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学科“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学科“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想政治学科“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初探 思想政治学科“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初探 摘要:“案例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方式,本文着重阐述了课堂学习模式独特的课堂结构、特征和作用。关键词:思想政治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近几年中小学盛行的一种比较切合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式,它正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新的平台。然而,“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仍有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例如,“案例研究”学习模式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可以收到哪些传统教学不能产生的效果?“案例”的概念如何界定?如何设计和组织“案例”?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的“研究活动”?
2、等等。本文结合实际,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以期对“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有所裨益。一、“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结构 所谓“案例研究”学习模式,是指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研究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由“案例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训练”四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研究”与“交流”贯穿始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和要求如下:案例感知-即出示学习“案例”,引导学生阅读“案例”,感知事实,形成认知冲突。自主探究-即依据“案例”信息,围绕问题核心,联系已有知识,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原因。设计与组织解决问题的方案。合作交流-即同位或
3、小组间交流,或向全班介绍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论。应用训练-即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强调典型性、实践性、具有梯度;及时批改,反馈学情。“案例”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选取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或背景材料,既包含有众多的知识和能力信息,又具有一类事物本质性的信息。在这里所说的“案例”与“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有很大的差异,它不仅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而且包含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的与现实结合的学习情境。此外,这里的“案例”还应该包含能够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机的问题或疑问。“研究活动”是指学生被“案例”情境所吸引,对其中的现象由疑问而产生
4、探究的冲动,并且根据“案例”中的的信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是“案例研究”学习模式的核心,是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差异。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的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框的教学中,教师可铺设“大头娃娃”的案例,大意是:安徽省郎溪县建平镇的胡某因 2005 年 1 月 16 日生育张静后,没有母乳喂养,就从被告张某的商店里,以每听 27 元的价格先后购买了 16 听“多美乐牌”奶粉,连续服用三个月后,呈现了典型的“大头娃娃”症状。为讨公道,张静就将销售该奶粉的商家告上法庭。2005 年 9 月 14 日,当地法院判决:小张静获医疗费、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赔偿金 2.7 万
5、余元。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说说劣质奶粉毒害婴儿是一种什么经济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消费者采取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与国家机关在这些方面起了什么作用?消费者在采取措施时应注意哪些环节?这样的“案例”在课堂上一提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学生的思维火花即刻被激发了。分析、研究、思考、论证等自主研究、相互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二、“案例研究”课堂学习的特征 “案例研究”学习模式,以“观察”、“分析”、“研究”、“思考”、“合作”为学用心 爱心 专心 1生的基本活动,突出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其思想核心在于,让学
6、生在对典型的客观事物的剖析研究中获得对事物一般规律的认识,并在研究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信息,获取应用性知识,着手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具有以下突出特征:1、课堂结构:“一多、一少、一迟”。“一多”是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因为“聪明不是经由别人告诉得来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样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研究活动”,是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充分研究,设计和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方案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7、,学生各自从“案例”提供的学习情境中提取信息,结合各自的生活阅历和原有水平,为说明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与邻近的同学交流,或在全班范围内交流。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源自于“案例”材料引发的问题,而且是与生产生活相关联的社会问题,因此其研究活动的动力强,扭转了以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枯燥无味的纯理论知识的状况。同时,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一少”即教师的讲述尽可能地少。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由“讲”转化为“导”,“导”是指教师的引导、指导,对“案例”的必要分析,对研究问题的及时点拨和深化,对研究结果的适当归纳等。教师少量的引导、指导,正是促进学生的能力产生飞跃的关键。“一迟
8、”是指问题的答案出现要迟。根据教学目标和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为学生提出问题设置背景等,是教师备课时的重点。经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探求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当然应该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结果之一。如同足球比赛一样,过早地出示了答案,过程就显得枯燥乏味。“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的追求的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在相互研究中得到答案的过程。这也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知识与能力不能同步发展问题的重要方式。2、师生关系: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师生互动的前提,也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从研究和实践来看,“案例研究”课堂学
