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探寻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之路(精选五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022364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探寻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之路(精选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3年探寻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之路(精选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探寻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之路(精选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探寻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之路(精选五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探寻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之路(精选五篇) 第一篇:探寻养老保险制度进展之路 探寻养老保险制度进展之路 2023-7-9 17:28:30 来源:京佳教化 字号:T|T 6月21日,“大资管时代下的社会养老保障-2023年养老金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举办。该论坛由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人社部、保监会、国资委、全国社保理事会等单位领导、相关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以及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养老金业务负责人共同出席本次高峰论坛。 1.各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标准和支付待遇相差大。目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包含五个部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养

2、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五项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一是缴费标准相差较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是依据职工工资总额的确定比例缴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缴费实行定额缴费,缴费标准大大低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二是支付待遇相差较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待遇依据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每月发放额和调整数额之和计算,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农村养老保险发放实行定额发放加个人账户每月发放额之和发放,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发放的基础养老金相差较大。 2.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是一

3、个浩大的群体,假如行政事业单位长期由政府财政拨付职工退休金,仅在企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会形成就业和人才流淌的体制壁垒,不利于人才合理流淌和市场公允竞争环境形成。 3.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进展缓慢。我国提倡企业主办企业年金已经多年,但是仅停留在利润高的垄断企业,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对人寿保险经营企业和参与个人也缺乏明确的支持政策。 1.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依据“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的收缴与发放可以由现行的征缴机构和发放机构执行,但资金可以分开管理。在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推行职业年金制度改革,确保行政事业单

4、位职工养老金待遇与改革前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 2.完善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让宽阔农夫和城市居民共享改革进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可以持续执行这一制度,但是要根据经济进展水平逐步提高对农夫和城市居民定额养老金的额度,同时对农夫和城市居民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形成的个人账户部分,也要逐步提高缴费标准和补贴力度,以增加个人账户的积累规模,提高农夫和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3.制定切实有效的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行政机关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应从各级政府预算经费中支配,对公益二类事业

5、单位的职业年金应允许从事业收费中支配,并赐予税收实惠。对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举办老年服务事业的,可以从人员培训、办公用房、文化设施等方面赐予适当财政补贴和嘉奖政策,对老年服务机构的利润在规定用处的前提下赐予减免所得税的实惠,扶植养老服务社会化事业进展。 4.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在城镇把还未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先建立起来,比方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与之配套的职业年金制度,再与现行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连接,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与规范,解决当前反映较激烈的养老保险“双轨制问题。 其次篇:探寻农村信誉社改革进展之路 探寻农村信誉社改革进展之路 作为农村金

6、融的主力军,农村信誉社如何通过持续的改革进展,更快地提升自身整体素养和服务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新要求,带着这些问题,银监会组织特地力气,先后深化到东中西部九个省区,地方政府、银监局、信誉社和农户、农村小企业等多个层面,开展了广泛的调查探讨。通过九省调研,得出一个基本相识:这几年来,农村信誉社改革的方向和路子是对的,面貌转变是大的,进展前景是好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当前农村信誉社也确实存在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产权改革不彻底,管理体制不通畅,机制转换不到位,历史包袱和潜在风险比较大,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意识与创新实力还有待提高。

7、实践使我们相识到,改革进展是我们解决全部问题的根本出路和不二法宝。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靠的是改革进展;要解决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改革进展。下一步农村信誉社改革进展之路应当怎么走,着力点应当放在哪些方面,又如何通过改革进展的进一步推动,谱写新阶段农村信誉社的新篇章,为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奉献,九省调研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和启发着力点之一:进一步推动产权改革 这几年来,农村信誉社产权制度改革迈出的步伐是大的,九省区农村信誉社已基本完成由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的改制。但从实际状况看,这项工作照旧不够到位、不够彻底。股份合作制虽然比合作制有进步,但社员分散、股金不稳、全

8、部者缺位等痼疾并没有根本解决。目前,股份制为主导的改革方向已明确,但推动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首先是相识上还不统一。一些地方政府担忧股份制改革会使农村信誉社偏离支农方向,思想上还有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二是行动上还有阻力。基层社的一些高管担忧股份制改革可能损害个人利益,因此看法消极,行动缓慢。三是操作上还有难度。相当数量的农村信誉社历史包袱还很沉重,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强,资格股短期内转化为投资股或一般股的压力不小。改到深处是产权。依据市场原则推动改革,回避不了产权问题。不触及产权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没有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就难以稳固,公司治理、体制机制、服务创新也就不行能取得实质性的进

