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供热工程-第1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67800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供热工程-第1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哈工大-供热工程-第1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工大-供热工程-第1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供热工程-第1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ppt(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暖通空调1(供热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绪 论0-1课程内容介绍一、基本术语一、基本术语热能工程热能工程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热能工程供热工程供热工程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品位热能的工程 技术,称为供热工程供热供热向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技术供暖供暖(采暖)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供热系统供热系统把把热源的热通过热网送给热用户的设施热源的热通过热网送给热用户的设施供暖系统供暖系统为使建筑物达到供暖目的,由热源或供热装为使建筑物达到供暖目的,由热源或供热装置、散热设备和管道等组成的系统置、散热设

2、备和管道等组成的系统集中供暖集中供暖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由热源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接,由热源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热 量的供暖系统,称为集中式供暖系统量的供暖系统,称为集中式供暖系统局部供暖局部供暖热媒制备、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组热媒制备、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成部分在构造上都在一起的供暖系统,称为在构造上都在一起的供暖系统,称为 局部供暖系统局部供暖系统对流供暖对流供暖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辐射供暖辐射供暖以辐射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辐射供暖

3、以辐射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辐射供暖二、集中供热系统供热系统供热系统 是指由是指由热源热源通过通过热网热网向向热用户热用户供应热能的系供应热能的系 统总称。统总称。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 由热源、热力网(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由热源、热力网(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 组成。组成。1.1.热源热源 把天然的或人造的能源形态转化为符合供热要把天然的或人造的能源形态转化为符合供热要 求的热能装置;求的热能装置;2.2.热网热网 指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指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 系统。其主要构成包括热力管道、阀门、补偿器系统。其主要构成包括热力管道、阀门、补偿器 检查井

4、等;检查井等;3.3.热用户热用户 指从供热系统获得热能的用热装置。一般情况指从供热系统获得热能的用热装置。一般情况 下也把用热的建筑或用热的单位称作热用户。下也把用热的建筑或用热的单位称作热用户。三 课程设置及学习要求1.课程设置供热系统:热源热网热用户作用:热的生产热的输送热的使用课程:热电厂供热供热工程供暖工程锅炉房设备区域供热暖通空调2.学习要求坚实的基础认真的态度深入的理解灵活的应用0-2 供热工程发展概况一、人类供热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一、人类供热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原始供热原始供热:火的使用-从最原始的“钻木取火”开始,到后来人们利用火炉、火墙、火炕取暖,这种原始的供暖方式至今还有相

5、当规模的应用。集中供热集中供热:蒸汽机的发明-欧洲的产业革命源于十九世纪。随着锅炉制造业的发展,1877年在美国纽约建 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集中供热系统一个锅炉房 向14家用户供热。区域供热区域供热:电的应用-从发达国家开始。二十世纪初人们开始 利用发电厂汽轮机排气供热,后经逐渐改进,发展制造了热电联供机组-现代化的热电厂核供热核供热:原子能和平利用-1965年起,利用原子核裂变产生 的能源用于热电联产。近年来很多国家开始开发 利用低温核反应堆进行集中供热,已取得很大成就二、用于供热的能源消耗1 1 全世界范围的能源消耗全世界范围的能源消耗 二十世纪是世界能源大幅度增长的重要时期,19001900

6、年年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为7.757.75亿亿吨吨标煤(5.425亿吨标油)19501950年年为26.6426.64亿亿吨吨标煤(18.65亿吨标油);19751975年年增加到85.785.7亿亿吨吨标煤(60亿吨标油)。从1900-1950年50年中能源消费增长22倍多,而从1951-1975年25年中世界能源消费也增长了2倍多。19701970年年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为64.4亿吨标煤(45.08亿吨标油)19981998年年总消费量增长到121.67121.67亿吨标煤(85.17亿吨标油)18年间增长接近1倍,详细的能源消费指标见表1标煤低位发热值标煤低位发热值=7000Kcal/Kg(2

7、9308Kj/Kg)=7000Kcal/Kg(29308Kj/Kg)标油低位发热值标油低位发热值=10000Kcal/Kg(41868Kj/Kg)=10000Kcal/Kg(41868Kj/Kg)表0-1 能源消耗指标年 份能 源 消 费 总 量人 均 能 耗亿吨标煤亿吨标油 千克标煤 千克标油19001925195019701975198019901998199920007.7545.6526.6464.3985.7085.36108.49121.67125.70128.175.4310.9618.6545.0759.9959.7575.9485.1787.9989.724937691080

