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生物大分子操作技术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94241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生物大分子操作技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生物大分子操作技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生物大分子操作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生物大分子操作技术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分分分分 子子子子 生生生生 物物物物 学学学学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第五章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及蛋白质操作技术2023/1/12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第五章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2023/1/123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从从20世世纪纪中中叶叶开开始始,分分子子生生物物学学研研

2、究究得得到到高高速速发发展展,主主要要原原因因之之一一是是研研究究方方法法,特特别别是是基基因因操操作作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基因因操操作作主主要要包包括括DNA分分子子的的切切割割与与连连接接、核核酸酸分分子子杂杂交交、凝凝胶胶电电泳泳、细细胞胞转转化化、核核酸酸序序列列分分析析以以及及基基因因人人工工合合成成、定定点点突突变变和和PCR扩扩增增等等,是是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技术。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第五章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2023/1/124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3、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v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使之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使之进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并进行持续进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并进行持续稳定的繁殖和表达。稳定的繁殖和表达。v基因工程技术是核酸操作技术的一部分,只不过基因工程技术是核酸操作技术的一部分,只不过它强调了外源核酸分子在另一种不同的寄主细胞它强调了外源核酸分子在另一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的繁衍与性状表达。中的繁衍与性状表达。v事实上,这种跨越物种屏障、把来自其它生物的事实上,这种跨越物种屏

4、障、把来自其它生物的基因置于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是基因基因置于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是基因工程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根本特征。工程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根本特征。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5第五章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v内容:内容:1.重组DNA技术回顾2.DNA基本操作技术3.RNA基本操作技术4.基因克隆技术5.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2023/1/125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6第一节第一节 重组重组DNA技术回顾

5、技术回顾2023/1/126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v三大成就三大成就n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n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 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n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9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91982美、英批准使用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美、英批准使用

6、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胰岛素;Sanger等人完成了入噬菌体等人完成了入噬菌体48,502bp全序列测定。全序列测定。1983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物。1984斯坦福大学获得关于重组斯坦福大学获得关于重组DNA的专利。的专利。1986GMO首次在环境中释放。首次在环境中释放。1988J.D.Watson出任出任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1989DuPont公司获得转肿瘤基因小鼠公司获得转肿瘤基因小鼠-Oncomouse。1992欧共体欧共体35个实验室联合完成酵母第三染色体全序列测定。个实验室联合完成酵母第三染色体全序列测定。1994第一批基因

7、工程西红柿在美国上市。第一批基因工程西红柿在美国上市。1996完成了酵母基因组完成了酵母基因组(1.25107bp)全序列测定。全序列测定。1997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获得克隆羊。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获得克隆羊。2000完成第一个高等植物拟南芥的全序列测定。完成第一个高等植物拟南芥的全序列测定。2001完成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2004中国科学家完成家蚕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中国科学家完成家蚕基因组全序列测定。2005中、美、日科学家联合完成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中、美、日科学家联合完成基因组全序列测定。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8、生命科学学院10第一节第一节 重组重组DNA技术回顾技术回顾v重重组组DNA的的核核心心是是用用限限制制性性核核酸酸内内切切酶酶和和DNA连连接酶对接酶对DNA分子进行体外切割和连接。分子进行体外切割和连接。v限限制制性性核核酸酸内内切切酶酶能能够够识识别别DNA上上的的特特定定碱碱基基序序列列并并从从这这个个位位点点切切开开DNA分分子子。第第一一个个核核酸酸内内切切酶酶EcoRI是是Boyer实实验验室室在在1972年年发发现现的的,它它能能特特异异性性识识别别GAATTC序序列列,将将双双链链DNA分分子子在在这这个位点切开并产生具有粘性末端的小片段。个位点切开并产生具有粘性末端的小片段

9、。v早早在在1967年年,世世界界上上有有5家家实实验验室室几几乎乎同同时时报报道道了了DNA连接酶。连接酶。2023/1/1210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1 几种主要几种主要DNA内切酶所识别的序列内切酶所识别的序列及其酶切末端及其酶切末端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2 DNA连接酶能把不同的连接酶能把不同的DNA片段连接成一个整片段连接成一个整体。体。a.DNA的粘性末端;的粘性末端;b.DNA的平末端;的平末端;c.化学合成的具有化学合成的具有EcoR