9、展。为此,下一步改革必需紧紧抓住产权这个核心,接着向改革的纵深大力度推动。 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实际工资中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正确相识、很好把握:第一个问题是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并不排斥农村合作制金融的进展。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支配,合作制在国际上有很多胜利的实践,事实上,国内各种类型的合作制也正在快速进展。其次个问题是,对农村信誉社实行股份制改造,既是市场本身的选择,也是多年来改革探究的结果。实践证明,以行政力气推动的合作没有生命力,长期“官办化而偏离合作宗旨的农村信誉社也不能再回到合作制的轨道上,股份制应当是深化农村信誉社产权改革的主导方向。第三个问题是,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可以做好

10、服务“三农工作的。事实是,一些经过股份制改造的机构,支农力度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加了,支农服务水平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以江苏为例,近两年,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农业贷款都保持了17%以上的增长速度。因此,只要从监管政策上作出支配,在强调农村信誉社经营社区性的同时,赐予相应的政策激励和引导,农村信誉社股份制改革后信贷资金不外流、支农力度不减弱、服务方向不变更的目的就能够到达。 这次调研觉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前农村信誉社股权改造中的资格股问题。发达地区农村信誉社资格股占比已经很低了,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正在尝试全部取消资格股;而东北、西北地区资格股还占确定比重,如甘肃占比高达92%,辽宁、黑龙江

11、占比也都在80%以上,而且还面临着三年期限届满后的退股压力。为此,要尽快明确农村信誉社股权改造工作分类指导的总体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具体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符合条件的,一步到位改制为股份制机构;短暂不具备条件的,实行股份合作制,但要以省为单位制定规划,设定过渡期,逐步压缩资格股比例,限期达标;目前确实有难度的,按合作制原则把重点放在规范上。同时,在股改正程中,留意建立健全以下三项配套机制:一是分散小股东的权益爱惜机制,可以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阅历,以共同持股基金或持股会等形式,依据托付代理原则集合和爱惜分散股东意志;二是大股东和关联股 东的限制防范机制,严格依据公司

12、法要求,对大股东、关联交易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权利支配实施严格监管,防止大股东利用其地位侵害分散农户和企业股东的利益;三是股权流转交易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股权定价机制,规范股权流转交易,逐步发挥“以脚投票约束作用。与此相配套,在制度支配上,可以把资格股转化为长期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以增加农村信誉社加快股权转化的压力和动力。对历年挂亏较多、盈利分红实力较低的机构,要在切实加强管理和提高自身盈利实力的同时,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 着力点之二:进一步深化省联社改革 省联社的改革问题是近年来各方面关注和争议的一个焦点。调研中了解到,各方面对加快推动省联社改革的相识是一样的,但在如何推动改革特别是如何

13、界定省联社的职能定位上存在不同看法。政府的同志认为,既然中心要求省政府担当风险责任,作为省级政府管理平台的省联社,其管理权力就不能受到过分限制和减弱;省联社的同志认为,辖内农村信誉社的管理权力来自于政府授权,鉴于这样一种管理体制和目前农村信誉社自我管理实力普遍缺乏的现状,省联社的这种管理不能受到制约,确定意义上还要进一步强化;银监局的同志认为,现阶段对农村信誉社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这种管理应当是一种行业管理,而不是行政化的人财物干脆限制,同时应当加强和改良对基层社的服务;基层法人社的同志认为,省联社应更多地留意服务,而不能将履职重点放到管理上,等等。应当看到,目前省联社实际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重管

14、理、轻服务的现象,以及将行业管理实际操作为行政管理的问题,根源在于前期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支配。在目前四部委已经联合下发个人债权收购方法,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建立的大背景下,对其管理职能进行适时的探讨和适当的调整是需要的。当然,由于涉及管理体制机制这样的重大问题,调整过程必定是困难的,其推动也应当是逐步的、稳妥的。从农村信誉社的现状看,我们要更多地依靠和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性,推动实行更多措施化解农村信誉社的风险,推动规范约束省联社的管理权力,推动出台实惠政策支持农村信誉社的改革进展,进而为全面理顺体制关系创建条件。 省联社的改革之路不管怎样走,都必需牢牢坚持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改革要求上,要坚持稳定县域

