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书法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阳询的书法艺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欧阳询生于557年(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是陈朝大司空欧阳頠的孙子。13岁那年,他任陈朝广州刺史的父亲欧阳纥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全家为此而受到株连。欧阳询因年幼而幸免于难,被他父亲的旧友中书令江总收养,并督教他经史书法。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后出仕隋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渊未起兵时,欧阳询就是李家的座上客。李渊称帝后,升迁为给事中。欧阳询的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但不囿于一家: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
2、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欧阳询笃好书法达到痴迷的程度,由于勤学苦练,故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1,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瑰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句丽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武德七年,欧阳询奉诏与裴矩、陈叔达修撰艺文类聚100卷。书成后,得到赏赐帛二百段。唐太宗贞观初年,欧阳询升为太子率更令(因而又被称为欧阳率更),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八十五岁
3、时辞世。(以上据旧唐书和新唐书)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 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世称“欧体”。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辑唐张怀瓘所著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
4、)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常见欧书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
5、年)立。欧阳询行书千字文http:/zh.wikisource.org/wiki/全唐诗/卷039#欧阳询全唐诗录欧阳询诗三首:其一为:道失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第二首:嘲萧瑀射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着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据太平广记:“唐宋国公萧瑀不解射,九月九日赐射,瑀箭俱不着垛,一无所获。欧阳询作诗嘲讽。”第三首,与欧阳询互嘲(无忌嘲询),起因是长孙无忌先作诗嘲笑欧阳询瘦(或丑):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欧阳询反唇相讥:与欧阳询
6、互嘲(询嘲无忌)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因欧阳询的“只因心浑浑”攻击太过,引起唐太宗不悦,制止道:“询岂不惧皇后闻耶?”商读书帖卜商读书帖,唐,欧阳询书,纸本,册页,纵25.7cm,横16.5cm,行楷书,6行53字。释文:“卜商讀書畢,見孔子。孔子問焉,何爲於書。商曰,書之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參辰之錯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方框内字残)这段文字见于尚书大传,并收入艺文类聚卷五五杂文部读书,与史籍相较,帖中个别字有出入。卜商是孔子弟子,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他师事孔子,师生间常有议论问答,极富哲理。 此帖为唐人双钩廓填本,墨气鲜润。从书法上
7、看,笔法严谨又不失生动气韵,点画的起止处强化方切硬折。欧阳询晚年将北碑用笔特点融于二王书风,而兼容南北正是“欧体”独到之处。 此帖宋代藏于宋徽宗宣和御府,清代归安岐所有,后来成为乾隆皇帝御府的珍品,辑入法书大观册中。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著录。张翰帖,纸本,纵25.1cm,横31.7cm,行书,11行98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点击浏览大图)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释文:“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
8、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内字残,现据晋书补)此段文字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书中,但均属节录。张翰是西晋吴郡(今苏州)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当时人将他喻为三国魏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嵇(阮嵇曾为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称他“江东步兵”。他追随贺循至洛阳做了齐王的官,但他并不快乐,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 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有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