10、I粘性末端的粘性末端的DNA片段。片段。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3第一节第一节 重组重组DNA技术回顾技术回顾v仅仅仅仅能能在在体体外外利利用用限限制制性性核核酸酸内内切切酶酶和和DNA连连接接酶酶进进行行DNA的的切切割割和和重重组组,还还不不能能满满足足基基因因工工程程的的要要求求,只只有有将将它它们们连连接接到到具具备备自自主主复复制制能能力力的的DNA分分子子上上,才才能能在在寄寄主主细胞中进行繁殖。细胞中进行繁殖。v具具备备自自主主复复制制能能力力的的DNA分分子子就就是是分分子子克克隆隆的的载载体体。病病毒毒、噬噬菌菌体体和和质质粒粒等

11、等小小分分子子量量复复制制子子都都可可以以作作为为基基因因导导入入的的载载体。体。v获获得得了了用用外外源源DNA片片段段和和载载体体分分子子重重组组而而成成的的杂杂种种DNA分分子子后后,还还必必须须通通过过一一个个被被称称为为细细菌菌转转化化的的过过程程将将其其重重新新导入到寄主细胞中,才能保证重组导入到寄主细胞中,才能保证重组DNA分子的增殖分子的增殖2023/1/1213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4第一节第一节 重组重组DNA技术回顾技术回顾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切割DNADNA

12、连接酶连接酶生成生成3-5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聚合酶探针标记、补平探针标记、补平3末端末端反转录酶反转录酶cDNA合成合成多聚核苷酸激酶多聚核苷酸激酶5磷酸化、探针标记磷酸化、探针标记末端转移酶末端转移酶3末端多聚尾末端多聚尾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3切除末端磷酸基切除末端磷酸基DNA外切酶外切酶3末端切除单核苷酸末端切除单核苷酸噬菌体噬菌体DNA外切酶外切酶5末端切除单核苷酸末端切除单核苷酸重组重组DNA实验中常见的主要工具酶实验中常见的主要工具酶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5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1.核酸凝胶电泳技术v自从琼脂

13、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被引入核酸研究以来,按分子量大小分离DNA的凝胶电泳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分析鉴定重组DNA分子及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重要实验手段。v基本原理: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通常会带电荷。将其放置到电场中,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的电极。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与电场强度和电泳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与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摩擦系数是分子大小、极性及介质粘度的函数。根据分子大小、构型或形状的差异和带净电荷数,可通过电泳将蛋白质或核酸分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彼此分离。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6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

14、术1.核酸凝胶电泳技术v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之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呈离子化状态,DNA和RNA多核苷酸链称为多聚阴离子,把它们放置在电场当中,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这就是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DNA片段的基本原理。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7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1.核酸凝胶电泳技术v琼脂糖凝胶分辨DNA片段的范围为0.250kb之间。v聚丙

15、烯酰胺凝胶的分辨范围为1到1000个碱基对之间。v凝胶浓度的高低影响凝胶介质孔隙的大小,浓度越高,孔隙越小,其分辨能力就越强。v在凝胶电泳中,加入溴化乙锭(EtBr)染料对核酸分子进行染色,然后放置在紫外光下观察,可灵敏而快捷地检测出凝胶介质中DNA的谱带部位,即使每条DNA带中仅含有0.05g的微量DNA,也可以被清晰地检测出来。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8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 溴化乙锭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其对DNA分子的插入作用。由于插入了溴化乙锭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的条带便呈现出橘黄色荧光,易于鉴定。2023

16、/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9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 普通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很难分离大于50kb的DNA分子,而要进行超大分子研究,要用到脉冲电场凝胶电泳。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2.细菌转化与目标DNA分子的增殖v所谓细菌转化,是指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来自另一种细菌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遗传改变的生命过程。提供转化DNA的菌株叫作供体菌株,接受转化DNA的细菌菌株则被称为受体菌株。v将快速生长中的大肠杆菌置于经0预处理的低渗氯化钙溶液中,使细胞膨胀形成