15、原则。“稳定县域是中心的明确要求,深化省联社改革必需依据中心关于“维护和保持县市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的精神稳妥推动,并按市场原则构建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股权连接关系,增加基层社服务县域和“三农的实力。如今许多省份都有搞全省统一法人的要求,对此,要全面分析,科学把握,正确引导。除服务半径小、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省份可以尝试外,至少在现阶段,大多数省份不宜实行这种模式。当然,适应城乡统筹进展的趋势,对于城区机构,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可以探究机构的有效整合。二是在改革模式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经济进展差异大,省联社的改革模式也不能搞一刀切,要坚持解放思想,实

16、事求是,充分发挥当地的主动性,激励大胆探究创新。只要有利于增加农村信誉社“三农服务功能,有利于化解农村信誉社风险,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活力,应当说各种模式都要允许试验。三是在改革步骤上,要坚持主动稳妥原则。深化省联社改革涉及面广、状况困难、政策性强,看法上要主动,措施上要周密,推动上要稳妥。改革的总体进展要与政府职能转化的进程相协调,与辖内机构“四自实力培育相适应,与市场退出机制特别是存款保险制度建设进度相连接,与“三农进展的阶段性特点相配套。当前,应以规范完善现有省联社管理体制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在东中西部各选择少量省份先行试点。着力点之三: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从调研了解的状况看,各方

17、面对农村信誉社前期改革中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都赐予了充分确定和主动评价。但同时也普遍反映,由于过去风险意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贷款分类不科学等缘由,原有的历史包袱没有得到真实反映,许多农村信誉社在政策落实时吃了亏。另外,国家扶持政策的设计,方向是正确的,但力度还显不够,主要是所得税政策持续期限较短,差异准备金政策实惠幅度有限,信贷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缺失。农村信誉社要实现更大进展,从根本上讲,要靠深化改革,靠自身努力。但从现实状况看,还有相当部分农村信誉社仍没有摆脱历史包袱的困扰,还不具备自我进展的实力,甚至有走下坡路、回头路的可能,假如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实现更大进展是有 困难的。这

18、种状况在东三省尤为严峻,辽宁、吉林、黑龙江监管评级在6级以下的高风险农村信誉社分别占51%、38%和37%,不良贷款率都在30左右,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的压力很大。不管是从稳固改革成果的角度,还是从支持“三农进展的角度,对这些机构再赐予适当的政策扶持,扶上马再送一程,确实是特殊必要的。当然,扶持政策要做到导向明确、激励有效、约束严格,特别要留意防范道德风险。要以增加支农服务实力和调动支农服务主动性为动身点,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切实解决“不想贷和“不敢贷的问题,确保农村信誉社支农业务的持续进展和支农信贷投入的持续增长,更好发挥农村信誉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基层普遍反映,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当前最重要的是

19、这样几个方面: 化解历史包袱。可以有两种方案选择:一是持续2023年国发15号文件精神,对按原有资金政策应支持而未支持的部分予以追加支持,主要是对隐性不良和历年挂账亏损部分按确定比例赐予消化;二是集中解决中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国定贫困县农村信誉社的历史包袱问题,加大对这些地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紧紧围绕支农这一核心,切实加大政策的正向激励和引导作用,使支农金融服务成为一种能盈利、可持续的业务领域,促进农村信誉社安于支农、乐于支农、主动支农。财政政策上,重点要建立农业贷款贴息制度。如宁夏推行了设施农业贷款补贴,浙江对禽蛋养

20、殖等需要重点进展的行业赐予贷款补贴。从实施下来的状况看,这种贴息投入不大,但效果很好,确实发挥了“小补贴撬动大资金的杠杆作用。对这些做法要认真总结,主动推动。考虑到财政资金支配贴息涉及利益调整,这一块资金也可以从每年的增量中支配,起先的时候补贴范围可以小一些,补贴比例可以低一些,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这样一种运作机制,之后再逐步完善。货币政策上,重点要将差异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政策用好用足。差异存款准备金要与涉农贷款挂钩,谁的涉农贷款比例高,谁的存款准备金率就低,增加的可用资金要用于“三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支农再贷款的规模要适当增加,期限要适当延长,利率要适当降低,使其真正成为补充支农资金供应便

