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7052793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江苏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属于“化学 1”的内容主题的是()。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B.生活中的材料C.化学实验基础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答案】C2、下列仪器是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A.元素分析仪B.质谱仪C.红外光谱仪D.核磁共振仪【答案】B3、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A4、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一教

2、学目标属于()。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答案】D5、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B6、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答案】C7、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A.服用含 AL(OH)3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 NaOH 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D.用熟

3、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答案】D8、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答案】B9、学生在对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是()。A.类比B.演绎C.归纳D.分类【答案】C10、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不必加热即可反应B.X 能量一定高于 MC.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M 和 N 的总能量D.Y 能量一定高于 N【答案】C11、下

4、面关于教育部在 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C12、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答案】B13、分子式为 C5H7Cl 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A.只含有 1

5、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B.含有 2 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含有 1 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D.含有 1 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答案】A14、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答案】A15、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作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答案】D16、分

6、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A.全部正确B.C.D.【答案】C17、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学习策略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B.不同的知识类型有相同的学习策略C.掌握学习策略不是机械套用,而是灵活应用D.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答案】B18、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答案】C19、某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工厂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设计了“在某市郊建立化工厂的利弊”的议题,并让学生分别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当地居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环保志

7、愿者等身份,就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这种教学活动属于()。A.科学探究B.社会调查C.角色扮演D.小组讨论【答案】C20、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Na+、SO42-、Br-、OH-、Ba2+B.在 c(H+)=10-14 molL 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一定含:K+、Na+、H+、SO42-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含:K+、Na+、Ca2+、HCO3-【答案】B2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A.科技教育B.素质教育C.减负D.现代教育【答案】B

8、22、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答案】B23、含有 Fe3+的溶液一般呈()。A.酸性B.碱性C.酸碱性D.氧化【答案】A24、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下面关于化学教材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B.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视听材料是教材C.教师教学参考书不是教材D.学生实验手册是教材【答案】C25、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

9、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A26、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C.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答案】B27、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B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A.权利

10、。B.义务。C.责任。D.使命。【答案】A29、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B.必修包括 2 个模块,选修包括 5 个模块C.每个课程模块 2 学分,36 学时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答案】B30、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A.B.C.D.【答案】D31、某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学习理论是()。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B32、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A.集中注意B.拓

11、展思维C.明确目的D.进人课题【答案】B33、某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工厂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设计了“在某市郊建立化工厂的利弊”的议题,并让学生分别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当地居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环保志愿者等身份,就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这种教学活动属于()。A.科学探究B.社会调查C.角色扮演D.小组讨论【答案】C34、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答案】C35、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丁的原子核外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

12、两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丙的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B.甲与丁形成的分子中有非极性分子C.简单离子半径:丁乙丙D.甲与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氧化性【答案】D36、有关化学教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课程内容B.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材内容C.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科书内容D.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再选择和再组织【答案】D37、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率的原因是()。A.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答案】A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制备溴苯用苯和溴水B

13、.异戊二烯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C.淀粉与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D.用 FeCl3 溶液可以鉴别甲苯和苯酚【答案】D39、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A40、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

14、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答案】D41、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A42、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答案】D43、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属于()。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答案】D44、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

15、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答案】B45、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答案】A46、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评价功能的是()。A.导向功能B.选拔化学人才功能C.反馈调节功能D.检查诊断功能【答案】B47、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

16、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人【答案】A48、一个化学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这说明这个化学测验的哪一项指标很好?()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A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D.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B50、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A.常

17、见的化学合成材料B.物质的化学变化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29 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关系时发现了几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组,每组包括三种元素,如锂、钠、钾;钙、锶、钡。1862 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1868 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 l869 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

18、 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和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把 63 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当按原子量排序与元素化学性质冲突时,他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调整位置或留下空位。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 1871 年公布了他第二张元素周期表。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问题:(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2 分)他们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分)(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9、(4 分)(3)有人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请回答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2 分)【答案】(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分类。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他们研究的区别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元素、发现规律。(2)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化学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

20、和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3)从 1829 年到 1871 年人们没有停止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但始终没有解决周期律变化的本质。直到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律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二、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原电池”

21、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遵从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而是在认真分析教材相应内容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的活动主题,制作各种水果电池,利用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利用网络查找燃料电池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选择主题,开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请回答 21 题问题:(1)上述过程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念,请简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6 分)(2)上述过程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6 分)【答案】(1)“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式上:“教教材”主要体现的是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忽视学生自身的情况,没有对

22、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教材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用教材教”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第二,目标达成上:“教教材”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而“用教材教”重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23、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材料中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既注重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落实了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案例:教材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表述:钠是典型的

24、活泼金属。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现象。(1)取一小块钠,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4)教师演示实验: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并进行验证。【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放置在空气中会因被氧化而变暗。实验(2)结论:钠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后得到黄色固体,也有少量黑色固体,推测可能是由杂质产生的实验(3)结论:学生均认为钠与水反应听到

25、响声证明有气体生成酚酞变红证明产生碱性物质。但对其他现象争论如下:【学生甲】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学生乙】钠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产生的气体使钠浮起来。【学生丙】钠呈球状游动,是由于反应放热,把钠熔化成球状。【答案】(3)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现每个学生的强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化学是-I实验科学,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只要是条件允许,教师要大胆地把书本