17、原生质球,与外源DNA形成粘附在细胞表面的复合物。42下做短暂热刺激,复合物便会被细胞所吸收。在全培养基中生长一段时间使转化基因实现表达,就可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中分离转化子。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1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2.细菌转化与目标DNA分子的增殖v细菌转化方法除了上述的CaCl2还有电击法,利用电脉冲使细胞膜穿孔,外源DNA进入从而实现转化。v利用噬菌体颗粒能够有效将DNA注入到宿主细胞这一特点,科学家又发明了DNA分子的体外包装法。如右图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2第二节第二节

18、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3.聚合酶链式反应v聚合酶链式反应,即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它可以快速将极微量的目的基因或某一特定的DNA片段扩增数十万乃至千百万倍。v基本原理:首先将双链DNA分子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并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新合成的DNA链的起点,由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的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在模板DNA链两端的退火决定的。DNA解链(变性)、引物与模板DNA相结合(退火)、DNA合成(延伸)三步,被不断重复。多次循环之后,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双链DNA数,即两

19、条引物位点之间的DNA区段的拷贝数,理论上的最高值是2n。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3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3.聚合酶链式反应v具体过程:n首先将含有待扩增DNA样品的反应混合物放置在高温(约94)环境下加热1min,使双链DNA变性,形成单链模板DNA;n然后降低反应温度(约56)冷却1min,使引物与两条单链模板DNA发生退火作用并结合在靶DNA区段两端互补序列位置上;n最后,72左右保温1至数分钟,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引物的3-端加入脱氧核苷三磷酸,并沿着模板按5 3方向延伸,合成新生DNA互补链。以上循环在同一个PCR管中

20、进行。反应物加完后,温度由PCR仪调整,程序完成后可以拿到产物。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4 多次循环之后,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双链多次循环之后,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双链DNA数,数,即两条引物位点之间的即两条引物位点之间的DNA区段的拷贝数,理论上的最高区段的拷贝数,理论上的最高值是值是2n。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5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4.实时定量PCRv具体实时荧光定量 PCR 就是 通过对 PCR 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对起始模板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在实时

21、荧光定量 PCR 反应中,引入了一种荧光化学物质,随着PCR 反应的进行,PCR 反应产物不断累计,荧光信号强度也等比例增加。每经过一个循环,收集一个荧光强度信号,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6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4.实时定量PCRv一般而言,荧光扩增曲线扩增曲线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荧光背景信号阶段,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和平台期。只有在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PCR 产物量的对数值与起始模板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选择在这个阶段进行定量分析。v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22、中的一些重要因素:nCt值。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nCt值与起始模板的关系,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可利用来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7v实时荧光定量PCR中荧光化学,荧光定量pcr所使用的荧光化学可分为两种: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现将其原理简述如下:vTaqMan荧光探针: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

23、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vSYBR荧光染料: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8TaqMan荧光探针荧光探针SYBR荧光染料荧光染料2023/1/12南京农业大

24、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9第二节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4.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v从生物组织细胞提取出全部DNA将其切成预期大小的片段,分别与载体连接,转入受体细菌或细胞,形成克隆。这样每一个细胞接受了含有一个基因组DNA片段与载体连接的重组DNA分子,而且可以繁殖扩增,许多细胞一起组成一个含有基因组各DNA片段克隆的集合体,就称为基因组DNA文库。如果这个文库足够大,能包含该生物基因组DNA全部的序列,就是该生物完整的基因组文库。v基因组DNA文库可用于分离特定的基因片断、分析特定基因结构、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还可用于全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构建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2023

25、/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0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过程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1第三节第三节 R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1.总RNA的提取vRNA易遭降解,实验要求较严格。总RNA提取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LiCl法、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TriZol)。v异硫氰酸胍法(TriZol)原理:vTRIZOL试剂中的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胍和苯酚,其中异硫氰酸胍可裂解细胞,促使核蛋白体的解离,使RNA与蛋白质分离,并将RNA释放到溶液中。当加入氯仿时,它可抽提酸性的苯酚,而酸性苯酚可促使RNA进入水相,离心后可形成水相层和

