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河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过关检测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C2、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越高。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结构性【答案】C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D4、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
2、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这体现了刺激的()A.泛化B.分化C.获得D.消退【答案】A5、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A.基础B.条件C.途径D.出发点【答案】A6、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A.教育观察法B.教育调查法C.教育实验法D.教育测量法【答案】C7、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包括()。A.个人活动B.文艺活动C.群众性活动D.小组活动【答案】B8、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为()。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
3、.表现性评价【答案】D9、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说B.官能训练说C.共同要素说D.概括化理论【答案】D10、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答案】A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个体差异D.个人努力【答案】B12、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A.继承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答案】C1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
4、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14、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越高。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结构性【答案】C15、张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雨水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他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现场教学法B.情境教学法C.演示教学法D.示范教学法【答案】B16、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A.1993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B.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
5、计划(试验)C.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1999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答案】C17、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对后再打“V“,这种评价属于()。A.延迟评价B.絶对评价C.相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A18、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答案】D19、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个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强化法B
6、.代币奖励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答案】B20、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A.查找传染病原B.救治传染病人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答案】C2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下面不属于教师的成长阶段的是()。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答案】B22、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经济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结构状况D.基础教育水平【答案】D23、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答案】B24、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
7、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伯林D.弗洛伊德【答案】B25、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A.作品分析法B.文献分析法C.行为分析法D.调查分析法【答案】A26、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A.个别化教学B.情境教学C.发现教学D.指导教学【答案】A27、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哈罗【答案】A28、美国行为主义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是()。A.强化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讲授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答案】B29、“关键期”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
8、.阶段性D.差异性【答案】B30、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答案】D31、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这属于()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C32、下列词语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的是()A.经历B.体验C.探索D.掌握【答案】D33、某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但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认知【答案】B34、俗话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现代教育特点是()。A.全民化B.民主化C.现代化D.终身化【答
9、案】D35、()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答案】B36、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A.44B.33C.22D.55【答案】B37、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答案】A3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A.1904 年B.1922 年C.1949 年D.1986 年【答案】A
10、39、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分别是()。A.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B.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D.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答案】A40、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A.社会学的要求B.政治学的要求C.生态学的要求D.卫生学的要求【答案】D4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答案】B42、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
11、受教育者()的教育。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D.品德【答案】D43、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夏朝B.殷商C.西周D.春秋战国【答案】A4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A.教育目的服务的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D.当前工作服务的【答案】C45、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年。A.十B.六C.九D.十二【答案】C46、孙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在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之外,还广泛涉猎天体物理学、哲学和其他相关人文科学的知识。孙老师这种做法,体现了()。A.孙老师自身的业务精深,
12、可以涉猎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聊以志趣B.孙老师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数学领域的教学C.孙老师学习到了丰富的条件性知识,有助于补充本体知识D.孙老师的做法对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意义【答案】B47、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A.研究学生B.设计作业C.设计评价D.指导学法【答案】A4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答案】C49、下列关于中等生的心理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强烈的荣誉感B.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C.具有较强的超群愿望D.纪律性
13、较差【答案】B50、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四年级(1)班的小磊上学经常迟到,每次当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磊总是推门而入,他的迟到不仅影响了本班在全校日常行为规范评比中的分数,更影响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班主任李老师专门找小磊谈话。李老师了解到,原来是天气转凉后,小磊一直不肯起床,总是赖床。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小磊,而是告诉他要做个勤奋的孩子,别的同学能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到。小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下定决心不再迟到。果然接下来的两天小磊早早到达了学校。但是,
14、到了第三天小磊又迟到了,而且晚到后不主动将作业交给各科课代表,作业中还出现了严重的少做、不做的现象。虽然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总是改不了。一次,为了掩盖自己没有做作业的实情,就跟老师撒谎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老师对小磊的行为很是头痛。问题:(1)小磊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试结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2)如果你是小磊的班主任,如何帮助他改正【答案】(1)材料中的小磊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发展不统一,导致出现不良行为。第一,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表现在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道德信念的形成三个方面。材料中小磊虽然初步掌握了道德概念,有了一定的道德判断力,但是还没有形成坚
15、定的道德信念,因此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第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媒介,是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材料中小磊没有强大的道德情感做支撑,因此改正错误的动力不足。第三,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材料中小磊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有“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现象。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道德发展上,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材料中小磊对老师撒谎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正是这个特点的体现。(2)材料中小磊有时无法抵制诱惑、战胜不了困难,进而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这
16、是道德意志薄弱的体现。因此要培养小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意志的坚持性。从坚持性的动力来源看,小学生完成任务主要依靠外部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可通过与各科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开展积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帮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遇到困难时不断鼓励使其具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意志力和自制力。小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自制力,但水平较低。要把培养自制力与培养坚持性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发展其善于管理自己的冲动和任性的能力。再次,要帮助小磊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不仅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
17、的道德认识,还要依托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最后,培养小磊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家长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一方面要运用学生具有向师性、可塑性的特点做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注重与家长联系,使对学生多方面的影响达到和谐统一。二、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听课教师的而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
