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指导制度构建中的几个法律方法论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指导制度构建中的几个法律方法论问题.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 4卷2 0 0 8年)案例指导制度构建中的几个法律方法论问题倪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 0 0 1 0 2)摘要: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我国法制稳定与统一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案例指导制度在制度构建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形成的法律依据问题,在制度运行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增强立法机关对指导性案例形成的监督,赋予指导性案例强制力;对法院和法官的角色正确定位,加强法官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的义务。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法律方法论;法律效力问题中图分类号:D 9 2 0
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1-4 2 2 5(2 0 0 8)0 3-0 0 6 6-0 4收稿日期:2 0 0 7-0 9-1 9作者简介:倪斐(1 9 8 2-),男,安徽安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系博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确定由立法机关统一负责法律的制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立法工作一直相对滞后,更缺乏法典性的法律规范,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现有的法律条文大多比较抽象、笼统,原则性的规定较多,导致审判实践中法官在适用具体法律裁判案件时,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出现执法尺度的偏差,影响法律实施的效果。为了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解决审判
3、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问题,案例指导制度被提上议事日程。2 0 0 4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 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 0 0 4-2 0 0 8)第二部分第1 3项规定:“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等方面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标准、编选程序、发布方式、指导规则等。”由此,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从制度规划走向了具体制度的构建。一、案例指导制度及其方法论要求案例指导制度的内涵特征主要有三:一是拘束力,它对同类案件的当事人和法官能起到规范作用,从而体现法制统一;二是自足力,
4、即通过指导性案例的确立,达到修正、完善、创制法的能力,从而在维护法制稳定的同时使法律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三是辅助性,即就制度地位而言,案例指导制度应处于成文法的辅助地位,起到补充作用。1在构建案例指导制度的诸多原因中,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实现同案同判(即相同案件,相同处理)这一符合自然正义的程序原则。2“同案同判”的前提是要求作为参照标准的指导性案例能够弥补法律漏洞,使得整体的法秩序能够对社会生活进行有效规范。指导性案例的形成过程是法院从事法律漏洞的弥补的过程,也是“同案同判”原则的方法论前提。(一)指导性案例形成中的法律解释根据魏德士的观点,法律适用者有义务首先说明其用来评价事实的一般法律规
5、范。如果缺乏法律规范,法官在法律续造的时候就有义务自己采用一个规则。该规则不能只适用于正在经手的案件,而且应当具备一般性和普遍性。如果出现类似案件,原则上法院有义务适用早先所采用的规则。方法论要求法律与法官裁决之间应当具有一个推导关系,所以法官必须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他对法律规定的解释。3指导性案例是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形成,对于法律个别规范的缺失,法官在具体案件中需要进行法律解释(广义上的)来加以弥补,对于这样的法律解释,在方法论上有两种不同的目标:主观论和客观论。主观论是以探究历史上立法者的心理意愿为解释目标;客观论是以解析法律内存的意义为目标。主观论的真理在于:法律与自然法则不同,它是由
6、人类所创造的,它表现立法者创造可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秩序的意志。法律背后隐含了参与立法之人的规定意向,其价值、追求以及其对事物的考量。客观论的真理在于:法律一旦开始适用,就会发展出固有的实效性,其将逾越立法者当初的预期。法律介入立法者当时不能全部预见的多样而且不断变更的生活关系中,对一些立法者根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法律必须提供答案。4指导性案例的形成目的在于将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 4卷第3期S H A N T O UU N I V E R S I T YJ O U R N A L(H U MA N I T I E S&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B I MO
7、 N T H L Y)V o l.2 4.N o.32 0 0 8其置于一个法秩序整体之下,弥补个别规范的缺失,因而,有必要对于法秩序中已有的法律规范的立法意图进行探讨,从而抽象出立法本身的价值和原则,对指导性案例加以引导。然而,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相对滞后性,难以对社会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需要法官在具体案例中提供合理的解释,据此作出判决。正如拉伦茨所言,解释的最终目标不是探求历史上立法者之意志。然而,如果因此认为历史上立法者的规范企图及其可认识的规范想法,在解释上完全没有意义,那就太过分了。4(二)具体案例事实阐释中的类推适用指导性案例形成以后,法院应当根据同案同判的平等原则对以后的相同案件作
