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培训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热成像培训精选文档.ppt(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红外热成像培训本讲稿第一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原理红外检测原理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断地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为为0.781000um,不为人眼所见。红外成像设备就是,不为人眼所见。红外成像设备就是探测这种物体表面辐射的不为人眼所见的红外线的设备。探测这种物体表面辐射的不为人眼所见的红外线的设备。它反映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场,即温度场。它反映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场,即温度场
2、。本讲稿第二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范围红外检测范围 范围范围 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技术的有效监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技术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测设备。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回路等。本讲稿第三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依据红外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l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D
3、L/T 66419991999-08-02批准批准 1999-10-01实施实施本讲稿第四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发现缺陷种类红外检测发现缺陷种类根据发热的不同机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发热的不同机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导电回路的接头、连接件和触头,因接触不良造成过度发热,其发热功率p=I2R为接触电阻。(2)绝缘介质老化、受潮后,其介质损耗增大,则发热功率增大,此时发热功率P=U2Ctg,其中C是介质的等效电容。(3)铁芯和可导磁部位因绝缘不良、设计结构不当,而造成短路和漏磁,形成局部涡流过热。(4)电压型设备因内部元器件缺陷,引起电压分布异常,其相应的去热功率也将发生改变。(5)设备内
4、部缺油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热效应。一种是缺油时造成绝缘强度降低,而引起局部放电,导致发热,另一种是缺油的油面处,由于上下介质不同,它们的热容系数相差很大而造成热场分布存有差异,这种状态为红外诊断设备内部的真实油面提供了条件。本讲稿第五页,共十八页故障类型一故障类型一 导电回路的接头、连接件和触头,因接触不良造成过度发热,其发热功率p=I2R为接触电阻。铜铝过渡线夹接头氧化引起过热。铜铝过渡线夹接头氧化引起过热。本讲稿第六页,共十八页故障类型二故障类型二(2)绝缘介质老化、受潮后,其介质损耗增大,则发热功率增大,此时发热功率P=U2Ctg,其中C是介质的等效电容。变压器套管介质损耗增大B相套管整体
5、发热,温度高出两边相5K以上。上级电容介质损耗增大本讲稿第七页,共十八页故障类型三故障类型三(3)铁芯和可导磁部位因绝缘不良、设计结构不当,而造成短路和漏磁,形成局部涡流过热。缺陷类型:涡流引起套管支撑钢板发热CT漏磁通引起金属护管发热本讲稿第八页,共十八页故障类型四故障类型四(4)电压型设备因内部元器件缺陷,引起电压分布异常,其相应的去热功率也将发生改变。电缆头整体绝缘不良 本讲稿第九页,共十八页故障类型五故障类型五(5)设备内部缺油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热效应。一种是缺油时造成绝缘强度降低,而引起局部放电,导致发热,另一种是缺油的油面处,由于上下介质不同,它们的热容系数相差很大而造成热场分布存
6、有差异,这种状态为红外诊断设备内部的真实油面提供了条件。高压套管内部油位 油位本讲稿第十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设备操作红外检测设备操作lHY6800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设备操作红外检测设备操作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设备操作红外检测设备操作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设备操作红外检测设备操作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设备操作红外检测设备操作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十八页红外检测设备操作红外检测设备操作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十八页注意事项:注意事项:l大气对物体的辐射有吸收、散射、折射等物理过程,对物体的辐射强度会有衰减作用,我们称之为消光。大气对物体的辐射有吸收、散射、折射等物理过程,对物体的辐射强度会有衰减作用,我们称之为消光。大气对红外辐射有消光作用。尤其,水蒸气对红外辐射的影响最大。大气对红外辐射有消光作用。尤其,水蒸气对红外辐射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检测时,最好在湿度小于因此,在检测时,最好在湿度小于85%以下,距离则越近越好。以下,距离则越近越好。注意点注意点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十八页结结 束束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十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