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案例研究(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述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近年来,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误,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情不断被媒介曝光,使社会大众哗然,业内人士痛心。由于审计失误,导致行业诚信受损。因此,加强诚信建设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当务之急。诚信建设,包括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与转变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提高两个方面,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又是专业技能建设的核心。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平时审计质量控制到家,业务质量过硬,就不会出现审计失误的问题,也不会招致诚信受损。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及要点包括: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指导与监督,业务承接,底稿的复核等控制程序。具体
2、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使某一具体审计项目按已拟定总体审计计划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其内容及要点主要包括:工作委派、指导、检查、复核等控制程序1、抓准切入点,承接业务要谨慎,防止客户风险转移。这是做好执业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一是对客户的主要情况,包括历史情况、发展情况、社会声誉、委托目的等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评估,对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的客户要慎重;二是应按要求签好业务约定书;三是接受业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四是推行“双承诺制”,即客户向事务所保证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会计凭证、会计资料,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从业人员向事务所保证依法、客观、公正执业,承担相
3、应的经济法律责任。2、对单个项目实行全过程控制。这是做好执业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执业质量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审计报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数字等细枝末节中。因此,对每一个业务项目都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头严起,按操作规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同时,要严格三级复核制,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3、完善督导机构,加强督导力度。这是做好执业质量控制的决定因素。一是要加强和设立督导机构,强化督导力量,把职业道德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督导岗位上;二是应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为督导人员提供工
4、作便利;三是要加强指导、检查、监督的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主任会计师必须对执业质量控制负总责,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规律、提高水平,不能抓而不紧,更不能放任自流。试述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对独立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在多数情况下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它的持股单位一般是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而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对公司经营者的管理和约束缺乏一种内在动力,这就造成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虚置。而对众多的中、小股东来说,假设他们是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他们不会花费时间、精力去监督公司董事会
5、。他们的理性选择是“等待”。这样,股东大会的职权难以得到有效行使,公司董事并未受到来自股东大会的真正制约,他们缺乏维护股东利益的根本动力,董事会无法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控制作用。(二)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业务(如会计服务、税务代理、管理咨询)是否会对独立性产生影响,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注册会计师开展非审计业务,其质量可以用客户的经营成果加以衡量;同时,管理当局也是根据评估管理者的标准来评估他。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声望取决于他的成果。那么,注册会计师在非审计业务的结果中就不可避免地与客户存在着财务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怀疑。(三)注册
6、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及规模对独立性的影响现阶段,从组织独立的角度来衡量,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是处于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未独立的状态。具体表现在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自身资金积累有限,抵御风险能力差,造成其与从前的挂靠单位有一定的依赖关系。这种明脱暗不脱的关系经常形成暗箱操作。毋庸置疑,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关系的不独立,充其量只能成为所挂靠单位行业或地域部门的一个控制机构,一旦行业、地区利益与其他利益发生矛盾,会计师事务所自然难以摆脱所属行业或地域部门自身利益的束缚,客观公正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事务所的规模也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因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偏小。尽管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经历由小到大的
7、自然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诸多政府推动下的市场整合,规模有所扩展,但总体的规模与国际相比,仍差之甚远。(四)缺乏严厉的事后惩罚机制也对独立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事后惩罚机制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后惩罚机制薄弱会使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事务所就会怀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我国相关法律追究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责任的相关规定较为完善,而对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特别是民事责任的追究的相关条款太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法律的不完善,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司法解释,造成了追究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有法不能依,削弱了审计独立性。试述风险导向审计内涵及其对审计业务的新要求所谓风向导向审计,即由于审计风险受到被
8、审计单位某些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例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因此,仅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实施抽样审计就很难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抽取样本量的大小也很难说服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则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师可以通过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以及评价内部控制对两者做出评价,审计准则体系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方法,特别制订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等审计风险4项准则,并将这一理念和方法贯穿于其他准则的规定中。风险导向审计强
9、调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起点进行审计,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目标战略、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对审计实务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风险导向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审计证据重点向外部证据转移。(二)促使审计人员发挥专业判断,获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实质上是排除疑虑或证实某一事项的取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依靠证据进行专业判断,才能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三)风险导向理念扩展审计范围。风险导向
