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江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据“朝闻天下”报道,目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B.该实验已经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如果该实验属实,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D.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答案】B2、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
2、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答案】D3、水和无机盐对生物体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变时,生物的抗寒能力下降B.硼元素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故甘蔗地缺硼会严重影响其产量C.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出现抽搐D.严重缺铁的人容易出现乳酸中毒【答案】D4、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B5、某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 200 个碱基,一条链上 A:T:G:C=1:2:3:4,则该 DNA 分子()。A.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1
3、00 种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20 个C.四种含氮碱基 A:T:G:C=3:3:7:7D.含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C6、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B.无丝分裂C.合成蛋白质D.ATP 合成【答案】D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间期,完成了 DNA 分子的复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 2 条姐妹染色单体C.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单细胞内的 DNA 数目不变D.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
4、壁【答案】D8、荔枝椿象食用果树的嫩芽,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樁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樁象的卵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腹小蜂幼虫可以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B.荔枝椿象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C.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D.荔枝椿象种群数量会影响平腹小蜂的种群数量【答案】B9、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Bb 为灰身,bb 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 80%为 BB 的个体,20%为 bb 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 Bb 的比例是()。A.25%B.32%C.50%D.64%【答案】B10、糖尿病形成,除了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外,还和以下几个
5、器官的异常有关?()A.脾脏B.肝脏C.肾脏D.心脏【答案】C1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答案】A12、以下育种方法未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B13、以下是对生物体 ATP 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ATP 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 O2 的大量消耗B.ATP 不可能产
6、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C.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一定是永无休止的D.ATP 与 ADP 中的“A”都是指腺苷,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C14、我们倡导中学生物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找出问题、开展研究,旨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学研究也称为行动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A.课堂研究B.实验研究C.量的研究D.质的研究【答案】D15、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A.运动语言中枢B.听觉语言中枢C.视觉语言中枢D.感觉语言中枢【答案】A16、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A.B.C.D.【答
7、案】B17、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的“社会责任”素养的最高级水平的是()。A.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情况B.关注并参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讨论C.向他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措施D.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答案】C18、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B.根尖分生区形成的根毛,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吸收C.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D.神经元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处理【答案】B19、
8、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答案】C20、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
9、一套密码子,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答案】B21、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下列问题属于应用水平的是()。A.什么是环境容纳量B.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怎样进行控制D.一个物种被引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吗【答案】C22、在目镜 15,物镜 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 30 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 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D23、个体发展的两个叛逆的共同点包括()多选A.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增强B.都要求独立人格C.
10、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D.都要求精神自主【答案】A24、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适宜用作()实验的材料。A.观察植物质壁分离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答案】A25、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是()。A.脑千B.小脑C.脊髓D.大脑皮层【答案】C26、人体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元D.反射弧【答案】D27、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C.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答案】B28、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适
11、宜用作()实验的材料。A.观察植物质壁分离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答案】A29、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答案】C30、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B.C.D.【答案】D31、在玻璃片标本上写上
12、96,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是()。A.69B.69C.96D.96【答案】C32、下列生理活动中发生在内环境的是()。A.HIV 病毒的增殖B.进食后蛋白质的消化C.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D.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答案】C3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A.探究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伴随教授实验D.模仿式实验【答案】C34、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指的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A.生命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社会责
13、任【答案】D3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 AT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 ATP 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细胞内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 ATPD.正常情况下 ATP 与 ADP 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B36、“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属于对教学目标()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C37、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细菌细胞内()。A.只含有 DNA,不含 RNAB.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无
14、叶绿体,无光合色素D.mRNA 尚未完全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答案】D38、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和获得新知识属于哪种实验教学()A.模仿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分段实验【答案】C39、将人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C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