9、习模式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不完全与教师“讲”的好与坏有关,更主要的在于学生“研究活动”的质量。在教师为学生学习而创设的“案例”情境之中,学生通过阅读、联想、剖析、推理、归纳、设计方案等环节,自主探究,独立思考;通过同位“交头接耳”、小组“叽叽喳喳”、全班相互“交流认识”等环节,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讲授者,而是学生“研究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示、引导、点拨、激励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设计富有活力的“案例”和问题,准备教学展示的设备等
10、等。研究和实践表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案例”和以书面语言呈现的、相互呈递进关系的问题,有利于师生课堂互动。3、培养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和谐统一。课堂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和谐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因为它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教学相比,首先,“案例”材料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生活情境,缩短了教室与社会的距离,增加了学生感知知用心 爱心 专心 2识的途径;其次,有梯度、相互关联的问题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第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保障;第
11、四,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生身心、情感的发展;第五,对事实的剖析、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例如,高二哲学常识中坚持联系的观点这一节知识点较多,但这些知识点之间又有较多的联系,又是高三复习课,一味单纯地讲授知识点,又显得很枯燥。针对这些情况,我以本班的学生为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案例之中,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平时每一个同学都处在哪些相互联系之中?上升到哲学高度,跟我们今天所复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以上回答中的“联系”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联系?对以上“联系”进行概括,指出哲学上的联系具有哪些特征?以上几种类型的联系各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言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由于这一案例是学生身边
12、的真实案例,因此,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兴趣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开始自主研究教材,而后进行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更透彻;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和“由此及彼”的能力,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三、“案例研究”课堂学习中“案例”的设计 “案例”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研究活动”的动机和持久性。一般说来,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时代性。“案例”事例应是近期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和生产、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内容,如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问题,材料切莫滞后于社会形势的
13、发展和高考改革要求。2、科学性。“案例”材料应思想科学,主题明确,真实可信,切莫模糊。3、亲近感。“案例”材料的选择就离学生的生活空间越近越好,这样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可信,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他们会在内心深处相信教师讲的道理是正确的。4、系统性。“案例”材料应包括多方面、多层次内容,切莫“零散”,有时一堂课使用了大量的材料,但每个材料使用效率不高,究其原因就是材料本身缺乏系统性。如果对这一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就蕴含着丰富的理论。5、延伸性。准备材料时应有长远眼光,选择的材料尽量考虑到与今后教学内容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进一步思考。需要说明的是,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材料是艰
14、苦的过程,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上图书馆、查报纸、上网,用尽一切手段,更重要的是平时积累,做一个有心人,培养政治教师的职业敏感性,发现好材料及时记录,逐步充实材料库。当然,教师还应注意设问。对“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讨论、研究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结合的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问题;必须是具有梯度的、前后关联成组的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活动,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四、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的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觉得运用“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无论对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还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都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更为明显。
15、表现在:1、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信息是探究的桥梁,人们渴望发现新问题,发现好问题,也渴望获得解决问题的信息,但是,如果没有相当的智慧与眼力,即使问题放在身边,也难以发现,即使信息就在眼前,也会让它跑掉。“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提供的“案例”,内容丰富多彩,用心 爱心 专心 3用心 爱心 专心 4形式多种多样,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为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会从“案例”材料中正确地提取信息,学会各种文字、图表的阅读方法,就必须认真自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就需要在平时关注社会。研究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活动,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有利于培养剖
16、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与现实联系密切的背景材料,学生要解决问题,必须对“案例”材料进行剖析和研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构建新的知识、能力结构,并尝试着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3、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相互交流活动作为“案例研究”课堂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锻炼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创设了非常有利的客观环境。一方面,每位学生都要进行独立探究,并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以供交流检验。另一方面,同学之间要进行必要的切磋,甚至是争论。更重要的是,全班学生之间要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相互交流看法、想法与意见。这就要求每个同学必须把握问题的关键,用最恰当的语言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清楚、明白、系统地表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的锻炼,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