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创新教学:唱劳动赞歌展劳动风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创新教学:唱劳动赞歌展劳动风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创新教学:唱劳动赞歌,展劳动风采【写作任务】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写作引导】本次写作属于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的写作任务,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认识“熟悉的劳动者”的意义和价值。相对于写杰出的人物,写熟悉的劳动者,也就是学会写普通人和平凡事,更有实际意义。这节写作任务指导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新课标和统编教材所编写的“
2、读写结合”的学习要求,将写作任务的完成与学生课内所学文本联系起来。本单元的第四课为三篇人物通讯,分别记录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三位劳动者的感人事迹。这三篇人物通讯稿在写人记事方面有不少共同点,如注重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小标题的形式组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等。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学生在完成单元写作任务过程中可以借鉴使用的。基于高一学生在本单元写作中面临的困难,即写作人物的定位和如何使人物立体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节写作任务指导课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为:1.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掌握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方法;2.通过对通讯人物特点的分析归纳,明确人物通讯应当以什么样的人作为写作素材。为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针对性地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共读深研文本内容,要求学生回顾文本,把握人物通讯以典型事件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学习任务二:对比探讨感知手法,通过将喜看稻菽千重浪和百度百科的袁隆平人物介绍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人物通讯选材、组材和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习任务三:新闻人物谁来担当,引导学生通过归纳袁隆平、钟扬、张秉贵等人物特性来得出通讯人物的一般特点,帮助学生突破写作中人物素材选择的盲区。最后,教师从时代意义、形象特征、手法技巧、行文结构、新闻立场等角度总结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课堂实录】温故知新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三
4、篇人物通讯的群文阅读,请大家拿出导学设计,我们一起回顾、梳理一下这三篇通讯的重点内容,下面请三位同学扣住事件和人物精神来复述。生:第一篇喜看稻菽千重浪,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袁隆平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选育“超级稻”;他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生: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报道的是全国劳模张秉贵的事迹。张秉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热情周到地做好售货工作,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温暖了无数顾客的心。生:“探界者”钟扬的主人公既是一位植物学家、科普
5、达人,又是援藏干部、教育专家。他在不同领域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都是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不懈探索的成果。师:大家觉得他们三位概括得怎么样?(全体掌声)三位同学能够抓住人物及其事迹的关键点“杂交水稻之父”“一团火”“探界者”概括人物业绩,以极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内涵。请大家来看表格,这是我们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大家评价一下(手写稿略)。生(齐):卷面整齐干净。生:条理清晰师:该同学完成得非常棒。我们刚刚回顾的是表格中的前两列,下面我们看后两列。二、学习过程(一)共读深研文本内容师:梳理作品典型事件,分析人物精神,感受作者立场。请完成表格“作者立场”一列的填写。(学生填写)
6、表格填写完成后,请同学们先来说一说,这三篇人物通讯,作者是以什么样的立场下笔成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的?生: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作者是以高度赞扬袁隆平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劳动品质的立场来写的。生:第二篇作者的立场,是赞颂张秉贵细致的工作精神,呼吁全社会学习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生:“探界者”钟扬一文热情歌颂植物学教授钟扬身兼数职、忘我奉献的工作态度,突出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品质,展现他不断探索生命边界的可贵精神,这就是作者的立场。师:同学们的发言简洁又条理,对三篇文章中通讯作者所持立场及情感倾向进行了精准概括。接下来,我们再请同学来说一说,这三篇
7、人物通讯在写作上分别呈现怎样的特点?生:老师,是不是就是写作中用了某些材料?师:答对了一部分。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我们现在先来对不同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再来探讨文章的16名师优课 关注 新视点写法。(二)对比探讨感知手法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与百度百科上的袁隆平的人物介绍,想一想:哪一篇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更深刻?请你站在作者沈英甲的角度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好这篇人物通讯的?(屏显百度百科袁隆平介绍)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8、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1年5月22日逝世。师:对比一下,同学们对哪篇文章印象更深刻?生(齐):喜看稻菽千重浪。师:为什么?具体
9、说明。生:喜看稻菽千重浪运用了具体典型的事例,比如写他下课以后去早稻试验田观察水稻秧苗,从而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的事例,表现他注重实践、勇于探究的品质;还有写他面对贬低杂交水稻的不实言论,能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捍卫真理,表现他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品质。这些事例都能够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百度百科的介绍,都是对人物事迹简要而笼统的介绍,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生:我还发现课文的一个特点。人物通讯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比如刚刚同学说到的袁隆平下课后去早稻试验田观察水稻秧苗的事例,文章是这样写的,“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
10、试验田”师:老师打断一下,能否告诉大家这些文字在原文的位置?生(继续):刚才的内容在课本32页最下面的三行,接下来再看33页第二行“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奇特、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两处运用了“拍”“掖”“匆匆来到”“屏气静神”“抚摸”等动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些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百度百科上的袁隆平介绍属于平铺直叙,没有这样的细节描述,无法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生:关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还有一点补充,那就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如讲到袁隆平的实事求是、不盲从权威,文中写到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
11、的无知”,但是袁隆平不仅提出了这一课题,还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与实践,这是借他人的观点反衬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可贵品质;后面具体讲袁隆平的设想及实践过程则属于正面刻画。这也是百度百科的介绍所不能比的。师:大家找得很准确。我们再思考一下,在表达方式方面,两个文本有何不同之处?生:这篇课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百度百科仅是简单的记叙,表达方式单一。生: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用小标题结构,每一部分的内容各有侧重。“曾记否,到中流击水”这一节注重展现人物的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体现人物的学术精神、品格;“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则侧重人物的道德操
