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006009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 xiexiebang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问与实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驾驭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旺盛,从中体会到杰出

2、人物对历史进展起到的确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关心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1课时新授课 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 、复习提问 隋朝大运输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科举制创立的标记。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老师表达: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旺盛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旺盛到何等景象?带着

3、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进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化,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进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进展,国力增加,文教兴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

4、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女皇帝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进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接着推行唐太宗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进展生产;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3.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进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稳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探讨: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学生分

5、小组探讨沟通然后回答。 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大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沿用并进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重视文化教化,大力兴办学校;减轻劳役,激励进展农业;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 2.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开元盛世唐朝的鼎盛时期。课 件 xiexiebang 其次篇: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驾驭的基础学问: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进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

6、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要求学生相识: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实行的一系列进步性措施有利于社会的进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2)武则天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要求培育学生的实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为什么象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夫起义?结果如何?

7、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老师自己完成。 2导入新课 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冲突,加速了农夫起义爆发。在农夫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变。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板书 618年3月,隋炀帝被部将杀死。5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看P8晋祠图 唐朝建立之初,只据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国家尚未实现统一。李渊父子实行了正确的军事行动支配,最终战胜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8、全国的历史任务。当时,统一全国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李渊父子完成统一任务,为日后唐朝经济进展,文化旺盛打下了基础。在统一过程中,李世民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对统一任务完成起了主动作用,李世民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贞观之治板书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板书 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概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阅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洗礼,不得不接受隋末农夫起义的严峻教训。他相识到: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需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君与民关系犹如舟与水关系。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贞观年间,他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根据这一思想而制

9、定的。请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读课文中“君、舟也。此语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引用来教诫太子的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板书 能否知人善任,是推断封建帝王愚贤的一个重要标准。唐太宗以隋炀帝嫉才害能,宠信奸佞为戒,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他任用贤良,不拘一格,各取所长。他自称“梦寐以求忠贤。他曾将州郡刺史名单书于屏风记其功过,以便奖惩。所以,贞观时期忠贤满朝,人才济济。这些文臣武将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房玄龄、杜如晦即是当时名相,人称“房谋杜断。 在我国帝王中,唐太宗是最擅长纳谏的。所谓纳谏即倾听不同的看法,择善而从,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亡家灭为鉴,激励群臣犯颜直谏。所以,贞观时期谏臣盈

10、廷,向唐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尤为突出,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曾问魏征帝王怎样才能明,怎样才算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特殊赞成这个见解。魏征病死以后,唐太宗大哭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直谏难,纳谏更难。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擅长用人和重视纳谏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缘由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板书 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见课本第10页图示三省是关心皇帝执政机关。凡军国要政先由中书省拟出文稿,门下省探讨可以驳回重拟,尚书省执行。尚书省

11、下辖六部分管人事、财政、选举、军政、司法和土木工程等事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唐太宗时增设宰相,这一方面是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是能集思广益,削减决策失误。由于各职权部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唐太宗还精简中心、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以民少吏多大并州县,裁减冗员,从而大大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 4大兴学校,进展科举板书 唐代学校教化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发达。唐太宗更是重视文化教化,他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相识。当时,中心有国学、高校,多收官僚贵族子弟或外国留学生等。地方有州学、县学。唐太宗常到国子学、高校视察,关切教学状况。唐朝还出现了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医学,这在中

12、国教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教化的进展,干脆促进了唐代文化事业的进展。 唐代选官主要来自科举。科举作为一种取士制度,从隋朝起先,但到唐太宗时才固定下来。当时,考试内容很多,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录用此科,第一名称状元,视为登龙门,即可任重要官职。唐太宗扩大进士科,为一般地主供应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途径,从而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5轻徭薄赋,进展生产板书 隋末以来社会动乱,斗争连绵起伏。唐朝建立后,国内仍存在许多困难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调敝。李世民为首的统治者接受隋炀帝苛捐杂税,终致身死国灭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进展生产的政策,读课文中唐太宗语这对唐初社会生产的复原和进展起了主动作用。