26、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循着科学发展的过程,去认识一些规律。实验一旦完成,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学习化学兴趣,以促进化学的学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善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要利用自主教育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他们的手、眼睛、嘴,让他们去观察、思考;培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

27、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不拘一格地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4)有。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水的反应比较激烈,且该实验是在开放的器皿中进行,如果操作不当或其他人为疏忽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是否选择该演示实验作为学生的自主实验还值得商榷。四、案例: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 209 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 人或 4 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

28、内准确地数出来。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地会将它们分成堆,一堆一堆的来计量。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比豆子、米粒小得多的粒子,当我们要对它们计量时,更需要一堆一堆地进行,这样一个“堆量”就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问题:(1)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为什么需要精心创设导入新课(2)请分析该情境创设的特点。【答案】(1)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物质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利用情境导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情境最为熟悉,因此最能吸引学生

29、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该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具体事实情境,豆子和米粒都是生活中的物品。选取学生熟悉的情境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该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这些物品以个数计量较为困难,与本节课相关化学知识原子、分子等这些微小粒子具有相似的性质。要统计物品的量,需要分堆处理,那么要统计微观粒子的量同样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处理方法,于是引出了“堆量”物质的量。该情境创设具有情感性。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事物,学生由心理和情感上

30、的“贴切”感到学习情境的“真实”由“真实”而容易“理解”情境中蕴含的知识观点。五、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填“元素”或“分子”),老年人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填字母序号);(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5)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填“食醋”或“食盐水”)。【答案】(1)A(2)元素骨质疏松(3)C(4)乳化(5)食醋。六、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化

31、学能转化为电能”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老师: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热能、电能、风能等,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吗学生 1:可以,比如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学生 2:热能转化为电能,如火力发电。教师:那么,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呢学生思考:教师:我们知道,电子的定向运动能够形成电流,产生电能。这对化学能能否转变为电能有什么启示学生 3: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有电子的转移,如果能定向运动的话,也可以产生电流。教师:好!那么是哪些反应呢学生 4: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电子的转移,有可能产生电能。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呢第 1 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 4:第 2 组:【答案】(1)第

32、l 组利用了电流表来观察实验现象,将抽象的“电能”转变成了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指针偏转”的实验现象,会更加有利于观察。选取电极材料时,考虑到了选择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并且只有一种电极材料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保证了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与严谨性。采用了单液原电池的装置,实际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锌与铜的表面均会产生氢气,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化学能不仅转变成了电能,还转变成了热能,因此通过电流表观察电流的产生,实验现象并不明显,要想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在这一基础上,把单液原电池设计为双液原电池。(2)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途径。体现了“从学生已

33、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一课程理念。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化学能是否能够转化为电能”。体现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程理念。当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之后,请一小组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与结论,在这里采用了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了“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4、,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这一课程理念。就该教师整体教学流程来看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化学的巨大贡献,体现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这一课程理念。(3)水果电池材料:苹果、铁片、铜片、导线、LED 小灯泡。设计:将铁片和铜片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插入苹果中,用导线连接 LED 小灯泡、铁片和铜片。实验现象与结论:可以观察到 LED 小灯泡发光。由此说明

35、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七、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某本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的教学内容,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潮湿的和干燥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在氯气中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板书:,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这时有学生质疑,HCl 与 HClO 同时生成,为什么不是 HCl 使有色布条褪色。教师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 HCl 有没有漂白性,并开展交流讨论得出了结论。(1)简述实验探究法的主要环节。(6 分)(2)说明实验探究法的教学功能。(7 分)【答案】(1)实验探究法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探究方法,运用好实验探究法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

36、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从教材以及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猜想与假设:根据问题结合以前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科学合理的假设。制订计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以及合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收集证据: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总结。解释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对假设进行合理的解释。反思与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吸取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措施。表达与交流:通

37、过口头以及书面形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与他人进行讨论与交流。(2)化学实验探究的认识论功能。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论功能。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受到观察、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等科学方法的训练。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论功能。实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形式;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八、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

38、分,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内容之一。(1)请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如何开展基本理论教学。(2)试分析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意义。【答案】(1)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基本理论的教学: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化学理论。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举出钠与水的反应、镁与水的反应、铝与水的反应说明反应速率存在快慢。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各个概念与新学概念间的联系。化学反应速率学习中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时间、溶液体积、反应系数等与反应速率的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观念。例如,认为一个反应中每种物质的反应速率都一样,认为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为瞬时速率,

39、直接根据某时间的物质的浓度计算反应速率等。抽象概念具体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可形象理解为物理中的速率,原子或离子间重组的快慢等。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反应速率学习中,列出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法(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清楚明了地计算,详细地分析改变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以及运用。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抽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

40、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九、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教学情境的功能。(2)简述可采用哪些形式创设教学情境。【答案】(1)激发学习情感;促进知识迁移;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合作素养。(2)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化学问题,

41、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教学情境;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教学情境。一十、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填“元素”或“分子”),老年人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填字母序号);(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5)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填“食醋”或“食盐水”)。【答案】(1)A(2)元素骨质疏松(3)C(4)乳化(5)食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