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法概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法概说.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语法概说 第一篇:语法概说 第一节 语法概说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驾驭语法的含义、性质、单位和8种句法成分的含义及其在动词谓语句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内容 1.语法的含义。2.语法的性质、单位。 3.句法成分及其在动词谓语句中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 驾驭语法的含义、单位和8种句法成分的含义及其在动词谓语句中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 句法成分及其在动词谓语句中的相对位置。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专指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则。“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则。它具有客观性。 二是指语法学。语法学是探
2、讨、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以语言结构规律为探讨对象,是人们对客观的语法规律的主观相识,具有主观性。 语法的两种含义,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是第一性的,是语法学赖以存在的基础。语法学则是对客观语法规律的反映,它的正确与否最终要接受语法事实的检验。语法学一旦建立起来并被公认,也会反过来对客观语法规律产生确定的限制、引导作用。 对客观存在的同一语法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分歧?由于探讨者观点不同,运用材料不同,探讨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各种语法学说常常表现出种种分歧,有的分歧还相当大。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同看法的争论有利于语法现象的描写和人们相识的深化,有利于促进学术的进展。 二、语法的性质 一抽象性 语法是语
3、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从语言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则是有限的,而材料是无限的。在总结、归纳中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内容,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例如:张老师上课。学生听课。张三发短信。李四看电影。我们能说出很多这种结构的句子。这些句子都由主谓两部分构成,是主谓句,谓语都是动词性词语,叫动词谓语句。主谓句和动词谓语句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和概况性。 二稳固性 和语音、词汇相比,汉语从古代到现代语法的转变要缓慢得多。词汇是社会转变的晴雨表,有新事物就有新词,词汇始终在动乱中。语音转变也很大。语法的稳固性表达在它的基本特点很少发生转变,比方从古到今,语序和虚词始终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词类和句
4、子成分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等等。 语法的转变,无论是新规则的产生,还是旧规则的消亡,都要阅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例如,把字句产生进展的过程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又如古汉语里,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可以干脆做谓语,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后来慢慢变为加“是字的句型,“陈涉是阳城人但是直到如今,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照旧保存古代的格式,可以说“鲁迅,绍兴人。 语法的稳固性是语言实现交际功能的客观要求。 四民族性 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语法的“异表达出本民族语言的特点。现代汉语与英语比较语法特点是突出的。宏观上看,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转变;语序和虚词是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洁的对