13、由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教训,实行了开明政策和措施,所以,贞观年间政治较清明,农夫占有确定土地,劳役负担比较轻,生产时间有所保证,大量荒地开垦出来。经济旺盛,国力增加,历史上誉称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板书 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强干,“能屈身忍辱,颇有理想。唐高宗晚年多病,皇后武则天起先干预朝政:“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须闻之,内外称为二圣。683年,高宗病死,中宗即位。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驾驭实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的统治可谓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她接着推行唐太宗进展生产的政策,主见劝农桑,薄赋敛

14、,息干戈,禁浮巧,省力役。她免去50岁以上男子的徭役。武则天用人也不拘常规,破格重用,并诏今日下,百姓可以自举。凡有才能士人上书,只要文章写得好,就给官做如骆宾王。这样给一般中小地主出身的学问分子开解了广袤的政治前途。也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知名望事绩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姚崇、宋璟即是武则天和唐玄宗二朝名相。 总之,武则天统治政策总起来看具有确定主动意义,大有贞观遗风。在她统治时期社会接着向前进展。 四、“开元盛世板书 1政治经济措施板书 武则天以后,唐朝一度出现动乱局面,直到唐玄宗时才安定下来。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在他统治前期,他针对当时社会问题,实行了许多主动措施

15、。 在用人方面,他选贤任能,特殊留意官吏的选拔,强调以功授官。他甚至亲自出题考核官员,决择升迁;有善必赏,有罪必诛。请同学们看课文中唐玄宗任姚崇为相图 在经济方面,他特别重视农业生产。 2经济旺盛,盛世局面形成板书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旺盛进展,社会冲突相对缓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因这时期唐玄宗年号为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复习稳固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同学回答,或老师小结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进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效能,大兴学校,进展科举。这些促成当时政治清明,经济初步旺盛。所以,

16、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展示准备好的表格,让同学填写右边内容 作业 三教法建议 (1)本课宜接受讲解并描述法。在讲解并描述中,老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课涉及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务的评价,老师应留意关心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务。 (3)本课有许多生动的内容,故事性强,老师可酌情确定取舍。另外,老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图画,原始资料等,主动启发学生思索,激发学生爱好,以求最正确教学情境。 第三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

17、单元旺盛与开放的社会的其次课内容。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加民族傲慢感,激发爱国热忱。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当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关心学生梳理驾驭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学问,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供应借鉴。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学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学问与实力: 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驾驭“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缘由。通

18、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相识,培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过程与方法: 接受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探讨“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缘由。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和合作学习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相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看法的好处。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加民族傲慢感,树立为今日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勉读书的决心。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

19、利于社会的进展,符合历史进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关心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调,从“好或“坏动身,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 1 老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驾驭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进展,尤其是经济进展所起的作用。说教法: 历史学问的驾驭离不开老师的教授,所以讲授法是必不行少的,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还要接受分组探讨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练习法等。说学情学法:

20、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新颖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育他们自主获得信息实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探讨,合作学习。因为初一学生学问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接受故事引入法导课。选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的故事导入。该故事紧扣本课内容,可以实现有效导入,同时因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设计过渡语: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看法?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

21、怎样的局面呢?如今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略讲唐朝的建立 通过设计问题: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找出答案。让学生驾驭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老师板书概括 二、重点讲“贞观之治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的理念。我依据“明晰概念了解表现探析成因这样的脉络予以教学该目内容。 先用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过程,前车可鉴,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然后借助教材第九页第一段的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现。 而在探析“贞观之治的缘由时,我拟用小组探讨的方式,

22、让学生共同合作,并在老师的引领下,概括出5点缘由,并板书出来: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进展生产 3勤于政事,擅长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接着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旺盛景象,让学生相识到治世局面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让学生知道,这也是“贞观之治得以形成除开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缘由。 完成了该目教学任务后,我选取同步导学练习册刚好稳固学问,提高效果。同时,也可借助习题弥补完善本课教学,对题目的解答,关注层次教学,因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有意让差生体验胜利,树立信念。 三、教学“女皇武则天 1展示女皇武则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

