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过零丁洋》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005628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过零丁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过零丁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过零丁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过零丁洋》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过零丁洋教案 第一篇: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宁陵县新世纪学校张礼君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精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化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 教学难点: 精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帮助手段: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文天祥纪念馆。 如今我们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是为了传承爱国精神。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日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保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关心,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倒戈,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3、。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 1 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沉着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其次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一师范读。 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裂开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4、取丹心照汗青。最终两句要节奏放慢但要大声。 2、全班齐读四首古诗。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投影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受,指被朝廷选拔。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芜冷落。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受命运。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紧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裂开,局势紧急

5、,个人命运也动乱担忧,国家命运和个 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力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方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境况。诗歌很奇异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

6、: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洁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达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杀身成仁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竞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八、小结: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剧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

7、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需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化体会诗人情感;实行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盼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九、品尝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索:该诗最能表达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组织班级沟通,发挥想象,感受意境,联系实际,体会真情。老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探讨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外表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衬托,在色调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 十

8、、拓展延长:全班沟通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欢乐颜。李白梦游姥吟留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行有傲气,但不行无傲骨。徐悲鸿 十一、课堂总结。 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

9、他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头里,我们应当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幻想成真! 十二、布置作业。 一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二再读全诗,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 述怀诗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杀身成仁 其次篇:过零丁洋教案 学问与实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爱好。 体会

10、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偶和比方的奇异作用。 诵读自学探讨探究。 一预习检测题目中的“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外。作者文天祥,号,字 又字履善,朝代家、诗人。请给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干戈2寥落3惶恐4飘絮 二课内探究探讨: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长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

11、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欢乐颜唐.李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人不行有傲气,但不行无傲骨徐悲鸿 四训练检测12分,书写1分诗中诗人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沉痛诉说国破家亡、动乱担忧的苦痛的诗句: 。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杀身成仁,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的诗句:。诗中直抒胸臆,表达其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诗中运用比方手法表达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之意的句子: 。诗中作者回顾自己的身世,重点写入仕和“勤王的诗句: 。作者写兵败与被俘的情景与感慨的诗

12、句: 。 总结反思 第三篇: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裂开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填写诗句。 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自己的抗元阅历,表达忧愤之情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气节的诗句是。“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的理解。 像文天祥一样有骨气,正确对待生死的历代名人志士还有不少,请你再举两例说明。.你还能写出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像的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吗 ?、诗中其次联,运用比方的方法,将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

13、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力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方。、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并答题。 “起一经和“四周星六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二是。“风飘絮与“雨打萍六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说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说明自己以死明志、杀身成仁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诗中奇异运用比方抒发忧国伤怀的句子是:。、尾联中的汗青指的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的主题,侧重于抒发的感情。、对句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赏析。 1内容: 2表示手法:1 3思想感情: 4在文中的作用: 9、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14、? 山坡羊潼关心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踌躇。难受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心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给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缘由是“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 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15、? 4、对本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聚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地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是 几朝都城,可作者眼下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外表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干脆提到斗争,然而历代 改朝换代的斗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与怜悯,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概雄浑,感 情深厚。 5、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6、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 用

16、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7、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8、以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篇有三层,前三句写景,中间四句抒情,最终两句争辩,构思严谨。 B、开篇从景色落笔,巧用比方,以壮美的河山衬托自己对祖国河山的酷爱之情。 C、中间四句是诗人缅怀历史陈迹发出的感叹,蕴含着借古讽今之意。 D、篇末一语破的,指出封建帝王的兴亡胜败,都只会给人民带来苦痛和灾难,表达了对民 间疾苦的怜悯。 9、全曲有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主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道诗是已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

17、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 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终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潇洒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哀痛的,毕竞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快乐的,终归自己逃 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呤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袤天际。这两 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衬托,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说明自 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方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争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斗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

18、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 盼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志向了,令人叹可惜。 这首小诗将政治理想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争辩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困难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练习: 1、己亥杂诗这首诗将_ 和_ _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争辩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困难的感情。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前两句中的“_一词干脆描写了诗人的心境。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写照的句子是。此句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仍关切国家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比方。“化作春泥更护

19、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接着为效力的思想感情。今日常用来比方。 3、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作者哪些困难的情感? 4、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索?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从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6、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际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说明作者要为培育下一代做出牺牲。 7、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

20、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方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强壮生长,接着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接着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8.请谈谈你对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 9、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四篇: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裂开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21、照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照旧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胁利诱,最终沉着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

22、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相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行避开,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缺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特殊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坚决果断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扬的力气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表达,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23、上见赠的说明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间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激昂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

24、入卷。他关切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心集权,主见抵抗入侵之敌,反对腐化,怜悯人民。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他宠爱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方创作。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厚的对时政指责之讽。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

25、露感伤情调。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记着文赋体之形成。生平祥见新唐书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始终喜闻乐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

