,巨灾风险发展呈现越来越严峻的态势,究其原因如下:(1)气候变暖加剧了巨灾产生的风险。研究表明,在过去的 30年里,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每十年就会有一个全球最新高温纪录产生。我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由于气候变暖,强台风、大暴雨、大早等巨灾风险因子增多。(2)人类长期盲目开发自然资源,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引起巨灾发生。由于人类长期盲目开发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等,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高速发展,使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直接或间接引起了巨灾的发生。(3)人口和财产集中化趋势加大了巨灾损失。人口和财

19、产集中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我国长三角经济区为例,占国土面积仅 2.1%,却集中了全国 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 21.7%的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全国一半的进出口总额。一旦发生巨灾,就可能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相反,如果巨灾发生在人口密度低、经济较为落后的边远地区,巨灾带来的损失就会比较小。二、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对付风险的方法都适用于对付巨灾风险,不在洪泛区设厂可以避免洪灾损失。但是,避免风险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整体的巨灾风险。也就是说,有些巨灾风险如地震、洪水、暴风在整体上是无法避免的。同样,非保险方式的转移风险等方法也是如此。在巨

20、灾风险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是损失管理,或称损失控制。如本书第一章所述,损失管理计划分为防损计划和减损计划,损失管理的技术分为工程管理和人为因素管理。以下我们以我国地震为例说明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防损旨在减小损失发生的频率,减损旨在减轻损失程度。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要消除地震损失发生可能性或根除它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对地震灾害的防损和减损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地震预测和预报地震预测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使人们可以防备。地震预测方法可分为三类

21、: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地质方法是以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估计地震地点和强度,可用这种方法划分地震区域,但不能预测地震的时间。统计方法是从地震发生的历史纪录中探索其统计规律,估计发生某种强度地震的概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率。前兆方法是根据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地震预报是根据地震预测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影响进行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中,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与地震预测的区别是,在中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长期预报,指对未来

22、 10 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中期预报,指对未来 12 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3)短期预报,指对 3 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指对 10 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中国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均于 2000 年正式建成,2001 年已投入正式运行。此外,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测和预报还是一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个世界性难题,仍处在探索阶段。中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经过一代人的

23、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曾成功对海城等 14 次地震做出中短期和临震预报。最著名的例子是:对发生在 1975 年 2 月 4 日 19点 36 分的 7.3 级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但像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与 2008 年的汉川大地震,虽有地震工作者预测到,但未能预报到。另据报道,对 2014 年 11 月 22 日康定发生的 6.3级地震,被甘孜州地震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为康定县和成都市分别提供了 7 秒、53 秒预警。2、根据地质情况和历史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

24、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一些国际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灾害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除了地震规模(震级)大外,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没有经过良好抗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房屋倒塌。而且这些房屋经常是完全倒塌成一堆石块废墟,将人活埋。因此,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然而,不是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子就不会被震倒。假如建筑物遭受极端地震的袭击,超过其抗震标准,那么

25、建筑物还是可能严重受损或倒塌的。以汉川地震的规模来推算,在龙门山断层附近距离断层线 20千米范围内的地震动强度可能高达 0.3g 以上(地震烈度 8 度以上)约相当于中国抗震规范烈度 9 度的设防地震水平,但实际耐震设计的标准只有 7 度左右。换言之,建筑物只有 7 度的耐震能力(符合抗震标准),却遭受了 9 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有些城市虽然距离龙门山断层较远,理论上震波会随距离而衰减,但可能是因为地质较松软,而在当地发生震波放大的效应(地盘效应),这也会使地震烈度超过抗震标准而成为重灾区。因此对地震与活动断层的充分研究也极为重要。在土质条件不同的地面上,对地震烈度的反应会有很大差别。例如:在同

26、样地震力作用下,软土层比花岗岩层上烈度可高出 23 度。地基土质条件的好坏,同样的地震对建筑物破坏大有区别。按照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程度,以及建筑功能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工程划分为不同类别,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汶川大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我国建设部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按照我国地震区划图所规定的烈度确定了“小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这样,所有的建筑,只要严格按规范设计和施工,可以在

