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75954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古代文学(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2).ppt(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诸子散文 第四章第四章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1级对外汉语一班 马小龙 11024003一一.诸子百家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诸子指孔子、老诸子百家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

2、是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和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图绘诸子百家图绘二二.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面对社会和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面对社会和人生,作富有理性特色的思考,力图对人生,作富有理性特色的思考,力图对自然和社会的存在,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和社会的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斗争,道德形式,伦理关系,人生价值斗争,道德形式,伦理关系,人生价值以及人的主体思维、感情欲求的发展,以及人的主体思维、感情欲求的发展,做超出感性经验范围以上的、具有理论做超出感性经验范围以上的、具有理论性原则性规律性的说明、阐

3、释和总结,性原则性规律性的说明、阐释和总结,以求从中寻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以求从中寻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设计出社会发展的蓝图。设计出社会发展的蓝图。三三.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儒家儒家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伦理观:“仁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仁”就是就是“爱人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需

4、要“忠忠”和和“恕恕”。“忠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恕”是是推己及人。提倡以推己及人。提倡以“礼礼”、“乐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人的性情。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恢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恢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教育观:孔子提出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

5、法。他又提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倡“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及及“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等学习方法。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的态度,主张“敬敬鬼神而远之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其后孟子以其后孟子以“性善说性善说”论述论述“仁仁”,“人之异于禽兽者,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四.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6、孔子,名丘,字仲尼。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年(公元前479年),年),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万世师表”,也被称,也被称为为“圣人圣人”。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子居。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前372年),卒于郝王二十六年年),卒于郝王二十六年(公元前(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的年)。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游历列国,宣扬孟子游历

7、列国,宣扬“仁政仁政”、“王道王道”的主张。他到过齐、的主张。他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虽然受惠王,齐宣王等君主。虽然受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

8、家、教育家。关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荀子是继孔子、孟有出入。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诸子百家诸子百家-道家道家“道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源。“道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

9、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道”的最高境界。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于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于形驱,只求家精神在于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于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以下是道家的观念: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以下是道家的观念:宇宙观:宇宙观:“道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素

10、、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的原始的原始社会。社会。老子老子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人们必须“知足寡欲知足寡欲”、“柔弱不争柔弱不争”、“顺应顺应自然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代表人物:老子 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楚苦县历乡年,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

11、有人叫曲仁里人,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自隐无名为务。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代的人。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理是“反者道

12、之动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智慧。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代表人物: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生卒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生卒于约公元前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时。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隐居

13、。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遂终身不复仕,他作宰相,被他拒绝。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隐居于抱犊山中。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著有庄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著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批孔子之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批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徒,以明老子之术。诸子百家-墨家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尚贤

14、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以下是墨家的观念。伦理观:提出伦理观:提出“兼爱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人不相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人不相爱。政治观:主张政治观:主张“尚贤尚贤”、“尚同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争。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用”、“节葬节葬”、“非乐非乐”

15、的思想。的思想。宇宙观:提出宇宙观:提出“非命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透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强调只要透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又主张“尊天尊天”、“事鬼事鬼”。墨家讲求刻苦、节俭,墨家讲求刻苦、节俭,“兼爱兼爱”比比“仁爱仁爱”更难遵从,又更难遵从,又因记载较少,所以日后发展不大。因记载较少,所以日后发展不大。代表人物:墨子 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于约公元前生卒于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一

16、说宋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子出身平民,他曾为宋国大夫,自诩国人。墨子出身平民,他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同情,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宣扬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其为人鬼

17、、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世之急”。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上说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上说“王公王公大人大人”,下教,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匹夫徒步之士”,几乎,几乎“遍从人而说之遍从人而说之”。行。行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木鸢”,三日,三日三夜飞翔不下。还擅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三夜飞翔不下。

18、还擅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诸子百家-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以法治国”,而,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

19、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用就是“定分止争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兴功惧暴”,鼓,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

20、目的是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株待

21、兔的愚蠢之人。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地位。代表人物:韩非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人,出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为韩国的公子,生年与血亲已

22、身于贵族,为韩国的公子,生年与血亲已不可考,卒于公元前不可考,卒于公元前233年。韩非口吃,不年。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说,而好著书。韩非与李斯为同学,善于言说,而好著书。韩非与李斯为同学,同师事于荀子。同师事于荀子。韩非见当时韩国势弱,曾数谏韩王,但韩韩非见当时韩国势弱,曾数谏韩王,但韩王听。韩非痛恨治国不修明法治,不实行王听。韩非痛恨治国不修明法治,不实行富国强兵,而重用那些没有实际经验好发富国强兵,而重用那些没有实际经验好发空论的人。于是他观往者得失之变,作空论的人。于是他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