8、1740.621401922.42050.72062.9211421363455387561218.414981345.71435.51444.0148014952 中国的能源消费l7070年年代代末末能源的消费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l目前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l但是能源消费的人均占有量我国还很低,以至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l70年代末我国每年人均能耗只有600kg标煤(420kg标油)而当时世界平均能源为1922kg标煤(1345kg标油)。l目前,全全世世界界平均能耗1.491.49吨吨标标油油/人人.年年。中国中国仅为0.8270.827吨标油吨标油/

9、人人.年。年。表0-2 中国的能源消费及结构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耗能源消费结构煤:油:气:电(%)亿吨标煤亿吨标油千克标煤 千克标油197019801990199820003.295.999.5413.2115.362.304.196.689.2510.753466118441066118124242859174682781:15:1:472:21:3:476:17:2:570:21:2:764:30:3:30-3中国的供热事业中国的供热事业一、一、集中供热的发展集中供热的发展解放前解放前解放后解放后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是从解放后开始发展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10、。l据资料统计1980年在“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总面积只有1124.8万m2,集中供热普及率仅为2%。l1990年“三北”地区的集中供热面积已发展到1.9亿m2,集中供热普及率12%。当年全国实现集中供热的总面积为2.13亿m2,集中供热普及率为5.6%。l到2001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已达到14.63亿m2。l2002年底已发展到15.6亿m2l 历年集中供热面积对比见表3表0-3 中国集中供热面积统计(亿 m2)年代设市城市 集中供热面积集中供热普及率(%备注19901995199819992000200120026686636626601.96.538.79.6811.0814.6315.6

11、121215其中住宅6.32其中住宅7.58其中住宅9.58其中住宅二、二、城市供热结构城市供热结构l在城市的集中供热中:l热电厂供热占总供热的62.9%;l区域锅炉房占总供热的35.1%;l其它占2%。l全部供热面积中:l公共建筑占33.1%;l民用建筑占59.8%;l其它占7.1%。三、三、集中供热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l目前全国的集中供热普及率还不到20%l北欧的丹麦全国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超过40%l芬兰全国集中供热普及率2000年达50%;l95年统计,我国城市的集中供热普及率:l北京为40%,哈尔滨为36%。l2002统计,年哈尔滨集中供热普及率为45%;l而莫斯科市早在80年代就已达到

12、100%;l丹麦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8%;l其第二大城市奥胡斯市90年热化率已达95%;l芬兰赫尔辛基集中供热普及率85年已达到84%;l规划2000年达到92%。四、资源现状l据2000年12月30日世界能源导报报到:l我国一次能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中l 煤炭为1145亿吨(可采54年81年)l 石油为32.74亿吨(可采15年20年)l 天然气为11704亿m3(可采28年58年)l由此可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资源现状与世界对比l以下数据指已探明的可采储量表0-4比较种类中国储量亿吨标煤人均储量亿吨标煤世界储量亿吨标煤人均储量亿吨标煤煤炭15551487605

13、155石油34.33.26136127.7天然气10.61.01135527.6五、对我国供热事业的评价l1 1高参数、大容量供热机组热电厂和大型区域锅炉的兴建;l2改造凝汽式发电厂为热电厂,采用汽轮机汽缸开孔抽汽或在导汽管开孔抽汽,或利用凝汽器低真空运行;l3集中供热系统型式多样化。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热网与供 暖用户采用间接连接、环形热网和利用变速循环水泵;l4预制供热保温管道直埋敷设的较广泛应用;l5 5新型的供热管道附件和设备推广应用。波纹管补偿器、球形 补偿器,蝶阀和手动调节阀等;l6 6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 供热系统的自控,微机监控系统;l7 7规范化管理 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热力网设

14、计规范(CJJ342002)和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1990)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1998)供热术语标准(CJJ55-93)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97)等设计、施工基础资料。第一章第一章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l1-1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l一、热负荷l定定义义供热系统的热用户(或用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供热量。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生产工艺和热水供应等l意意义义是供热系统最基础的数据。它决定着系统方方案案的的选选择择、管道和设备确定管道和设备确定、系统使用效果系统使用效果

15、和经济效果经济效果。l二、供暖系统热负荷l定定义义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其值随室外气温变化而改变。1-1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l室内温度tn室外气温tW时,失热量Q QS S 得热量Q Qd d为维持室温恒定,补充热量Q=Q=Q QS SQQd d三、房间得失热量分析失热量Q QS S:得热量Q Qd d: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 Q1 1 工艺设备散热量 Q Q7 7冷风渗透耗热量Q Q2 2 非供暖管道散热量 Q Q8 8 冷风侵入耗热量 Q Q3 3 热物料散热量 Q Q9 9 水分蒸发耗热量 Q Q4 4 太阳辐射散热量 Q Q