12、守、准则;“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表现17责编:李翀(QQ:474510883)的是个人理想、志向。可以看出,小标题能够使文章内容清晰,重点突出。师:将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绍和课文进行对比,同学们明确了通讯的写作手法,下面大家把这些内容补充写进表格,完善一下表格的第四列和第五列(第二列和第三列此处略,见前文)。(展示学生整理成果)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归纳。(屏显)选材:选取典型事件;组材:小标题清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写人:注重细节刻画、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师: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要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使人物鲜活地“立”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典型事件的
13、选择与组织。接下来,如果让大家每人写一篇通讯,大家知道怎么写了吧?(生小声议论)生:老师,我们写谁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需要明确,一篇人物通讯,应当选取什么样的人作为写作题材。(三)新闻人物谁来担当师:请同学们思考,教材为什么选取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作为我们“劳动光荣”这一主题的“新闻人物”呢?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劳动最光荣”的新闻典型人物?(生有点儿茫然)假如让你参与教材选编,你会选择谁成为“劳动最光荣”的新闻人物?生:老师,不是写人物通讯吗?怎么又成了“新闻人物”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师:看来我们有必要再次明确一下概念,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屏显)1.什么是通讯?通讯,是运用记叙
14、、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2.什么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3.什么人能成为通讯中的新闻人物?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第三种,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普
15、通人。师:明确了以上知识内容,下面大家快速思考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身份特征、精神品质、劳动特点。在以上三个人物中,如果让你选出最能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杰出劳动者,你会选择谁呢?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生:我认为应该是袁隆平。他身为农业科学家,一生致力于解决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温饱问题,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劳动,他是当之无愧的伟大劳动者。生:我选择钟扬。他身为植物学家,为扩充人类的种质资源库做出杰出贡献;他是科普达人,面向全社会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他还是导师,对所有学生都关爱有加,教书育人。他的一生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断探索生命的边界。这样的人无疑也是杰出劳动
16、者。师:根据以上同学选出的人物,大家想一想他们有哪些共同点?生:这些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人物个性,有杰出的成就,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能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鼓舞、激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生:他们都能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师: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生:我认为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体包括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担当奉献等精神品质。生:除了刚才同学提到的这些特点,我认为所选人物还应当有典型、充分或者特殊的事迹,能够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被选入教材人物通讯的主人公,除了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和能体现时代精神外,还要有构成新闻通讯的较为充分的人物事迹及典型事件。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17、,这些人物在生活中又是极其平凡的劳动者,他(她)可能是教师、医护人员、保洁阿姨、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的我们的父母所以,通讯人物应当具备三个特点:(屏显)1.能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担当奉献等);2.人物有鲜明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独特之处)。三、课堂总结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以课内的三篇人物通讯为例,解决了人物通讯应当写什么人和怎么来写的重要问题,更深入具体地把握了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有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并整理)1.典型事件,时代意义:以人物为中心,
18、通过人物行动表现人物品格,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2.形象特征:人物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独特之处,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手法技巧:通过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矛盾冲突、正侧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4.行文结构:可以通过顺叙、倒叙、插叙或者小标题等形式结构文章,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展现真实的人物。5.新闻立场:通过作者的情感、立场和评价引领学生认识人物业绩的价值,揭示时代精神的内涵。师: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我们的写作任务,用自己灵动的笔触记录你所熟悉的劳动者,抒写他们的奋斗与不凡! (尹慧枝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名
19、师说课】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围绕新闻传媒类内容(通讯、新闻评论)展开设计,在书面表达方面安排了“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的写作任务。本节课是在第四课三篇人物通讯群文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写作实践指导课。回顾整个课堂,我们能够发现以下几大亮点:第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层进性、进阶性极强。整个课堂由三个任务“共读深研文本内容”“对比探讨感知手法”“新闻人物谁来担当”串联而成,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依次梳理人物事迹,感知理解人物精神;比较文本异同,明确了通讯写法;关注劳动人物,明确撰写人物通讯的标准,清楚地把握优秀的人物
20、通讯所具备的要素。课堂思路清晰,思维层层提升。第二,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巧妙完成学习任务的设计。第一处情境的创设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支架:三篇通讯群文阅读的表格中的项目设置,既检查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情况,又能了解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第二处情境的创设是“如果让你参与教材选编,你会选择谁成为劳动最光荣的新闻人物?”,通过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确了“有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一定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甚至就是我们身边从事着最普通工作的劳动者”皆可成为写作的目标。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真正聚焦三篇通讯中的主人公“为己
21、为民为国”的劳动表现,深入理解当代劳动精神的内涵。第三,写作指导方法突出,引领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的理解走向深化。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一学生通常会感到写作文很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二是不知道怎样写,无从下笔,无能为力。本节课根据写作要求“完成一篇关于平凡劳动者的通讯”,教师在课堂中明确而具体地指导,顺利地带领学生解决了“怎么写”和“写什么(谁)”的问题。与此同时,让很少关注劳动的学生知道了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劳动,劳动随时都在发生,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懂得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每一份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人生。总之,这节作文指导课上得真实、平实、扎实,真正做到了有意义、有效率以及有生成性。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学生作文全靠自我领悟,“读,写;读,写”在黑暗中摸索,这节课无疑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当然结合教学实践,本节课如果能对“写作任务的表达与评价”做到关注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