23、想的集大成者。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的集大成者。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恨矣。”韩非的著作得到了秦始皇的称赞。韩非的著作得到了秦始皇的称赞。四.诸子著作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别系统。诸子散文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

24、,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注: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奠定了古代论说散文的基本形式。奠定了古代论说散文的基本形式。提高了论说散文的表达技巧。提高了论说散文的表达技巧。开始追求章法技巧的变化;更广泛地引进了形象因素;注入了强烈的主体情感,形成了一种冲击力和感染力。五五.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为:第一阶段:论语、老子;第一阶段:论语、老子;第二阶段:孟子、庄子;第二阶

25、段:孟子、庄子;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第四阶段:吕氏春秋。第四阶段:吕氏春秋。论论语语论语:概况论语:概况论语是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以记述孔子的言论为主,约略涉及孔子的一些行迹,同时也穿插记载了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事迹。该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汉代以来,长期被列入经书范围;南宋以后,又作为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六.作品选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吾知也!如或知尔

26、,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点,尔何如

27、?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28、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孰能为之大!重点词语解释以吾二句:大意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以吾二句:大意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涨一些受拘束而不言。涨一些受拘束而不言。居则曰二句:意思是说,你们平日里总说:居则曰二句:意思是说,你们平日里总说:“人人们不了解我啊!们不了解我啊!”如或二句:即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将以什么如或二句:即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将以什么来为治呢?来为治呢?率而:急切而又草率之貌率而:急切而又草率之貌千乘之国:古代按土

29、地出兵车,能出一千辆兵车千乘之国:古代按土地出兵车,能出一千辆兵车的是一个拥有一百平方里面积的诸侯之国。的是一个拥有一百平方里面积的诸侯之国。撮:逼迫撮:逼迫师旅:古代军队的组织单位,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师旅:古代军队的组织单位,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为:治理为:治理 比:近比:近方:指义方:指义 如:或如:或足民:使民衣食富足足民:使民衣食富足如其二句:意思是说,至于兴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素能,须待如其二句:意思是说,至于兴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素能,须待其他君子其他君子鼓瑟三句:记述曾皙承孔子询问及作答的动作。鼓,作动词,犹鼓瑟三句:记述曾皙承孔子询问及作答的动作。鼓,作动词,

30、犹如弹。如弹。撰:述。这句的大意是,我的志向和他们不同。撰:述。这句的大意是,我的志向和他们不同。何伤:有什么妨害何伤:有什么妨害唯求句:与下文唯求句:与下文“唯赤唯赤”句同为孔子想从发面发问之词,然后加以句同为孔子想从发面发问之词,然后加以说明。说明。赤也句:指上文公西华自称赤也句:指上文公西华自称“愿为小相愿为小相”的话。的话。作品选集:长沮桀溺耦而耕章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孔子过之(2),),使子路问津(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焉。长沮曰:“夫执舆者夫执舆者(4)为谁?为谁?”子路曰:子路曰:“为孔丘。为孔丘。”曰:曰:“是鲁孔丘与?是鲁孔丘与?”曰

31、:曰:“是也。是也。”曰:曰:“是是知津矣。(知津矣。(5)”问于桀溺。桀曰:问于桀溺。桀曰:“子为子为谁?谁?”曰:曰:“为仲由(为仲由(6)。)。”曰:曰:“是鲁是鲁孔丘之徒与?孔丘之徒与?”对曰:对曰:“然。然。”曰:曰:“滔滔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7)?且而与)?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8)?”耰而不辍(耰而不辍(9)。子路行以告()。子路行以告(10)。)。夫子怃然(夫子怃然(11)曰:曰:“鸟兽不可与同群,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吾非斯人(12)之徒与而谁与?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天下有道,丘不与

32、易也(丘不与易也(13)。)。”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解释(1)耦而耕:二人并肩耕作。这是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耦而耕:二人并肩耕作。这是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2)过之:经过那儿。(过之:经过那儿。(3)问津:询问渡口所在。津,问津:询问渡口所在。津,渡口。(渡口。(4)夫:彼,那个。执舆:即执辔,指驾车的人。夫:彼,那个。执舆:即执辔,指驾车的人。辔:马缰绳。驾车本是子路做的事,因子路已下车,故孔辔:马缰绳。驾车本是子路做的事,因子路已下车,故孔子代为执辔。(子代为执辔。(5)是:此,此人。是知津矣:这个人早是:此,此人。是知津矣:这个人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意在讥孔子周游列国,应熟知道路,该知道

