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心理学案例.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034347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心理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典心理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心理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心理学案例.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心理学所沿用的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自我观察法一种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 2实用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思想;3以操作主义和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和场论 5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 6以整体论作为主要方法论指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

2、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短时记忆是未经思维加工的记忆,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长时记忆是经过加工的记忆,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记忆分为3个阶段:认识,保持和再现认识就是将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得信息保持就是将信息储存进大脑的一个过程,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记忆再现就是将储存的信息提取,或者你可以理解为回忆苏东坡效应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 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

3、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 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 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这就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苏东坡效应”。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理论 一方面,角色扮演者对“自我”的认识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又使得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增添了难度。鉴此,“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

4、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 自我认识的透明度与自我的成熟程度是成正比的,对自我认识得愈清晰,其自我的成熟程度就愈高,反之则低。 自我认识的透明度与自我的成熟程度是成正比的,对自我认识得愈清晰,其自我的成熟程度就愈高,反之则低。 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1、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 2、内隐人格理论的作用 怎样克服晕轮效应?第

5、一,注意“投射倾向” 第二,注意“第一印象” 第三,注意“刻板印象” 第四,避免“以貌取人” 第五,避免“循环证实”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社会真实的基础其二,反映了大脑对巨量复杂信息进行简约化处理加工的特性其三,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从某一群体,而不是从组成这个群体的成员个人角度去认知 其四,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那些十分突出的特征总比那些不醒目的特征更会给认知者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多看效应心理学家查荣茨的实验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

6、多看效应. 六度分离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六度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空间实验、亲密距离 其范围在15厘米之内,身体上的接触表现为挽臂,促膝谈心。 、个人距离 其近范围为4676厘米,恰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 、社交距离 近范围为1.22.1米,远范围为2.13.7米,表现为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公众距离 近范围为3.77.6米,远范围7.6米之外。 责任分散 去个体化,指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丧失其个体性而融合于群体当中。“一个和尚挑水

7、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去个体化的典型例子。 鸡尾酒会效应 实验:最佳的味、景、声组合更容易让人们感觉到节日的气氛。如果将上述这一最佳组合的各要素分离开来的话,任何人也不会感觉到有什么节日气息,只有当它们同时出现在特定的场合时,才体现出圣诞节特有的魅力。 阿希实验(一)相符行为个人行为与团体行为相一致,或团体中的一部分人的行为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相一致的现象,主要包括从众、众从和服从。(二)从众概述1、从众定义及其分析从众是个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从众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容易出现呢?(1)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2)

8、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3)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4)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2、从众与顺从顺从行为:行为上与团体一致,但内心态度并未改变,保留着个人原来的观点而去符合客观要求,作出权宜的行为改变。3、反从众与独立(三)从众行为的影响方式1、团体规范的影响2、信息影响(四)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团体规模2、团体凝聚力3、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4、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对个人从众的影响(1)“反从众者”的作用(2)团体成员态度改变对个人从众的影响(3)团体行为与个人认知的差距5、个性特征与性别差异五)研究从众行为的意义1、良好的社会风尚应大力宣传,造成一种社会舆论,使人们感到无形压力的存

9、在,从而发生从众行为。2、反从众行为或独立行为,不能一概认为是消极的,这主要看反从众行为或独立的行为本身的性质。3、在任何一个团体总有一小部分成员对团体的准则或决议持有不同的观点,这完全是正常的现象。)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1、少数派成员内部的特征(1)一致性(2)独立性(3)权威性2、多数派成员内部的关系(1)多数派成员内部意见分歧(2)多数派内部缺乏团体凝聚力(3)多数派成员不明确所遭遇问题的真实情况三)阻碍众从行为产生的因素1、少数派成员内部意见的非一致性2、多数派内部的齐心协力(四)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1、没有少数派,就不会出现变革2、对众从行为的研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加速社会的发展

10、进程,并妥善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不服从的情况 (1)抗拒(2)消极抵制(3)自由主义的态度4、服从与从众、众从的关系影响服从的因素: (1)命令发出者。他的权威性,他对执行命令者是否关心、爱护,他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2)命令的执行者。他的道德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都会影响到他对命令的服从。 (3)情境因素。服从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合法权力。 第二,责任转移。(三)研究服从行为的意义1、团体的规范对每一个人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服从,否则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社会生活。2、团体领导是团体中的核心人物,对领导的服从也是必要的。3、在服从领导和服从权威人物