21、捷有效的政策渠道。税收政策上,重点要将所得税政策长期化、制度化,在中西部全免、东部减半的基础上,对东部地区的产粮大县也可以实施全免政策。营业税政策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额先征后返,用于弥补拨备缺口和增加附属资本。 健全风险转移分担机制。这个方面各地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究,如浙江开展了农房贷款抵押试点,这个省的长兴县五四村自发组建了具有担保功能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宁夏同心县农村信誉社开展了土地运用权抵押贷款的探究,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建立农村贷款风险的转移分担机制,可以参考借鉴城市领域的相关阅历,但关键还是要紧密结合农村经济运行和农夫财产结构特点来探究。现阶段,核心是要在农村土地流转抵押上寻求突破,

22、解决其合规性问题,允许设定抵押,撬动农村信贷。同时,要加快进展农业保险,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信贷风险的可控化,切实解决农村信誉社“不想贷、“不敢贷的问题。 着力点之四:进一步激活基层的创新实践 分析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差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相识,就是凡是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比较高的地方,都是创新工作搞得比较活跃的地方。近年来,基层农村信誉社结合当地实际,重点围绕提高贷款的可得性、服务的便利度和本钱的最小化,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究,取得了政府满足、农夫兴奋、自身效益提升的多赢效果。与此同时,各地的创新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浙江等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村信誉社的创新意愿强,创新力度大,创新实践特

23、殊活跃,在抵押担保创新、产品工具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尝试,较好地满意了当地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相比较而言,中西部和东北等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誉社虽然也围绕信贷产品开展了一些创新活动,但总体上业务品种还比较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有待提高。农村金融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创新的空间很大,关键是要依靠基层,引导、调动和激发基层的创新主动性、内动力。要强化激励创新的政策导向。重点是加快建立健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政策激励为支撑的农村金融创新体制和机制,激励和支持各地农村信誉社创新适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金 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作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强

24、调创新必需做到风险可控、本钱可算、利润可获、信息披露到位;另一方面,又要强化创新激励,营造创新环境,支持和指导创新活动。凡是有利于改良支农服务的产品和方式,都要激励探究和试验;凡是有利于构建适度竞争农村金融市场的工作,都要主动支持和推动;凡是创新成效显著的机构,都要在业务准入上开绿灯,在扶持政策上多倾斜。要认真总结推广创新成果。树立和宣扬创新典型,刚好总结基层创新实践的阅历和做法,推广那些适应性强、可复制、易推广的创新产品和手段。深化探讨和借鉴国外在普及农村金融学问、建立流淌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先进阅历,进行本土化改造,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机构开展试点。 着力点之五:进一步构建多方面参与的监督机制

25、这些年来,农村信誉社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分类监管和纵向进步度考核通报制度的实施,对省联社和基层法人社的触动很大,促进了遵守法律合规意识的增加和经营稳健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农村信誉社机构分散,点多面广,又各为独立法人,要依据“管法人理念和“属地监管原则来实施监管,目前在监管机构设置、监管人员配备和监管技术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有限的监管资源难以有效覆盖星罗棋布的法人机构。当前,农村信誉社陈案众多、新案也不少,这种状况虽然与机构自身经营管理和内部限制薄弱有关,但监管力气缺乏,监管工作难以做细做实,也是一个重要缘由。一些案件尽管作案手段特殊简洁,但如不进行认真的现场检查是很难被觉察的,而仅靠

26、现有的监管力气,要做到这一点明显是有难度的。如今来看,做好农村信誉社这类机构的监管工作,必需抓住监管重点,优化监管资源,发挥多方合力。做到这一点,重要的一条是必需发挥目前体制下省联社的稽核检查功能,加强行业自律约束。吉林、黑龙江省联社成立了特地的稽核检查大队,定期抽调各农村信誉社的专业人员组织开展各种检查,这种做法效果很好,对监管工作是一个有益补充,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探究推广。优化监管资源,就是说监管力气和资源的摆布也要“有保有压,进一步向县域倾斜,向高风险的农村机构倾斜。抓住监管重点,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点业务,尤其是“一把手。在现阶段,要特别留意选配好农信社的“一把手。阅历告知