27、遇到高于区划图一度的地震下不倒塌,实现生命安全第一的目标。我国西南是地震多发地区,欧亚地震带经过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为什么智利发生 8 级以上地震时,其伤亡人数比我国发生 7 级地震还少?这主要是因为智利建筑物抗震性能已有大幅度提升,而我国地震带上不少贫困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相当低下,村民个人建房为省经费不会考虑抗震标准。汉川地震后重建的农村民房完全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施工,经受了 2013 年芦山 7 级地震的“实震检验”。3、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和计划,提高社会整体抗御地震的能力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国务院于 1995 年 2 月 21 日公布了破坏性

28、地震应急条例,该条例规定,由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订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根据地震灾害预测,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参照国家的应急预案,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内容包括: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应急通信保障;抢险救援的人员、资金、物资准备;灾后评估准备;应急行动方案。应急措施分为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在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等组织

29、也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地震应急预案要求,以及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地震应急计划,并采取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震前措施。从上述对策来看,主要是减损措施,但有些也能局部减小地震损失频率,如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从技术角度分析,地震预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属于工程管理,加强立法、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则属于人为因素管理。三、巨灾保险制度巨灾保险制度(一)巨灾保险制度内容巨灾保险制度,是指对由于突发性的、无法预料、无法避免且危害特别严重的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冰雪等所引发的大面积灾难性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给予切实保障的风险分散制度。(二)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现

30、状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由于巨灾风险的特殊性,国际上,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政府都有直接介入或间接支持,积极发挥国家的信用作用,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重视工程性防损减灾措施的实施,立足本国国情,针对主要的巨灾风险进行单独的有效经营管理,注重传统和新型的巨灾风险控制手段的运用,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保障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既没有英国发展完善的保险行业协会和再保险市场,也没有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政府财政强力后盾,加上我国保险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投保意识不强,大多数都依赖于政府救济,因而可以采用结合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分配统筹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策上政府指引,政府、保险公司和社会

31、共同协作,各地方政府参与共同完善巨灾保险机制的方式。1、我国应对巨灾风险面临的形势(1)保险业在巨灾救助体系中的作用不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地震、洪水、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均比较频繁的国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 1000 亿元以上。而保险赔偿仅占损失的 5%,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2)巨灾保险制度不完善。1979 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财产保险、船舶保险等和居民家庭财产保险的责任范围均包含了各类巨灾风险。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各保险公司受偿付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能力的限制,对巨灾风险采取了停保或严格限制规模、有限制承保的政策。2001 年 9 月

32、,中国保监会有条件放开商业财产地震保险的承保,保险公司逐步扩大了地震保险业务,但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项目。(3)巨灾保险供需之间矛盾突出。针对企业各类财产的保险和针对居民家庭财产的保险缺乏与地震相关的保障,针对巨灾风险的农业保险也处于不断萎缩的状态。另外,在技术与服务能力等方面,保险业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巨灾风险处理的需要,这就使得巨灾保险供需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有利条件(1)保险行业的发展快速。自我国恢复财产保险业务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财产险的深度和密度来看,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3、经过近几年重大自然灾害尤其是去年近两年持续地震灾害的洗礼,各级政府对巨灾的认识逐步深化,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也普遍提高。因此,巨灾保险不仅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肩负保障社会大众避免巨灾冲击的社会责任。(2)政府越来越重视巨灾风险。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保险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断地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商榷讨论完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比如 2008 年我国南方持续出现雪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国保监会随即发出关于做好应对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抗灾救灾和理赔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保监会立即启动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

34、级响应程序,同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全面部署保险业抗震救灾工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3)相关法律在不断完善。政府积极开展立法工作,目前已出台了数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海洋环境预报与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发布管理规定等 30 多部有关自然灾害应急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自然灾害应急法律制度,力求把各项灾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2009 年 5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经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发展有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事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以后巨灾风险的承保还可能

35、涉及多层次风险分散安排问题,对保险公司稳健经营有着重大意义。(4)我国巨灾保险技术和经验逐步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外投资者不断涌进中国来分这块蛋糕,加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国外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保险业为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我国保险业积累了一定的巨灾风险管理经验,这为今后巨灾保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三)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积极效应(1)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救济和社会捐赠往往仅能保障灾区居民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不能有效地恢复灾区企业与居民的生产生活。保险以其分散风险、消化损失、保障民生的功能已成为国际上主要的损失补偿方式。巨灾保险制度通过及时补偿受害者的