5、应关系;词、短语、句子结构基本一样;量词多,语气词丰富等。 学习语法应留意语言的民族特征。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元 把语句划分成大大小小的成分就是语法单位。一般认为,语法单位分为四级,但也有认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坚持四级语法单位的学者多,认为句群不应列为语法单位,应属于篇章问题。 二句法成分 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四、为什么要学语法 学一点语法学问,自觉驾驭语法规则,可以更好地用以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特别是对我们的写作有关心。不仅可以关心我们把话写得通顺,而且可以关心我们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精确些,使文章语言更富
6、于表现力。 其次篇: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这部份内容选自古代汉语语法学的前两章,第一章介绍跟古汉语语法学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其次章是古代汉语语法的基础学问。 第一章 概论 在这一章里主要谈四个问题:古代汉语语法学的探讨对象,与古代汉语语法学相关的学科,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古代汉语语法的探讨方法。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语法学的探讨对象 为了相识古代汉语语法学的探讨对象,本节先说明什么是“语法,然后再说明什么是“古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 语法又叫“文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律,这种结构规律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为了相识这个系统,我们以下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这个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或说是
7、三种基本语法单位,其次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最终简洁地谈谈语法中的共性与特性。 一语法单位 系统是指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确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每个系统中都包含若干个要素,或若干个子系统。在语法这个系统中有三个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或说是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它们依次是:句子系统、短语系统和词系统。 系统和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关系。首先,一个系统,相对于由它及其四周环境所组成的较高一级的系统,是一个要素a1(或子系统a1。同时,这个系统中还有要素a2、a3;a1、a2、a3之间具有某种关系,从而构成系统。其次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b1、b2、b3本身又都是
8、低一级的一个系统,而系统中又有要素c1、c2、c3。所以语法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一个子系统看作是一个要素,从而把它置于比它更高一个层次的系统中来探讨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探讨可说是向上的探讨。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把一个系统分析为若干个要素,从而视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部结构关系,这种探讨是向下的探讨。这两方面的探讨既有区分,又有联系,在古汉语语法中,这种向上的探讨和向下的探讨,常常构成一种并不完全整齐的对应关系。 在古汉语语法这个系统中,首先是探讨句子。目前一般认为,句子和句子组合起来还可以构成句组又叫句群,如今有的学者把语法分析的范围扩
9、大到句组。本书则仍实行传统的作法,把句子作为语法探讨中最大的结构单位。当把句子作为最大的语法单位进行探讨时,我们就既要作向上的探讨,又要作向下的探讨。在作向上探讨时,是把各种句子作为一个要素,探讨它们在言语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作用,这通常可以认为是语用的探讨关于语用,我们将在其次节中介绍。根据句子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区分出的类别,或者说根据语用探讨区分出的类别,我们称之为“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是四种常见的句类。句类是系统向上探讨的结果,系统向下探讨就要探讨句子中要素的内部构成。为了探讨句子内部的要素,就要对句子加以切分。一个结构齐全的句子可以分出两个要素,或说是两个
10、句子成分,这就是主语和谓语。比方下面的句子: 子产归。左传昭公十三年 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庄子秋水 以上两个句子我们都可以区分为主语和谓语这样两个部分下加不同的符号。事实上多数句子都可以切分为主语和谓语这样两个部分,或说两个要素。根据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不同语法关系所区分出的句子的类别,我们称之为“句型。叙事句、论断句和说明句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三种句型。 有些句子的主语、谓语是由词充当的,如例的主语和谓语,但多数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由词来充当的,而是短语,如例。这样,我们对短语还要进一步切分。不过再往下切分时,已经不是对句子加以切分,而是对充当主语、谓语的短语加以切分。 当从句子的主语和