23、女皇帝,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则天。老师加以点评,让学生知道“尽管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进展做出了很大的奉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得出答案。(2)同步稳固:完成习题予以稳固训练 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开拓了唐朝的盛世基业,但政变中他杀父拭兄,你觉得应当如何评价他呢? 武则天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无字碑,她盼望后人为她书写功过,假如要你书写,你预备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这样处理,既可以复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正确相识,也为下一课教学设置了悬念。 三、全课总结

24、 用歌谣进行总结:(一)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旺盛。(二)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学问的驾驭和便于记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学到学问。 四、作业布置:完成导学的习题。 目的:刚好稳固所学学问。 五、说板书设计: 一、隋亡唐兴 1隋炀帝的暴政 2李渊建唐代隋(618年)3.李世民登基(626年)都成:长安 二、“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贞观之治的缘由: 1以隋为鉴,以

25、民为本 2轻徭薄赋,进展生产 3勤于政事,擅长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第四篇: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资料和注释-教学教案 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 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26、,次年拜太原留守。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 隋末农夫起义普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起先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足够,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主动准备起兵。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气。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于是群情激

27、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特殊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马上将此事报告李渊。李渊父子确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来宾,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等到李世民把支配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这是不行信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把李世民说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获得合法性。这一

28、点是必需留意的。当然,年轻的李世民见事敏速,行动大胆,劝李渊早日举兵,可能订正过李渊行动过于缓慢的弱点。在李渊的授意下,他在组织起兵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些我们也是应当承认的。 李渊父子得知王威、高君雅“欲因晋祠祈雨,为不利。资治通鉴卷183617年五月伏兵于晋阳宫城外。次日早晨李渊和王威、高君雅同坐视事,刘文静引开阳府司马刘政会进来,说有密状告人谋反。李渊有意示意王威取状先看。刘政会说:“所告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视之。李渊看状,上写:“威、君雅潜引突厥入寇。高君雅觉察已陷入对方圈套,大呼:“此乃反者欲杀我耳。刘文静等马上执王、高二人入狱。恰巧突厥数万人扰晋阳,众人以为是王威、高君雅所勾引,

29、李渊于是斩王威、高君雅,铲除障碍,公开起兵。六月,建成、元吉等始至晋阳。 起兵后,李世民建议北结突厥,以解后顾之忧,并凭借突厥兵马壮大声势。李渊亲笔致书突厥,卑辞厚礼,遣使驰送始毕可汗。向突厥称臣,请始毕出兵相助,商定“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突厥送马千匹来太原互市,并容许出兵相助。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自己与建成、世民率领三万大军誓师南下。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机进兵关中。沿途队伍不断壮大,十一月,李渊命建成、世民四面进攻,遂克长安。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617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迎代王侑即皇帝位,是为

30、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炀帝为太上皇。隋恭帝以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杀隋炀帝。五月,隋恭帝禅位,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定都长安。立建成为太子;以世民为尚书令,封秦王;元吉封齐王,唐朝正式建立了。唐政权建立后,只据有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重新统一中国,还要经过激烈的斗争。自618年到624年,七年中除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和梁师都依靠突厥贵族的庇护得以割据朔方外,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确定意义的斗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第一

31、战是对陇右的薛举、薛仁果父子,迫使薛仁果降唐。其次战是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进攻河南的刘武周和宋金刚。第三战是对东都的王世充势力和窦建德领导的农夫军,战胜窦建德,歼灭了他建立的夏政权;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灭亡了他建立的郑政权,为唐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进展、文化旺盛的前提。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进展是起了主动作用的。山西太原晋祠图画 在今山西太原市,始建于北魏前郦道元水经注已记载。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其子燮因晋水改国名为晋。北齐时曾改名大崇皇寺

