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3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 标1、经历利用轴对称变换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加深对轴对称变换的认识.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下列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 教学重 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教学难 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在解题思路上需要作一些转换,例如例 2,是本节教学 的难点.设计亮 点教学过程备 注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温故检测: 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 2.悬念、引子、思考: 将一把三角尺
2、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二交流互动,探求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合作学习:分三组教学活动材料教学活动材料 1: 如图 2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ABAC,AD 平分BAC,交 BC 于 D, (1)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剪下来,然后沿着顶角平分 线对折,仔细观察重合的部分,并写出所发现的结论。 (2)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教学活动材料 2:如图 2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AD 平分BAC,交 BC 于 D, (1)根据我们已经获得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图 2-5 中等腰三角形 ABC 的对称轴 是什么?ABD 各个顶点的对称
3、点分别是什么?由此可见,将ABD 作关于直线 AD 的轴 对称变换,所得的像是什么? (2)根据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找出图中的全等三 角形,以及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3)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教学活动材料 3:如图 2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AD 平分BAC,交 BC于 D, (1)根据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 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角 (2)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发给学生活动材料,四人一组先合作学习,再交流讨论,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过程,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
4、间和机会,来清晰地、充分地讲出自己的发现,并加以引 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或“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 线合一. 2多媒体演示:教师借助媒体的动态效果,介绍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 一边上中线、高线及角平分线的相对位置,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图2-5ABC D2图2-7ah3解决节前图中的悬念,如果重锤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那么可以判定梁是水平的. 你能说明理由吗? 4应用定理时的推理格式: 用几何语言表述为: 在
5、ABC 中,如图,ABAC BC(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在ABC 中,如图 (1)ABAC ,12 ADBC,BDD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ABAC,BDDC ADBC,12 ( 3)ABAC,ADBCBDDC,125例题学习 例 1 如图 2-6,在ABC 中,ABAC, A50,求B,C 的度数. (板书解答过程)例 2 (P36 课内练习 2) 已知线段 a,h(如图 2-7)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 ABC,使 底边 BCa,BC 边上的高线为 h. 教学中可作如下启发: (1)假设图形已经作出,如课本图 28,BC 长已知,可以先作出 BC 边, 要作等腰三角形 AB
6、C,关键是要作出哪一个点? (2)已知 BC 边上的高线的长度为 h,你能作出 BC 边上的高线吗?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中线有什么关系?由此能确定顶点 A 的 位置吗? (例 2 是运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作法思路需要作一些分析转换,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练习 填空: (1)在ABC 中,ABAC,若A40则C ; 若B72,则A . (2)在ABC 中,ABAC,BAC40,M 是 BC 的中点, 那么AMC ,BAM . (3)如图,在ABC 中,ABAC,DAC 是ABC 的外角。BAC180 B,B 1 2 DAC C(4)如图,在A
7、BC 中,ABAC,外角DCA100,则B 度。 (以此来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强化能力.ABCDABCD12图2-6ABCAB CD3ABCDE探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大小关系。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BD、CE 分别是两底角的平分线。 猜想:BDCE. (需要学生把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和几何图形,再进行归纳、猜想、推 理,要求更高些;初衷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归纳、猜想、推理的自 主学习的能力,以上两例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 况选用)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共享.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 (采用谈话式小结,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梳理 知识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知 识整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作业安排: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