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琴俱亡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琴俱亡测验(100分) 姓名: 日期: 一、基础(55分)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24分)(1)月余亦卒 ( )(2)便索舆来奔丧 ( )(3)便径入坐灵床上 ( )(4)弦既不调 ( )2.翻译下列句子。(24分)(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译:_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_ (3)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_ (4)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_ 3.填空。(7分)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 _ 二、理解 (45分)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病重B语时了不悲 结束C因恸绝良久 很D子敬素好琴 向来5.子
2、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20分)答:_ 6.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20分)答:_ _ 人琴俱亡测验(100分) 姓名: 日期: 一、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1)月余亦卒 ( )(2)便索舆来奔丧 ( )(3)便径入坐灵床上 ( )(4)弦既不调 ( )2.翻译下列句子。(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译:_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_ (3)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_ (4)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_ 3.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 _
3、 二、理解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病重B语时了不悲 结束C因恸绝良久 很D子敬素好琴 向来5.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答:_ 6.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答:_ _ 人琴俱亡答案(100分) 姓名: 日期: 一、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1)月余亦卒 ( 死)(2)便索舆来奔丧 (轿子 )(3)便径入坐灵床上 ( 径直走进去 )(4)弦既不调 (协调 )2.翻译下列句子。(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4、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3)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子猷)就要轿子来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4)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3.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二、理解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病重B语时了不悲 结束C因恸绝良久 很D子敬素好琴 向来5.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答
5、: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6.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答:“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人琴俱亡答案(100分) 姓名: 日期: 一、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1)月余亦卒 ( 死)(2)便索舆来奔丧 (轿子 )(3)便径入坐灵床上 ( 径直走进去 )(4)弦既不调 (协调 )2.翻译下列句子。(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译:王子猷
6、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3)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子猷)就要轿子来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4)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3.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二、理解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病重B语时了不悲 结束C因恸绝良久 很D子敬素好琴 向来5.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答: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6.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答:“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