32、,唐贞观年间仍名晋祠,以后历代多加修葺。唐太宗 唐太宗598649,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李渊攻入长安后,李世民为京兆尹,封秦国公。李渊即位后,李世民任尚书令,不久封为秦王。在统一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双方争夺皇位。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迫使唐高祖退位,自己称帝。次年改元贞观。他在位时626649,出现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他还平定东突厥,置安西都护府,被突厥等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他以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进展唐蕃关系。在位时,他主动进展同日本、古印度等国的友好交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晚年缺点暴露较多,如连年用兵,赋役加重,等等。唐

33、太宗引用古人的话 这段话源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对太子的教诫,见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吸取隋亡的教训 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经常与大臣们探讨历代王朝的盛衰和治国的方针政策。他们认为隋炀帝身死国灭是因为“徭役无时“干戈不戢,以致“民不堪命贞观政要,起而抗拒。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夫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擅长学习历史阅历,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他看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舟来警惕自己,告诫子孙。他认为君臣关系“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假如“君臣相疑,实为国之大患贞观政要。他还认为要使唐朝治世许久,就必需“

34、居安思危“善始慎终贞观政要。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以这些相识为根据而制定的。擅长用人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贞观政要,所以他很重视选官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确实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当中心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随李建成反对他的政敌,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卑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在确定程度上能够“拔人物不私于党,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奉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

35、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亲热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视纳谏 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长治久安。他把自己比作石中之玉,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冶。在他的提倡和激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三十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贞观政要,凡数十万言。刘洎、岑文本、马周等多能面折廷争,提出了不少中肯的看法和指责。正是这些谏净,避开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政

36、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引旧唐书魏征传。 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特殊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唐初,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长官侍中二人、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太宗除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外,还用参知政事、参议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义,任用其他一些大臣为宰相,参加议政。这样把宰相班子扩大,并且以品位稍低的他官参与议政,使之成为一个变动不居的集体,便于限制,有利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冲突,不致造成宰相专权,大权旁落。同时,扩大议政人员名额,可收集思广益之效。新的宰相制度正式确立。唐太宗还要求三省官员各

37、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要求坚持探讨、封驳、执行相结合的原则。他一再要中书、门下两省大臣,凡是诏敕有不便之处都要论执,不要盲从。旧史称唐朝政府处决政务很少错误。 唐太宗还大力精简中心、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隋末豪杰并起,割地称雄,归附唐朝后,高祖割置州县支配他们。因之州县数目,倍于隋朝,形成民少吏多的弊政。唐太宗命房玄龄等并省中心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员。裁并州县,因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共设州府358,县1551。精简中心、地方各级政权机构,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兴学校,进展科举 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 第五篇:新人教版2

38、023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学问与实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 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驾驭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 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旺盛,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进展起到 的确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关心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 恰当的评价。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新授课 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

39、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 、复习提问 隋朝大运输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科举制创立的标记。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 样的盛世景象?老师表达: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旺盛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旺盛到何等 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

40、就 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 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进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 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化,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进展生产。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进展,国力增加,文教昌 盛,6.7.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 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女皇帝武则天 1.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 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

4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进展科举制,创立殿 试制度;接着推行唐太宗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进展生 产;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3.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进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 到稳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探讨: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学生分小组探讨沟通然后回答。(三 1.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进展经济,改革 税制,留意文教,编修经籍。 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旺盛进展,唐朝进人鼎盛时

42、 期,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3.学生探讨归纳: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实行的措施有: 任用 贤能如熟识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整顿地方吏 治;崇尚节俭。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他们都擅长任用贤才,重视吏治,留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 明,经济有进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 老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 施,促进唐朝的旺盛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赐予确定。 四、课堂小结 唐朝前期处于旺盛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太

43、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擅长听取大臣们的批 评和看法,从而形成了 “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旺盛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 政策,下令嘉奖农桑,进展农业生产。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 接着进展。武则天的统治,上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下启唐玄宗的“开 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到达了全盛时期。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附:板书设计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大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沿用并进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1) (2) (3) 士科最为主要;重视文化教化,大力兴办学校;减轻劳役,激励发 展农业;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 2.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开元盛世 唐朝的鼎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