11、谓语中切分出短语后,比方切分出“定中短语、“述宾短语等,我们就进入了短语系统。短语系统主要探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短语用做主语或谓语时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这是向上的探讨;另一个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这是向下的探讨。根据向上的探讨,我们可以把短语分为谓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等不同的类型。根据向下的探讨,我们可以把短语切分为定中短语、述宾短语,等等,而构成短语的各个不同部分,如定语、宾语等是短语成分。 定语、宾语等短语成分经常是由词充当的,也可能是由更小的短语充当的。为了便于称说,以后我们把句子成分和短语成分统称为“句法成分。 对于词来说,在作向上的探讨时,我们主要是探讨词在构成主语、谓语和各种短语时表
12、现出的种种不同特点,从而把它分出实词、虚词,名词、动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等不同的类和次类。在作向下的探讨时,我们可以把构成词的要素区分出来,这就是语素,比方“圣和“人是构成“圣人这个词的语素。由于古汉语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所以从份量上来说,与语素有关的内容要相对少些。三层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示意如下: 句子句子成分:主语、谓语由各种短语或词充当 短语短语成分:述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等等由各类词或更小的短语充当词 语素 有的学者认为句子的基本单位有四种,除了我们这里所说的三种之外,把语素另立为一种。与此相关的,没有“短语成分这一部分,而把句子成分和短语成分统称为句子成分。在我们看来,
13、构成句子的要素只有两个,就是主语和谓语。换句话说,句子只能切分出主语和谓语这样两个要素。述语、定语等并不是从句子切分出来的,而是从短语中切分出来的,所以我们加了“短语成分这样一个概念,而短语成分则是短语的要素。与句子成分、短语成分相应,词所切分的成分是语素,它并不是语法中的一层独立单位,是词系统中的要素。 假如我们短暂不考虑比句子更大的单位,也不考虑比词更小的单位,那么古汉语语法中就有三个主要的子系统:句子、短语和词类。在这三个子系统中,句子、和词处于两端,短语则介于中间,与词类、短语和句子系统有关的规律则是古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在其次至第八章中我们将全面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
14、义 假如暂不考虑交际双方、语境的种种不同,一句话的意义主要是由词的意义和语法意义这二者构成的。而语法意义,通常又是通过确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出来的。所以从语法系统的本体来看,语法系统又可以分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这样两个子系统。在本节的开头,我们曾说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这种结构规律,其实就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组合规律。常见的语法形式有四种:词序、类别、节律和音变。词序是指词语前后的依次,类别是指词语乃至于句子中所包括的种种不同的类,节律主要指停顿、语调、重音等,音变则是指音位的变更。对于古汉语来说,词序和类别是两种最重要的语法形式。比方下边的句子: 齐伐宋。战国策燕策一 卫人来告乱。左传隐公四年
15、 晋灭虢。左传僖公五年 例中的主语“齐用在“伐之前,表示齐国施行“伐这个行为,即“齐是施事;宾语“宋用在“伐之后,是受事,承受“伐这个行为。假如把“齐和“宋对换一下位置,那么“齐就不再是施事,而成为受事;“宋就不再是受事,而成为施事。在这里,词序这种语法形式的转变造成了语法意义“施事、“受事的转变。例中“来用在“告乱之前,这个词序说明,卫人是先“来,而后“告乱,这里的词序说明白行为发生的时间这个语法意义。在这两个句子中,词序上的不同,给句子增加了词语意义之外的语法意义,这是词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下边再来看类别。例与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可是由于“伐和“灭这两个动词的类别不同,这两个句子的语
16、法意义也有很大不同:例、中的“齐和“晋都是施事,“齐发出的是“伐这个行为;而“晋却未发出“灭这个行为,而是发出另一种行为。这个行为在句子中没有用词来表示,而是“灭这个词带上宾语之后所产生的语法意义。这个行为又致使“虢出现了“灭这种转变。这是词的类别不同而造成语法意义上的不同。 在节律这种形式中,停顿在古汉语语法中的作用更突出些。停顿不像以上两种语法形式那样常见,但也很重要。它常与其他形式一起来表示语法意义。比方下边这两个句子: 赵背秦。战国策赵策三 我食吾言,背天地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例的主语“赵与其后的谓语之间没有停顿,也不能停顿;此外句末不用“也。例与前一个句子最明显的不同是句末用“也,同
