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018921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6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23年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docx(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 第一篇: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 国务院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2-09来源:省经信委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国发47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确定了将来5年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自主创

2、新实力明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探讨与试验进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到达1%,重点骨干企业到达3%以上,企业独创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主要工业品质量接近或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到达70%,大中型企业资源支配(ERP)普及率到达80%以上;资源节省、环境爱惜和平安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规划从转型升级要素角度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增加自主创新实力。二是加

3、强企业技术改造。三是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四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进展。五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六是进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展,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进展。七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进展。八是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其次篇: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 国务院 国发202347号 2023-12-30 2023-12-30 政策参考 中国政府网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 国发2023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4、。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推开工业转型升级,要以科学进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实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进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进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进展实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加大局意识、责随便识,加强领导,亲热协作,切实依据规划要求做好各项工作。要进

5、一步完善进展环境和市场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促进工业又好又快进展。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依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强化对规划实施状况的跟踪分析和催促检查,中期评估结果和总体实施状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十一五工业进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 第一节 “十一五工业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 其次节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 其次章

6、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其次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第一节 增加自主创新实力 其次节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第三节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第四节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进展 第五节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 第六节 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进展 第七节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第八节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第四章 重点领域进展导向 第一节 进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其次节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第三节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第四节 增加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节 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 第六节 加快进展面对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 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 第一节 完善保障

7、措施 其次节 健全实施机制 前 言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转变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心、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进展,结构调整取得主动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气,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主战场。今后五年,我国工业进展环境将发生深刻转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冲突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需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进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进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

8、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工业进展方式转变的行动纲领,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工业领域其他规划的重要编制根据。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3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进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爱惜部、商务部、国资委及国防科工局、烟草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第一章 “十一五工业进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 第一节 “十一

9、五工业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进展阅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困难转变,中心坚决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难的严峻挑战,我国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进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全面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刚好制定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和平稳较快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3%,全国城镇工业企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速达2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速达30.2%。202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万亿元,占

10、国内生产总值的40.2%,全国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投资9.9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万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8955项,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十一五期间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主动进展,其中淘汰炼铁产能1.2亿吨、水泥产能3.5亿吨、造纸产能1070万吨。2023年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31.2%,较2023年提高3.1个百分点。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钢铁、汽车、船舶、水泥等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实力不断增加。

11、到2023年,依托工业企业设立了127个国家工程探讨中心、72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53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独创专利申请数已占国内独创专利申请总数的53%。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自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TD-SCDMA、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节能减排和平安生产取得主动成效。“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

12、大宗固体废物等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企业本质平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和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平安事故死亡率较2023年分别下降33%和45%。 中小企业进展和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建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供应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进展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主动进展。各类产业集聚区成为工业进展的重要载体,东部地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已占本地区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12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有序推

13、动。 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和军民融合式进展稳步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限制、节能减排、平安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国家级“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和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4.5万亿元,分别为2023年的3.3倍和3倍。民口单位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答应证已占全部答应证的2/3,国防科技工业完成民品产值占国防科技工业产值的74.5%。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已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1/7,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2023年,制造业外商干脆投资FDI为496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4

14、6.9%;企业对外干脆投资遍布1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对外干脆投资590亿美元,比2023年增加3.8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较“十五末增长近一倍。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进展环境不断完善。工业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工业整体素养明显改善,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同时,必需醒悟地看到,工业进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如今:自主创新实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靠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进展活力有

15、待进一步增加;产业集聚和集群进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进展滞后。这些冲突和问题已严峻制约工业持续健康进展,必需尽快加以探讨解决。其次节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进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转变,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进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进展。 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大进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工业进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困难,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给我国工业转型升

16、级带来深刻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进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实力,拓展外部进展空间供应了新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转变,贸易爱惜主义有所抬头,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能源资源、气候转变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困难,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照旧较大,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压力。 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进展孕育新突破。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进展进入加速成长期。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已取得了确定突破,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调整的新机遇,加强战

17、略部署和统筹规划,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制造业再造,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将来科技和产业进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假如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进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客观上为我国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建了条件。同时,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我国工业企业提

