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文参考范文-一例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摘要:本案例是针对一个具有学校行为问题的小学生进行个案干预的心理辅导案例。在本案例干预的过程中心理教师采用了基于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基于行为主义的行为矫正方法、并采用生态模式干预,即对与学生问题有关的教师、家长进行干预,并请其协助对学生的干预,取得了比较好的干预效果。关键词:行为问题干预 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资料 小A是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他外表聪明伶俐,活泼好动,
2、衣服因淘气而沾了不少土,略显脏乱。这个小男生是被母亲带入心理咨询室的。 母亲叙述说:小A在课上经常玩东西,好搞小动作,还经常无故招惹其他同学;课间经常出现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现象,稍不如意,不是打同学,就是骂同学;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很紧张,同班同学和邻班同学都很怕他、躲着他,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为此老师已经多次请家长了,所以特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我进一步询问了小A同学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得知:小A出生在工人家庭,是独生子。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但其父脾气急燥,对孩子缺乏耐心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非打即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一般都是用打和骂来解决,使孩子头脑中形成了暴力
3、倾向和逆反心理,到学校就以打骂同学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而母亲比较软弱,对孩子比较疼爱、迁就,当父亲打孩子时往往进行拦阻,但一般拦不住。 与小A本人交谈发现,他对自己的问题行为没有明确的认识,觉得自己上课招惹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了不起,下课打骂同学是他们先招惹他的,而且了解到小A在班里缺少朋友。 与小A的老师交谈得知,老师认为小A是比较聪明的,就是太惹人讨厌了,而且严重扰乱课堂纪律,与同学交往问题也很严重。二、评估与诊断: 综合观察、谈话,以及和其母、老师的谈话搜集的资料作出如下分析:小A同学语言、思维清楚,主观认识与客观行为一致。由于对自己的问题行为不以为然,所以才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告依然保持自
4、己的做法,同时家长教育的不一致,以及父亲的暴力倾向,给小A起到了坏的榜样,而本性聪明的小A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快,听懂以后,老师又没有给安排其他任务,自然要“惹事生非”,所以小A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行为问题。三、咨询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1近期目标:课上不“惹事生非”;课下不打骂同学。2中期目标:使小A能当上小干部。3远期目标:培养小A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其成为好学、上进、有责任心的人。四、咨询方案的制定:1咨询目标:对本个案的心理辅导,心理教师计划运用行为矫正方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方法。在本个案
5、的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将与该生的班主任和家长取得联系和合作以实行系统治疗和行为矫正疗法。由于个案小A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学校,所以主要要征得小A班主任的配合,共同明确靶目标和矫正措施,以及如何实施强化。小A的问题行为是课上“惹事生非”,干扰老师教学,课下打骂同学。所以靶目标是:A.课上干扰课堂的次数,B.课下打骂同学的次数。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6、(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
7、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干预措施:(1)采用阳性强化法,即对学生符合课堂要求和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行为及时进行奖励。在本案例中采用印章奖励,后续强化物为获得为老师服务的机会(小学生非常愿意为老师服务,觉得是非常光耀的事)。(2)采用生态模式的系统干预方法:即辅导是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和家长共同进行的。因为现在学校心理辅导的方向是系统治疗方法,如家庭治疗和学校教师参与的系统治疗。(3)采用人本主义的策略对个案进行心理咨询,启发个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帮助个案认识自己的潜能,发展