26、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如今的山东诸城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 一份难得的沉重-山坡羊 潼关心古赏析 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心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潼关外黄

27、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为此景所动,“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概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望西都,意踌躇,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万千味道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难受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里作家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难受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生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

28、未央之建筑,民之苦不行言;然而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斗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全部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退隐,对于张养浩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国家需要他时,百姓有了灾难的时候,他不顾自己年已六十,仍坚决果断地自告奋勇,他不再为个人的命运忧虑,不再为官场的险恶所吓倒,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民于灾难的路途。他的感情与思想一下子便从“五柳庄的桃花源里跳了出来,全身心地倾注到对国家与民众的责任上。救灾期间,他“亲登华岳

29、哀痛雨,自舍资财挽救民,“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赢得了“满城都道好官人()的美誉,并且,他一路写下了许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优秀之作,其中用曲调写下的九首怀古曲,成为不朽之作。这九首曲中,最知名的是潼关心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难受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于作者目睹了人民的灾难,故而在路经潼关之时,追古抚今,首先想到的是百姓的苦难,对壮丽之景、帝王功业,并无赞美之情,而是将历史的兴亡与百姓的灾难联系了起来,表达了深刻的主题。特别是最终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以争辩结尾,发表了自己的历史见解,发聋振聩,说明历史上无论

30、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从而一语道破地指出了封建政权与宽阔人民的根本对立性。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曲家之手,往往尤重小令。盖小令一阙中,要具事之首尾,又要言外有余味,所以犯难,不似套数可以任我铺排也。张养浩的这只曲子,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精警深刻,醒人耳目。的另一首骊山怀古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骊山回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以“骊山怀古为题,回顾了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最终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结尾,显示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

31、休无止的破坏,多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宝都化为灰烬,今日的赢家把输家的一切付之一炬,那么谁能保证他不是明天的输家呢?如此看来,这输输赢赢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剧烈而又冷静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燃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北邙山怀古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作者的兴亡之感: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起首便渲染出凄怆悲凉的气氛。这些安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们,生前把荣华富贵、风云庆会享受个够,然而,死后也不过是北邙山下的一扌不土。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万事皆休。那么,

32、生前的尊贵与否,死后的衰荣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结句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语气冷隽悲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张养浩的怀古组曲,站在对人生的深刻透视、对历史的大彻大悟的高度,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气概苍莽雄浑,感慨深厚悲壮,风格质朴古拙,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与气魄。 张养浩在人生的最终时刻,除了怀古组曲外,还用了一系列反映当时赈灾过程的作品,如: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得白发满头新。 前两句所言情景,与史书本传所载的“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是完全吻合的。为百姓如此鞠躬尽瘁,赢得“满城都道好官人的赞誉,而作者本人却认为,为百姓应当更

33、加尽心尽职。中的一首表达了这种心情: 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转变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面对着众多的灾民,严峻的旱情,政府的赈粮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虽然他个人曾上奏天子,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并带头拿出自己的财物作为救济之用,但严峻的灾情又不是个人区区之力所能回转的。在心焚如火的状况下,不免产生了“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转变做金珠的幻想。元史本传载,张养浩“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苦痛,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张养浩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

34、一曲为国为民的绝唱。 张养浩曲子总的特色是立意高远,感情深厚,气概雄浑,结构严谨。在这总的特色之下,每一类曲子又自有特色。写景曲轻快自然,飘逸闲适如行云流水;怀古之作境界阔大,沉郁雄浑,能够高度地概括出历史进展的必定规律;写官场仕途之作深刻悲怆,揭示出官场的本质和为官的奄奄一息;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深远而感伤,将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捧献在读者面前 第五篇: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精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化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

35、,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精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育学生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实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帮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 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快速进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多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日就让我

36、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保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关心,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倒戈,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

37、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沉着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其次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一范读。接受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诵。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裂开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终两句要节奏放慢

38、但要大声。 2、全班齐读四首古诗。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投影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受,指被朝廷选拔。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芜冷落。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受命运。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一总体把握: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讨明确: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至死不屈的坚毅决心。这一点学生比较简洁把握,不必花太多时间 二具体把握:小组探讨沟通,组织班级沟通。 学生活动:每小组举荐一名代表在班级

39、发言。 老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沟通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关心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紧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裂开,局势紧急,个人命运也动乱担忧,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力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方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

40、途。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境况。诗歌很奇异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洁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达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

41、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杀身成仁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竞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静默感受爱国情怀。 八、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九、小结: 诗歌是激qing的产物,不是带着剧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需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化体会诗人情感;实行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qing。盼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个

42、别检查背诵。 二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二、品尝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索:该诗最能表达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组织班级沟通,发挥想象,感受意境,联系实际,体会真情。老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探讨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外表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 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衬托,在色调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 三、再次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更深化体会有着爱国情怀之人的人格魅力。 四、拓展延长:全班沟通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