17、时在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停顿。停顿是节律上的不同,也是语法形式上的不同。例、属于不同的句型,一个是叙事句,主要是表达客观事实;另一个是论断句,主要表示说话人的某种主观相识。这两类句子的不同,是由于停顿和“也确定的。一个句子中是否有“也,是词在类别上的不同。在这里停顿和类别这两种语法形式确定了句型。节律之中还有语调,由于我们只能见到书面的古汉语,古人到底用什么样的语调说话,已很难有感性相识,但是有些句子,我们仍可以大致揣测一下,比方感叹句的语调应当比一般句子的语调更剧烈些,像下面的句子: 孔子曰:“否!立孙。礼记檀弓上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这两个句子中的“否和“令吏养
18、之,应当比一般叙事的句子感情剧烈,语调也应有转变,根据这个我们可以用来确定感叹句。 古汉语中的音变也应当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但由于我们对古汉语中的音变探讨得不够,在以后介绍古汉语语法体系时,很少涉及音变方面的问题。 三语法中的共性与特性 语言学家对世界上的语言实行两种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谱系分类法,另一种是类型分类法。依据谱系分类法,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汉藏、印欧等等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个语系中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缅甸语等等。依据类型分类法,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孤立、粘着和屈折三类。汉语属于孤立语,孤立语的词一般没有词形转变,没有词尾,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各种不同语言的
19、语法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不管是构词方式、形态转变,还是词类区分和句子类型都是如此。一般地说谱系或类型相同的语言,共性要多一些;而谱系或类型不同的语言共性要相对地少些。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还有方言的不同。各种不同的方言,在语法上的共性要多一些,但是也还是各有不同的特点。就是操同一种方言的人,在用词和造句上也不会完全相同。 语法中的共性的特性,除了表如今横向的比较上,也表如今纵向的进展上。语言是不断进展的,同一种语言的语法也处在不断地转变之中,短时间内这种转变不易发觉,时间一长,这种转变就比较明显了。汉语历经数千年的进展,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也是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在
20、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上都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所以在探讨语法时,可以参考其他语言的语法,而不行用另一种语法来套用自己探讨的这种语法。 二、古代汉语语法 当人们运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给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 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这就是说,鸦片斗争以前汉族人民所运用的语言都可以统称为古代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如今能见到的是由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材料。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书面语言材料是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跟任何事物无不进展转变一样,语言也是不断进展转变的。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转变。根据汉语语法
21、、词汇和语音转变的状况,有些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进展时期: 1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公元世纪以前,即历史上的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公元世纪到公元世纪,即历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时期。近代期指公元世纪到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另外还有些学者对汉语进展时期的划分与此不完全相同。 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一般认为:在上古汉语时期,尤其是上古汉语的前期和中期,口语与书面语相去不会太远。由于这时的书面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口语,所以可以认为,上古时期只有一种与口语大体一样的书面语。到了中古期,汉语中的口语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这时则有两种书面语。一种书面语是仿照上古汉语书面文献的
