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与考试策略分析:叙事学视角下高中小说的教与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复习与考试策略分析:叙事学视角下高中小说的教与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复习与考试策略分析:叙事学视角下高中小说的教与考小说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见体裁。当前小说教学和考试存在明显错位:高考对小说的考查,在知识选点的范围和深度上均力图更广更深,而教学主要是从小说三要素角度(即“是什么”角度)进行。长期的同质化思维导致小说教学僵化,不仅教与考难以精准对标,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改背景下,“2017年版课标”对学生小说作品的欣赏能力要求更高,因此,突破之前的模式化教学迫在眉睫。小说阅读研究的叙事学视角,不仅关注小说写了什么,更关注如何写,为高中小说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也为教学和考试探索出一条新路。01.叙事学进入小说教
2、学中的知识选择小说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尤其是现代小说出现后,相关知识也呈现新的特征。如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的当代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就有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若只从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分析,既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也不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而且在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对小说的考查将更加多样化。为此,笔者综合叙事学知识和高中小说教学所需,将相关知识整合如下:叙事学认为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叙述“和“虚构”。叙述就是讲故事,虚构是作家用叙述的方式创造的一种“真实”,是人为的、“虚构”的真实。据此,小说分为“虚构”和“叙述”两个方面。常见的“虚构”策略有结合现实和完全虚构。而“叙述”
3、可以分为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叙述者讲的是“谁在讲”,叙述视角讲的是“谁在看”,叙述时序讲的是故事的“时间”变化,叙述节奏讲的是故事的“顺序”变化。了解叙述者和叙述视角可以读出小说潜在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了解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可以读出小说写作的艺术特色。02.叙事学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以叙事学观照高中小说教学,进行叙事学角度的解读,可以有效建构新的解读视角。笔者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高中课文中涉及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此为教学提供一点思考。(一)虚构小说本质上是虚构的,它通过叙述来达到一种语言上的真实。这种真实既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又超越了个别的、偶然的真实。在小说的两种虚构策
4、略中,“完全虚构”常用于科幻小说之中,教材中并不常见。“结合现实”的写法,常以真实的现实生活为背景,虚构其中的人物或者是情节,让小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教材中出现较多。如课文骑桶者中的历史背景一战时期奥匈帝国最艰苦的、缺煤的一个冬天。这是真实的背景,但通过虚构骑桶这种滑稽的方式,表现了主人公害怕失败的内心,表达了人与世界不融通的主题。类似的虚构在很多小说中都有出现过,我们却能读出一种共同的真实,这种真实就是作者创造的一种“虚构”的真实。(二)叙述1. 叙述者的选择明确叙述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叙述者是小说中叙述故事的主体,读者所知道的内容来源于叙述者。叙述者的年龄、性别、情感态度和身份等,影响着小
5、说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和主旨的揭示。如祝福,正因为“我”的身份是知识分子,才会对鲁镇的所见所闻深入思考,同时对祥林嫂事件的无能为力感到难过。百合花中,“我”以文工团女同志的身份讲述故事,使文章有了女性特有的细腻特点。这些小说的叙述者都是“我”。在这里,我们需要明晰叙述者和作者的关系。小说的虚构性决定了叙述者与作者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祝福中的“我”并不是鲁迅本人。但是叙述者有时也会带有作者的影子,正如“我”的身份是一个知识分子,这个和作者的身份也是契合的。当然,叙述者也可以是故事外的人物,像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叙述者站在高处,站在故事外部来叙述。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感表露的程度,叙述者可以分为
6、“客观叙述者”和“干预叙述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的叙述者时不时到场亮相,对小说中的人和事加以解释与判断,这样的叙述者叫作“干预叙述者”。如说书人中的“我”在文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小镇的人与事的感情。与“干预叙述者”相对应的是“客观叙述者”,这种叙述者完全消失在文字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立面对一段生活、一个人、一件事。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如哦,香雪荷花淀。2. 叙述视角的分类和作用叙述视角指的是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故事、理解故事,即故事是由叙述者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根据视角受限制的程度,叙述视角分为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1)限知视角限知视角,又称有限视角或者聚焦视
7、角。作者有意识地把叙述者隐退到某一个人物背后,使这个人物成为整部小说的叙述者。当叙述者=人物时,则为限知内视角,叙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当叙述者人物时,称为限知外视角,叙述者所知比故事中人物知道的更少,更无法对人物进行解说。限知视角的特点是小说的叙事者受到主客观条件,比如身份、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限知视角的作用:一是设置悬念。通过第一人称体验故事中的人、事和场景,跟着“我”的眼睛揭开故事谜底。如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跟着身受重伤的“我”,迷迷糊糊地全程思考“我在哪里”“我受了什么伤”,后来经过分析,发现自己的伤情和所处的位置。直到看