27、我们,一个好的“一把手能把差的农信社治理好,一个差的“一把手能把好的农信社折腾坏。要严格把好高管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准入关,严格履职监督,严格问责制度,坚决将那些不具备合规意识、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的人员拒之门外、清出场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机构的整体风险管控实力。 此外,对于农村信誉社这种经营范围局限于县域、经营规模比较小的金融机构,要特别重视催促其加强自律管理,亲热关注和限制风险。在内部,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建立一个股权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产生真正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在外部,要完善信息披露,强化外部监督。当前,农村信誉社已经开展了信息披露工作,但农夫

28、社员普遍反映,披露的信息内容太困难,而想知道的东西披露得又不多,利用价值不高。农村信誉社有别于城市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村实际,刚好调整一些披露项目,真正使农夫社员看得懂、用得上,进而更好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第三篇:养老保险制度 篇一:论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论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含义: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款供应保险金的制度,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

29、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这一模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实行代际再支配可以较好地维护社会公允,有利于维护低收入者的利益;二是积累较少,避开了积累制下管理基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管理本钱高,保值增值压力大等。此模式的缺点在于只考虑短期收支平衡,当老龄化严峻时,在职一代的缴费压力会比较大,缴费负担重时会出现少缴欠缴拒缴的状况。收不抵支时需要财政补贴,状况严峻时会给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2.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供应保险金的制度,即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特地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这一模式的优缺点与现收现付制刚好

30、相反。它可以抵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也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其缺点也很明显,留意效率时忽视社会公允,低收入者的老年生活没有保障。数目浩大的储蓄资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新加坡就是这一模式的现实例证。3.部分基金制,该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的折中,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该基金用于支付将来的保险金。盼望能综合两种制度的优点,既留意效率,激励职工努力工作多做积累,又兼顾公允,表达共济性;人口结构老化时,退休人员有一部分积累,能给政府和下一代减轻养老支付压力,同时积累的基金与完全积累制下

31、积累的基金相比较少,部分削减了管理的本钱和担当的风险。 三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统账结合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简称,即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账户的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这一模式在我国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留意效率的同时可以兼顾公允。其次,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第三,有利于削减管理本钱和风险。第四,可以妥当解决转制本钱的问题。第五,与我国资本市场进展状况相适应。这一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这一模式要求在若干年后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可以自行缓解,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部分能逐年削减甚至消退。

32、假如人口老龄化危机不行逆转,养老金收支状况持续恶化,那么储备养老金将无力挽救危局,这一模式将会破产。其次,这一模式要求储备养老金有足够的来源,足够支撑这一模式正常运行直到养老金收支状况自行改善。假如储备金积累缺乏,这一模式也将陷入危局。 四现行养老保险改革建议 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也愈来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加速进展的人口老龄化、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隐性债务和个人空账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农村传统的“家庭养

33、老与土地保障功能已日趋退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刚刚起先试点,任务困难。因此结合我国实际状况,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完善对策,是社会保障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实行多种措施,接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我国始终在主动推动的一项制度。当前,国家起先试点实施的新农保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从理论上会在几年之内将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一倍以上,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重视覆盖面,还要重视受益质量。为此,针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重点解决新农保和新城保难以覆盖的灵敏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夫工的参保问题

34、,对于这部分人群还要考虑其缴费承受实力。 二是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扬力度,培育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意识。要利用电视专题、广播电台、张贴标语、询问服务等,大力宣扬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气氛。三是加强联合执法,提高执法力度。对已经参保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加强刚性制约,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效能,实行综合治理,对不履行社保义务的企业和工商户实行制约。 提高统筹级次,增加基金的社会互济功能 首先,鉴于农夫工人数众多,流淌性强,且国家财力有限,农夫工仍有土地保障,其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宜实行完全基金制。其次,对于城镇职工、