11、的问题上,要注意反对盲目的服从。 霍桑实验是指1924年至1936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连串实验。 (1)照明实验(1924年11月1927年4月)劳动绩效与照明无关(2)福利实验(19271932)人际关系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因素 3)访谈实验(19281931)工作绩效与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人际关系有关(4)观察研究(19311932)“非正式群体” 霍桑实验是20世纪20年代末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即人际关系理论。这个实验是以科学管理学派提出的假设为前提,即改善工作条件就会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一系列的实验却表明,工作

12、条件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劳动过程中人的因素和工厂中非正式组织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更大。 启示:重视工作中人的因素。 重视非正式组织的重要影响。揭示了组织中发展持久合作的重要性。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心理学家克劳特的实验 “标签效应”有其两个方面:即正面、积极的效应和负面、消极的效应。 目的颤抖由于做事过度用力或意念过于集中,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反而做糟了。 耶尔克斯-道德逊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在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有随随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其最佳水平

13、则为较高的动机强度;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下降,其最佳水平为低于中等水平的动机强度;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居中为最佳水平。 四、出丑效应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此种现象称为仰巴脚效应。鲶鱼效应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 鲶鱼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特质:1、办事果断、雷厉风行 2、说话算话、强势作风 3、倡导创新、结果导向 4、成就需求、前瞻视野 5、系统视角、敢于变革 其次,如果鲶鱼代表团队中一员。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为的不同、习惯的迥异 。适当地吸引一些鲶鱼加入团队,会

14、给整个团队带来活泼的工作气氛,带来创新,带来多赢。 再次,如果鲶鱼代表让人来劲的工作内容。 工作中的鲶鱼代表着丰富的工作内容、令人来劲的责权利、充满挑战的工作期望、新鲜的其他岗位体验等等。恐惧实验 由这个实验华生得出以下结论: (1)人的各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条件作用逐渐形成的(2)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具有扩散和迁移作用(3)在适应的条件下可形成分化条件情绪反应 十、社会助长与惰化 一)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的实验(二)社会干扰当场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二)社会惰化 指当群

15、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社会惰化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 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 :(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感觉剥夺(一)感觉的定义1、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能够

16、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实现自我调节。(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创造力已成为当今智力开发的核心 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从松驰状态转入高度紧张状态,需要给予适度的刺激:社会刺激因素 工作刺激因素 自我刺激因素 物质刺激因素 十三、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17、 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家德西的实验过度理由将对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着作用,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人们总是喜欢为发生过的行为寻找原因。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还往往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如果找到的理由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人们也就不再往更深处追寻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给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不要止步于任何外部理由,而要深入发掘外部理由背后的原因,哪怕这种理由看上去是一种无稽之谈。第二,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过于充分的外部理由。 第一,不要止步于任何外部理由,而要深入发掘外部理由背后的原因,哪怕这种理由看上去是一种无稽之谈。第二,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过于充分

18、的外部理由。 (二)海德“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 个体对单元中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同一方向的。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调和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平衡,反之,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矛盾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不平衡状态。 (三)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其一,协调彼此不发生矛盾;其二,不相关彼此没有关系;其三,不协调彼此发生矛盾。不协调有程度上的差别,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认知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协调认知的重要性越大,它可能造成的不协调程度也就越大。其二,不协调认知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 (四)消除认知不协调的方法有哪些? (1)改变行

19、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于态度的认知。 (2)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 (3)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状态。 (五)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 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 ,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十七、精神奖励实验:如何奖励下属:奖励的标准必须有一个可借鉴的标准 奖励必须及时 在奖励的方式上,不可过分注重物质奖励 怎样处理下属间的冲突 :下属之间发生冲突之后,领导者必须迅速处理领导者应始终居于支配全局的有利地位若冲突双方无法进行协调或和解时,领导者必须本着公平的原则着手解决 十八、希望

