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童年记忆中的过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童年记忆中的过年.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童年记忆中的过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年一进入腊月,农家好像就能提前嗅到新年的气息。首先,劳碌一年的大人,陆续整理起自家的农具,院落清扫得干洁净净,喜迎新年的到来。腊月20日一过,街上便搭起肉架,肉架旁并排支起几口大锅,有农家“散养的生猪不断送来,邻里诸家一结合,“兑钱将整头猪“批了买了,然后由屠夫给杀猪分肉。猪杂碎归屠夫,算作支锅钱,屠夫戏称这副杂碎叫自己的一点“长进儿。酒客多或办喜事用杂碎的人家,只需掏五块钱,便能拿走包括整个猪头,四个猪蹄,外加心、肝、肺、肠、肚等全套杂碎;在今日不过半个猪蹄的价钱,但在那个时候,不是预备款待特别的酒客,一般人家不会买它。 过年时,小男孩儿会将自
2、己积攒了多日的“钢镚,从口袋角一股脑摸出来,毫不吝啬的买挂“小鞭,躲在墙角一个一个当心翼翼地拆散了,然后放入口袋,时不时掏出来燃放一、二响,那种炫耀,“显摆的真是得劲! 活泼天真的小姑娘,一到年跟儿,更是喜从天降,“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小妮儿要花!小孩儿要鞭炮!老婆婆要衣裳!老爷爷打饥荒!她们三个或五个成堆儿,十个或八个成群儿,脚下跳着皮筋舞,口中唱着童谣歌,歌声此起彼伏,旋律铿锵优美。这歌声,这旋律,直至延掩在庆祝新年的鞭炮声中 “腊八祭灶,不过是老黄历。自我开始记事儿起,从没目瞩过真正的“祭灶仪式。“祭灶芝麻糖糖,倒是“家家户户年年买,老老少少个个吃。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
3、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上香笼,年三十儿、吃饺子儿,年初一、拜邻里,年初二儿、串亲戚儿这首民谣,至今仍旧在原阳黄河岸边“黑岗口一带“留传。在我的家乡,吃过“祭灶糖,过年的序幕就算拉开了。 童年优雅的记忆里,雪和年好像有着某种特别关系,只要天上开始下雪,年很快就要到来了;哪怕一个冬天不下雪,春节一到,雪准从天上飘下来。因此,在我还弄不懂啥时间是春节的时候,脑海中就给“春节刻了个“记号,那就是:“天上一下雪,春节就要到了!。直到上了小学,才慢慢明白,原来雪和年不是“亲戚,不过两者都喜爱在“冷的时候出现而已。 童年,我特别喜爱过年下雪。平常,虽冬季下雪也
4、不少,但我还是觉得比不上过年下的雪。平常下雪,除感到冷以外,没有别的特别的感觉。而过年下雪则不同,那雪下得有活力,下得有激情!正是因为如此,童年,每遇过年下雪,娃娃们堆雪人我必参加其中。而且,不惜小手冻得通红,不惜弄湿袄袖被罚打屁股,肯定要将雪人堆成大大的,然后找个红萝卜给“雪人安个鼻子才肯作罢。 遥远的记忆里,好像家乡还有小伙儿年前结婚,新娘年初二回门的风俗。 遇结婚喧闹的场景,小孩儿只能是占个高处看看喧闹,或掺和到抱幼儿“妈妈当中抢个喜糖什么的,至于晚上新房里关门喝喜酒、闹洞房之类的活动,那都是大哥哥们的“特权。即使偶尔混进去一两个胆大的小孩儿,最终,还是要被提着耳朵揪出屋外。毕竟,诸如闹
5、洞房之类的“活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多少还是有点“少儿不宜。 年初二,新女婿“回门儿算是出喧闹戏。这天,一些大小伙儿顾不上吃午饭,提前就在村口“守株待兔,拦到“回门女婿,不管他如何“求情或“敬烟贿赂,脸上肯定是要被抹上黑灰的。当然,有时也不乏一两个狡猾的“家伙,午饭不吃就翻墙溜掉了。 过了初二,路上就陆续挤满了串亲戚的客流,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客流中提篮子走路的居多;拉平车的次之;有时也会过辆“马车;但最最耀眼的物件,要数偶尔才过得一辆的“自行车了,车铃“叮铃、铃、铃一响,立马引来几多羡慕的目光。那个年月,自行车已算是“现代化代步工具了。 我童年的时代,农家过年串亲戚,礼品不过三、五串柿饼而
6、已,但礼轻情义重。尤其一个“情字,确能表达到淋漓尽致。 记得六岁时,曾随祖母到姑奶家拜过年。那次姑奶似乎是病了,半躺着或靠在床头上,姑奶和祖母一见面,姑嫂俩就拉着双手亲切问候。姑奶说:“您岁数大来看我,真过意不去;“您不是不大好有病吗;“我得下来床说话;“自家哩老姑娘,不多礼,不多礼;“嫂您身体可硬朗?;“托你福呀!;“孩儿们粮食够吃吗?;“托您福,都有余剩!;“奴妞叫娘家人挂心啦姑奶流出眼泪;“可别说,有个头疼脑热,娘家人不连心,哪个连心呐?祖母撩衣襟擦去了姑奶脸上的泪花。 该吃饭了,在祖母的指使下,我给姑奶磕头拜了年,姑奶高兴地从衣袖中摸出个手帕卷来,打开后从中拿出两张半新的“贰角纸币给我
7、。祖母见状,忙又从我手里拿回一张,说是给多了,孩子小,钱不会花,掉了惋惜。我不情愿地退出一张给祖母,祖母放到了姑奶够不着的桌面上;最终,那张“贰角的纸币还是留在了姑奶家。 我的童年记忆里,对过小年的印象不深,除了吃汤圆,放鞭炮以外几乎是空白。请问过父亲,老人家说不惊奇,那时候农村还没用上电,夜间熄灯瞎火,不喧闹,多了也就是白天不定谁敲敲鼓,打打锣,不经意就是没印象。不过,童年记忆中对正月十九日的“添仓端“灯盏印象颇深:正月十九日这天晚上,小孩儿三五成群,大罗卜切开挖个凹口,搓个纸捻凹口里一放,“灯盏就算做成了。然后每个小孩儿端一盏,到当年娶了新媳妇儿的人家去讨油,讨油时口中要念念有辞;如“踢踢您的桌,来年生一窝;“踢踢您的柜,来年生一对等等。嘴巧的自然讨得油多,嘴拙的小孩儿自然讨得油就少。小孩儿讨得油后,再把“灯盏放在一起燃,谁的“灯盏亮的时间长,证明谁的口才好。家乡有这个风俗,当年娶了新媳妇儿的人家自然有“油预备,以免哪个“捣蛋鬼唱出不好听的词句来。这也算是家乡“年文化乐章的一个小音符吧。 享受生活借来的京城美好岁月 本文标题:童年记忆中的过年 本文链接: s:/ 延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