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河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提升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愚贤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劝学【答案】B2、“某某同学在班里表现最好”,此评价属于()。A.目标参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绝对评价D.相对评价【答案】D3、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答案】A4、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取循循善诱
2、,以理服人的方法,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里贯彻的是()原则。A.导向性B.疏导性C.一致性D.连贯性【答案】B5、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答案】C6、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A7、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答案】C8、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A.两难故事法B.对
3、偶故事法C.实验法D.观察法【答案】A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应有的责任感B.积极的社会功能C.应有的义务感D.应有的道德面貌【答案】B10、“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答案】B11、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长善救失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B12、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A.思维的不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答案】D13、“砖能做
4、什么”属于()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答案】A14、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A.6、711、12 岁B.8、911、12 岁C.14、1518、l9 岁D.11、1214、15 岁【答案】D15、朱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朱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关型属于()A.强硬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民主平等型【答案】C16、下列人格测验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A.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B.艾森克人格问卷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D.主题统觉测
5、验【答案】D17、(2021 年下半年真题)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这种理论属于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主观决定论【答案】C18、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答案】B19、学校文化的缩影是()A.学生文化B.教师文化C.校园文化D.精神文化【答案】C20、2013 年单项选择: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A.外在远景动机B.内在远景动机C.外在近景动机D.内在近景动机【答案】C21、“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6、)。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C22、下大雨的时候,小李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到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李跑得很快。这是()。A.顿悟B.逃避条件作用C.条件反射D.回避条件作用【答案】B23、一位新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护自己与同事、领导间的关系上,说明其处在成长中的()。A.关注任务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教学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答案】B24、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
7、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B25、“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C26、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A.组合学习B.上位C.下位D.归属【答案】A27、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 12 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 9 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开态【答案】B2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这表明其创造性思维具有()A
8、.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答案】D29、2013 年单项选择: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答案】C3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目标管理D.平行管理【答案】D31、在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素质教育”这概念的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共中
9、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答案】C32、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站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重称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组织者D.自我差异性【答案】B33、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判断,这指的是教师的()角色。A.诊断者B.指导者C.评价者D.研究者【答案】A34、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多元化。A.评价主体B.评价方式C.评价标准D.评价原则【答案】C35、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B
10、.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答案】A36、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答案】C37、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答案】A38、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A.以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以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答案】A39、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规校纪。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D.经验课程【答案】B40、
11、学记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犹豫原则时间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B.犹豫原则时间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C.预防原则及时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D.预防原则及时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答案】D41、“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在教学中要()A.互相观察,互相模仿B.互相观摩,取长补短C.互相观摩,从而变得善良D.注重教材教法分析【答案】B42、侯老师将乐于助人的李可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这种方法对其他学生的品德教育来说属于()。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A43、在教育学史上,
12、教育思想家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是()。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答案】A4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并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答案】A45、合作学习体现了资源管理策略中的()A.时间管理策略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C.努力管理策略D.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答案】D46、2013 年单项选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这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答案】D47、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
13、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赫尔巴特【答案】A48、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A.蔡元培B.席勒C.王国维D.斯宾塞【答案】A49、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制定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分别是()。A.社会发展、学科特征和受教育者B.经济发展、学科特征和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社会发展、学科特征和教育者【答案】A50、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A.能力特点B.气质特点C.性格特点D.兴趣特点【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一次公开观摩课上,女教
14、师开始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善于启发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后进生一位女同学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温和地说:“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暂时想不起来。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问题:怎样评价这位女教师的做法这个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案】二、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 Q 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甲:教师安排 7 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第一
15、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乙:教师安排 4 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四人为一组,形成 10 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 58 分钟。每节课结束前 58 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最后每人以观组表演“XXX”片断为副标题的艺术小评论。问题 1问答题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问题 2问
16、答题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答案】三、(1)张晓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他们每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张晓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张晓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大学,以回报父母。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张晓的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晚上,他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还会醒。(2)王宏业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学生,自小家庭殷实父母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爷爷奶奶更是对他关爱有加,家人对他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他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都会让父母欣喜若狂,同时得到他们给予的各种物
17、质奖励。在低年级,王宏业的学习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各种奖励也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高考临近了,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上课时往往心猿意马。问题:请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分析这两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出现不同状态的原因,并论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答案】四、1.某初级中学与某保险公司是关系单位,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保险公司为提高营业额,就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在校所有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李平是该中学的一名在校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也刚刚下岗,家庭生活窘迫,无力负担几十元的保险费用。李平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就此冷嘲热讽,并在
18、李平面前说其父母不为其购买保险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导致李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使李平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李平的学习。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2.杨蒙是一名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此后,每当面临考试时杨蒙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得很晚。考试时,杨蒙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
19、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杨蒙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1)杨蒙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答案】五、材料: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二人均得 85 分。小明开心地说:“我太幸运了,昨天做了套模拟题.居然有 3 道题重复。”小华却嘟囔着嘴说:“哎,我已经复习得很充分了呀,可是还有几个题目不太明白,最后一个题用哪个公式呢?看来,我还得好好地看看。”问题:(1)根据归因理论,分析一下两个人态度差异的原因。(2)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答案】六
20、、材料:张明和李文均是初三的学生,一天,张明找李文诉说心里烦闷想打人发泄。张文想起两年前读初一时与小虎有过小矛盾,便提议去找小虎报复。于是在放学时集结其他“好友”将小虎挟持到一所废弃小学的操场上脱衣殴打,同时不停对受害者进行语言上的侮辱以及身体上的猥亵。事后调查发现,张明和李文都是家中独子,家庭条件宽裕有余,父母从小对其十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孩子提的要求一律想方设法满足。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影响。(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答案】七、材料: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地重
21、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
22、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问题:请结合材料中学生的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材料所体现的德育原理。【答案】八、阅读下列材料,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课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 17 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 10 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
23、自己的座位土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规则要求。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 15 分钟。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
24、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答案】九、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小林进入初中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时,他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现在,他经常跟同学一起讨论书本以及老师的一些观点,觉得书本上和老师的很多观点不合理,经常以独立批判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家长所给出的建议。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个问题或观点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老师觉得小林有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原理恰当地加以运用,看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的怀疑和批判缺乏充足的证据。问题 1问答题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
25、9 分)问题 2问答题提出促进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9 分)【答案】一十、材料: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作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问题:(1)分析论述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2)贯彻该原则有哪些要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