8、出相同处理。黄茂荣先生认为,自相同案件,应相同处理的要求,导出类推适用之法律补充的方法。5类推适用,系就法律未规定之事项,比附援引与其性质相类似之规定,以为适用。6在类推适用的情形,由于拟处理的案件与指导性案例间在特征上并非同一,因而关于其“相同”的认定,事实上是“类似”的判断。所以两个法律事实互相“类似”,指它们在某些方面一样,但在另一些方面则不一样。在类推适用的情形,拟处理的案件的特征,与指导性案例的特征,既非相同也非绝对地不同,但在接受法律评价的事项上,它们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在逻辑上要进行同一或非同一的判断。首先是法律判断,必须先对拟处理的案件在现行法律中寻找解决的依据,规范缺失时才考
9、虑指导性案例。其次是事实判断,对拟处理案件的事实构成与指导性案例的事实之间进行比较,判断拟处理的案件是否具有指导性案例的一切重要的特征,其所不具备之特征是否影响案件的结果。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作出相同判决或不同判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能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近代司法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法律适用的平等性,它的含义在于要求对于同一法律事实类型适用同一法律规则,得出同样的判决结果。同案同判目的就是实现法的平等性价值,让当事人能感知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并进而确定自己稳定的生活预期,最终实现法律平等适用的宪政理想。同案异判更多的时候只会削弱当事人对法律以及诉讼的信赖,破坏人们对稳定生活的预期。二、案例指导
10、制度在法律方法论上的困境(一)指导性案例形成过程中法律方法论上的困境指导性案例的形成本身是一个演绎推理的产物。首先,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的局限性,从而会造成法律规范语言的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情况,导致表面上看来是十分明确的法律概念,其外延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清晰;其次,被视为大前提的法律规则总是要根据特殊情况来看是否适合作为前提条件;此外,作为裁判者的法官本身也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分子。在审理过程中,对事实的描述和归摄的过程就必然会注入审判者的主观判断,进而影响着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1指导性案例形成过程中法律方法论上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法律漏洞的认定与指导性案例形成的必要性。根据黄茂
11、荣先生的观点,各种法律漏洞的发生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立法者思虑不周。要么是立法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该案例要么是曾考虑到,但不周详;二是在法律上有意义之情况的变更;三是立法者自觉对拟予规范之案型的了解还不够,而不加以规范。5对于法律漏洞的考虑本应是立法者的任务,法官只能是在具体案例出现而没有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时,才得以发觉法律漏洞的存在,但问题是法官有没有权力认定法律漏洞?怎么认定?认定后法官能否进行法律漏洞的弥补?另外,真正的法律漏洞来源于立法者,也就是说,真正的法律漏洞在于法,而不在于法官,法官在我国现行的法治原则下是无法突破已有的法律原则与内容的。既然指导性案例不能改变现行法律的内容与原则,又
12、该如何解释其构建的必要性?如果不回答这些问题,指导性案例形成的法律依据和方法论依据则不明确。2、法律解释权上的冲突。按照拉伦茨的理解,法律解释的任务在于:清除可能的规范矛盾,回答规范竞合及不同之规定竞合的问题,更一般的,它要决定每项规定的效力范围,如有必要,并须划定其彼此间的界限。4法律漏洞的存在事实是不可否认,在原有法秩序下进行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之一。无论是立法者的立法解释还是法院的司法解释都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途径,但具体到指导性案例,仍然存在法院对法律解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如何保证法院对于指导性案例的法律阐释与立法者制定的法律之间保持基本原则的一致,在保持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如何
13、使指导性案例具有现实性,能有效解决现实的社会纠纷?在我国并未承认法官造法原则下,法官在指导性案例形成中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更值得思考。(二)案例指导制度运行中法律方法论上的困境1、指导性案例本身的效力:事实参考或规范效力。与“判例”和“先例”不同,“案例”一词可以泛指所有具有示范意义的实例,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先例”或者“判例”则特指可以在司法裁判中能够被直接作为裁判依据的实例,都有其特定的法律涵义。龚稼立法官认为,在案例指导中,案例的效力完全是说服性的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对于是否参考和借鉴案例,具有很大的选择权,即使不参照案例,也不须向本法院的审判委员会或上级法院做专门说明,更不须承担任何责任
14、。但在先例判决或判例指导中,案例的效力虽然没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对是否参考和借鉴案例的选择权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如果法官没有参考或借鉴“先例”或“判例”进行裁判,不但要说明理由,一旦出现错判,还要根据本法院的特别规定在行政上承担一定的责任。这说明,尽管在审判实践中采取先例判决或判例指导做法的法院没有对“判例”和“先例”规定法律上的拘束力,倪斐案例指导制度构建中的几个法律方法论问题第3期6 7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 4卷2 0 0 8年)但实际上的拘束力与以往的案例指导有明显的不同。有关法院之所以强调判例或先例有别于一般性的典型案例,其用意就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
15、典型案例在审判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说服”法官对其予以遵循。7对此,陈灿平法官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指导性案例”是指:由最高人民法院依审判管理职能确立的、经适当程序确立并经适当形式公开发布的、具有典型监督和指导意义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案例。“指导性案例”应当在指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等权威的刊物上发布,它具有审判实务方面指引、导向的实际影响和具体、明确的指导作用,即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事实上的拘束力”是指:本级和下级法院必须充分注意并顾及,否则如明显背离并造成裁判不公,将面临司法管理方面惩罚和纪律处分的危险,案件也将依照法定程序被撤销、改判或者被再审改判。这种危险,表面
