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章)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区域经济背景区域文化、历史背景区域人口分析区域劳动力分析区域政策效应分析2、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内容(1)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区域差异三种:自然差位势差趋势差1、区域经济概念 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概念概念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农业、采掘业、水电业、森林工业原料指向原料指向:钢铁、建筑材料、化学工业中的化纤、人造树脂;棉纺工业、制糖业。消费市场指向消费市场指向:服务业、金融业;玻璃制造业、家具制造、食品工业劳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纺织、服装、制鞋、塑料制品、烟草高科技指向:高科技指向: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
2、新材料交通枢纽指向:交通枢纽指向:临海型产业、临河型、临空型,日本的临海型钢铁工业、临空型微电子工业区域利益追求区域利益最大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区域发展只能走特色经济的道路。劳动分工规律平面拓展:部门、行业分工空间深化:地域分工(4)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狭义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给水排水设施、能源电力设施、电信通信、防洪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社会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等。二、区域文化、历史背景分析二、区域文化、历史背景分析1、区域文化的含义中国儒家文化,“中庸”德意志民族“精确”文化印度“精神”文化2、区域历史基础分析的内容(1)区域历史沿革行政级别设置和隶属关系(2)重要经济
3、社会历史事件20世纪初,沪宁陆路通车大庆油田开发武汉钢铁厂建立长江大桥的通车(3)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苏联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70年代“三线”建设、大规模屯垦移民80年代沿海开放高速公路网建设三、区域人口分析三、区域人口分析1、人口结构(1)性别结构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即人口的性别构成。两种表示方法:以男性与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表示。以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表示,即以女性人口数为100,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年龄组划分:国际上:0-14少年儿童组15-64青年或成年组65以上老年组我国划分为六组:0-6学龄前儿童7-12适龄小学组13-15适龄初中组16
4、-18适龄高中组男16-59、女16-54适龄劳动人口60以上老年人衡量指标: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老年指数(又称老人、儿童比例,即老少比),抚养指数(抚养指数(又称负担系数)等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迁移划分方法:划分方法:农业,包括林业、狩猎业和渔业在内;第一产业第一产业采矿、采石业;制造业,或称加工工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电力、煤气和供水;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旅馆旅游业等);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金融保险业;公共和社会服务。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
5、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它行业。2、人口增长分析(4)民族构成(1)自然增长分析出生率出生率是指一个区域一年中新生婴儿数与总人口数的比率。死亡率死亡率是指一个区域一年中死亡人数同总人口数的比率。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率,它反映了区域人口在出生和死亡相互作用下的人口自然增减状况。育龄妇女育龄妇女是指处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一般指年
6、龄在15-49岁的妇女。育龄妇女生育率育龄妇女生育率是指一年中新生婴儿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之乘积就等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年轻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成年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衰老型。低出生率,高死亡率。4 3 2 1 0 1800 18401850 18601910 1990年年出出生生率率与与死死亡亡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2)机械增长分析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通常用机械增长率表示。机械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地区(城市)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7、。机械增长率为负,说明区域人口为净迁出,为正则说明为净迁入。3、人口素质分析(1)身体素质人口的身体素质受遗传和其它先天因素、营养及地方病等的影响。指标主要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地方病发病率等。(2)文化技术素质反映人口文化技术素质的指标主要有: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小学普及率、中学普及率、专业技术人员占劳动人口比重等。文化人口比重文化人口比重。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6岁以上总人口的比重。文盲、半文盲率文盲、半文盲率,即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不足1500个的人口所占百分比。文化程度构成文化程度构成
8、。指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等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以万人指标(即平均每万人口中各种文化人口的数量)计。教育普及程度教育普及程度。指各级学校的就学率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率。中小学就学率中小学就学率用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占中小学适龄人口数的比重表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率分别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四、区域劳动力供给分析四、区域劳动力供给分析1、区域劳动力的质和量、区域劳动力的质和量 量:量: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数量法定最低就业年龄退休年龄我国现行劳动年龄规定:男子1659,
9、女子1654区域劳动力资源数量包括八部分:(1)适龄就业人口参加(2)未成年劳动者/未成年就业者就业人口总体经济(3)老年劳动者/老年就业人口活动人口(4)求业人口(5)就学人口(6)家务劳动人口潜在的劳动力资源(7)军队服役人口(8)其他人口两个相对量指标:劳动力资源率=劳动力人口总量/区域总人口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区域劳动力资源人口总数质:质:三个方面:体质水平区域间差别不太大文化水平接受教育的等级与年限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的年限与等级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生产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专业人员占劳动者的比重2、区域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区域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1)发
10、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失业不同范围类型失业的定义克里希纳(Krishna,R.)公开失业:零工时零收入非公开失业四种计量(认定)标准:时间标准:劳动者一年中劳动的天数或时数低于被定义为充分就业的天数或时数收入标准:一年所获收入低于某种必要的最低额意愿标准:意愿工作的时间大于目前工作的时间生产率标准:劳动者从目前就业中撤出来也不减少产出(2)区域失业类型 公开失业公开失业自愿失业自愿失业能胜任某工作但拒绝考虑而资源闲置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积极寻找但无工可做摩擦性失业劳动力正常流动造成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就业不足就业不足 实际工作时间少于意愿工作时间伪装的就业不
11、足伪装的就业不足 所做工作只需要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 因无工可做而选择非就业活动提前退休提前退休(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1954年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三个假设前提(1)发展中国家经济分两个部门:现代化部门和传统部门。(2)劳动无限供给。(3)工资水平不变。3、教育成本与收益、教育成本与收益(1)教育成本个人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社会成本(2)教育收益个人收益经济收益:较高的经济收入年龄收入曲线非经济收益:间接受益职业适应性和职业选择机动性较合理的安排支出健康的身体社会收益经济收益/直接收益:区域社会产出增加非经济收
12、益/间接收益:国民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政治社会参与能力提高(3)教育的成本)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收益分析加里贝克尔教育投资收益率模型根据投资收益率来做决定要求性状良好的年龄收入曲线明瑟收入法(雅各.明瑟)五、区域政策效应分析五、区域政策效应分析(1)区域政策(2)区域政策目标:一般认为三个最主要目标:快速增长稳定增长平衡增长 我国:我国: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为前提的平衡增长 胡弗胡弗20世纪70年代:增进个人福利、机会、平等和社会和谐 陆大道陆大道(1999):区域政策实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缩小地区间差异为目标;二是实施技术开发为目标。(3)区域政策工具直接控制措施:间接控制措施:(4)区域政策效应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方法: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习题: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