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6557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试题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试题选择题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在第 23 届国际哲学大会上获得 2018 年第 24 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世界哲学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据此完成题。1.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2、的学说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A. B. C. D. 2. 第 23 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为“哲学,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 。哲学不仅要理性追思,而且要成为生活之道!这表明( )A. 哲学源于哲学家的理性思考B. 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C. 哲学只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答案】1. C 2. D【解析】本题以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含义、哲学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

3、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指的是方法论,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指的是世界观,二者单独说都不是指哲学,不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正确;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生活,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2.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不是源于哲学家的理性思考,A 项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有科学的方法论,B 项错误;哲学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只能让人在精神上满足,C 项不选;“哲学不仅要理性追思,而且要成为生活之道”这表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 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3. 以前,人们每逢干旱天气,就采取在龙王庙前烧香、祈祷等方

4、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遇到- 2 -干旱天气,则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这从哲学上说明( )A.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B. 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改观C. 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就不同 D. 哲学对实践有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题目中,现在人们遇干旱,则是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不同于以前的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不同。故 C 选项入选。A选项不是从哲学的角度阐述的。B、D 选项与题意无关。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区别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5、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 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认为地震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我思故我在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认为地震是天灾,天命不可违,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应是唯物主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唯物主义观点,应选;“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不是根本对立

6、的,不选;“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不是根本对立的,不选;“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强调了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根本对立,应- 3 -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D。【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具有从属的意义,故哲学的基本派别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 非诚勿扰 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C. 我在故我思 D. 心外

7、无物【答案】C【解析】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是说我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强调了发展的观点,并没有强调唯物主义的观点,A 项不选;“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与诗中所蕴含哲理不一致,B 项不选;“我在故我思”是唯物主义观点,与诗中所含哲理一致,C 项应选;“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与诗中所含哲理不一致,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对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这是由于( )其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 其辩证法思想中蕴含着唯物主义观点A. B. C. D. 【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这是由于其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是由于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中蕴含着唯物主义观点,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之处,并不是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D。7.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

9、)- 4 -A.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 物质与意识分不开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 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针对材料信息进行作答。 “舟行洲不行” “鸽飞阁不飞” ,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A 适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可以脱离意识,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B 是错误的;题中没有涉及理论与实践、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故排除 C、D。本题答案选 A。考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8. 2015 年 3 月 31 日,敦煌市遭遇沙尘暴袭击,大风卷起黄沙遮天蔽日,市区能见度不足 50 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10、全等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失。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而专家则称,大气环流改变是突发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 B. C. D. 【答案】D【解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专家认为“大气环流改变是突发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 ,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把意识当做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认为沙尘暴袭击是“上天的惩罚”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由此可见,题中

11、两种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二者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也具有差别,体现了二者在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上的对立,故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没有涉及到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排除。答案选择 D。【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名师点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9.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 5 -为天” 。下列与

12、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 “物是观念的集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认为水、气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故 B 正确;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A;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C;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D。故选 B。【点睛】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1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与“宇宙大爆炸后瞬间 的原始物质形态”关系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 都不能离开意识而存在C. 物质概念非常抽象,具有不可知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D. “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

14、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答案】D【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含有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但不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故不能说“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 项不选;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B 项错误;物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也具有可知性,C 项错误;“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D 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 6 -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 论语颜渊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5、 ,主张“知命” 。墨子提出“非命” ,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孟子主张“立命” ,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王夫之提出“造命” ,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以上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 ( )A. 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B. 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C. 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D. 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12. 不论是“知命” “非命” “立命” “安命”还是“造命”都有其合理成分。下列关于这些思想合

16、理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孔子的“知命”主张否定了命运不可知论B. 孟子的“立命”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命运C. 庄子的“安命”主张强调了命运的客观性D. 墨子的“非命”主张否定了命运先天注定论【答案】11. B 12. C【解析】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A 不适合题意;墨子认为人的命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这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王夫之主张人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把握客观规律,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B 适合题意;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均是唯心主义思想,C、D 不适合题意。13.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