8、到自己亲手写的碑文,才终于掲开了悬念。二是身临其境。跟着“我”的眼睛,让读者和“我”处于同一起点,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一般。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从林黛玉的角度展开叙述,通过黛玉的眼睛,带领读者去领略贾府,读者获得了更真切更自然的感受。三是便于情感介入。由“我”来展开对小说的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见证者、参与者,情感介入富有变化。如说书人的结尾处,作者跳出小说感慨道:“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我”在故事现场,非常方便抒情议论,尤其利于展现人物的心理。“我”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之外,还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四是便于读者再创作。依赖故事中的人物进入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这种
9、叙述方式讲究含蓄、隐藏、留白,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和读者一样对老人的了解比较陌生,读者可以跟着“我”来认知老人。如从老人反复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读者体会老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这些线索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对文本进行再解读、再创作。(2) 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又称非聚焦视角,传统长篇小说较多采用这种叙述视角。这是一种完全不受限制、无所不知的视角,叙述者是故事的旁观者,知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事情。全知视角的作用:一是全知全能。如边城中的祖父是全知上帝的“代言人”,知晓所有的事。他知道翠翠父母的悲剧爱情、翠翠和傩送的爱情,也知道傩送和天保
10、对翠翠的示爱,当然还包括后来的变故大老的死、二老的婚礼、总长顺顺的想法等。“全知全能”带来的优点是可以展示多元时空下复杂矛盾的关系,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复杂的情况。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留给读者再创作的空间有限,作者的参与感较弱。二是客观冷静。如莫泊桑的项链中,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叙述者知道玛蒂尔德所有的事情,包括她内心的悲哀和狂乱的梦想,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这个叙述者带来的缺点是和读者的距离较远,缺乏亲切感,使读者容易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3) 视角转换祝福中祥林嫂的生平是由三个视角展开的,开篇和结尾是通过良心未泯灭的“我”来回忆和讲述的,而后“鲁镇人”直接叙述
11、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离开鲁镇后的事情则由卫婆子来转述。通篇以一种灵活的视角方式呈现,既有不同人物之间叙述视角的转换,也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换,还有有限视角和无限视角的转换。(4)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和第二人称“你”的叙述都是限知视角,但这种视角比较特殊,对其是否属于一种叙事视角学界还没有定论。第三人称的叙述可能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限知视角”。红楼梦里林黛玉进贾府,叙述人称是“她”,属于第三人称。虽说第三人称一般是“全知视角”,但是作者主要是从林黛玉的角度展开叙述,从叙述视角来看仍是限知视角。因此,我们在分析小说时,要学会观察作者是以何种视角叙述,是否转换了视角,以此
12、深入理解作者采用该视角的用意。3.叙述时序小说的时间概念分为故事时序和叙述时序。故事时序是故事真正发生的顺序;叙述时序是叙述文本展开的先后顺序,即叙述者讲故事的顺序。小说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通常会将故事发生的顺序、长度艺术化处理。叙述时序是凸显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重点的重要方式。常用的叙述时序技巧有时序和非时序两种。时序包括倒叙、预叙和交错。倒叙是故事发生后讲述的,把后面精彩的部分提到前面,然后从头开始叙述,如祝福就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交代祥林嫂死亡的结局,接着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她的前半生。读者带着对祥林嫂去世的好奇来阅读,抽丝剥茧探寻导致祥林嫂悲剧的原因。预叙是提前讲述故事后面的事件。红楼
13、梦中运用了众多预叙手法,如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说、诸人物角色的判词等,暗示了家族命运、人物的结局、故事发展的方向。交错则是倒叙和预叙的交叉使用。时序是严格以时间为标准的。这与传统理论中的插叙、补叙等有所不同。传统的插叙、补叙更多地从事件性质上进行区分。插叙是在作品主要线索和情节发展的中间插入另一事件的叙述,丰富情节。插叙中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的,称为补叙。胡亚敏在叙事学中指出:非时序则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安排,常见的有块状、点射和画面的方式。“块状”是把没有明显时间关系的数件事组合起来。“点射”是以一个时间为出发点,向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发散,呈现出放射状。“画面”是静止的时间状态下,对某一个事件
14、的描述,仿佛是一个画面。作者将故事时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小说独有的叙事时间,而这些艺术化处理过程,形成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4.叙述节奏叙述节奏是领悟作者创作技巧的重要突破口。叙述节奏分为情感节奏和情节节奏。人物的情感让作品张她有力,形成作品的节奏。此外,情节发展的速度也可以影响小说的叙述节奏,增加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情感可以使小说超越文化、种族,使作者与读者达到一种共鸣。此外,情感还具备构成文章结构的功能。在山羊兹拉特中,全家人对山羊的情感由第一阶段卖山羊时的不舍,到第二阶段风雪天气的相依为命,再到第三阶段成为一家感情的流向是先从人流向动物,再由动物流向人,再到人与动物情感的双向流动,构成
15、文章的情感变化和文章的节奏。山羊“咩咩”的声音使得文章的情感克制而令人感动。除了情感,叙述节奏更多体现在情节的处理上。按照情节处理方式,叙述节奏可分为五种形式:场景、省略、延缓、停顿和概要。场景是故事的实况叙述,如“我”与祥林嫂关于“魂灵”的对话,桥边的老人中“我”与老人在桥边的对话。省略是在叙述中省略实际存在的事件,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省略了贝尔曼画叶子的过程,留下空白增加读者的想象空间。延缓起到一种强调和舒缓节奏的作用,强调的作用如墙上的斑点开篇中“我”对于“斑点”的种种联想,而牲畜林中则舒缓了原本紧张激烈的节奏。与之类似的一个手法则是“摇摆”,它是通过制造巧合、偶然和悬念来使剧情波澜起伏,
16、如清兵卫与葫芦中教员家访,父亲刚好不在家等剧情,形成了剧情的“摇摆”。停顿是在故事情节或事件不动时,文本中出现的叙述或者评论,如在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上课被没收葫芦后插人对教员爱好的介绍,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教员和这场冲突。概要是简短精练地交代故事,如介绍故事背景、交代人物的基本信息。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的叙述方式,懂得叙述艺术,可以全面提升其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03.真题有路:叙述通过对十年来(20102020)的全国卷和浙江卷小说阅读分析,笔者发现有7年考查到叙事学知识,而且考查呈现重点突出、分布均衡的特点:小说虚构性有2道题,叙述者角度有1道题,叙述视角有4道题,叙述方式中以时间命题的有2