16、1010 冷物料耗热量 Q Q5 5 其他散热量 Q Q1111 通风耗热量 Q Q6 6 补充房间的热量Q=Q=Q QS SQQd d=Q=Q1-61-6-Q-Q7-117-11l四、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l定定义义 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l设设计计热热负负荷荷表表达达式式为区别一般运行状态和设计状态下的参数,在字母的右上角加“”的为设计状态下参数,不加“”的为运行状态参数。因此,供暖设计热负荷以QQ表示:l Q=QQ=Q1 1-6-6-Q-Q7-117-11 l考虑一般民用(含办公)建筑,室内无其他得失热量因素,上式可简化为:l

17、Q=QQ=Q1 1+Q+Q2 2+Q+Q3 3-Q-Q1010又考虑到太阳辐射因素的不稳定性,势必增加计算的复杂性,公式中略去该项,而采取附加的方法计算。从而公式简化为:lQ=QQ=Q1 1+Q+Q2 2+Q+Q3 3 W W (1-11-1)1-2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l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Q1 1在计算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稳定传热计算的基本耗热量QQj j,另一部分是考虑若干不稳定传热因素而引出的附加(修正)耗热量QQf f。l即 Q Q1 1=Q Qj j+Q Qf f l 一、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l Q Qj j=KF(tKF(tn n-t-tW W)a)a W (1-2)W (1-2

18、)l式中 K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l F F-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l t tn 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l t tW 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l a a温差修正系数。1-2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一、一、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基本耗热量l(一一)室内计算温度室内计算温度t tn nl距地面2m以下人们生活、工作区的温度,与房间使用性质、生活习惯、国民经济发展有关。一般在16-22之间。据文献报道18无冷感,15为明显冷感界限。l暖通规范(GBJ19-87)规定:l民用建筑主要房间 16-18l生产厂房工作地点 轻作业15;中作业12;重作业10l辅助建筑及房间 见附录11-2围

19、护结构传热耗热量一、一、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基本耗热量l(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 tW W l 原苏联采用热热惰惰性性原原理理法法确定:50年中最冷八个冬季里最冷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我国曾在70年代前采用。l 目前我国采用不不保保证证天天数数法法确定: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l 不不保保证证天天数数法法确定的t tW W 比热热惰惰性性原原理理法法确定t tW W 普遍高1-4。一、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三)温差修正系数(三)温差修正系数(三)温差修正系数(三)温差修正系数a a a a ll tX tW与不供暖房间接触的围护结构和与ltn tX

20、 大气不直接接触的房间闷顶,计算传热时,l 温度tX不易确定。简化计算时,仍以公式 l(1-2)代替,此时有如下关系:lKF(tn-tX)=KF(tn-tW)al从而可得出 a=(tn-tX)/(tn-tW)1 l不同条件下的温差修正系数值见附录1-2一、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四四四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K K K l1多层均质材料传热系数l按平壁传热计算l l W/m2.(1-3)1-3)l l式中 R围护结构总热阻m2./W;l围护结构内表面放热热系数、热阻W/m2.,m2./W,见表1-1;l外表面放热热系数、热阻W/m2.,m2

21、./W,见表1-2;一、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四四四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K K KlRj围护结构各层材料材料导热阻m2./W;li围护结构厚度 m;li围护结构材料导热系数 W/m.,见附录1-3;l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见附录1-4。l2双向非均质材料传热系数(略)l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l总热阻 R=Rn+RJ+RW+R m2./Wl 式中 空气间层的热阻R见表1-4(四四四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K K K4 4 地面传热系数地面传热系数 l2m2m2m(1)贴土不保温地面(1

22、.6 W/m.)l 分带法计算:2m 第一带 K=0.47 W/m2.2m 第二带 K=0.23 W/m2.2m 第三带 K=0.12 W/m2.l 第四带 K=0.07 W/m2.l 第一带交叉地带阴影部分面积重复计算一次l 平均传热系数法:按房间宽度和进深查有关设计手册l(四四四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K K K4 4 地面传热系数地面传热系数l(2)贴土保温地面l组成地面各层材料中,其中有一层材料35%的地区,建筑无遮挡时,按下列数值修正:l北、东北、西北 010%;东南、西南 -10-15%。l东、西 5%;南 15-30%。l对

