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7053820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河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能力自我检测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2、公元前 221 年,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是否分封皇子为诸侯王的问题展开辩论。秦始皇认为“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为此,秦始皇决定()。A.恢复分封制度B.全面推行郡县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削平地方割据势力【答案】B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标志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B.太平洋战争爆发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斯大林格勒战争胜利【答案】C4、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5、素问A.原书 9 卷,81 篇B.全书 10 卷,22 篇C.全书 3 卷,25 篇D.全书 8 卷,73 篇E.全书 10 卷【答案】A6、1979 年 4 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在此思想下重要措施是()A.推行包产到户B.实行按劳分配C.扩大企业自主权D.建立经济特区【答案】D7、考古工作者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 50 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

3、规律性的刻画符号。类似的符号还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的历史遗址中。这些符号()。A.具有记事、传达信息的特点B.表明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答案】A8、1776 年初,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大地流行,其中写道“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此处“分手”的含义是指()。A.南部种植园主要分裂B.印第安人要求自治C.黑人要消除种族歧视D.殖民地人民要独立【答案】D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改革的核心是()。A.引导农民与市场接轨B.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人C.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D.强化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答案

4、】C10、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 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约为商股。”由此可以判断中兴矿局的经营方式是()。A.官督商办B.官办C.商办D.官商合办【答案】A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答案】A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C13、武力决策一文写道:“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

5、行非暴力主义。”这里表达的思想后来被称为()。A.甘地主义B.纳赛尔主义C.尼赫鲁主义D.苏加诺主义【答案】A14、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的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D.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答案】C15、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日博易学文,曰行己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倡导经世致用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C.提倡无征不信D.回归先秦儒学的义利观【答案】B16、晁错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汉文帝采取的措施是()。A.B.C.D.【答案】D17、以“天变不足畏,祖宗

6、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两税法D.宋代王安石变法【答案】D18、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A.B.C.D.【答案】D19、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 言。这里涉及的历史研究方法是()。A.比较法B.时空定位法C.归纳法D.因果分析法【答案】B20、20 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

7、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21、郑观应诗曰:“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此诗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22、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词作者的态度是()。A.支持守旧势力B.痛斥外国列强C.批评洋务运动D.同情海军官兵【答案】C23、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即第一执政当作偶像

8、来崇拜。”这里说的“第一执政”指的是()。A.路易.菲利普B.拿破仑波拿巴C.路易.波拿巴D.奥古斯都.凯撒【答案】B2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国)新政府 24 个部长中的 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国共产党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了条件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答案】C25、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为保证

9、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C26、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为祭祖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列侯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 106 人。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婪暴虐B.列侯所献酎金的成色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答案】C27、郑观应认为:“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为此,他提出的主张是()。A.发展军事工业B.发展工商业C.兴办新式学堂D.操练新军【答案】B28、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舍中多有饮食、剃剪、纸画、今曲之类。终日居此

10、,不觉抵暮。”这反映的是宋代哪一社会现象()A.民间技术精湛B.都市生活丰富C.社会分工精细D.边境贸易繁荣【答案】B2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消耗最大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坦能堡战役【答案】B30、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B.C.D.【答案】D31、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答案】B32、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写道:“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

11、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造成“这个奇迹现已消失”的原因是()。A.经济建设的需要B.侵略战争的破坏C.生态环境的恶化D.自然灾害的影响【答案】B33、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的背景是()。A.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理性B.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C.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D.古代雅典社会出现道德危机【答案】D34、下列关于全球化进程表述,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之初,世界各地有了广泛的交流B.国际联盟成立后,世界和平得到有效保障C.随着世界市场形成,不同地区联系日益紧密D.随着区

12、域性经济集团形成,全球化进程中断【答案】C35、十九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流派出现顺序()。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答案】A36、1921 年初,列宁认识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滋生这一“反对”情绪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玉米运动”的推进【答案】A37、1436 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 400 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

13、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A.海外白银开始大量输入中国B.钱、钞兼行的货币制度已结束C.农副产品在全国实现了商品化D.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答案】D38、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其发行目的是()。A.纪念屈原B.中体西用C.实业救国D.兴办新学【答案】D39、肘后方A.原书 9 卷,81 篇B.全书 10 卷,22 篇C.全书 3 卷,25 篇D.全书 8 卷,73 篇E.全书 10 卷【答案】D40、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870 年以后,那些欧洲的大民族国家如今倚仗占压倒优势的新力量为它们自己夺得了遍及全球的帝国

14、。这里所说的“新力量”指的是():A.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的结合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工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合D.“大棒”与“金元”结合【答案】B4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提出这一观点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A42、两宋时期,风俗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影响的扩大C.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D.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答案】A43、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

15、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44、“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决定推行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A.B.C.D.【答案】A4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A.B.C.D.【答案】B46、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B.扩大基层民主选举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D.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答案】C47、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

16、丁文成为官方文字【答案】C48、“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答案】D49、1869 年至 1894 年,中国商办企业只有 50 多家,总资本共 500 余万元。它们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不包括()。A.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B.投资少、规模小C.大多数为轻工业和小型采矿业D.大都设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答案】A50、18 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自由贸易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17、)。A.尊王攘夷B.休养生息C.抑制工商D.闭关锁国【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