15、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C41、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A.静息电位升高B.静息电位降低C.动作电位升高D.不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42、下列关于神经元中突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B.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器C.突触小体能与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D.一个神经元有多个突触小体【答案】B4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16、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光B.水C.温度D.病虫害【答案】C4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不需要 O2 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 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答案】C45、关于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A.听觉估计时间准确度比视觉高B.通常活动内容丰富可能导致对时间的低估C.视觉估计时间准确度比触觉高D.心情好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快【答案】A4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描
17、述,正确的是()。A.在 m 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 n 条肽链中,至少含有 m+2n 个氧原子B.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由 DNA 和 R 基共同决定C.细胞中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只发生在核糖体上D.若在待测物质中添加苏丹染液出现橘黄色,则该待测物质存在蛋白质【答案】C4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间常利用酵母菌将豆腐制作成腐乳B.需借助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克隆牛C.生产香蕉脱毒苗的原理是基因工程D.单倍体育种过程不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答案】B48、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遵循一定的依据。下列所述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
18、展需要相符的教学目标B.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C.对于课程标准中没有对应具体内容标准的教材章节,不设计教学目标D.研读课程文件与教科书.确定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答案】C49、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C.DNA 复制和转录都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 mRNA 为模板D.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答案】C50、自然水域比封闭式鱼塘更适合家鱼产卵,其原因是具有较强的水流刺激,其过程垂体分泌的
19、激素是()。A.性激素B.孕激素C.促性激素D.促肾上腺激素【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20 世纪 50 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探究:观察: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假设:_。(3 分)实验: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
20、胞和经过处理后的_细胞放在_中。(4分)结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3 分)结论:_。(3分)(2)为了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异同点:相同点:_;不同点:_。(2 分)【答案】(1)“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不含该蛋白质;蒸馏水不能吸水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相同点: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不同点: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不含水通道蛋白。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题是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
21、就是水通道,从而探究水究竟是怎样通过细胞膜的。因此,假设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在实验时,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不含该蛋白质的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结果发现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能吸水;经过处理后不含该蛋白质的细胞则不能吸水。因此,可以说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彼得阿格雷制成的两种人造细胞膜,其中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的含有水通道蛋白而没有变化的则不含水通道蛋白。但它们的基本骨架都是磷
22、脂双分子层。二、(材料)材料:某教师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课的教学思路片段如下: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问题,需从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取下细胞置于培养液中培养,推测培养瓶中应该加入哪些培养物质才能让细胞活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里的活细胞要存活是否也需要这些物质引出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师弓导学生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对比分析不同食物中共有的营养物质,据此推测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师提供皮肤细胞培养液的配方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际培养细胞时,添加的物质和前面推测的物质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回顾摄入的食物归根结底来自组成这些生物体的细胞,使其体会细胞从外界吸收的物质具有构
23、建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教师提供细胞各种结构成分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的事项。(10 分)(2)结合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计划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10 分)【答案】三、材料:某教师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材、提取、过滤、色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且实验效果良好:(1)用女贞叶替代菠菜叶;(2)用 95%乙醇替代丙酮;(3)过滤时,原来的做法为“将研磨液倒入有脱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优化后的做法为“不用过滤,用尼龙布覆盖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离时。原来的做法为“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定位线,再用毛细管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滤
24、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 23次”,改进后的做法为“用 2 片盖玻片,外面包裹 2 层纱布直接在尼龙布上蘸取滤液,印到滤纸上一次即可”。问题:(1)分析该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12 分)(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8 分)【答案】(1)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女贞叶替换菠菜叶是由于女贞叶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丙酮易挥发且有毒,换成 95%酒精更安全;改进后,叶绿素提取液不用倾倒在脱脂棉的漏斗中,减少提取液损失,使操作更简便;用毛细吸管划线的环节,操作不方便极易出现错误,改进后用盖玻片蘸取滤液印在滤纸上会减轻学生的实际操作负担,能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实验现象及其总结归纳上。(每点
25、 3 分)(2)随着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提升,高中生物实验将会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大量涌现。不论是眼下的应试环境还是素质教育培养,高中生物实验课程都将进一步发挥它的教学效果。未来生物实验必将成为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实验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包括: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关注实验安全问题,减少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规范操作,以引导学生思维为出发点,以探究性学习为实验过程的手段。探究的程度与步骤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只有其中的几步。有据可依原则。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的知识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
26、方向,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处理实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条件,主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实验整体的可行性,从而考虑设计的实验是否可行。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原则。四、材料:“DNA 是遗传物质”的教学片段一、课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认为,被视为生命中心分子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理由是蛋白质一方面对于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质不仅有二十种基本组成单位,并且形状和大小多样,简单地说,蛋白质是复杂的,这正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条件。直到1928 年,英国的医学细菌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为人类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二、教师呈现问题 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实验