8、自己的潜能。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1是:行为主义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要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 美国著名学校心理学研究者Sheridan与Gutkin2000年撰文提出21世纪的学校心理学应提倡生态模式2(王宏芳,2003),该观点认为:学校心理学家必须直接与学生所处的各级生态系统发生联系,而学生所处的生态系统包括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学校心理学家所做的干预计划与实施必须放于学生生活的生态系统之中去。 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天生的
9、发展和增强自身天赋的需要。这种天生的发展和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倾向便是实现的趋向。4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心理干预时间为从最初接受个案到全部结束,预计有两个多月。具体安排如下:初诊接待及搜集资料一周,与个案、班主任、家长共同制定行为矫正计划一周,其中对家长咨询一次,班主任观察记录个案行为一周,实行行为矫正四周,并对个案咨询一到两次,巩固两周后,对班主任和个案再巩固咨询各一次,与班主任、家长联系了解治疗效果。五、咨询及干预过程:(一)诊断阶段此阶段的目标为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确定问题类型,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和干预的实施方案。本个案小A的行为问题的原因有下面几个:1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和
10、行为是小A的行为问题的环境因素。父亲的粗暴的打骂的做法,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模仿榜样。2教师的课堂安排不能满足小A的心理需要,所以他一旦听懂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就会去干扰别的同学,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课堂行为。3小A对自己的问题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缺乏改进自己的意愿。鉴于上面对小A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决定采用以下干预方案:1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取得联系,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改变小A的课堂行为。2采用家庭治疗方法,小A的父亲联系,说服其改变粗暴的教子方法,从而改变小A打骂行为的模仿榜样,从而减少小A的打骂行为。对母亲进行咨询,指导其教子方式,从而为小A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3与小A进行咨询,引导起认识
11、到自己的问题,激发其上进心,使其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二)咨询干预阶段1把小A的班主任请进心理咨询室,与她共同探讨解决小A行为问题的方法。引导其班主任(同时是语文任课教师)认识到小A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在于他无所事事(听懂之后没有事情干),其次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共同协商干预小A的方法。由于小A的问题属于行为问题,决定采用行为矫正方法进行矫正配合以目标激励方法。(1)矫正时间:一个月(2)拟矫正的目标行为:课上不搞小动作;课下不打骂同学。指导教师观察学生一周并绘制学生问题行为图表。 与学生制定奖惩契约,配合以目标激励和表扬激励,促其进步。 针对小A有上进心,
12、但有时管不住自己的特点,特别是随意打骂同学现象,为约束本人不良行为,使其长处得到较好发挥,找其谈话协商,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小A本人共同制定奖惩措施。A.课堂上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不招惹他人,一天六节课做到,老师给他的表格上印一个五角星。B.连续三天做到,老师奖他帮助老师发语文作业本一次。C.连续一周做到,给家长发喜报一次。D.课间不欺负同学(打人、骂人),一天没有人告状的,在监控表格上印一个小红花。E. 连续三天做到,老师奖他帮助组织早自习。F.4周做到以上要求两点(课上不搞小动作;课下不打骂同学),. 老师将你作为班干部增选候选人,推荐给全班同学,让他竞选班干部,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G.老
13、师与学生在心理教师的见证下,彼此签定奖惩契约。老师、学生、咨询师各一份。2心理教师在见证了班主任与学生签定契约之后,及时把小A约到了心理咨询室,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应该说小A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课上影响教学秩序的问题行为,是与其精力过剩,同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老师和同学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于是心理咨询师引导他如何看待自己上课的影响教学秩序的行为,让小A自己认识到自己这样做对同学和老师的影响。 其次,心理教师通过咨询引导小A正确认识自己课间与同学打骂已经影响了自己的同学关系。并且从谈话中德知小A非常愿意与同学一起玩,但同学平时都不跟自己玩,所以才故事去招惹其他同学的。心理教师认识到