16、上看是因为明显背离了“指导性案例”,实质上却是通过“违反了明文规定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来实现的。“事实上的拘束力”,实际上就是从审判管理和司法方法角度给法官增加一种对“指导性案例”的强制性的注意义务,再绕道通过法定规则以实施惩戒。8因而,指导性案例仅具有事实参考作用还是具有实际的强制法律效力取决于不同的制度设计和考量,是对案例指导制度本身的一个定位。2、诸多因素影响“同案同判”中方法论作用的发挥。按照法律条文主义的观点,法律在本质上就是规则,法律条文不但预先界定了案件的性质,也决定着案件如何处理的程序,甚至直接决定了案件的判决结果。因此,依据条文与证据之间的逻辑推演,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可以预期的,
17、法律上相同的案件应该得到相同的处理。但是,事实远远不是如此法律上相同的案件,拥有同样的证据支持,却常常得到不同的处理。在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 中,布莱克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受到法律条文的影响,更受到案件本身的社会结构的影响。否则,人们就无法解释相同的案件为何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对案件的处理,除了法律的技术性特征的应用,也就是法律规则具体应用于实际案件中的过程之外,每一个案件还有其社会特征,包括谁控告谁?谁处理这一案件?还有谁与案件有关?对立双方以及第三方和其支持者的社会地位如何?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有多大?控辩方是个人还是组织?这些人的社会性质构成了案件的社会结构。
18、在布莱克看来,每一案件都是社会地位和关系的复杂结构,这一结构对于理解在法律技术特征上彼此相同的案件的法律变异是最为关键的。通过分析案件的社会结构,而不是进行法律条文的推演,大致可以预测和解释案件的处理方式与判决结果。在此意义上,法律是可变的。它因案件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它是相对的。9此外,对于裁判依据的稳定性,卡多佐认为,判例法的规则和原则从来也没有被当作终极真理,而是作为可资用的假说,它们在那些重大的法律实验室司法法院中被不断地重复检测。每个新案件都是一个试验。1 0法律条文及原则也是“没有什么稳定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流动的和可变的。世界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 变成”。在这个流变
19、的过程中,法官裁判时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对案件进行梳理、组合、提炼和升华。因此,即使是指导性案例明确规定了相关案件的处理结果,但这种处理结果的合理性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相应的也会发生改变,“同案同判”中类推适用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正如考夫曼所认为的,类推比归纳和设证还要不确定、大胆和有风险。主要是类推程序的有效性所依赖的两个因素。第一,为了扩展比较的基础,人们必须尽可能地出示许多“案例”;法律人也很尽力这样做,但大多数人无意去强调类推。第二,类推的有效性相当根本地取决于比较点(比较第三者)的选择,而且取决于确定被比较者之特征。1 1所以,在实际发生的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的比较上,法官对于两个案件的特征
20、的不同认识,比较点的选择,都参予了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指导性案例的实际作用。三、问题的解决途径(一)指导性案例形成过程的解困法院或法官的正确定位案例指导制度本质上是法院角色的回归,将改变过去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实际上谋得立法权的不规范的现象,因为我国 立法法 规定的我国成文法的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以成文法表现出来的各种法的形式的总称,而由法院和检察院制定的司法解释显然不是我国成文法的形式,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法院的职责是依法审判,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法院或法官都不具有造法的法定权力。因而
21、案例指导制度更深层次目的是让法院正确定位,应该是逐步取代司法解释制度。指导性案例必须与立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保持一致。法院在案例指导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尊重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在实践中指导性案例主要起补充作用。首先,必须区分法官造法和法律解释(狭义)两种不同行为的性质。法官造法是指司法裁判已经超越法律原本的计划,而对之作或多或少的修正。这种“超越法律的法的续造”当然也必须符合整体法秩序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常是为了使这些原则(相较于法律所规定者)更普遍适用4。属于客观论的法律解释方法观点。法律解释就是解释者将自己对法律文本意思的理解通过某种方式展示出来。1 2法律解释赋予立法者的调整意志以决定性
22、作用,属于主观论的法律解释方法。法官造法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体制下,法院没有被赋予立法权,当然不承认法官造法,但法院在适用法律审理案件过程中对相关法律的解释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国所6 81傅蔚蔚,张旭良.试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之建构J.法律适用,2 0 0 6(1-2):1 7.2刘作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J.法律适用,2 0 0 6(8):5.3 德 魏德士.法理学M.丁晓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5:2 8 4-2 8 5.4 德 卡尔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1 9 7-1 9 8.5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