10、审计的审计范围大大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是整个内部控制。审计范围没有边界导致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没有边界,这就要求审计师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因地制宜,量身定制适宜的审计测试程序。为了克服传统审计测试的缺陷要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及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使审计方法应用与审计环境相适应。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审计新理念,但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指向,其运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必须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视不同的具体(五)风险导向审计更强调注意处理分析性复核结果,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由于分析性测试结果不适合直接作为审计证据,其客观性、可靠性易令人怀疑,因而审计
11、人员在应用中的积极性不高,审计工作底稿中很少见到分析方法的应用及其结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被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实务中,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做了分析性复核,但对于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的异常或意外的事项,不相应追加细节测试,同样也会招致审计失败。因此,审计人员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时,必须注意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应被其他程序取得证据加以佐证或解释,否则,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将没有任何意义。试述验资业务审计风险的形式验资即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实收资本(股本)及相关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验。验资是我国注册
12、会计师所特有的一项重要法定业务。验资风险是审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遗漏,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把验资风险定义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报的实收资本存在错误,而提供不正确验证意见的可能性。验资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实收资本这一客观现象的主观意见表述,是注册会计师这一“主观意见”与被审验单位实收资本这一“客观事实”是否相符做出的判断结论。以下将注册会计师不能做出正确验资结论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不足,直接导致验资风险验资是企业设立登记的一道法定程
13、序,是国家法律赋予注册会计师一项极为严肃和重要的任务,责任重大。目前,我国发生的许多验资纠纷案件,很多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二、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低下,诱发了验资风险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形成验资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是指审验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验资过程中应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通过客观的核实与思考,以及公正判断对问题作出分析和评价,并发表验资意见。三、委托方或被审验单位弄虚作假,人为制造了验资风险在社会公众眼里,验资报告的真实性更多地强调验资报告的结论是否完全与实际情况相符,与事实是否有出入,而不关心注册会计师验资的过程以及独
14、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在验资业务中的权威性地位。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薄弱,助长了验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是一般经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中心。验资风险的高低不仅与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执业能力有关,很大程度上还与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很大关系。五、部分法规之间缺乏衔接,缘生了验资风险实务中,一般将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变更验资和年检验资。设立验资是对新设立企业的实收资本及相关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验,目的是审验被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投入资本是否按合同、协议、章程规定的出资方式、金额、时间如期足额缴入被投资企业。六、社会对验资报告使用范
15、围的扩展, 扩大了验资风险200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修订)第二十四条规定“验资报告具有法定证明效力,验资报告的用途主要是供被审单位申请设立登记或变更登记,及据以向出资者签发出资证明时使用。委托人、被审验单位及其他第三者因使用验资报告不当所造成的后果 ,与注册会计师及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无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验资报告还常常用来作为处理企业经济交往的一种依据。七、“债转股”等政府行为,加深了验资风险“债转股”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债务重组模式。它将大大降低企业负债率,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有利于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述绩效审计的发展和状况 绩效审计在美国
16、政府审计实践过程中出现并逐步形成规范,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活动的凯恩斯主义兴起,由此带来政府职能迅速扩张,公共开支急剧增加,占用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同时随着民主政治体制的进步,公众要求评估政府绩效、减少和优化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资格的审计组织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官员所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使授予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权利的公众及其代表能够直接了解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状况和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帮助立法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监督政府,从而把财务审计推进到绩效审计。此外,随着科学管
17、理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也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国际审计组织在1977年第九届国际大会上指出“除了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政府工作的绩效、效果、经济性和效率进行的审计”。财务审计检查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绩效审计则进一步检查资产管理运行的有效性。此后,在绩效审计指南(草案)中绩效审计被归纳为,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资源使用的效率性、达到目标的效果性进行的审计。绩效审计不仅是审计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第一,尽管以真实性和合法性为目标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它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也维护了财经法规的严肃性
18、。但是由于它是一种事后审计,因而它不能直接为国家(或企业)事前防止损失浪费和增加价值,因为这种损失浪费已经造成了;第二,仅仅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和经济实力的较量,它要求国家和企业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因此必须遵守经济规律,不仅讲发展速度,还要讲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欲达此目的,就要运用包括审计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就是说,审计不仅要实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更应当实行绩效审计,以便为国家和企业的决策服务,为其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第三,仅仅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充分体现审计的监督功能。理
19、论界一般认为,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评价和鉴证是审计的派生功能。实际上,评价和鉴证只不过是监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说到底评价和鉴证的结果是为了进一步实施更有效的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督包括了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监督其有效性。因此,可以说审计本来就应该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方面,绩效审计之所以出现很晚,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社会和科学的进步程度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的发展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已。当社会和审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绩效审计必然会产生,由于它具有增加价值的功能,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把绩效审计看做是“增值性”审计,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把财务审计看做是“保值性”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