17、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B- 7 -【解析】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题中无常的诗由“今天、明天、闪光”等几个关键词可看出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夸大事

18、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B 适合题意。A、C 项是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D 是强调静止的重要性,不适合题意,排除。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4. “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胀,而应当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理性的诉求” ,说明()精神不是万能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制约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 B. C. D. 【答案】C【解析】 “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胀”这说明精神不是万能的,正确;人的精神“应当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更性的诉求”这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制约,正确

19、;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制约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的观点错误,不选;人的精神“应当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更性的诉求”这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里,尊重客观规律是事情成功的第一位的因素,是成功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则是第二位的因素。15. 2015 年 H7N9 禽流感疫情再度来袭,部分省市先后曝出 H7N9 禽流感病例。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 )

20、 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 要重视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的决定作用 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8 -A. B. C. D. 【答案】A【解析】 “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并不起决定作用,不选;材料并不是提醒我们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21、融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莫言的作品( )A. 证明了文学作品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B. 说明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客观存在C. 启示我们应立足社会实践,提高主观臆造能力D. 说明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答案】B【解析】文学作品并不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A 项不选;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B 项正确;“提高主观臆造能力”观点错误,C 项不选;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不是实践活动,故莫言的作品并不能说明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17.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

22、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采用人退方法治理荒漠化,这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故正确入选。材料中的“人退”治理荒漠化,说明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故正确入选;这一做法并不是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反是在正确发挥,故排除;人的活

23、- 9 -动与自然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故排除。本题选 C。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8.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 “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 “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的意思是人的精神生命是有限的,在诵读背说文章中度过一日,那么实践就错过了一天;在纸面上多花一些时

24、间,那么在实践经历上就少了一些,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B。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9. 下列选项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树矣C.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答案】B【解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体现的哲理不相同,A 项不选;“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体现的是天地运行有具自身的规律,这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

25、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体现的哲理相同,B 项正确;“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不是强调规律的客观性,C 项不选;“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不是体现规律的客观性,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20.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居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 -B.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体意思是说,

26、入山见木,对长短没有不知的;在原野见草,对大小没有不认识的。然而不能伐木来盖房屋,采草来配药方,这是认识草木而不能运用,即不懂得认识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 B 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 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1. 如果我们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

27、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A. B. C. D. 【答案】C【解析】 “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这表明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正确;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观点错误,不选;材料中历史人物的画像并不是没有客观根据,而是有“历史上的记载” ,与题意不符;“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这表明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

28、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2. 以下观点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是(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克相生而成的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11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意为运动起源于天地万物的主宰原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应排除。23.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深水期、发展攻坚期和转型关键期,要实现中国梦,除了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我们还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训示,在

29、社会各个领域中施行深化改革,从改革中寻找发展红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因为(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 C. D. 【答案】B【解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只有实干才会把主观想法变为客观现实,正确;“实干兴邦”并不是强调认识从哪里来,而是强调实践对改造世界的作用,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选;“实干兴邦”并不是强调认识应该怎样发展,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原因,不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强调“认识”不是用于空谈的,而是要用到实践中去,实践

30、才是认识的目的,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B。24. 自从“我自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活动开展以来,主办方每个月都会评选出“好人榜”并进行集中展示,众多网民、观众参与推荐、评议、投票和现场交流互动。集中展示“好人榜”从哲学上展示了( )A. 正确的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C.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思想水平D.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答案】A【解析】集中展示“好人榜”是为了发挥榜样精神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以更好地引领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从哲学上展示了正确的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A 项正确;“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

31、认识之物”与集中展示“好人榜”无关,B 项不选;人们的思想水平对社会进步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 项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 12 -25. 钱学森先生曾在其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上先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终的)。这是因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没有什么认识是最终的是因为认识对象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也要随着认识对象的变化

32、而变化,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因此客观条件改变了,真理的内容也得改变,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不会有最终认识的存在,符合题意;实践才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错误;认识是前进的上升的,错误。答案选 A。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26. 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功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