23、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1:3 8 2,3 3 5.6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4:1 9 3.7龚稼立.关于先例判决和判例指导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 0 0 4:1 7-2 1.8陈灿平.案例指导制度中操作性难点问题探讨J.法学杂志,2 0 0 6:1 0 1.9 美 布莱克.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M.郭星华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2:1 0 6.1 0 美 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5:1 0.1 1 德 考夫曼.法律哲学M.刘幸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4:1 1 6.1 2张志铭.法
24、律解释操作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1 6.参考文献:(责任编辑:佟群英)拟构建的案例指导制度也必须在现行的立法体制框架内进行,不属于法官造法,而是一种在立法框架内结合具体案例的法律解释行为。其次,应当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上位法律依据。案例指导制度表面上虽然是法院自身内部规范,但由于法院通过审理案件带来的司法影响是普遍的,这使得案例指导制度实质上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指导制度是对现行司法解释体制形式的重新转换,如果不在法律层面解决像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法律效力问题,案例指导制度的合法性难以保证,有可能会实质上对原有立法作出修正。通过更高层次的立法对案例指导制
25、度的规定,这样就能够预防案例指导制度所带来的法律解释权上可能发生的冲突。最后,还应当加强指导性案例的立法监督。指导性案例的筛选过程应当有立法者的参与,因为立法者对于指导性案例是否与原有法律精神保持一致有更准确的判断,保证指导性案例与整个法律体系的一致性,而不是对原有法律体系的破坏。指导性案例形成后,随着立法实践的变化,法律会重新制定、修改或废除,单个指导性案例的合法性以及存在的必要性会受到影响。因而,有必要对指导性案例的进行及时的调整,当然具体指导性案例的退出机制是由立法机关审查还是法院自行审查来完成有待进一步探讨。(二)案例指导制度运行过程的解困指导性案例的正确定位1、赋予指导性案例一定程度
26、的强制效力。案例指导制度在运行中遇到的方法论上的一些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指导性案例的地位模糊引起的,有必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定位,才能明确指导性案例是作为事实的参考效力,还是具有规范效力。根据以上分析,案例指导制度必须有高阶位法的依据,那么指导性案例就不应当仅仅是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作为参考的一个事实,而是只要案件主要性质相同,就应当作出相同判决,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义务,也是案例指导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2、法官在判决书中的说明理由义务。审判过程是一个在各种法律合力下的法律实施和适用过程,也是法官的法律技术和社会正义观念的体现过程。在判例法国家,先例对后来案件的拘束力基于判决理由,因为判例法
27、规则就包含于判决理由之中。所谓判决理由,就是法官为了支持其判决而提出的理由,即法官以先例中的关键事实为前提,对有关法律原则或规则所作的明确或隐含的阐述。判决理由概括了先例中的关键事实,并且规定了以后与这些关键事实相伴随的法律后果。由于案例指导制度中的案例偏重于适用法律的适当性论证,故在裁判说理中,无需如判例法制度中的法官一样需要首先去“发现”有关规则,而只需要以充分的说理使他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正当化,尽量减少法律适用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案同判,增强结果的可预测性,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心。总之,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不是独立于现行的法律而存在的,必须是对现有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的补充和完善。案例指导制
28、度对法官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拘束力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才符合制度构建的初衷。增强制度构建与运行的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倪斐案例指导制度构建中的几个法律方法论问题第3期6 9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 4卷2 0 0 8年)S e v e r a l L e g a l Me t h o d o l o g yP r o b l e msi nt h eC a s eG u i d i n gS y s t e mN IF e i(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29、 c e,B e i j i n g1 0 0 1 0 2)A b s t r a c t:T h ec a s eg u i d i n gs y s t e m i so n eo f t h e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e n t so f C h i n e s ej u d i c i a l r e f o r m,a n di sa ni m p o r t a n t m e a s u r et om a i n t a i ns t a b i l i t ya n du n i t y.I ti sa l s om e a n i n g f u
30、 lf o ri m p r o v i n gj u d i c i a l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a n da c h i e v i n gt h ej u d i c i a lj u s t i c e.H o w e v e r,t h el e g a lb a s i sa n dl e g a lv a l i d i t yo ft h eg u i d i n gc a s ea r eq u e s t i o n a b l e.T os o l v et h e s ep r o b l e m s,t h el e g i s l a t