23、冬季日照率35%的地区:l北、东北、西北 010%;东南、西南、南-100%;东、西 0%。二、二、风力附加耗热量风力附加耗热量l1 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l考虑室外风速变化W变化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附加(修正)l2计算方法l表1-2给出的W值是对应于室外风速4m/s时的值,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风速小于该值。因此暖通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风力附加。只对迎风的高地、河岸海岸、旷野上的建筑或城镇、厂区内特别突出的建筑,才考虑附加5%10%。1-31-3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l三、三、高度附加高度附加1影响因素l考虑房间高度引起的热压作用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

24、量的附加(修正)l2计算方法l对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以4m为基准,每高出1m 应附加2%,但总附加率不应大于15%l四、附加耗热量计算方法四、附加耗热量计算方法l朝向修正和风力附加都是对基本耗热量的附加,即:以基本耗热量乘以修正率;l高度附加是对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之和的附加,即:以基本耗热量与其他耗热量之和再乘以附加率。1-4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热阻 l围护结构传热阻应同时满足使使用用要要求求、卫卫生要求生要求和经济要求。经济要求。l一、最小传热阻一、最小传热阻l1对围护结构的要求l满足使用要求外墙不内表面结露,限制内表面温度tnb;l满足卫生要求外墙内表面温度不应太低,有舒

25、适感。1-4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热阻2.公式导出 稳定传热时Qn=Q,则有:tnnF(tn-tnb)=KF(tn-tWe)a Qn 于是可得:twb twe QW/m2.m2./W tnb 1-4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热阻l 限制tnb不能过低,即tn-tnb不能过大,以最大允许温差ty=tn-tnb代入上式,并由1/n=Rn,则最小热阻为:l l l m2./W (1-4)(1-4)l l式中ty-为室内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允许温差,l 见附录(1-5)l twe-为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该值与围护 l 结构热惰性D有关,详见表1-6。1-4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热阻l二、

26、经济热阻二、经济热阻l 对围护结构的要求对围护结构的要求满足经济性要求l 定定义义:在规定年限内,使建筑物建造费和经营费用之和最小时的围护结构传热阻l 说说明明:我国目前尚无法按经济热阻选择围护结构,只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设部1986年制定)规定的各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最大值总体控制供暖能耗。l 比比较较:与最小热阻比较,经济热阻远大于最小热阻。1-5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 l一、定义:加热通过门、窗等缝隙渗入室内的冷l 空气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为l 冷风渗透耗热量l二、影响因素 门窗构造、门窗朝向、室外风向和l 风速、室内外空气温差、建筑物高l 低以及建

27、筑物内部通道状况等l三、计算方法l 缝隙法l 换气次数法l 百分数法缝隙法l公式Q2=0.278vW Cp(tn-tW)(1-51-5)l式中 W 室外空气的密度 Kg/m3l Cp 空气的定压比热 Cp=1Kj/Kg l tn、tW 室内、外空气温度 l v 渗入室内的冷空气量 m3/hl v=Llnl L 每米缝隙渗入冷空气量 m3/h ml l 门、窗缝隙总长 ml n 渗入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换气次数法l适用于公共建筑的概算l公式Q2=0.278vWCpnk(tn-tW)nk见下表l 表1-1l l 房间外墙暴露情况 nk一面有外窗或外门二面有外窗或外门三面有外窗或外门 门 厅1/42

28、/31/21.011.52百分数法l适用用于工业建筑的估算l渗透耗热量占围护结构总耗热量的百分率l表1-2玻 璃 窗 层 数建筑物高度(m)10.0百分率%单层单、双层均有 双 层2520 153530 254035 301-6 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l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我国规定:l居住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l其他建筑高度24m、2层以上。l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供暖供暖特指7层及以上(无电梯的建筑则为8层以上)l热负荷计算的区别热负荷计算的区别主要是Q2中的L值不同l普通多层建筑只考虑风压影响;l高层建筑考虑热压和风压综合作用。一、热压作用l1.理论热

29、压差理论热压差l由建筑物内楼梯间通道与室外空气密度差和高度差形成的理论热压Pr:lPr=(hZ-h)(W-n)gPa(1-6)l式中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ln形成热压的室内通道空气密度Kg/m3;lh计算高度m;lhZ中和面(室内外压差为0的界面)高度m;在纯热压作用l下,可取建筑物总高度的一半。l上式中,室外压力高于室内压力(冷气渗入)时,热压差为正;l室外压力低于室内压力(热气渗出)时,热压差为负。l2.有效热压差有效热压差Prl 实际上,建筑物外门、窗等缝隙两侧的热压差仅是理论热压Pr的一部分,其大小还与建筑物内部贯通通道的布置,通气状况以及门窗缝隙的密封性有关,,即

