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023.doc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023 第一篇: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2023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规律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亲热联系,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1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 (各种膜所含蛋白质、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困难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是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 3.细胞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3种方式: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外表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绿色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互相连接,也有信息沟通的作用) 4.细胞间的信息沟通,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常用的材料:应选用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缘由是:因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制备的方法:将
3、选取的材料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吸水涨破,再用离心的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6.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变更有关。 细胞癌变的指标之一是细胞膜成分发生变更,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超过正常值 7.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爱惜的作用。 8.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酶。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供应所需要的物质和确定的环境条件,如供应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9.分别各
4、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10.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三、二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车间。 11.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含少量的DNA、RNA。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是光反应场所;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场所。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1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具有双层膜结构都含少量的DNA和RNA,具有遗传的相对独立性 都能产生ATP,都属于能量转换器。
5、13.内质网:在结构上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内质网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的场所) 14.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 1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16.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如衣藻、团藻等)中。 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
6、及四周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7.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心大液泡。功能:贮藏(养分、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18.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许多水解酶,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19.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大液泡) 推断低等植物细胞的根据:既有细胞壁、叶绿体或液泡,又有中心体 具双层膜
7、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膜(具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结构(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中心体、核糖体 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TP的场所: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产生水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有水参与反应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等)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核糖体中只有RNA,且含RNA最多)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载体)、线粒体(产生能量)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能发生碱
8、基互补配对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有色体中只含类胡萝卜素)贮存细胞养分物质的细胞器:液泡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可合成糖类的细胞器:叶绿体、高尔基体 在光镜下可见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细胞板、染色体 (核糖体的结构太小,光镜下看不见) 20.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是由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确定的。 21.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场所是内质网;成熟蛋白质的形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22.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3.生物膜的转化中心是内质网。 可干脆转化的膜:
9、内质网膜和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 可间接转化的膜(以囊泡形式转化的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24.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也包括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 25.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相像,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26.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确定性作用广袤的膜面积为多种酶供应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27.探讨
10、生物膜的意义:在工业上,模拟生物膜进行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在医学上,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代替病变器官(如用于治疗尿毒症的透析型人工肾,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血液透析膜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洁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在农业上,探讨生物膜找寻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运用的原理都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8.将海水稀释用于无土栽培的设想变为现实的重要意义:节省淡水资源(或利用海水资源);如用这种稀释的海水栽培植物,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稀释的比例稀释后所含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满意蔬菜生长的需要。 29.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11、。 3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细胞核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限制中心 31.核孔的作用:实现核质之间常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沟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的物质: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DNA聚合酶、解旋酶等。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时经过的膜结构为0层 而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进出细胞核必需通过核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经过2层膜) 3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染色质是简洁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甲基绿等)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是同样的物
12、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3.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2 生物十项经典理论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确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变更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确定程度上的适应,
13、并不是确定的,完全的适应。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行分割的统一整体。 8.种群是指在确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诞生率和死亡率。 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确定的自然区域内,互相之间具有干脆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全部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行的。 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3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肺炎双球菌有
14、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试验过程(看书) 3、试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试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定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试验: 1、试验过程: 2、试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转变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
15、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削减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四、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其次篇:中学
16、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别定律 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别,分别比为3:1.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确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
17、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等位基因限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 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 16、3/1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运用基因的自由
18、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 1.基因分别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别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确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
19、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起先,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转变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逝.特别留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
20、方式不同.(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削减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转变: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其次
21、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互相分别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削减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确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困难的转变形成精子.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22、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特别重要的三、性别确定与伴性遗传 (1)XY 型的性别确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诞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
23、,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连续现象.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确定是患者.(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别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别定律.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生物的性别确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
24、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确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确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确定是患者.(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
25、NA才是遗传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试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干脆地去视察DNA的作用.(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确定的依次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存复制.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
26、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限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确定氨基酸排列依次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转变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试验证明白DNA 是遗传物质.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
27、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碱基对排列依次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依次,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白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缘由.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限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供应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
28、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像,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由.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碱基依次)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就代表遗传信息).9.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确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依次,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又确定了氨基酸的排列依次,氨基酸的排列依次最终确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限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
29、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留意:配对时,在 RNA上A对应的是U.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限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基因限制性状的另一种状况,是通过限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干脆影响性状.五、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变更,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更.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30、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为生物进化供应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进生物的性状.(2)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削减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削减.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限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
31、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别,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大,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养分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育.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限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
32、体组.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更,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变更.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为生物进化供应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供应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缘由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更
33、,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异.其转变涉及到染色体的变更.如结构变更,个别数目及整倍变更,其中整倍变更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六、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询问、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2)禁止近亲结婚的缘由: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记忆点: 1.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
34、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养分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七、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缘由: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确定的分别比(缘由: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支配到子细胞中去).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限制一些性状.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
35、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限制的性状事实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确定的分别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缘由: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支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限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
36、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互相影响,很多状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八、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俗概念:依据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B.基因的针线DNA连
37、接酶.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有某些标记基因.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
38、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假如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进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爱惜 记忆点: 1.作为运载体必需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39、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需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4.区分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
40、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到达检测疾病的目的.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九、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物种:指分布在确定的自然区域,具有确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互相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
41、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更并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记着新物种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转变的过程.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隔离就
42、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沟通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沟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进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分: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进展转变,时间可长可短,性状转变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变更,不管其转变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需是当基因频率的变更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好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43、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第三篇: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梳理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说明: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别规律。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限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限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44、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说明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
45、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胜利的缘由:1)正确地选择了试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接受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按部就班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探讨方法。3在试验中留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别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别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别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质:基因的分别规律是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节、性别确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视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确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确定性别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