18、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任务还特别困难。 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今后五年,我国工业进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更,但传统进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工业转型升级供应了广袤空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进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我国工业持续进展供应有力支撑。同时劳动力、土地、燃料动力等价格持续上升,生产要素本钱压力加大,转型升级的约束相应增多。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化进展为工

19、业转型升级供应了重要契机。信息化进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进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沟通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加。同时,我国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完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缺乏,健全与科学进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尚需较长过程。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随着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动,绿色进展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为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20、产能等创建良好环境,也将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进展。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式进展,我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进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动,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进展轨道;假如行动缓慢,不仅资源环境难以

21、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需主动创建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冲突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其次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进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实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进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进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

22、加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进展实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需坚持在进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提高进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正确处理好工业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爱惜和平安生产等方面的重大关系,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应结构,改善和提升工业整体素养,强化工业企业平安保障,加快推动进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

23、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加新产品开发实力和品牌创建实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进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把进展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动清洁生产。大力进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省和综合利用,主动应对气候转变。强化平安生产保障实力建设,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平安转变。 坚持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

24、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坚持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进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集群进展。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开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坚持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进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气转变。其次节 主要目标 根据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力争实

25、现以下主要目标: 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自主创新实力明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探讨与试验进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到达1%,重点骨干企业到达3%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独创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攻克和驾驭一批到达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技术标准取得突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面对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进展水平明显提升。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

26、中度明显提高,培育进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小企业进展活力进一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和军民融合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到达70%,大中型企业资源支配ERP普及率到达80%以上。军民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军民结合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质量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新产品设计、开发实力和品牌创建实力明显增加,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接近或到达国际先进水平,食品、药品、纺织服装等民生产品的质量平安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主动进展。 资源节省、环境爱惜和平安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7、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21%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0%,工业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15%;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平安生产保障实力进一步提升。 专栏1:“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2023年 2023年 累计转变 经济运行 工业增加值增速% 工业增加值率提高百分点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技术创新 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0 拥有科技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3 5产业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

28、值比重%7 15 8 产业集中度% 钢铁行业前10家 48.6 60 11.4汽车行业前10家 82.2 90 7.8 船舶行业前10家 48.9 70 21.1“两化融合 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61.7 85.0 23.3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52.1 70.0 17.9 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80.0 资源节省和环境爱惜 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 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9 72 3注:内数值为年均

29、增速; 是按产品产量计算的产业集中度。 到“十二五末,努力使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的创新实力、抵抗风险实力、可持续进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加,工业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第三章 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增加新产品开发实力和品牌创建实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一节 增加自主创新实力 紧紧抓住增加自主创新实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

30、术创新体系,为工业转型升级供应重要支撑。 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支配和重大工程项目,健全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探讨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进一步探讨落实财政、投资、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激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激励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基地,收购兼并海外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面对企业开放和共享国家重点试验室、国家工程试验室、重要试验设备等科技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协同创新实力。激励中小企业实行联合

31、出资、共同托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 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攻克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实力建设,面对主要工业行业,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健全基础探讨和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一批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创新战略联盟担当重大研发任务,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为重点,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配专项等,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突破和驾驭先进制造、节能减排、国防科技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

32、批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支持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学问、技术扩大和规模化生产实力。 实施学问产权战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建立重点产业学问产权评议机制、预警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学问产权转移交易体系,大力培育学问产权服务业,提升工业领域学问产权创建、运用、爱惜和管理实力。深化开展企事业单位学问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实施中小企业学问产权战略推开工程和学问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标准,健全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等工业产品的平安、卫生、牢靠性、环保和能效标准,完善食品、化妆品、玩具

33、等日用消费品的平安标准。支持基于自有学问产权的标准研发、评估和试验验证,促进更多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加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专栏2: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依托“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新药创制、“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区分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学问产权布局和技术标准制定,在重点领域形成自主开发实力。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国家产业技术进展指南,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科技

34、进步奖和国家技术独创奖等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推广一批能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改善民生的科技成果。 建设重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整合现有研发资源,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主动推开工业重点领域试验室建设。建设重点行业学问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学问产权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基地学问产权实力建设。建立标准化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 进展产业联盟。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TD-SCDMA及长期演进趋势LTE、支线及通用飞机、重大节能环保装备、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电子和工业软件、数字内容等若干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重点产业联盟进展。制定支持产业联盟进展的政策措施。 加