31、 u r eb o d ys h o u l ds u p e r v i s et h e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t h eg u i d i n gc a s e.T h ec o u r tsa n dj u d g esr o l es h o u l db ec l a r i f i e d.T h eo b l i g a t i o no ft h ej u d g ese x p l a n a t i o ni nj u d g m e n t ss h o u l db es t r e n g t h e n e d,a n d
32、t h eg u i d i n gc a s es h o u l db eg i v e nb i n d i n gf o r c e.K e yWo r d s:t h ec a s eg u i d i n gs y s t e m;l e g a l m e t h o d o l o g y;q u e s t i o n sA n a l y s i so f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J o u r n a l E d i t o r s C h o i c eo fA r t i c l e sa n dP r i n c i p l e s
33、t oF o l l o wZ E N GZ h i-h o n g(E d i t o r i a l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c h o o l J o u r n a l,G u a n g d o n gE d u c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e,G u a n g z h o u,G u a n g d o n g,5 1 0 3 0 3)A b s t r a c t:T h ee d i t o r ss e l e c t i o no f c o n t r i b u t e da r t i c l e si sac
34、o m p l e xt h i n k i n gp r o c e s s,w h i c hi si n e v i t a b l ya f f e c t e db yt h ei n t e r n a l f a c t o r so f t h ee d i t o r ss u c ha st h e i rp r o f i c i e n c y,s t u d yo r i e n a t i o n s,a n dw e a k n e s so f c h a r a c t e r,a sw e l l a st h ee x t e r n a l f a c
35、t o r sl i k et h eg o a l so f t h ej o u r n a l,t h es p e c i a l i s t st og oo v e r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o w e ra n ds e n s i b i l i t y,a n dt h ef e e d b a c k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h ee d i t o r so ft h ej o u r n a l so fh i g h e
36、re d u c a t i o ns h o u l di m p r o v et h e i rp r o f i c i e n c y,o v e r c o m et h e i rw e a k n e s si n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t i m u l a t et h e i re x t r i n s i cm o t i v a t i o n.O n l yb yd o i n gs ow i l lt h e yb ea b l et oa n a l y z et h ee x t e r n a lf a c t o r s,
37、t or e f l e c to nt h e i r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a d j u s tt h e i rs e l e c t i o ns oa st oe n h a n c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s c h o o l j o u r n a l sa n dp r o m o t et h es m o o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j o u r n a l s.K e yWo r d s:j o u r n a l s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38、 t i o n;t h ee d i t o r ss e l e c t i o no f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a f f e c t i n gf a c t o r sP o l i t i c so fR a c i a l V i s i b i l i t yA n dC h i n e s eL IG u i-c a n g(C o l l e g eo f L i b e r a l A r t s,S h a n t o u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t o u,G u a n g d o n g5 1 5 0 6
39、 3)A b s t r a c t:A l t h o u g hs t u d i e so ft h ep o l i t i c so fr a c i a lv i s i b i l i t yt r a n s c e n dA n t h r o p o l o g ya n dS o c i o l o g ya n dh a v ed r a w n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f r o m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w o r l d w i d e,c o n c e r n so ft h er e l a t i
40、o n sb e t w e e ne t h n i c i t ya n dl i t e r a t u r ea r et ob es e e ni nC h i n a.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t op r o b ei n t ot h ep o l i t i c so f r a c i a l v i s i b i l i t ya n di n v i s i b i l i t yi nA m e r i c a nc u l t u r e,a n dh o wt h ev i s i b i l i t yp o l i
