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066173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第七单元2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mnghuun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2、。词句注释词句注释1.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3.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4.浣女:洗衣物的女子。5.随意:任凭。6.芳:春天的花草。7.歇:尽。8.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白话译文白话译文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夜幕降临,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竹林中不时传来阵阵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结伴归来,莲叶摇曳,那是渔舟顺流而下。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尽管那春天的花草早已逝去,但秋景还是很美,王孙自可留居山中,不必归去。赏析赏析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的?意象借 景 抒 情托 物 言 志象意 意象(一)写

3、了什么?1.概括本诗中的五幅秋山晚景图:(1)一二句:(2)第三句:(3)第四句:(4)第五句:(5)第六句:空山秋雨图明月松林图浣洗晚归图明月清泉图月夜采莲图空山秋雨图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二)为什么要写?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象组成)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色)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1.“空山”包含哪几层意思?(1)因为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2)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3)指秋雨过后,万物一新,诗人眼前一派空明洁净。(4)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

4、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言山空实则是心空,但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2.首联描写了山中景象的特点?这两句在全诗的作用?如何理解“空”字?(1)描写了初秋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山中,景象幽清、明净、寂静的特点。(2)为全诗定下了空灵、幽静的基调。(3)以“空”形容山,突出山中环境的寂静,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禅味,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象的独特感受。3.诗中最能体现意境宁静淳美,“诗中有画”的句子是颔联两句。请同学们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个画面具体地描绘出

5、来,尽量使用修辞。参考范例:“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4.颔联中的“照”不同于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泻”。“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而“照”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了月照松林,回光反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5.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

6、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6.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请说说原因。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7.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艺术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8.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谈谈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

7、理解?(1)两联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建构出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追求。(2)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运用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声和无声相结合,以及色彩的对比映衬等,而且融情入景,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山居秋景图。诗中画雨后初晴图明月松林图夜中清泉图自然美浣洗晚归图 渔舟采莲图生活美9.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10.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思想感情)?通过诗

8、句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11.“王孙”指谁?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思想感情)?(1)贵族子弟的通称,诗中借指诗人自己。(貌似劝人,实则自勉)(2)尾联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的典故,反其义而用之。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决然归隐。尾联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远离尘世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增强

9、了感染力。(三)怎么写的?1.一二句:空山秋雨图 2.三四句: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 3.五六句: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4.七八句:点明主旨,表现作者高洁情怀12.“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2)诗歌中点题的句子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3.说说诗题的含义,并摘抄出诗歌中点题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情怀。14.颈联两句用的是倒装的手法,正常语序“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为什么诗中要倒装?(1)是押韵的需要;(2)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

10、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3)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1.语言清新淡雅。语言清新淡雅。2.2.善于运用多种技巧,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对仗;善于运用多种技巧,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对仗;倒装等。倒装等。3.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4.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小结小结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

11、厌弃官场,想寄情山水田园的感情,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情画意中也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chu us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

12、。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词句注释词句注释1.枫桥:在今江苏苏州。2.泊:停泊。3.江枫:江边的枫树(一说泛指江边的树)。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5.对:一般解作朝着、面对,但在此诗中“对”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像“伴”字外露,故“对”在这里应解作“伴随”“相伴”。6.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

13、苏山而得名。7.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白话译文白话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赏析赏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

14、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

15、“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像“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

16、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

17、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小结小结长相思(清)

18、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y p ngnggu u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兰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翌年,康熙帝至

19、盛京(沈阳)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出关时冰雪未消。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纳兰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得思念亲人朋友,填下这首长相思。词句注释词句注释1.长相思:词牌名。2.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程:道路、路程。3.榆关:山海关。4.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5.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是说军营之多。6.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7.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8.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9.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白话译文白话译文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

20、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赏析赏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

21、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词人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

22、程人生路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小结小结 从“夜深千帐灯”的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