26、有机层,这样RNA与仍留在有机相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开。水相层(无色)主要为RNA,有机层(黄色)主要为DNA和蛋白质。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2第三节第三节 R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2.mRNA的纯化vmRNA的分离方法较多,其中以寡聚(dT)-纤维素柱层析法最为有效,已成为常规方法。v利用mRNA的Poly A结构,试剂盒提供一种生物素化寡聚dT引物,与Poly A杂交,形成生物素化寡聚dT-mRNA的杂交体,然后利用生物素与抗生物素蛋白的结合作用以链抗生物素-顺磁颗粒(SA-PMPs)结合杂交体,形成生物素化寡聚dT-mRNA-SA-PMPs

27、复合物,再利用磁性吸附作用以磁性条吸附复合物中的SA-PMPs颗粒,最后利用高严紧度盐溶液中分子杂交体磁性减弱,杂交体中生物素化寡聚dT引物与mRNA分离,从而纯化得到mRNA。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3PolyATtract mRNA的分离纯化过程简图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4第三节第三节 R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3.cDNA的合成的合成vcDNA的合成包括第一链和第二链cDNA的合成。第一链cDNA的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为cDNA,有反转录酶催化,该酶合成DNA时需要引物引导,常用引物是ol

28、igo dT。第二链合成是以第一链为模板,由DNA聚合酶催化。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5第三节第三节 R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4.cDNA文库的构建vcDNA 文库是指某生物某发育时期所转录的全部 mRNA 经反转录形成的 cDNA 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形成的克隆的集合。经典 cDNA 文库构建的基本原理是用 Oligo(dT)作逆转录引物,或者用随机引物,给所合成的 cDNA 加上适当的连接接头,连接到适当的载体中获得文库。v步骤:在获得高质量的 mRNA 后,反转录合成cDNA,合成接头的加入、将双链 DNA 克隆到载体中去、分析 cDNA 插入

29、片断,扩增 cDNA 文库、对建立的 cDNA 文库进行鉴定。这里强调的是对载体的选择,常规用的是 噬菌体,这是因为 DNA 两端具有由12个核苷酸的粘性末端,可用来构建柯斯质粒,这种质粒能容纳大片段的外源 DNA。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6第三节第三节 RNA操作技术操作技术5.基因文库的筛选v基因文库的筛选是指通过某种特殊方法从基因文库中鉴定出含有所需重组DNA分子的特定克隆的过程。筛选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n核酸杂交法核酸杂交法nPCR筛选法筛选法n免疫筛选法免疫筛选法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7

30、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v在多细胞的高等生物个体水平上,人们用克隆(clone)表示由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同一物种的两个或数个个体组成的群体。从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的单卵双生子(monozygotic twins)便是属于同一克隆。v在细胞水平上,克隆一词是指由同一个祖细胞(progenitor cell)分裂而来的一群遗传上同一的子细胞群体。v在分子生物学上,人们把将外源DNA插入具有复制能力的载体DNA中,使之得以永久保存和复制这种过程称为克隆。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8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1.RACE技术技术v是用于

31、从已知cDNA片段扩增全长基因的方法,它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基因片段内部特异引物,由该片段向外侧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序列。用于扩增5端的方法称为5RACE,用于扩增3端的称为3RACE。v已知cDNA序列可来自序列表达标签、减法cDNA库、差法显示和基因文库筛选。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9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1.RACE技术技术v5 RACEv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已知基因片段内部。特异性引物启始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v RNase混合物降解模板mRNA,纯化cDNA第一条链。v 用末端转移酶在cDNA链3端加入连续的dCTP v