35、灵敏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将养老保险提升为省级统筹,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全国统一的重要一步。其次步则将其提升为全国统筹,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主动而可行的方式。最终,对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可先实行市县级统筹,逐步提升为省级统筹,最终到达全国统筹。 解决隐性债务,做实个人账户 国家在解决隐性债务方面,已经做了基础性工作,那就是成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集中掌管由国家财政划拨救济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以及国有股份公司上市减持之股份。但决不能增加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负担,因为我国公民收入尚属较低水平,而其缴费比例,缴费金额已经很高了。除以上国家财政补偿和划拨国有股

36、减持解决隐性债务的方法之外,可以实行发行特别国债的方法,由养老基金持有该笔资金用于抵冲隐性债务欠债,使养老保险转制平稳过渡,将来由基金结余及增值收益再还清特别国债。在我国就业高峰期逐步消退之后,也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这样基金少支付、多积累,也可解决部分隐性债务。 推动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随着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大,应当实行灵敏又不失稳妥的投资策略,把死的这部分资金投入运营,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是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着眼于建设周期较长、有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领域,以真正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创建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应主动开拓

37、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市场,允许其购置优质上市公司的企业债券、认购公募基金以及进入股票市场干脆进行投资。鉴于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和救命钱,因此,可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专司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工作。可参照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途径,考虑借助各家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专业性公司的优势,具体运养分老保险基金;在条件成熟的状况下,再成立特地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公司,干脆证券市场投资。这些机构的运营监管,可考虑由人社部、证监会等联合监管。 总之,养老保险的改革与完善任务困难困难,但这是我们应对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槛。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我国经济

38、实力的不断加强、我国治国理念的越来越人性化,我们有理由信任在法律的约束下,在科学进展观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必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篇二: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一)个人账户制度设计欠合理,既不够公允,也缺乏效率 目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设计欠合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效率与公允未能有效结合。其主要表如今以下各方面: 1.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指统筹部分进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与个人所缴的基金的结合)的个人账户制度在结构上欠合理,即个人账户“统账不分,不能表达个人账户的法律主体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在制定养老保险政策时,必需制定责权明确,

39、产权明晰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政府、企业和个人本是三个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个人账户中的“统账不分既不能理顺职工个人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也不能理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还不能理顺企业集团内部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严格来讲,企业按比例上缴的养老保险费应属于社会统筹基金,是一种公共财产;而个人账户应属于个人基金,是一种私人财产,这两种基金应严格区分开来,不能混淆。可是,目前,个人缴费比例是 5%,而个人账户的建账(或提取)比例为11%(即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样,个人账户增加了6个百分点,而社会统筹账户少收6个百分点。可见这样的个人账户不是一个

40、正规的个人账户,而是一个公私混合账户,这里的“个人就有一点名不符实。2.依据现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执行的结果是确定比例的统筹基金(单位按比例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结合形成的个人账户不但不能表达参保个人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而且,一旦因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而在社会保障部门未按规定记足个人账户时,个人有权提出申诉,企业和政府就成了被告,形成被动的局面。不仅如此,由于企业全额缴费与企业欠缴(即由于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没有分开核算,所欠缴部分是统筹基金还是个人基金并不清楚)在记账上是一个样(即都按11%比例记账),从而形成了企业多缴或欠缴养老保险费在计算职工待遇上不受影响。因为,

41、现行政策没有因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而扣职工个人账户的严格规定。这造成了吃社会统筹的“大锅饭的现象。3.从目前制度实际运行状况看,无论企业多缴费还是职工个人多缴费,按政策规定账户规模都为1l%,不能扩大,所以,企业和职工个人都不情愿多缴费,尤其是个人。事实上,个人账户只是计算待遇的一种方法,且目前为“空账,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资本账户,这就会导致企业与职工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基金征缴。 (二)养老保险制度总体设计不够合理,既损害了公允,也损害了效率 首先是制度分割,覆盖面窄。由于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方案时,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因此,在城镇三大社会系统组织中的三类人群的

42、养老 保险制度各不一样。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实行由国家财政统包。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虽然实行了社会统筹,个人缴费,但在具体政策和业务操作上,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基本政策不统一,包括实施范围、缴费工资基数(双基数)、缴费比例。(2)与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连接。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只处在社会统筹阶段,个人缴费未与计发待遇挂钩,还没有建立职工个人账户,人员流淌频繁,而基金无法转移。(3)养老金计发方法与企业不一样,养老金调整也不一样。(4)退休审批权与业务经办相分别。即退休审批权在人事部门,而业务经办和养老金发放在社会保