30、与空气由渗入到渗出的阻力分布有关。为了确定外门、窗两侧的有效作用热压差,引入热压差有效作用系数(简称热压差系数)Cr。它表示有效热压差Pr与相应高度上的理论热压差Pr的比值。lPr=crPr=cr(hZ-h)(W-n)g Pa (1-7)l热压系数值cr与建筑物内部隔断及上下通风等状况有关,即与空气从底层部分渗入而从顶层部分渗出的流通路程的阻力状况有关。国内一些研究资料认为,热压差系数的大致范围为l住宅:0.2;公建、办公:0.5。二、风压作用l1.任意高度的风速Vhl风速随高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可用下式表示:l V Vh h=V=V0 0(h/h(h/h0 0)m(1-8)l式中V Vh h高

31、度h h处的风速,m/s;lV V0 0基准高度h h0 0处的风速,m/s.基准高度h h0 0=10m;l 幂指数,与地面的粗糙度有关,一般取=0.2。l2.理论风压ll3.有效风压差PflPa(1-9)l式中Cf有效风压系数,迎风面取0.7,内阻较大时区03-0.5。l4.门窗两侧作用压差P与渗透空气量L的系lL=a(P)bm3/h.ml式中a渗透风量系数,与门窗构造有关lb渗透风量指数,与门窗构造有关l 单层木窗 双层木窗 单层钢窗 双层钢窗l a 1.27 0.9 1.63 1.15l b 0.56 0.56 0.67 0.67l风压作用下基准高度上的L值lll风压作用下任意高度上的

32、Lh值l令Lh/L=Ch,分别代入Lh和L值,则有lCh=(Vh/V0)2bl依公式(1-8)可以变换为:lCh=(0.631h0.2)2b=(0.4h0.4)b(1-10)三、热压和风压综合作用l热压风压综合作用下的L值l1.暖通空调设计手册l室内外压差P=Pr+PfnPa(1-11)l式中n为渗入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渗透空气量L=a(P)bm3/h.m(1-12)2.暖通空调规范Q Q2 2=0.278C Cp pLlW W (t(tn n-t-t W W)m W)m W(1-13)式中m风量综合修正系数 m=Cm=Ch hn+(1+C)n+(1+C)b b-1-13.公式的假设条件(1)

33、建筑物各层门窗两侧的有效作用热压差仅与该层的高度位置、建筑物内部通道空气温度和室外温度所形成的密度差、以及热压差系数大小有关,而与门窗所处的朝向无关。(2)建筑物各层不同朝向的门窗,由于风压作用的冷风渗量不相等,需要考虑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见附录16)。l4.公式使用说明l(1)计算C1,即1+C0时,表示计算楼层即使主导风向的门窗,也已无冷风渗入或有热风渗出,所以同楼层所有朝向 L=0。l(2)计算得出C-1,但m0时,表示给定朝向门窗已无冷气渗入或有热风渗出,此时,该朝向L=0l(3)计算得出m0时,该朝向的L值按公式(1-13)等正常计算。1-7 例题llll2m6m12ml21m

34、l图示为北京市一民用办公建筑的平面图和剖面图。试校核其外围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并计算其中会议室(101号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l已知围护结构条件。l外墙:一砖半(370mm)内面抹灰砖墙。K=1.57Wm2,D=506。l外窗。单层木框玻璃窗。尺寸(宽高)为l.52m。窗型为带上亮(高0.5m)三扇两开窗。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13m。l外门:单层木门。尺寸(宽高)为1.52m。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为9m。l顶棚。厚25mm的木屑板,上铺50mm防腐木屑。K=093Wm。,D=163。l地面:不保温地面。K值按划分地带计算。ll北京市室外气象资料。l供暖室外计算温度=-9l累年(1951年198

35、0年)最低日平均温度tPmin=-17l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2.8mS。l计算步骤l一、校核圈护结构传热阻是否满足量小传热阻的要求l依公式(1-4)l1.外墙l外墙D=5.06型围护结构twe=0.6tw+0.4tPminl=0.6(-9)+0.4(-17.1)=-12l=0.575lllR=1/K=1/1.57=0.637Rmin=0.575l2.顶棚l顶棚D=1.53型围护结构twe=0.3tw+0.7tPminl=0.3(-9)+0.7(-17.1)=-15lR=1/K=1/0.93=1.075Rmin=0.76=0.76二、二、101101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l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25268Wl2.冷风渗透耗热量lQ2=0.278vW Cp(tn-tW)l =0.27889.861.34118-(-9)=904Wl其中V=Lln=2.88784=89.86l3.冷风侵入耗热量l 按开启时间不长的一道门考虑,附加率N取65%l则Q3=0.651 0.65=245Wl101房间供暖热负荷lQ=25268+904+245=26420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