22、书面语,比方六朝作家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是这样的书面语。另一种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这样的书面语称为“古白话,比方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话本等。到了近代汉语时,状况与中古时期类似,既有仿照上古的书面语,如桐城派的散文,又有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即古白话,比方水浒传、西游记等。 上古的书面语,以及后代仿照它所形成的书面语,叫做文言。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运用的基本书面语形式。“古代汉语有时又是指文言。上古的文言可说是典范的文言,中古、近代的文言是仿照的结果。就算中古以后的人仿照得再认真,但终究是仿照。由于受仿照者所处时代语言的影响,中古以后的文言
23、与上古的书面语也不行能全然相同,其中必定存在某些差异,例如唐代韩愈和清代方苞的散文就与上古的汉语存在着差异。 “古代汉语的第三个含义是指上古时期的汉语,即上古汉语。本书“古代汉语语法学中的“古代汉语主要就是指上古汉语。假如不另加说明,本书以下所运用的“古代汉语或“古汉语这个概念,均主要是指上古汉语。所以本书所说的“古代汉语语法,实指上古汉语的语法。 关于本书所探讨的上古汉语的语法,还有三点要加以说明。首先,学者又把上古汉语再分为三个时期:商代是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在上古汉语这三个时期里,汉语也是不断进展转变的。所以这三个时期内的汉语语法,既有相同之处,又多有不同之处。具
24、体地探讨这三个时期语法的进展状况,是汉语史的任务。本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介绍这三个时期汉语语法的进展状况,而主要是探讨上古中期的语法。至于上古前期的语法,如甲骨、金文的语法,本书一般不涉及。上古后期的语法,如史记的语法,假如它 1 请参看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年第页 们之中的语法现象与上古中期语法有相同之处,也一并加以介绍。假如史记中的语法与上古中期的语法有不同之处,其中比较重要的,在相关之处有时作一些必要的说明,而不作全面的说明与介绍。本书探讨上古中期语法时所用的语料主要取自:左传等部书,另外还较常用史记中的语料,个别时候也选用诗经、尚书和汉书中的语料。 其次,本书所探讨的语法,主要是散文语法
25、。上古的韵文,如诗经、楚辞、乐府、等,其中自然也有自己的语法规律,但它们的语法规律与散文的语法又有不同,本书一般也不涉及这些韵文作品的语法特点。就是散文语法,限于篇幅,本书也只能介绍比较常见的语法规律,至于比较罕见或特殊的语法现象,只好留待日后。 第三,就是在上古中期,也可能存在方言的不同,以刚好间上的差距而造成的语法上的差异,比方尚书的语法就与左传、国语等的语法有很大的不同。从我们所运用的文献看,论语、孟子、荀子、礼记等书在方言上或许更接近,而其他文献的语法则与它们也存在着某种差异。就算是时代相同、方言相同,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特点也不尽然相同。假如再深化下去,每部专书都应是古汉语语法探讨的
26、对象。本书不准备探讨上古汉语中期语法中由于方言、时间或个人的不同而造成的语法现象上的差异,而主要是谈在上古占有主流地位的语法规律。 其次节 古汉语语法与相关学科 与古汉语语法学相关的学科涉及三个方面的关系:与语言学内部有关学科的关系,与语言学之外的学科之间的关系,最终是与古汉语教学的关系。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作些简洁的介绍。 一、与语言学内部有关学科的关系 从语言学内部关系来看,与古汉语语法学关系亲热的学科主要有“小学、一般语言学、汉语史、现代汉语语法学、方言学、汉藏语系中各种语言的语法学,另外还有修辞学。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从隋唐以后,直至清末都叫做“小学,其中包括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
27、训诂学偏重探讨古代的词义,也旁及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现象,而探讨的重点又是汉魏以前的古书。训诂学与古汉语语法学的关系特别亲热。首先,探讨古代汉语语法的前提是读懂古书,假如左传、史记等书中句子的意思不明白,也就很难思索其中的语法规律。而训诂学则是读懂古书的重要基础之一,假如没有历代丰富的训诂学资料,很难设想古书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其次,当语法学要归纳各种语法意义及词类意义时,训诂学对于词和句子的说明就是我们思索时的最重要的基础。第三,由于古人把实词和虚词都归入训诂的范围,所以对虚词的理解也常要借助于训诂学。比方训诂学中的“语助、“语已辞、“发语词这样一些训释,对于我们理解语法都很有关心。反过来,语法