36、损失,有利于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通过发挥巨灾保险的损失补偿和防灾防损功能,可以稳定人民群众对灾害损失的心理预期;利用保险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最大程度上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能够及时为受灾群众赔付保险金,有利于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和有计划地安排灾后重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国家财政为主的灾害损失补偿机制,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受灾群众的依赖心理,甚至造成受灾地区虚报灾情,将注意力集中在争取更多的财政补贴上,而不是放在补偿的运用效果上,从而增加道德风险,导致救灾效率低、公平性差。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37、可以促进以政府财政为主的灾害损失补偿模式,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向以保险赔偿为主的市场机制补偿模式转变,将事后的巨灾损失财政补偿转变为事前的保险安排,通过有效转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对政府财政的冲击,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保障方面的资金杠杆乘数效应,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参与巨灾风险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3)减轻政府社会管理压力。保险机制能够在风险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等风险管理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巨灾保险制度具有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管理功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巨灾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政府从具体的防灾减灾

38、以及灾害损失补偿等风险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宏观上更好地把握巨灾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从而缓解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压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巨灾保险机制,积极辅助政府进行灾害损失领域的社会风险管理,降低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促进了政府社会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可以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有效减轻政府的巨灾风险管理压力和社会管理压力。(四)我国构建三位一体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计划2015 年 8 月 20 日,我国首个地震保险专项试点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启动。云南农房地震保险以政府灾害救助为体系基础,以政策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性保险为基本保障,以商业保险

39、为有益补充,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1)立足全面保障民生。云南约 50%以上的农房为土木结构,往往小震大灾、大震巨灾,农村、农民是最需要地震保险保障的地区和群体。试点方案从风险最高,损失最大的农房地震灾害着手,既保障财产损失又保障人员伤害,在三年的试点期限内,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 12 县(市)82.43 万户农村房屋及 356.92 万当地居民提供风险保障。为体现民生关怀,试点期间由省、州、县三级政府财政全额承担保费。(2)有效提高保障水平。方案对试点地区发生 5 级(含)以上地震造成的农村房屋的直接损失、恢复重建费用以及居民死亡救助提供了有效保险保障。农村房屋保险赔偿限额(指数

40、保险)从 2800 万元到42000 万元,使保险赔款在不同震级分档下起到灾害救助补充作用。居民保险赔偿限额(地震灾害救助保险)每人死亡赔偿限额为 10 万元,累计保险死亡赔偿限额为 8000 万元/年。(3)完善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公司组建地震保险共同体提供保险服务,强化抗风险能力和保险服务能力:引入再保险机制,进一步分散巨灾风险;按照当年保费收入和超额承保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地震风险准备金,逐步积累应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4)放大政策叠加效应。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为市场“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凸显保险“灾前预防一灾害补偿一促进灾后重建”的重要功能作用,使受灾群

41、众在国家财政救济基础上获得额外的保险保障,据测算,通过保险机制使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倍数最高达到了 15.6 倍,能够有效转移和平滑区域巨灾风险损失。农房保险赔偿平均可达到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政府补助总金额的 34.07%,大大提高灾区居民重建能力。四、风险的含义风险的含义对于风险的定义,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决策理论家和保险学者并未达成一个适用于他们各个领域的一致公认的结论。关于风险,目前有数种不同的定义。(一)损失机会把风险定义为损失机会,这表明风险是一种面临损失的可能性状况,也表明风险是在一定状况下的概率度。当损失机会(概率)是 0或 1 时,就没有风险。对这一定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如果风险和

42、损失机会是同一件事,风险度和概率度应该总是相等的。但是,当损失概率是 1 时,损失是确定的,但并没有风险,因为风险必须是有些结果不确定的。(二)损失的不确定性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决策理论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可分为客观的不确定性和主观的不确定性。客观的不确定性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它可以使用统计学工具加以度量。主观的不确定性是个人对客观风险的评估,它同个人的知识、经验、精神和心理状态有关,不同的人面临相同的客观风险时会有不同的主观的不确定性。(三)实际与预期结果的离差长期以来,统计学家把风险定义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度。例如,一家保险公司承保 10 万幢住