35、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动推动“创新人才推动支配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组织实施,培育大批面对生产一线的好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造就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加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育。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其次节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进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

36、构,推开工业整体素养跃上新台阶。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工业进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及清洁平安进展等重点,通过不断接受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大力推广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改造提升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及条件,支持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留意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品牌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产品开发实力和品牌建设实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进展。加快新兴

37、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进展。围绕进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若干新兴领域,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着力突破新兴产业进展的瓶颈制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实力。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切实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汲取再创新实力,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 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加强工业投资监测分析,探讨制定工业投资指南,建立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编制发布导向书目,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

38、域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加强准入管理和产能预警,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入,抑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强化技术改造基础工作,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完善技术改造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 专栏3:“十二五技术改造专项工程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平安生产、“两化融合、军民结合等重点领域,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改善产品检验检测手段,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比重。 智能及清洁平安示范。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推动数字

39、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支持重点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支持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建立环境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加大化工、有色、民爆等行业平安生产改造力度。 产业链升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改造升级,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小企业专业化进展。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促进走“专精特新进展道路,支持工艺专业化企业进展,健全协作配套体系,提中学小企业聚集度,进展产业集群。 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支持重点工业园区研发设计、质量

40、认证、试验检测、节能与污染治理、信息网络服务等平台升级改造;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对现有重点产业基础技术研发平台、行业共性检测试验平台、共性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 第三节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完善信息化推动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 加快进展支撑信息化进展的产品和技术。加快应用电子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提升汽车、飞机、船舶、机械、家电等行业的产品智能化水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大力进展研发设计及工程分析软件、制造执行系统、工业限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工业软件研发、生产和服

41、务体系,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供应有力支撑。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限制系统的平安风险评估,探讨开发危险自动识别和故障实时诊断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等工业限制系统的平安防护建设。 专栏4:进展信息化相关支撑技术及产品 工业限制。加强分布式限制系统、可编程限制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文本显示器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制,提升工业限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 嵌入式系统。重点支持开发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和嵌入式应用软件产品,加强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推动嵌入式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工业软件。进展计算机帮助设计CAD、计算机帮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帮助工艺

42、设计CAPP、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产品数据管理PDM、过程限制系统PCS、企业资源支配ERP等工业软件,加快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应用电子。突破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高速伺服驱动等技术。加快进展车载网络、动力电池及管理限制系统、动力总成限制系统和车用芯片。突破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医用传感器、治疗微系统等的自主研制。促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新型器件开发和应用。进展航空机载电子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帮助设计和应用系统。研发综合船桥技术、船载全球定位系统GPS产品系统集成技术、船舶自动识别技术。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应用,推动从单项

43、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推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优化研发设计流程,加快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集散限制、制造执行等技术在原材料企业的集成应用;加快精益生产、灵敏制造、虚拟制造等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普及推广;加大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消费品企业信息化水平力度。全面普及企业资源支配、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以集成应用促进业务流程优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加强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激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 创新信息化推动机制。建

44、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动服务体系,以服务实力建设为中心,实施行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进展一批面对工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级信息化促进中心,建设一批面对重点行业的国家级工程数据中心,树立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健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进展水平。建立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规范进展第三方评价机构。第四节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进展 依据建设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推动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立足节省、清洁、低碳、平安进展,合理限制能

45、源消费总量,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加工业的可持续进展实力。 大力推开工业节能降耗。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实施工业能效提升支配,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激励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严格能耗、物耗等准入门槛。深化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对标达标、能源审计和能源清洁度检测活动。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健全高耗水行业用水限定指标和新建企业项目用水准入条件;组织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节水技术和产品的推广运用,推动污废水再生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材技术工艺,进展木基复

46、合材料、生物材料、再生循环和节材型包装。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金属材料、石油等原材料的节省代用。 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以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行业为重点,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探讨建立生态设计产品标识制度,发布工业企业生态评价设计实施指南。加强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水污染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排放量。推动钢铁、石油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加强有色金属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铅蓄电池、基础化工等行业的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和类金属砷污染防治,推开工业行业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稳步推动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限制合格评定体系的建立,限制和削减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进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以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为重点,通过上下游产业优化整合,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