27、最重要的是哪一步?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经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为什么?三、教师展示格里菲思实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组 1:我们认为第四组实验最重要,因为这组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菌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混合,可以转变成有毒的 S 型活菌,是本实验的最大发现。组 2:我们也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四组实验,因为这组实验说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体内的遗传物质还有活性。组 3:我们同意前两组的意见。同时,我们认为,R 型菌由于某种原因稳定地转化成了 S 型菌。五、教师归纳总结,进行追问师:大家说的都是有道理,格里菲思当初做这个实验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已经杀死的 S
28、型菌里的某种因子促使 R 型菌转变成了 S 型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认为只要找到了构成转化因子的化学物质,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他找到了吗?【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本课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材中
29、,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明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共同学习后的结果,即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收获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根据上一个实验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实验。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自然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五、(材料)材料:某教师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30、”一课的教学思路片段如下: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问题,需从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取下细胞置于培养液中培养,推测培养瓶中应该加入哪些培养物质才能让细胞活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里的活细胞要存活是否也需要这些物质引出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师弓导学生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对比分析不同食物中共有的营养物质,据此推测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师提供皮肤细胞培养液的配方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际培养细胞时,添加的物质和前面推测的物质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回顾摄入的食物归根结底来自组成这些生物体的细胞,使其体会细胞从外界吸收的物质具有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教师提供细胞各种结构成分问题:(1)结合材料
31、:分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的事项。(10 分)(2)结合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计划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10 分)【答案】六、材料:某教师为了讲解清楚细胞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首先借助Flash 动画演示分裂间期的动态画面,之后教师演示放大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在问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比较画面。之后提问: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用两根细铁丝演示一下这个时期的主要变化学生演示并回答。提示:将两根铁丝交叉后用拳头握于中间。其拳头代表一个着丝点,这就是染色体的 DNA 复制。问题:(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处运用了演示,请说明该教师用到的演示类
32、型并列举出其他类型的演示技能。(8 分)(2)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12 分)【答案】(1)该教师播放动画用的是声像法,利用铁丝做成模型用的是展示法。除了这些类型外,演示技能还包括:分析法:从分析实验现象人手,启发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新概念,获得新结论。归纳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质疑法: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规律认识实验和微观本质。(2)应用原则和要点:针对性和目的性。选择的演示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选择的实验能为生物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服务。适用性和鲜明性。选用的
33、仪器要大小恰当,实验装置和操作简便易行,装置要高低适宜和美观。演示所用时间短。演示的实验现象鲜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示范性和可靠性。教师能给学生做规范的、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演示与讲授密切结合,善于引导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七、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例如,案例“探究培养液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课题中基本程序是:1分组分工:2确定具体探究的因素:3制订实验方案并实施:4统计、分析:5讨论并得出结论。问题:(1)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评价
34、(10 分)(2)在确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0 分)【答案】(1)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如对比实验);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能否准确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相关数据;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2)教材特点,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即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分
35、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教师自身的特点。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组织形式。八、“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包括:氨基酸结构和种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分子多样性;蛋白质功能。(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种类;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脱水缩合、肽链形成具有空问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独立操作水平);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
36、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活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故设计球棍模型模拟氨基酸结构的合作探究活动。特别是要形成对氨基酸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下一步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活动用具:桔红色球氢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绿色球氧原子,蓝色球氮原子,小铁棍化学键弹簧棍碳氧双键。九、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
37、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 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 2 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
38、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 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 分)。【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
39、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
40、1 号。)【博物馆展区 1 号欧文顿实验】展板 1 内容:1895 年,欧文顿选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 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一十、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 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 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 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 A,其原因是_。(3 分)(2)若用家蚕作为表
41、达基因 A 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6 分)(3)若要检测基因 A是否翻译出蛋白 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选填“蛋白 A 的基因”或“蛋白 A的抗体”)。(3 分)(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3 分)【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 A 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
42、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蛋白 A 的抗体(4)外源 DNA 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 A 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的方法,蛋白质 A 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 A 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等人曾经在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能使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 片段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