43、宅,按照过去的经验数据估计火灾发生的概率是 1%,即 1000 幢住宅在一年中有一幢会发生火灾,那么这 10 万幢住宅在一年中就会有 100 幢发生火灾。然而,实际结果不太可能正好是 100 幢住宅发生火灾,它会偏离预期结果,保险公司估计可能的偏差域为+10,即在 90 幢和 110 幢住宅之间,可以使用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来衡量这种风险。(四)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有的保险学者认为把风险定义为一个事件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客观概率。在这个定义中风险不是损失概率。这个定义实际上是实际与预期结果的离差的变换形式。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此外,保险业内人士常把风险这个术语用来指承保的损失

44、原因,如火灾是大多数财产所面临的风险,或者指作为保险标的的人或财产,如把年轻的驾驶人员看作不好的风险,等等。五、风险的特征风险的特征风险不同于损失。损失是事后概念,风险则是明确的事前概念,两者描述的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风险具有如下特性:(1)客观性,它是指风险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企业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企业只能采取风险管理办法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幅度,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2)普遍性。在现代社会,个体或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风险,且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3)损失性。只要风险存在,就一定有发生损失的

45、可能。风险的存在,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社会财富的损失和经济价值的减少,因此才使得个体或企业寻求应对风险的方法。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4)可变性,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转化的特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而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必然会引起风险的变化。六、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损失发生之前的和损失发生之后两种。1、损前目标(1)经济目标。企业应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的损失。这要求对安全计划、保险以及防损技术的费用进行财务分析。(2)减轻企业和个人对潜在损失的烦恼和忧虑。(3)遵守和履行外界赋予企业的责任

46、。例如,政府法规可以要求企业安装安全设备以免发生工伤。同样,一个企业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贷款的抵押品必须被保险。2、损后目标(1)企业生存。在损失发生之后,企业至少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恢复部分生产或经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选择适当的对付损失风险的方法。(2)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这对公用事业尤为重要,这些单位有义务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3)收入稳。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便能实现收入稳定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保持生产持续增长。(4)社会责任。尽可能减轻些受损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企业遭受一次严重的损失会影响到员工、顾客、供货人、债权人、

47、税务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选择适当的对付损失风险的方法,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单位价值最大化。七、风险管理的程序风险管理的程序风险管理的程序分为以下六个步骤:(1)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制订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即是制定的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确定风险管理人员职责。风险管理计划需要在计划中列明风险管理人员和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并规定风险管理部门向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报告制度。确定风险管理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在规模小的企业里,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也许只有一个

48、人,但规模大的企业则要设置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安排和其他部门统一协作的工作,风险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比如,会计部门、数据处理部门、法律事务部门、人事部门、生产部门等。保持和各部门的良好合作,是风险管理计划的重要内容。编制风险管理方针书。制订出风险管理的主体计划以后,确定风险管理业绩标准以及调整措施,增加风险管理计划的灵活性和适用(2)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识别企业所面临的所有纯粹损失风险。企业所面临的潜在纯粹损失风险类型多种,风险经理可以使用保险公司及保险出版机构提供的潜在损失核查清单来识别本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纯粹风险。此外,还可以使用下列方法识别风险:对企业财

49、产和生产经营进行定期或经常性的实地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使用内容广泛的风险分析征求意见表,收集在生产和经营第一线人员对损失风险的意见。编制生产和经营的流程图,分析每个环节中的潜在损失风险,现在的安全系统工程使用故障树分析等方法详细描述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事故因果关系,可用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财务报表以往的损失报告和统计资料识别重大的损失风险。例如,按会计科目分析重要资产的潜在损失及原因。泓域/园林机械项目巨灾风险请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提供风险评估咨询服务,包括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3)风险衡量。在识别损失风险之后,下一步是衡量损失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这包括衡量潜在的损失频率

50、和损失程度。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损失可能发生的次数。损失程度是指每次损失可能的规模,即损失金额大小。在得不到精确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对损失频率进行粗略估计,如分为:几乎不会发生、不大可能发生、频度适中、肯定发生。对损失程度的衡量可分为每次事故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和每次事故造成的最大可信损失。最大可能损失是估计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额。最大可信损失则是估计在通常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额,如考虑到消防设施等其他因素的火灾损失。后者通常小于前者。最大可信损失对风险衡量很有价值,但是也最难估计。风险经理必须估计每种损失风险类型的损失频率和程度,并按其重要性分类排列。风险经理之所以要衡量潜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