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小燕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小燕子》.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感于“小燕子从温暖的北方飞回来了”开封市金明幼儿园 茅开荣背景随机听课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和指导的重要手段,与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相比,随堂课中教师和幼儿的反应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基本功。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口误是一种看似难以避免的教学事件,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往往反映的了教师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教育机智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及其转变过程。经过今天我去听一节随堂课,老师组织上的语言活动学习诗歌春天。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诗歌中有一句是“小燕子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来了。”老师却说成了“小燕子从温暖的北方飞回来了”。这是个常识性的错误,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老师肯定是一时
2、口误说错了。当时我听到有两个小女孩在窃窃私语:“好象小燕子应该从南方飞回来吧?”“对呀?”但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仍一起大声地朗读“小燕子从温暖的北方飞回来了”。老师没有发觉,还在继续投入的说着儿歌。那两个小女孩拧着小眉头,互相看了一下:“我记得妈妈给我讲的小燕子是从南方飞回来的。”我坐在旁边很是着急,真的希望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能大胆的站起来说:“老师,你说的不对!小燕子是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来的。”可两个小女孩议论归议论,但仍没有人敢站起来纠正老师。我本来不想打断那位老师的活动,想在活动结束后找她说的,但实在觉得别扭,又担心这样下去误导一些孩子我终于忍不住了,我举起手要求发言。我站起来说出“小
3、燕子应该是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来。”那位老师说:“对呀,我刚才也是这样说的。”“不,刚才你说错了。”“哦?我怎么会说从北方呢?那小朋友为什么不给老师纠正呢?”小朋友这才开始说话了,“我刚才也听出来了。”“对,小燕子是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来的。”“老师怎么会说错呢?”那位老师连忙在孩子面前纠正了刚才自己的错误。幼儿又跟着老师正确的读了两遍,终于下课了。 反思我离开她们的教室,可脑子里却还在想着刚才的那一幕,引发着我的思考,有些家长说的;“你们老师说的话就象圣旨一样,孩子们都听。”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一种状况啊! 一、教师为何不能察觉自己的错误?我想,之所以会产生今天我看的这一场景,是因为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
4、行为缺乏自我行为监控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没有关注孩子的反映,对于孩子们的议论没有及时发现,更谈不上认真倾听。她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或是沉浸在自己的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事实上,幼儿的行为反应是教师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反映,并根据孩子的反映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还要时刻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保持警觉,常常要问一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孩子的发展的利弊各是什么?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将先进的理念变成自觉的行为,甚至不自觉的行为,使先进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现在的老师可能只在准备课是想过类似的问题,而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就只
5、注意自己讲到哪个环节了。二、从幼儿明知教师有错却只有议论而没有质疑的情况看,这位老师平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很少注意培养幼儿大胆发表自己意见习惯和能力,更谈不上只出教师的错误或者向老师质疑了。孩子们已经习惯于“你说我听”的教学模式。这是多年遗留下来的习惯,老师讲学生听,教材是教师心中的权威,教师是孩子心中的权威。这就是教师的自我中心教材、教案中心。幼儿则相信老师说的没错,教师教什么我们记住了、会说了就是好孩子,既使教师所教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冲突,自己有所怀疑,也不敢向老师提出对于权威说的话,孩子觉得是不用质疑、也是不敢置疑的。事实上,教参是供教学中使用的参考资
6、料,教案是教育活动的计划、预案,它们这些和教师一样,都是引发孩子学习的环境因素。教学过程正需要以幼儿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根据孩子的学习进程和认知冲突进行调整。在更高层次上说,教学是为了引发孩子们的积极思考,还有意识地利用幼儿经验和认知的冲突,进而制造冲突,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孩子们记住了一个确定的结论。三、我们整天说要尊重孩子,可老师却经常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忘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孩子与她仍然是不平等的,潜意识中教师仍然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权威的位置。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传授者、规范的代言人和孩子语言、行为正确与否的评判者而不能用孩子的反应来评判自己教育行为
7、的适宜性。事实上,对孩子的尊重应反映在教师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个成熟的教师除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水平,并以此设计组织教育活动之外,更应该时刻关注孩子在活动的一举一动包括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对幼儿的经验水平及认知冲突、情绪变化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他才能会用孩子在活动中的反映来判断自己教育行为是否有问题,进而以幼儿在活动中行为反应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关注、了解、理解孩子是尊重孩子的基础。建议由此看来,教育理念的转变不仅是一个记住、会说的过程,它应该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技能乃至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应当是全面而深刻的,并最终落实、体现在教
8、师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这种转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案例使我想到了前不久听过的一个故事:法国著名科学家朗之万教授到一所小学,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么问题:“当把一条小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没有溢出来,是为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小鱼把水喝到肚子里了。”“是水”班上只有一个小女孩一直没有发言,当教授问到她,“我还没有想到答案。”小女孩回到家自己做了这个实验,她发现当把小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时,水会溢出来。第二天早上她找到了教授,并说出了答案,“把小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杯子里的水会满出来,您说的不对。”这时,教授哈哈笑着说:“我也没说我说的都对呀?” 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应当向这位教授学习呢?要制造问题情景,鼓励幼儿通过探究寻找答案,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事实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破除幼儿对教师、对权威的迷信。自己由于口误出现错误时,正是另一种难得的教育时机,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幼儿讨论,并鼓励幼儿找出问题,通过讨论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