17、道题,以节奏命题的有4道题。有的题目是从一个角度考查,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的题目是综合性问题,而答案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组织。每个题目的答案都离不开知识点的运用,作答这类题目时需要考生有完整的叙事学知识体系。具体分析如下:(一)小说虚构角度命题从小说虚构角度命题,如2019年全国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文章,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2018年全国卷赵一曼女士中问道“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在解答这两道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思考角度:“故事”(历史)是叙述的真实的历史背景,有真实的文献和历史作为依
18、据,为作品增加了真实性;“新编”(现实)是运用一定的故事讲述方式,如虚构细节、结合现代语境等增加文章的想象力;将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比,在时间维度中审视“故事”,突破偶然现实,体现精神的当代作用,彰显文章的主旨。(二)叙述角度命题1.叙述者角度命题这样的角度尚未有单独命题,在一道综合类题目答案中涉及叙述者本身。如2014年全国卷古渡头中可以这样问:“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小说对渡夫故事的叙述主要是从与“我”的对话、“钱”的话题引人等角度展开:渡夫自述经历,好处是叙事集中不拖沓;在渡夫的叙述中还结合了情景描写,诗意的情景描写让故事哀而不伤。2.叙述视角命题(1)
19、视角类型命题此前的真题对此知识点的考查比较简单,正如2015年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这道题问法简单,回答时学生只需考量视角的艺术即可。虚拟的旁观者是一种限知内视角,以旁观者的视角便于展示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态度,也和读者的身份一致,方便把读者引人情境,使故事更加真实。(2)叙事人称命题此题的考查方式也比较直接,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的第1题:“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这道题考查的是叙述人称和效果,是叙事中比较典型的考查方式,难度系数不高。故事开篇采取第一人称,故事主体采取的是第三人称;好处便是突破开篇以第一
20、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3.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角度命题通常,巧妙的节奏设置会形成好的小说结构。这部分有两道命题涉及叙述节奏,2015年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这是一道考查场景、结构、描写方式综合运用的试题。开头与结尾的用笔繁与简构成对比;开篇对于场景的实况描写,营造出浓浓的市井氛围,为“老头”出场做了铺垫;结尾处对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故事情节的略写,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想象空间;一繁一简,文章节奏有缓有急,引人入胜。2020年全
21、国卷和浙江卷以情节这个知识点来命题。全国卷越野滑雪中通过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导入,考查情节的繁简处理及其艺术效果。“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这道题考查的是情节的繁与简、露与藏之间的艺术。小说露出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以及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的内容,尤其是两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发读者的思考。2020年浙江卷雪:“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
22、紧凑?”该题涉及情节上的前后照应、景物的前后照应:营造似曾相识的场景,结构上互相呼应;利用书信的方式来加快小说叙述节奏,也使男女主人公的距离迅速拉近,情节的变化带来情感的变化。(三)综合考査全面考查的题目有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第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这道题综合考查了考生赏析小说叙事技巧的能力,从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叙述节奏的角度进行赏析,可使答案更为丰富、完整:(1)叙述人称方面,使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2)叙述视角方面,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叙述时间方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4)叙述节奏方面,注重场
23、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04.“教考合一”方有味叙事学视角为高中小说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为学生解读文本指出了新的角度,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叙事学视角可作为传统小说教学的重要补充。如果从传统的三要素角度来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我们则看不到贝尔曼画叶子,而加人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的概念,我们可以补充出来被省略掉的贝尔曼画叶子的部分,省略部分是故事的悬念设置处,也是展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欧亨利笔法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学习和备考时应该掌握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叙述视角、叙述者和小说虚构是近年的高频考点,考查难度不大,未来的叙事学考查将会更多涉及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难度上将有所增加,以便全面考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敏感度,在答题时能更准确地感受小说的叙事艺术并与相关知识进行结合。将叙事学和小说理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小说理解图式,可以提高考生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让考生逐渐在小说解读中处于主导地位。未来叙事学不仅会进入考试,更会成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实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