18、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16 分)【答案】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该教师对三维目标做了很具体的阐述。但在书写方式和逻辑关系之间有所欠缺。首先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句。其次,三维目标并未形成整体.逻辑性不强。针对该教师的问

19、题,除了将“让学生”等词语去掉以外,将过程与方法改为: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二、(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 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 日-1 的矛盾化解

20、。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 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 世纪 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

21、0 世纪 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 世纪 80 一 90 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

22、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 1:欧盟。

23、生 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

24、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两极世界形成的内容所提出的要求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某教师对“两极世界形成”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如下: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等主要内容,

25、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措施。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1)指出上述陈述存在的问题。(8 分)(2)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本课设计两个“过程与方法”的目标。(8 分)【答案】(1)材料中的三维目标的主体出现错误,应以学生为表述主体。、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同过程与方法概念混淆。(2)目标一: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目标二:通过小组讨论、史料研习、情景再现等方式,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

26、的影响培养史料分析归纳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四、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对下列文字中四个错误加以修正。中国古代成文法自战国时代的法典开始,到秦汉时代都是按照儒家精神制订的。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是唐律的制定和唐律疏议的撰写。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是中华法系的鲜明特点。(4 分)(2)英国法系特别注重法典的历史延续性,例如:权利法案。请列举该法系两例具有恒久法律效力的其他成文法典名称。(4 分)(3)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大多渊源于罗马法。古罗马法实行的法律诉讼制度和原则中,至今依然起作用的有哪些(3分)(4)结合下列材料和已有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7、5 分)材料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奴隶制大田庄在东罗马帝国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贸易关系,是“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成为繁荣的工商业中心。罗马法论纲【答案】(1)法典改成法经;儒家改成法家;形成改成成熟;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改成以礼入法、礼刑结合。(2)大宪章人身保护法王位继承法等。(任写出其中两个即得全分)(3)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原则。(4)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商业经济发达、人口的流动和移民的增多等因素促使了法制的产生。五、材料: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

28、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生: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

29、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问题:(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优点:该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以三国鼎立局面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思考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不足:该课堂小结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描述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

30、做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复习,容易出现时间越久遗忘越多的情况.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2)教师要把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在总结教学内容的同时.为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内容拓展等环节留下一定的时间.”教师在总结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思想渗透到小结内容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材料:某校历史教师在命制期末考试题中,找到如下一段史料:“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

31、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据此,该教师命制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史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此材料反映了“国朝”的经济政策是:A严禁通“番”B限制外贸 C打击走私 D杜绝外贸答案:B 问题:(1)该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各是什么(2)指出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答案】(1)知识目标: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理解广州十三行的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题型选择恰当。针对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一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以及期末考试这一考试形式,选择了材料阅读选择题这一题型,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相应能力命制

32、恰当。难度合理。该试题是考查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试题,是在新的情境中把原有知识迁移过来以解决新的问题的题目,并非单纯考查记忆能力,这一考查难度符合期末考试目的。题干史料选取精确、选项编制合理。选择题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该选择题的题干表述明确中心突出;史料选取精炼;根据史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选择题中备选项的编制。尤其是干扰项的编制与答案具有似真性,与题干有一定联系,与正确答案一样具有吸引力。综上,从选择题题型、难度、题干和选项内容都能体现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七、材料:1870 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

33、1870 年至 1913 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 46 倍,同期英国只增长 13 倍。1870 年至 1900 年,酸和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 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 3 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 年,世界所用染料的 45 是德国生产。1913 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3,而英国是15。1857 年德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 年达 385 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采恩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工业生产增长速

34、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871 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

35、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 16 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时代。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跨州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普及,世界通讯网得以形成。(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2)指出推动 1519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主因。【答案】(1)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2)15 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

36、、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逐渐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工业革命后,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发展,全球化开始出现。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九、材料:某校历史教师在命制期末考试题中,找到如下一段史料:“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据此,该教师命制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史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此材料反映了“国朝”的经济政策是:A严禁通“番”B限制外贸 C打击走私 D杜绝外贸答案:B 问题:

37、(1)该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各是什么(2)指出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答案】(1)知识目标: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理解广州十三行的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题型选择恰当。针对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一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以及期末考试这一考试形式,选择了材料阅读选择题这一题型,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相应能力命制恰当。难度合理。该试题是考查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试题,是在新的情境中把原有知识迁移过来以解决新的问题的题目,并非单纯考查记忆能力,这一考查难度符合期末考试目的。题干史料选取精确、选项编制合理。选择题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该选择题的题干表述

38、明确中心突出;史料选取精炼;根据史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选择题中备选项的编制。尤其是干扰项的编制与答案具有似真性,与题干有一定联系,与正确答案一样具有吸引力。综上,从选择题题型、难度、题干和选项内容都能体现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一十、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组讨论什么是理学;第二组讨论什么是心学;第三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问题:(1

39、)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6 分)(2)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手动评分:本题共 16 分,您的得分保存【答案】(1)不合适。首先,讨论问题不符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不能落实历史教学目标。其次,小组讨论问题并不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讨论,题目过于宽泛,无针对性、探究性,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后,教师没有对讨论方法做出指导,讨论后没有进行交流评价,达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要求。(2)课前准备。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讨论法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小组构成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课堂讨论的内容务必符合课

40、程标准相关培养目标,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问题必须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批判性,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过程要坚持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鼓励性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我认为,“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策,“思”则体现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教师就应该变主导为引领和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课后活动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