43、障部门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着统筹层次低、覆盖面不高,待遇不统一等现象。部分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在全社会分担风险的功能,存在着制度起点上的不公允,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淌,影响了经济的进展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上述三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引出的三种不同的退休计发方法,以及在原行业企业“条条管理体制下,行业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革与计发比例不配套,即工资基数按新的工资结构,而计发比例按老的方法(国发104号)等,由此,造成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悬殊过大。具体地说,它引起了“五个差异

44、:(1)离休和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异;(2)在机关退休和在企业退休以及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异;(3)先退休和后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异;(4)在效益好的企业退休和在效益差的企业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异;(5)在行业企业退休和在地方企业退休之间的待遇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没有表达“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允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这些待遇上的差异使退休人员互相之间心理不平衡,从而造成制度的公允性不够,最终导致制度效率受损。 (三)养老保险税(费)率、社会平均工资差异大,既不利于社会公允的实现,也影响基金收支平衡 首先,税(费)不统一,社会统筹的基础平台扭曲。从各地执行状况来看,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因在不同省份,

45、同一城市的企业因在不同社保统筹管理体制下参保,其缴纳的费率各不相同(在1630%之间不等),不能为企业创建一个公允竞争的环境。此外,在建立个人账户的起步阶段,个人费率也不统一。在账户11%的规模不变的状况下,个人少缴多缴在计算待遇上一个样,从而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职工的不公允。 其次,社会平均工资确定不统一,也不够科学。目前,社会平均工资确实定是各个社保管理机构以各省、市、县统计部门供应当地本职工平均工资为根据自行确定的,这样,在同一城市里的企业,因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参保,由于统计口径、统计数据来源不同,社会平均工资也不同,从而使企业与职工的缴费工资基数及其退休待遇水平均不一样。 以上这些

46、差异不仅造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心理不平衡,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缴费主动性,是保险基金收支难以平衡缘由之一,而且还严峻影响了公允与效率的实现。(四)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长期目标与近期需要相脱节 按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现行养老金实际替代率水平远超过当时制度设计时的60%的替代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低水平、广覆盖的初始目标难以实现。其缘由有二: 第一,部分人员按老方法计算待遇高。老待遇由三块组成:(1)基础养老金,即按职工退休前的工资的确定比例进行计发(职工退休前一般工资都比较高,打折比例也高,多数人员按9095%.有的到达了100%,因此基础养老金比较高):(2)津贴与补贴,即各种

47、生活补贴和福利性补贴;(3)调整养老金。按老方法计算待遇高的缘由:一是基数高,即在计发工资基数上,把岗位技能工资(各行业岗位技能工资水平都不一样,有的企业把职工在职期间的活工资部分带人了退休)作为退休费计发的基数;二是统筹项目繁多。一些福利性的项目如洗理、书报费等都纳入了退休金之中。三是待遇调整幅度大。19941999年期间,年年增调,上调幅度与我国生产力进展水平不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年增长水平只有78%,而养老金增调一般按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80%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原行业“条条管理体制下,行业企业之间的待遇调整水平差异大。有的增调高,有的增调低,有的年年调整,有的并非年年调整。总之,企业

48、工资支配制度改革与新的养老金计发方法没有做到有效连接。其次,部分行业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在过渡期办理退休的人员)按新方法计算待遇亦高。其缘由主要是计算指数(所谓指数是指职工历年缴费工资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平均比)的方法不合理。行业企业职工19961999年的缴费工资是按原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封顶的,而计算指数时用地方的社会平均工资,这样分子大,分母小,得出的指数就高。国家政策规定,职工缴费工资不得超过社会平均工资的300%,这一规定就意味着指数不能超过3.0.但是有些地方在出台并轨方案时,规定按地方历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指数,而对指数又不进行封顶和保底(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参保人员历年平均指数高达10;有的只有0.1,与国家政策规定的最高缴费封顶目标3.0、最低保底目标0.6相差甚远),忽视指数在计算待遇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就出现了过渡性养老金“爆发户现象。对此,我们可以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来分析。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上月社平工资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