14、:小A的打骂同学的行为还与他不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关。于是心理教师与小A进行角色扮演,指导小A学习和体会不同的人际交往方式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和结果。心理教师还给小A布置了家庭作业,即利用在心理咨询室学到的人际交往技能去和同学交往,并记下自己这样做的效果和心理感受。并约定一周后与心理教师再见面。 一周后小A高兴地来到心理咨询室,他拿出了自己写的体会,体会不长,但可以看出小A的进步与喜悦。第一天:今天课间,我发现他们还和往常一样在一起玩,可是没有人理我,我真想上去给他们捣乱,可想起了心理老师的话就忍住了,于是就走近他们跟他们说:“带我一起玩,行吗?”他们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继续玩他们的,我在边
15、上看了一会就上课了。虽然他们没带我玩,但是我们也没有打架。第二天:课间其他同学又是很亲密地在一起玩呢,我再次鼓起勇气跟他们说:“带我一起玩吧!”小B:“你有小精灵吗?”我说:“我没带。”“那你家里有鬼思吗?”“当然有了。”“那你明天带来吧。”今天,我虽然不能跟他们一起玩小精灵,但我还是挺高兴的。第三天:我今天带了鬼思,还带了几个少见的小精灵,一下课,我就跟小B等几个同学玩起了弹精灵的游戏。我今天很快乐。第四天:今天跟同学一起玩的很开心。第五天:今天我还和同学约定了周六到我家去看光盘。 看了小A写的体会我高兴地看着小A,小A的眼里放着亮光,人也显得更可爱了。“祝贺你小A,你得到了朋友,也学会了如
16、何去与同学交往了。”“老师,太感谢您了。现在同学们肯和我一起玩,我真是太幸福了”。3与小A的父母联系,约到心理咨询室共同商量如何解决小A在学校的问题行为。通过言谈,得知小A的父母也非常希望小A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而不象现在这样成天被老师批评、请家长。 我告诉家长小A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是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于是我与小A的父母探讨了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最后,小A的父母与心理老师达成共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要鼓励为主,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先了解情况,不能动不动就上拳头,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改正。最后,小A的父亲答应以后不再打小A了。 经过上述的系统咨询和干预
17、,小A的老师反映小A的进步非常大,课上已能遵守纪律了,不再干扰课堂学习了,课下也能与同学一块玩耍了。下图是对小A、小A的父母各进行一次咨询,并与小A的班主任制定行为矫正契约一个月后的小A的问题行为后测图。(三)巩固阶段 实施上述系统辅导一个月后,心理教师分别与小A的班主任、小A的父母和小A本人人进行谈话或电话了解情况。 小A的班主任反映小A课上、课下的变化都很大,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并且拿出了自己对小A的行为矫正的过程观测记录图。 分析后测图可以发现,实行行为矫正一个月后,小A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只是干扰课堂的现象偶尔还会出现。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共同分析,发现小A之所以偶尔还会出现干扰课堂现象,是
18、由于他精力过胜,课堂知识很快就学会了,得为他的精力找到一个出口。并且在矫正方案中曾提到要推荐小A竞选班干部。老师说:“就怕同学不选他!”心理老师说:“小A进步很大,您已经平时给了他一些帮助老师的任务,只要您引导一下,小A会得到同学的支持的。” 心理教师又与小A进行了一次谈话,鼓励小A对自己高标准,争取更大的进步,不仅要努力当上班干部,还要在学习上有新的起色。小A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六、咨询干预效果: 通过对小A行为问题的多种方法的矫正,特别是通过运用行为矫正方法和目标激励方法,效果很好。该同学在最开始的两周,效果不十分明显。该生有时还出现上课搞小动作的现象,通过教师和同学的提醒、鼓励,该生不良行
19、为逐渐得到矫正。小A有一点进步,老师及时在班上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并随时将他的进步通知家长。一个半月后,良好行为逐步得到增强,搞小动作和打骂同学现象基本没有。最后得到同学们的信任,两个月后,同学们一致同意他参加班干部的行列。在竞选中,同学们积极投小A的票,他竞选班干部成功。竞选上班干部后,他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并积极为班集体做好事,热心为同学服务,努力当好老师的助手。他的学习成绩也进一步提高,还在全区创新杯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小A的父母和老师都对他的进步表示满意。七、思考与体会 对学生不良行为实施矫正,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这当中还会有反复,教师要持之以恒,老师还需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矫正方法。学生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后,要不断塑造其良好行为,使良好行为得到正增强。 在应用行为矫正方法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和潜能,只有这样,学生的进步才能发自内心,才能长久。 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要与学校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调动他们参与学生行为问题的矫正会取得比较好的结合。同时只有做到家校结合,才能使学生得到各方面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