20、效应林德曼的实验他的实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自己充满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 九、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别人的期许会影响自己的做法 管理者期许的力量 员工自我期许的力量加勒提亚效应: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期望值极大地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行为结果。二十、激励实验从广义上看,激励就是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外部因素(目标、诱因)与内部因素(需要等)两方面。在狭义上,激励(Motivation)指内部因素,即个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degree of readiness)。“明察秋毫而不见车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1、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二)激励原则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精神激励应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的追求将被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奥格登的警觉实验组别激励方式误差次数 A 无激励 24 B个人精神激励 8 C集体精神激励 14 D个人物质激励 112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对田径对员进行的实验正激励是主动性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激励 3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以内激励为主的原则 对外酬的感觉低-高 1理由不足(不稳定)2觉得受到外激(稳定) 3觉得受到内激(稳定) 4理由过分(不稳定) 在只有外酬(情况2)或毫无外酬但工作

22、本身十分有趣、有吸引力(情况3)时,人们分别处于外激或内激状态,情况就较简单,行为具有稳定性质,内激励与外激励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相得益彰。但当既无外酬、工作又很枯燥、行为的理由不足(情况1)或既有强有力的外酬、活动本身又很有兴趣、行为的理由过分(情况4)时,情况较为复杂,难于判断行为的原因,行为具有不稳定的性质,内激励与外激励呈负相关理由不足”实验“理由过分”实验二者的负相关关系,体现了内激励的主导作用,超出了常识之外,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从而导致错误的激励措施。 二十一、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是指在治疗中向病人提供安慰剂、由治疗的期望而造成的症状减轻或病情的好转。安慰剂效应属于暗示效应。 一、

23、团体公约 团体的公约、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这比个别劝说的效果要好。 管理启示:二、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第四,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破窗效应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1982年提出“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

24、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 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四、登门槛效应 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五、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拆屋效应也是谈判中常用的和有效的

25、技巧六、身体语言 解读身体语言之辞典 重复 、矛盾、等同、强调、调节解读身体语言之意在言外 配合、自信、紧张、缺乏安全感、挫折、防卫七、投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 九、半途效应乐羊子的故事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26、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心理学上,借名于莎士比亚悲剧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称这种现象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跳蚤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便灰心丧气,认为这件事自己永远都办不到,并忽视自身力量的壮大和外界条件的改变,放弃实现目标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陷在失败的经验中爬不出来,一次次丧失唾手可得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白白耗费一生。 启示:面对挑战,积极地态度和创新的思维可以盖过一个人高超的能力和美好的容貌,而成为斩断荆棘的利器。 二、毛虫实验 从众心

27、理的产生 认清压力 勇于表现 做你自己 习惯为什么如此难以改变呢?就因为它们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 改变习惯(潜意识)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有意识地与潜意识进行沟通与交流,再对它进行必要的培训,最后才能生成一套新的潜意识的运行程序。 七个培养习惯的步骤:渴望、决定、宣告、坚定、去做、找个同伴、依靠自己情绪实验(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凡不能满足人的渴求的事物,或与人的意向相违背的事物,则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如忿怒、哀怨、憎恨等。 (二)情绪、情感和需要 (三)情绪、情感

28、的联系和区别 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态度,对于这些受社会关系制约的态度的反映,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 。 情绪与情感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一方面人的具有稳定的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也可能以鲜明的、暴发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另一方面,那些与人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情绪,都能由赋予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是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人类体现的情绪和情感是统一在人的社会性本质之中的。 四、蛇桥实验 启示: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如果把困难看得太清楚

29、、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反而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五、延迟满足实验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 网络依赖 “T型人格”是一种爱寻求刺激的、爱冒险的人格特征,它分为T+型和T-型。T+型从事的冒险活动是被社会所认可的;T-型所从事的冒险就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 六、心理放大镜 在人际关系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 七、社会顾虑 瓦伯

30、纳与阿尔伯的实验 在大众面前感到不自在,这就是所谓社会顾虑倾向。社会顾虑倾向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研究的结果认为他(她)与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但不管怎样,社会顾虑倾向是作为团体情境下个体心理效应的一种。要真正克服惧怕当众讲话的心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害怕当众说话。2、应当以适当方式对演讲进行充分的准备。3、在演讲的过程中还应当尽量避免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4、尽量了解你的听众,这也是减少社会顾虑的有效办法。八、蜜蜂实验 哲学解读:(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2)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因害怕失败而不敢“轻举妄动”。 管理启示: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变革,业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不确定性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折磨企业的一种“慢性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