33、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A. B. C. D. 【答案】B【解析】 “心之官(官:功能,作用)则思”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在根本观点上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把我们相遇归因于天意,这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与题中观点所含哲学倾向不同,应选;“你存在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说明“我的梦” 、 “我的歌声”是对你的存在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中观点所含哲学倾向相同,不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中所含哲学倾向相同,不选;把我们能不能见面归因于佛,这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与题中观点

34、所含哲学倾向不同,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 13 -27. 经济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该模型认为,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常常会导致实际的产量过剩或不足。这反映出( )A.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C. 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不高D. 市场规律在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领域失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根据上一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说明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而不是自发性,自发性强调为获利而不则手段,故排除 A,而 B入选。C 选项观点错误,市场调节的资

35、源配置效率非常高,当然市场调节也有局限性,故排除。D 选项观点错误,市场规律在所有商品领域都存在,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滞后性28.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许多国有企业除了给科技人员高薪外,还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根据企业效益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A.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B.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C. 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 按劳分配所得【答案】A【点睛】几种工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在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29. “镜子 正衣冠 洗洗澡

36、治治病” 。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让很多党员干部经历了- 14 -一条从不自觉到警醒,由不情愿到震动的心路历程,经受了一次先“痛”后“快”的心灵涤荡。此举有利于( ) 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共产党践行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A. B. C. D. 【答案】A【解析】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经受一次先“痛”后“快”的心灵涤荡,此举有利于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确;此举是为了教育共产党员,不是为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选;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执法,错误;此举对共产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有利于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37、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A。【点睛】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几个“不”: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不是依法行政、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互相监督的关系。30. 波黑、科索沃、苏丹.中国维和警察在异国他乡认真履行联合国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促进任务区恢复社会秩序,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说明我国( ) 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履行义务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A. B. C. D. 【答案】B【解析】材料体

38、现的是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并没有体现我国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不选;中国维和警察在异国他乡认真履行联合国赋予的各项职责,这说明我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履行义务,也表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正确;中国维和警察在异国他乡认真履行联合国赋予的各项职责,并不能说明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点睛】世界各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都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外交政策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各国利益有着一致的时候,但不能说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15 -31. 西方有个寓言,说某个小村庄下了一场大雨,洪水开始淹没村落。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大

39、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了,此时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救他。神父说:“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一会儿洪水淹过他的胸口了,又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会来救我的。 ”在洪水吞没教堂,他最后攀上屋顶的十字架时,尽管又有直升机飞来,可神父还是不愿上来,而坚信上帝会救他。神父最后淹死在洪水中。(1)材料中的神父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其基本观点是什么?(2)上述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答案】 (1)材料中的神父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

40、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启示: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世界观,对己对人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解析】本题以一则西方寓言小故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材料中的神父相信“上帝”的存在,认为上帝能拯救一切,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

41、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它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上述寓言启示我们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世界观,对己对人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32. 材料: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我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

42、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16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树立大数据战略是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大数据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只有按照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大数据战略,可以有效指导实践,以发挥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竞争力。【解析】本题以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43、为话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的知识。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的关系的角度说明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其次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有机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33. 有史以来人们对待洪水,经历“避洪” 、 “限洪” 、 “防洪” 、 “调洪”和“用洪”的演变过程,对黄河的治理,也先后采用“堵” 、 “疏” 、 “分” 、 “合” 、 “束”等多种方法,但由于黄河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

44、,实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到了 20 世纪末,黄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流域内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总量比 20 年前减少 12%,下游出现断流多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 17 -分突出;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只有约 1/3 的黄河水可以饮用。黄河水利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对黄河的治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

45、法才能取得成功,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治理方法、综合治理方法,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每次治黄方法和理念的提出,都指导人们更好的治理黄河,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人们在治理黄河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治黄方法以及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不但促进了黄河的合理治理,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以黄

46、河的治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了“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每次治黄方法和理念的提出,都指导人们更好的治理黄河,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不同的治黄方法以及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不但促进了黄河的合理治理,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体现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等角度说明对黄河的治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