28、的探讨也有助于加深对训诂学探讨。这是由于训诂学偏重于个别词义的训释,而语法则偏重于对整个词类意义和句法意义的系统相识。这种系统相识,有助于人们把词本身的意义和语法意义区分开,也就有助于人们从系统的角度去思索单个词的意义,这样也就时常能关心人们更精确地理解词义。训诂学的著作主要有两类,对于语法学都有重要作用。一类属于注疏类,如论语注疏、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等,另一类属于工具书类,如尔雅、广雅疏证等等。假如把古人对虚词的训释也归入训诂学,那么助语辞、经传释词之类的书与语法学的关系就更为干脆。 文字学主要探讨文字的起源、进展、性质、体系及文字形、音、义的关系。文字学与语法学的关系也特别亲热。首先文字学
29、与训诂学干脆相关,训诂学对词语的训释很难离开文字学。其次,文字学中关于字的本义的解说,对于理解词类的语义特点,尤其是理解虚词的作用有很重要的关心。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等文字学著作都是探讨语法的重要参考文献。 音韵学主要是探讨汉语语音系统的沿革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转变。语言原来是有声的,我们如今所探讨的古汉语文献只不过是这种有声语言纪录下来的结果。由于词汇、语法都是通过确定的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不管是探讨训诂、文字还是探讨语法,都离不开对语音的相识。比方清代学者“因声求义的思想对于探讨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都是特别重要的基础方法。音韵学可说是探讨语法时的基础中的基础。 一般语言学是语言
30、学的理论部门,主要内容有语言的本质、起源和进展,探讨语言的方法,语言学的分科及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探讨古汉语语法来说,是必不行缺的指导思想。任何人在作语法探讨时,都不行避开地要用某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探讨工作。只是有的人比较自觉,有的人并不自觉;有的人用这样的理论,有的人用那样的理论。指导探讨工作的这种理论,从根本上确定了他的探讨方法;而不同的探讨方法,又必定确定了探讨的结果。学者们在探讨工作中所作出的不同的结论,从根本上来说,是指导理论在探讨工作的不同表现。目前的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在印欧语系比较探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藏语系在世界各语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藏语系的深
31、化探讨必定会丰富一般语言学的理论,而古汉语语法的深化探讨对于丰富一般语言学理论也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进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探讨汉语从商代起先,直至现代的进展演化规律。汉语内部进展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各个断代探讨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规律的深化探讨,就不会有牢靠的汉语史。反过来,一部牢靠的汉语史,对于我们探讨各个时期的断代语法都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对于某个断代的探讨,时常要与其前、其后的语法规律联系起来视察。就以上古汉语来说,没有对于上古前期甲骨、金文语法和上古后期汉代语法的的至少了解,很难思索上古中期的语法规律。 古汉语语法学与现代汉语语法学也有很亲热的
32、关系。从我国语法学探讨的现状来看,现代汉语语法探讨在整体上领先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探讨中对于分布的相识,变换方法确实立,都是汉语探讨在方法上的重要进展。这些方法对于古代汉语的探讨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借鉴。所以不断学习现代汉语的探讨思想和方法对于古汉语语法探讨是一件特别重要的工作。反过来,古汉语中的一些探讨成果对于思索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语法规律,也应当是有价值的。 方言学以各种方言为探讨对象,又可以分为描写方言学、历史方言学和方言地理学三门学科。学者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主要有七大方言区: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不管是描写方言学,还是历史方言学,其中涉及到对语法
33、部分的思索,都离不开对古汉语语法的相识。而在各种方言中,也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古代汉语中的某些语法现象,所以对各地方言的了解明显对于探讨古代汉语语法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汉藏语系中包括有汉语、藏缅、壮侗、苗瑶四个语族。汉藏语系之中除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的语法,比方藏语中的使动范畴、句终字,对于思索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也字的作用等都有重要的启发。 探讨语法时,还常与修辞学有关,这里不再多谈。 二、与规律学和符号学等的关系 与语言学相关,同时又与语法学有亲热关系的学科主要有规律学、符号学,此外还有哲学、心理学等。 规律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由于数理规律的发生和进展,规律学的内容得到丰富和扩