41、 t i c sp l a y so u ti nt h es t e r e o t y p e so f C h i n e s ea n d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 s.K e yWo r d s:e t h n i c i t y;v i s i b i l i t y;p o l i t i c so f r a c i a l v i s i b i l i t y;C h i n e s eF o r g i n gI r o nT o w e r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i nS o u t h e a s
42、tA s i aw i t hB l o o da n dS w e a t:I nH o n o ro fZ e n gsB r o t h e r sL I A N GD a n(C o l l e g eo f L i b e r a l A r t s,S h a n t o u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t o u,G u a n g d o n g5 1 5 0 6 3)A b s t r a c t:T h ee a r l ys t a g eo fM a l a y s i a nl i t e r a t u r ew a ss o a k e
43、dw i t ha w a r e n e s so fe m i g r a n t s.Z e n gS h e n g t i,o v e r s e a sC h i n e s ew h o s ea n c e s t o r sc a m ef r o m C h a n s h a na r e a,p r o m o t e dg r e a t l yt h ei d e ao f“f o r g i n gi r o nt o w e ro f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 i n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w i t
44、hb l o o da n ds w e a t.”Z e n gS h e n g t i,a l o n gw i t hZ e n gH u a d i n ga n dZ e n gY u y a n g,h i st w ob r o t h e r s,e m p l o y e dt h e i ro w n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st of a c i l i t a t et h el o c a l i z a t i o na n da c t u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C h i n e s el i t
45、 e r a t u r ei nM a l a y s i a.T h e i re f f o r tp l a y e dap i o n e e r i n gr o l ei nh e l p i n gt h e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i nM a l a y s i ag a i nu t t e rf r e e d o m f r o m C h i n a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b e c o m ea ni n d e p e n d e n t p a r t i nt h ek i n g d o m
46、o f t h ew o r l ds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K e yWo r d s:Z e n gS h e n g t i;Z e n gH u a d i n g;Z e n gY u y a n g;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i nM a l a y s i a;“f o r g i n gi r o nt o w e r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i n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w i t hb l o o da n ds w e a t”A
47、 R e v i e w o fC h a o s h a nE v e n t si nJ i a n y a nY i l a i X in i a nY a o l uC H E NZ h a n-s h a n(C o l l e g eo f L i b e r a l A r t s,S h a n t o u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t o u,G u a n g d o n g5 1 5 0 6 3)A b s t r a c t:J i a n y a nY i l a i X in i a nY a o l u建炎以来系年要录h a sm a
48、n yh i s t o r i c a l e v e n t sa b o u t C h a o s h a na r e a.T h e s er e c o r d sa r ev a l u a b l ei nt h a tt h e ya r ee i t h e ru n r e l a t e di nl o c a ld o c u m e n t s,o rh e l pt os u p p l e m e n ta n dr e c t i f yt h el o c a ld o c u m e n t s.T h i sp a p e ri sas y s t e
49、 m a t i cr e v i e wo fJ i a n y a nY i l a iX in i a nY a o l u.I t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1)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J i a n y a nY i l a iX in i a nY a o l ui nt e r m so fi t sr e l a t i o no fC h a o s h a ne v e n t s;2)t h ea c a d e m i cv a l u eo fi t sr e l a t i o no
50、 fC h a o s h a ne v e n t s;3)t h er e a s o n sw h yC h a o z h o ua f f a i r sw e r em u c hn a r r a t e di nt h en a t i o n a l b o o k sl i k eJ i a n y a nY i l a i X in i a nY a o l uK e yWo r d s:J i a n y a nY i l a i X in i a nY a o l u;h i s t o r i c a l e v e n t sa b o u t C h a 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