32、以连有oligo(dG)的锚定引物和基因片段内部特异的nested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期得到目的片段,并可用nest PCR进行检测。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0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1.RACE技术技术v3RACEv是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连有可以和polyA配对的oligo(dT)的锚定引物启始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v用RNaseH 降解模板mRNA。v用通用锚定引物和基因片段内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3片段,并可用nest PCR的方法继续进行检测和扩增。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

33、学学院41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2.应应用用cDNA差差示示法法分分析析克克隆隆基基因因vcDNA差示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AD)充分发挥了PCR能以指数形式扩增双链DNA模板,仅以线形形式扩增单链模板的特性,通过降低cDNA群体复杂性和更换cDNA两端接头等方法,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片断。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2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3.Gateway大规模克隆技术大规模克隆技术vGateway克隆技术是利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之间发生的位点特异性的

34、重组整合与切出反应。整合反应是由Int(integrase)和 IHF(Integration Host Factor)催化的。attB和attP之间的重组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DNA的5和3端含有attL和 attR位点。切出的重组反应需要IHF,Int 和 Xis蛋白的参与。在插入E.coli 基因组DNA 的的噬菌体基因组DNA的5 和3 端的attL和 attR位点发生位点特异性的重组,重新在形成lambda DNA 的attP位点和E.coli 基因组DNA 的attB位点。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3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3.

35、Gateway大规模克隆技术大规模克隆技术v相对酶切构建载体来说,该技术具有需时短、操作简单、易于各实验室交流的特点,即只需通过简单、高效的BP 和LR 反应就可实现把PCR 产物定向转入克隆质粒和表达质粒,实现PCR 产物在各种质粒间的转移。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4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4.基因的图位克隆法基因的图位克隆法v所有具有某种表现型的基因都可通过该法克隆得到。首先,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将目的基因定位到某染色体的特定位点,并在其两侧确定紧密连锁的RFLP或RAPD分子标记。v通过对许多不同的生态型及大量限制性内切酶和杂交

36、探针的分析,找出与目的基因距离最近的RFLP标记,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将位于这两个标记之间的基因片段克隆并分离出来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5第五节第五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既是技术所推动的也是受技术限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方法水平的高低。蛋白质研究技术远比基因技术复杂和困难。蛋白质组的研究实质上是在细胞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的平行分离和分析,往往要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因此,发展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研究技术平台是现在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任务。

37、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6第五节第五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1.双向电泳技术双向电泳技术v蛋白质组研究的发展以双向电泳技术作为核心。v双向电泳(2-DE)由OFarrells于1975年首次建立并成功地分离约1 000个E.coli蛋白,并表明蛋白质谱不是稳定的,而是随环境而变化。v双向电泳原理简明,第一向进行等电聚焦,蛋白质沿pH梯度分离,至各自的等电点;随后,再沿垂直的方向进行分子量的分离。v首先,极高的重复性使有机体的参考图谱,可通过Internet获得,来比较不同组织类型、不同状态的基因表达;其次,高加样量使得2

38、-DE成为一项真正的制备型技术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7第五节第五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1.双向电泳技术双向电泳技术pH3pH10IEFSDS 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8第五节第五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2.蛋白质印迹法蛋白质印迹法v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蛋白质技术可能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ing),又称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ing)。v原理: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

39、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49第五节第五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2.蛋白质印迹法蛋白质印迹法v免疫印迹法程序可分为五个部分:免疫印迹法程序可分为五个部分:n蛋白样品的制备n经过SDS-PAGE分离的样品n分离的蛋白转移到膜载体上,转移后将膜上未反应的位点

40、封闭起来以抑制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n用固定在膜上的蛋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非标记抗体(一抗)结合n洗去未结合的一抗,加入酶偶联或放射性标记的二抗,通过显色或放射自显影来检测蛋白。2023/1/1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50第五节第五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2.蛋白质印迹法蛋白质印迹法v用于二级抗体的检测有以下三种:n放射性标记的抗体n与酶偶联的抗体n与生物素相偶联的抗体3.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v蛋白质组学中最有意义的突破是用生物质谱鉴定电泳后分离的蛋白质。该技术是一种超灵明的技术,从理论上说,仅需少量样品就可获得误率低于百万分之一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