34、展。规律学所探讨的概念、推断、推理及其互相联系的规律,为人们正确地思惟和相识客观供应规律工具。在语法学探讨中,从基本探讨方法确实立,到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思索和相识,几乎都离不开规律学。我们在下一节探讨方法中要谈到的公理化方法,就是规律学中的一般方法在语法学探讨中的应用。在分析语法中的句子和词类的语义内容时,也常要用到规律学。比方“命题、“概念这样一些规律学中的术语,都是分析语法时要用到的。广义的规律学还包括规律语形学、规律语义学和规律语用学等,规律语形学中的一些探讨方法,也是我们探讨语法时要借鉴的。不用规律来分析语言,几乎是不行能的;但是规律学有规律学的方法,语言学也有语言学的方法,我们又不能
35、用规律学的方法来代替自然语言语法学的探讨方法,我们只能用语法学的方法来分析自然语言。 符号学又叫指号学,是关于符号及其应用的一般理论。目前关于符号学理论中的一些术语的理解很不一样,依据我们的理解,符号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词义学又叫语义学、语法学和语用学。词义学是符号和它们所指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语法学是符号之间形式关系的理论,而语用学则是符号和它们的运用者即创建或接受这些符号的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符号学又可以分为阅历符号学和纯粹符号学两类。阅历符号学探讨的就是自然语言,古汉语语法探讨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符号学的理论。一句话的意义通常是由三种意义构成的,这就是词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词义
36、学探讨词的形式和意义,语法学探讨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用学探讨语用条件和语用意义。词义学与语法学主要在词和词类上构成干脆联系:词义学探讨个别词的词义,而语法学中的词类意义则主要是从个别词义中抽象出来的。语法学和语用学主要是在句类上构成联系。一方面句类实际是语用的分类,但另一方面,这种语用的分类又与句型语法上的分类有某种并不整齐的对应关系。应当指出的是,词义与语法中的三个子系统都有联系,无论是探讨词、还是探讨短语、句子,都与词义有关。但只有词类意义与词义的关系比较单纯、干脆。只要进入短语,有了语法结构,就有了语法意义,短语意义是词义和语法意义的综合。而句子则除了词义和语法意义之外,又增加了语用意
37、义。而语用只与语法中的句子有关,而不行能跟短语和词有关。这是因为,只有句子才是运用单位,短语和词都是备用单位。备用单位根本就不进入言语活动,所以没有语用问题。一般的科学探讨都可以假设一个相对封闭的范围。比方物理学探讨常要假定一个完全的真空,其实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真空,但这是探讨工作的需要。假如不作这样的假设,探讨工作几乎是无法进行的。所以我们在探讨句子时,除了句类之外,在其他部分就暂不考虑与语用的关系。 语法探讨还与哲学、心理学有亲热的关系。假如我们把系统论也归入哲学的话,那么系统的思想也是我们探讨语法的重要指导方法。心理学对于我们理解语法规律及其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与古
38、汉语教学的关系 古汉语语法学与古汉语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的关系更为干脆。高等学校的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主要是培育学生阅读古汉语作品的实力。而阅读实力提高的基础之一是语法学问。具备科学而系统的语法学问能使学习者更精确、快速地阅读、理解古汉语作品。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也离不开必需的古汉语语法。对于中学师生来说,一本精确牢靠的古汉语语法书,应当是很有用的。而对于一般想阅读中国古代典籍的读者来说,这样的语法书也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读物。假如翻看一下早期的古文译本,我们会觉察随着古汉语探讨水平的提高,其中自然也有古汉语语法探讨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译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古汉语语法学对于古汉语学习的重要作用。
39、可以说,古汉语语法的探讨和普及会大大节省亿万人,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古文的时间。 第三节 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古代汉语语法的根本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并由此而派生出另外的两个特点:变异性和模糊性。 一、整体性 古汉语语法整体性的特点主要是说,语法中的多种范畴主要不是通过词的形态转变来表现,而主要是通过词语的组合或句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古汉语中最重要的几个语法范畴,如句型中的叙事与论断、词语中的指称与陈述、名词中的有生和无生、述宾短语中的自动与致动等都是在词语的组合或句子的关系之中表现了出来。 在词语的组合之中,虚词与其他词语的组合,实词与实词性词语的组合都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语法形式。 首先是虚词,与
