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说明文阅读技巧(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记叙文说明文阅读技巧(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记叙文阅读1、 概括性问题结合事件的六要素回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问题的答案可以总的概括为:(时间+地点)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
2、物描写又细分为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活动描写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活动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
3、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4、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切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短文的内容回答)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分结构上的作用和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的时候要合在一起回答。句子在开头:结构上的作用:点题、引出下文、总结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
4、念。内容上的作用:突出人物的品质/情感。句子在中间: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内容上的作用:概括前面的(xx)内容,突出人物的品质句子在结尾:结构上的作用: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的作用:突出人物的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答题常用的一些词语: A为下文写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B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C衬托(正衬、反衬),讽刺 D直抒胸臆,抒发某种感情E开门见山,点题 F(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或提示主题G(设置悬念,倒叙),总领下文 H(画龙点睛),点明中心5、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1、这句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xxxx的写出了
5、什么,表达了什么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拟人: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夸张:这个句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对象+特征+引起丰富想象反问:这个句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点(加强了的语气)排比: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点(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设问:这个句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对象+特点的
6、注意和思考6、文章题目的作用。常常用这样的形式提问: “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 “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可否替换一个标题?”其实,这样的题型是有章可循的,标题无非有这样几个作用,通常两到三个作用组合。答题常用术语:1、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描写环境,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2、标题以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推动)故事情节。3、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4、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又指。5、标题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6、标题设置悬念,新颖独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7、标题运用对比修辞方法,通过对比,达到强化讽刺效果
7、。或运用反语,增加文章的讽刺效果,揭示文章的主题。例、哭泣的昆虫。问:为什么文章纪念法布尔却以“哭泣的昆虫”为题目?答:1、运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极大热爱与尊重。3、作者借昆虫的哭泣表达对法布尔的悼念与敬仰。技巧:1、提取文题内容+作用或效果。如,文句?引发思考,启迪等。2、几个作用组合。课文举例说明:A、概括主要事件窃读记草船借箭B、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主题慈母情深为人民服务C、交代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地震中的父与子十六年前的回忆D、标题新颖或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山中访友E、交代文章的线索别饿坏了那
8、匹马少年闰土F、运用修辞手法青山不老草虫的村落G、一语双关桥H、表达作者感情长相思再见了,亲人I、交代写作顺序。7、 分段的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 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8、给文段加标题的方法: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
9、,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9、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10、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1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我/我们)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你/你们)第三人称,可以多角
10、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2“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赏析句段从几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
11、,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以上总结一句话:每一道题请紧扣文章的中心答题!不会的时候就套用:内容+方法+情感这种答题模式说明文阅读 写什么说明文的对象那么关于说明文的阅读,我把它分为两大块,是 怎么写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语言所以涉及的考点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主要有四个:1、说明文的对象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哪里找呢?一般题目、开头、中心句、段尾即说明对象.2、说明方法及其运用的好处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下面五个说明方法: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12、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说明文语言说明文语言的一般特点是:准确、严谨、科学。常见的题型有: “一个句子中,某一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或者 “A词语换成B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也就是答题要这样答:1.不能删;2.解释这个词的本义,解释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切记、切记: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或者太绝对了);4. X 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