33、渡口在哪儿了。意在讥孔子周游列国,应熟知道路,不用问人。(不用问人。(6)仲由,即子路。子路字仲由。(仲由,即子路。子路字仲由。(7)滔滔滔:洪水汹涌的样子。这里比喻社会混乱。而:同滔:洪水汹涌的样子。这里比喻社会混乱。而:同“尔尔”,你,你们。,你,你们。“谁以谁以”二字倒用,即二字倒用,即“与谁与谁”。谁:指当。谁:指当时诸侯。以:与。易:变易,改革。之:指乱世。(时诸侯。以:与。易:变易,改革。之:指乱世。(8)而:你,指子路。从:跟随,随从。辟:同而:你,指子路。从:跟随,随从。辟:同“避避”。辟人。辟人之士:指孔子。人:指坏人,因孔子碰到他们往往避开,之士:指孔子。人:指坏人,因孔子

34、碰到他们往往避开,故桀溺称他为故桀溺称他为“辟人之士辟人之士”。辟世之士:躲避乱世的人,。辟世之士:躲避乱世的人,指桀溺自己。(指桀溺自己。(9)翻土、盖土,使种子被土盖上,鸟不)翻土、盖土,使种子被土盖上,鸟不能啄。不辍(能啄。不辍(H18I):不停止。():不停止。(10)行以告:行以告:“以以”下省下省“之之”字,即字,即“行以之告(孔子)行以之告(孔子)”。(。(11)怃然: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怅然若失的样子。(12)斯人:指世人。(斯人:指世人。(13)与:参与:参与。易:变易,改革。与。易:变易,改革。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注论语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注论语作品选集:作品选集:鱼我所欲

35、也章鱼我所欲也章鱼鱼,我所欲也;,我所欲也;熊掌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于生者,故不为(wi)苟()苟(gu)得也;死亦我所恶)得也;死亦我所恶(w),所恶(),所恶(w)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用也?使

36、人之所恶(w)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患者,何不为(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可以辟(b)患而有不为()患而有不为(w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所恶(w)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一箪(dn)食)食(sh),一豆羹),一豆羹(gng),得之则生,弗(),得之则生,弗(f)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道之人弗受;蹴(c)尔(尔(r)而与之,乞人不屑

37、()而与之,乞人不屑(xi)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我欤)我欤(y)?乡()?乡(xing)为()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i)宫室之美为()宫室之美为(wi)之;乡为()之;乡为(wi)身死而不受,)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穷乏者得(d)我而为()我而为(w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之谓失其本心。

38、注释1.欲:想要,喜欢欲:想要,喜欢。所欲:喜爱的东西。所欲:喜爱的东西。2.熊掌:熊的脚掌,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是极珍贵的食品。3.得兼:即得兼:即“兼得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取:选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取:求取。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超过;于:比。于:比。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苟且偷生”的意思。的意思。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所恶:讨厌

39、的(事物)。恶,憎恨,讨厌。8.患:祸患,灾难。患:祸患,灾难。9.辟:通辟:通“避避”,躲避。下同。,躲避。下同。10.如使:假如,假使,下文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使”同义。同义。11.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的办法。12.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13.不为:不愿意这样做。不为:不愿意这样做。1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

40、词,指某种办法。代词,指某种办法。15.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16是:这。心:天性,天良。是:这。心:天性,天良。17.勿丧:不丢掉。勿丧:不丢掉。18.箪箪:古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篮篮”1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20.呼尔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檀弓

41、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21.21.蹴(蹴(c c):用脚踢):用脚踢 与:给与:给 22.22.不屑:因为轻不屑: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屑,认为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屑,认为值得,长于值得,长于“不

42、不”连用连用 23.2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假设。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辩”通通“辨辨”,辨别。,辨别。24.24.何加:有什么益处。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加:好处。处。25.25.为:为了。下文为:为了。下文“乡为乡为”“”“今为今为”的的“为为”都念都念“魏魏 26.26.奉:奉:侍奉侍奉。27.27.所识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

43、感激我吗?得我: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得,通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得,通“德德”,恩惠,这里,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是感激的意思。28.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了“礼义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 向向,原先,从前。,原先,从前。29.29.已已;停止,放弃。停止,放弃。30.30.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义”31.31.是故:因此是故:因此。32.能:能够。能:能够。33.行道之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44、。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节选)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

45、,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食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食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後食乎?许子必种粟而後食乎?”曰:曰:“然。然。”“许子必织布而後衣乎许子必织布而後衣乎?”曰:曰:“否,许子衣褐。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许子冠乎?”曰:曰:“冠。冠。”曰:曰:“奚冠?奚冠?”曰:曰:“冠素。冠素。”曰:曰:“自織之與?自織之與?”曰:曰:“否,以粟易之。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许子奚为不自織?不自織?”曰:曰:“害於

46、耕。害於耕。”曰: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曰:“然。然。”“自为之与?自为之与?”曰:曰:“否,以粟易之。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曰:“百工之事,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

47、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

48、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译文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

49、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圣人的百姓。”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

50、;虽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孟子问道: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陈相说:“对。对。”孟子说: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