40、实词相比,虚词出现的频率一般都比较高,用法也灵敏。比方句末用“也常构成论断句,不用它则常构成叙事句。又如“者、“所,它们与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组合在一起之后,都能把陈述性的词语变为指称性的。词语中陈述和指称之间的这种转变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其次,实词与实词的组合关系也很重要。名词区分为有生和无生是两个重要语法范畴,它们就是通过对实词性词语的组合分析出来的。有生名词主要表示人,无生名词主要表示物。有生名词经常用做主语,而且可以给多种动词做主语;无生名词做主语远不及有生名词常见,而且许多动词不能给无生名词做谓语。如: 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种:文种。 东海之极,水
41、至而反。吕氏春秋君守例中的“种是有生名词,它们可以给“顿首、“言、“曰等多种动词做主语;例中的“水是无生名词,虽然它可以给“至、“反等做主语,但很难给前一个例句中的那些动词做主语。正是根据“种和“水在与其他实词组合时表现出的这些不同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有生和无生这样两类不同的名词。 二、变异性 由于词类、短语、句子的特点主要是在整体之中确定的,这就出现了变异性的特点。变异性是说,对于某类比较确定的词、短语乃至于句子来说,在确定的语言环境中会出现某种变异。对于词来说,不同的词及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时常调和在同一个语音、文字形式之中,所以兼类、转称和活用等现象都比较常见关于兼类、转称和活用的具
42、体内容,请参看其次章第五节词类。如: 子反辞以心疾。韩非子饰邪 孙子无辞。韩非子难四例中的“辞是动词,中的“辞是名词,同一个“辞出如今不同的上下文中,分属不同的词类,这是名词和动词的兼类。例中的“辞之所以是动词,是因为其前是个名词,而其后又是个介宾短语。而例中同样的是“辞,但由于其前是个“无,我们就把它认定是个名词。这主要是由于上下文造成的。 不但在词类中有变异性,句子之中也有变异性,这种变异性,我们用“范式和“变式这两个概念来称说。比方推断句,范式是句中有停顿,句末用“也;在多数推断句句末用“也的状况下,有些推断的句末并不用“也,或句中没有停顿,这就是变式。如: 白圭,周人也。史记货殖列传
43、此人力士。史记魏公子列传例是典型的推断句形式,特点是句末用“也,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停顿。既没停顿,又不用“也,可仍是推断句。典型的推断句可以认为是推断句的范式,像例那样不够典型的推断句,就是推断句中的变式。一般地说,范式总是比较常见的,而变式则不及范式常见,这也是变异性的表现。 三、模糊性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其中精确性是相对的,而模糊性则是确定的。语言也是如此,既有精确性的一面,也有模糊性的一面;汉语更是模糊性较强的语言。所谓模糊性就是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性。这种模糊性在古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都有反映,句子、短语和词类这三种基本的语法单位之间没有特别明晰的界限,而具体到每种语法
44、单位中的各种类别之间,比方词类、短语和句子的分类等,也没有一条明晰的界限,都表现出亦此亦彼和非此非彼性。可以说不要期求在语法的各种类别中找到一条明晰的界限,处处都表现出过渡和弹性。比方词类有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实词中的代词比较虚,所以古人通常把它归入虚词,本书把它归入实词。代词的“之“其就更接近虚词。再比方说介词,一方面它与动词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又与连词有相通之处,可说也是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的词类。又比方短语,述宾和述补这两种短语,有时也很难区分。句子中也是处处表现出过渡。最常见的句型有叙事句、论断句和说明句三种,叙事句和论断句的对立比较明显,说明句就介于这两种句子之间,而论断句和复句又是两
45、种界限模糊的句子。总之,在语法的各种类别之间都表现出过渡性,这种过渡常表现为一种整体上的合理,局部的不合理。关于这种整体合理而局部不合理,我们可以举一个常识中的例子说明。比方:老年、中年和青年这三个概念,假如以年龄中的岁、岁来划界。岁以上是老年,岁以下是青年。那么我们会看到:岁的人将被归入中年,其实岁的人,在与岁和岁的人相比时,应当更接近岁的人。所以从局部来看,把岁的人归入中年并不合理。可是只要分类,无论从哪里给老年、中年和青年来划界,其实都存在这种局部的不合理,除非不分老年、中年和青年。虽然局部不合理,可是从整体来看,这种划界又是必要的,所以从全局来看,又是合理的。在语法分类中,也时常会出现这种现象。 语法中的模糊性是不行避开的,这首先因为,现实世界,尤其是社会现实,本身就是模糊的,曲折入微而又无微不至地反映现实的语言不行能没有模糊性。其次,语言系统是抽象的,言语活动则是个人的。个人的言语活动在确定规律的制约下,常有确定的随便性,这种随便性也必定带来一些模糊的结果。最终,语言是不断进展转变的,前一时代遗留的语法现象,后一时代将产生的现象,与当时的语法规律混在同在一起,也必定产生一种模糊的结果。 第四节 古代汉语语法的探讨方法 语法学的流派不止一种,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探讨方法,所以探讨语法的方法也不止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