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界防范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界防范系统.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周界防范系统21系统概述2.1.1 周界防范系统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安防意识的提高,现代化的安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些重要的区域,如园区、化工企业、机场、军事基地、武器弹药库、监狱、银行金库、博物馆、发电厂、油库、等处,为了防止非法的入侵和各种破坏活动,传统的防范措施是在这些区域的外围周界处设置一些(如铁栅栏、围墙、钢丝篱笆网等)屏障或阻挡物,安排人员加强巡逻。在目前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犯罪手段更加复杂化、智能化的情况下,传统的防范手段己难以适应要害部门、重点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人力防范往往受时间、地域、人员素质和精力等因素的影响,亦难免出现漏洞和失误。因此,安装
2、应用先进的周界探测报警系统就成为一种必要措施。周界探测,一旦发现入侵者可立即发出报警,好像在重要区域的周界处墙加了一道人眼看不见的“电子围墙”忠诚地守卫着要害目标。2.1.2 周界防范系统的类别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周界探测报警器材及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l 主动红外报警系统l 微波墙式报警系统l 泄露电缆式周界探测报警系统l 驻极体振动电缆报警系统l 光纤传感器周界报警系统在周界防护手段中采用最多的是主动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家总线制报警主机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易扩展、操作简便、经济性好等优点。2.1.3 主动红外报警系统主动红外报警系统主要是由主动红外探测器和报警主机这两个基本部分
3、组成,根据需要还会配置计算机管理软件、报警联动板、联动显示板、报警打印机等等。主动红外是指这种报警探测器本身发射红外线束,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根据工作距离的不同一般分为双光束、三光束和四光束两种,一百米之内的通常为三光束,一百米以上通常为四光束。工作时,发射端发出红外光束,与它相对的接收端收到红外光束以后即处于警戒状态,当光束全部被遮挡时,探测器接收端即发出报警信号给报警主机。主机接收到信号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输出报警联动信号驱动相关的设备动作,如计算机软件、联动显示板等。为相关人员处理报警事件提供明确的方向。22用户需求顺邦工业园是一个周长约1300米的区域。周界防护系统主要是对
4、非出入通道的周边区域进行监视和管理,目的在于防止非法入侵。通常情况下周界的范围较大,不同的周界,条件和环境也不同,往往单靠人防很难实行全面而有效的管理。而周界监控系统可对周界区域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并进行计算机化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园区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遇有非法入侵能自动报警,自动显示报警区域;自动记录警情及自动转发报警信息;配以视频监控能实时而直观地观察和记录布控现场的实际情况,为警情核实及警后处理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23 系统详细设计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在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并且是已经经过大量工程实践检验。2.3.1 前端探测器根据园区周界的实际情
5、况,结合以往实际使用过程的经验,采用对射距离不超过100米的原则,以减少其他因素引起的误报等现象。因此需要配置17对对射,这17对对射将整个园区的周界分成三分区17个防区,采用总线式方式进行连接,当报警时就很容易区分报警的区域。具体分布见防区图。2.3.2 信道传输本系统报警信号采用总线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可靠,安装方便,成本低。为了使保证探测器的工作电压、信号传输稳定可靠,需要采用阻抗较小的电缆,由于红外对射一般采用直流供电,阻抗太大会使末端电压降太大,导致探测器供电不足不能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线缆阻抗和线缆横界面大小成反比,长度成正比,因此在长度一定的情况下
6、,为了保证探测器工作电压,需要采用截面积比较大的电缆,为了满足要求,本系统采用了RVV21.0的护套线。同时采用从沿周界两边布线的方式,降低了线路阻抗。2.3.3 中心控制部分报警系统以园区周边为主要防范区域。由于报警点位相对分散,数量较多,根据设计要求,为了较好地实现以上功能,同时满足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经济性,我们采用了总线制20防区主机的方式,每个单点将报警信号接入到总线上,报警主机可以通过密码对任何一个防区进行设防。各防区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一旦有人入侵设防区域,探测器会立即将报警信号通过总线传输给控制中心的总线报警主机,报警主机显示报警探测器所处区域,存贮报警地点、时间、警情等有关数据,同时总线控制箱通过485总线与中心电脑连接,中心电脑对警情进行处理。当有警情发生后,报警信号通过总线传输到管理中心,管理人员根据中心显示的信息(系统驱动声光提示)立即处理警情,并作出记录,保卫人员可迅速赶到现场,处理应急情况。2.3.4 系统拓扑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