18、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答案】1.教师很好地运用了教育机智。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教师应该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解决问题。案例中当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而学生的观点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这时候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使这一突发情况得到了圆满的解决。2.教师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主体,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案例中的教师在学生提出不同意
19、见时,尊重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是将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表现。3.教师做到了尊重平等对待学生,形成了民主的课堂氛围。案例中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案例中当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时,教师没有否定,也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唯课本是准、唯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三、在某小学新教
20、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教师”-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
21、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1)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 分)(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 分)【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证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信息和动力。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学生,在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地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温柔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不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
22、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性表现在: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的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上存在差异
23、,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样,教师要从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阶其能力的发展。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场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儿童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场依存型孩子,也应该给予更多指导,而对场独立型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性更注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非精度,而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认识并从不同方法去肯定引导学生。四、材料
24、:刘老师是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刚管理这个班时她意识到应该对班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一周下来,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她发现自己在上课时总会不自觉地给予班干部和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而对待其他学生则关注较少。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大家通常会对班内的前几名优秀生最为关注,给予最多的鼓励,而对班内表现平平的学生甚至连名字都记不起来,半数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较少。问题:(1)分析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2)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答案】(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
25、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2)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五、材料: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
26、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问题:(1)结合材料谈谈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 分)(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10 分)【答案】本题考查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
27、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增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
28、动教育:通过节日班会,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六、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2 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8 分)【答案】略七、材料:
29、刚上一年级的小明,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被同学举报。老师找到小明,问他为什么拿糖果吃。小明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老师说:“你的糖果是哪儿来的”小明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明说:“用钱买的。”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明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糖果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糖果的!”小明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明不是,小明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明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答案】(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明的道德认知能力。品德是
30、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2)材料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明认识到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明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荣获第 62 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说:“我坚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成功负责,无论是帮助他们达到个人和学校的学习目标,还是帮他
31、们在地区或州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成功。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因此教师必须尽全力去鼓舞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瑞贝卡说:“教师的职责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保证学生在学习,在享受学习的过程,有时需要扔掉教科书,扔掉一些规矩,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一个男孩,拒绝做我的任何作业,我发现他家离学校很近,于是我就跟着他一路回家,发现他半路上就把作业纸扔了。于是,我把一份新作业纸悄悄放在他家的信箱里,他回家一看,吓了一跳:作业怎么会在这里呢?难道老师跟着我回家了?没错,我就是跟着他回家了。”“我绝不允许我的学生上完学什么都没学会。”“其实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无论用哪种方法,最终都会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
32、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笑声、用激情、用技巧、用紧迫感和爱,去实现这一切。”问题 1简答题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10 分)问题 2简答题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 分)【答案】1、“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第一个层次,从时间角度看,我们的学生未来将会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他们现在的教育情况对于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潜在的、重要的影响。第二个层次,从教育的作用看,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而教育可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进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
33、社会生产力、文化发展等产生影响。因此“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充分体现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2、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此外,教师的教育行为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若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就要做到如下两点:首先,教师能以身作则,正直、敬业、严谨、耐心、和蔼,受学生尊敬、爱戴,有很高的威信与亲和力;其次,教师善于启发、引导、讲解、示范、训练、辅导、指点和耐心服务,以便使学生积极而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才能与修养。九、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
34、“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 分)(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 分)【答案】(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
35、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决
36、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一十、材料: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多方面努力都没有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变得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最后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在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体验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数学考试成绩之间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完全无能为力,他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也不再愿意下功夫学数学了
37、。问题:(1)你认为小亮在学习上是否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并说明理由。(10分)(2)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该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10 分)【答案】(1)材料中小亮对于学习的表现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状态。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是由于学生个体总是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所导致。题目中,小亮在经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后,发现成绩和自己的努力没有关系,对于提高数学成绩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是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导致的习得性无助状态。(2)结合材料中小亮的情况,作为小亮的班主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亮的学习动机:了解和满足小亮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班主任应当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小亮目前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重视立志教育,对小亮进行成就动机训练。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励、暗示等方法,增强小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启发小亮自觉、勤奋地学习,打破心中唯分数论的思想。帮助小亮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班主任应创造条件使小亮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小亮树立成功的榜样,提高小亮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小亮努力才能成功的归因观。纠正小亮目前的归因倾向和错误的归因方式,引导小亮进行积极的归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归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