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990470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山东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卷能力练习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以下是对生物体 ATP 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ATP 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 O2 的大量消耗B.ATP 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C.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一定是永无休止的D.ATP 与 ADP 中的“A”都是指腺苷,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C2、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的稀释B.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

2、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茵落【答案】D3、某版本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诸多探究实践活动供师生选择,其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的()这一基本理念。A.核心素养为宗旨B.内容聚集大概念C.教学过程重实践D.学业评价促发展【答案】C4、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C.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答案】B5、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

3、.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答案】D6、某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 200 个碱基,一条链上 A:T:G:C=1:2:3:4,则该 DNA 分子()。A.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100 种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20 个C.四种含氮碱基 A:T:G:C=3:3:7:7D.含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C7、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属于()A.演示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课外实验【答案】B8、下列关于“小鼠走迷宫”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B.实验目的是

4、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D.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答案】D9、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A.探究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伴随教授实验D.模仿式实验【答案】C10、生物学课程中涉及较多的实验,实验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的最终效果。因此,每一堂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下列有关教师实验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节省经费,可购买萎蔫、变黄的菠菜B.课前认真检查实验设备,并多准备一套备用器材C.只需选生物课代表作为

5、实验小助手,帮助教师巡查各组实验D.实验课和其他课程一样,只需要课前认真备课,写好实验方案即可【答案】B11、糖尿病形成,除了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外,还和以下几个器官的异常有关?()A.脾脏B.肝脏C.肾脏D.心脏【答案】C12、C4 途径中,CO2 的受体是()。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答案】B13、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 RNA 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 RNA 最可能是()。A.遗传物质B.tRNAC.mRNAD.rRNA【答案】C14、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

6、变成翼,适于飞行B.根尖分生区形成的根毛,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吸收C.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D.神经元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处理【答案】B15、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 分子,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 DNA 和基因的行为【答案】C16、不同表现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过哪种途径?()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

7、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答案】C17、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A.结缔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D.上皮组织【答案】A18、氮循环更接近封闭循环的生态系统是()。A.河流B.农田C.城市D.原始森林【答案】D19、利用酵母菌酿酒到一定阶段,经取样检测,发现酵母菌数量适宜。但酒精产远低于预期。此时最应该采取的措施().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添加缓冲剂D.添加新鲜培养基【答案】B20、下列基因的传递,不能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D.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答案】C2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

8、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多元学习【答案】A22、同一草原上的羊与牛,狼与羊,人体中的蛔虫与人,双歧杆菌与人,这四种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答案】A23、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B.分裂期核 DNA 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 1:1 或 2:1C.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D.将其置于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

9、分离【答案】B2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A.2 个B.3 个C.4 个D.5 个【答案】C25、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26、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Bb 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A.25%B.32%C.50%D.64%【答案】B27、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B.C.D.【答案】D2

10、8、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基因型 AA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 的为小花瓣,aa 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 R、r 控制,基因型为 RR 和 Rr 的花瓣是红色,rr 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 AaRr 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共有 9 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 4 种表现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 所占的比例约为 1/3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 1/4【答案】B2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A.B.C.D.【答案】B30、一般来说,中年期的人格特点包括()多选A.人格特质稳定不变B.性别角色日趋

11、整合C.内省日趋明显D.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答案】B31、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A.吞噬B.易化扩散C.同向协同转运D.逆向协同转运【答案】C32、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A.虹吸式口器:蝴蝶B.刺吸式口器:蚊子C.舐吸式口器:蜜蜂D.咀嚼式口器:蝗虫【答案】C3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B.丙酮酸彻底分解C.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D.浆细胞合成抗体【答案】A34、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C.所有的消化腺

12、都能分泌消化液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答案】D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C36、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B.C.D.【答案】D37、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 T 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

13、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A38、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B.C.D.【答案】C39、细胞内含 C、H、0、N、P 五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C.催化某一特定的化学反应D.参与光合作用【答案】A40、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A.能产生新基因B.发生的频率高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答案】A41、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

14、出理性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指的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A.生命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社会责任【答案】D42、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处理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其细胞核大部分呈()。A.红色B.蓝紫色C.绿色D.蓝色【答案】C43、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和A.提纲式板书B.表格式板书C.综合式板书D.计算式和方程式板书【答案】B4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

15、+、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韵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4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不包括()。A.演示强化B.语言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答案】A46、关于少年逆反期的表现,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A.为独立自主受阻而抗争B.为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而抗争C.反抗的对象具有迁移性D.逆反期表明少年心理发展受阻【答案】A47、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 ATP 都需要 O2B.只要提供 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 CO2 和 ATPC.无光条件下,线

16、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 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 ATP 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48、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许多重要功能。下列生物功能与细胞膜无关的是()。A.物质吸收和分泌B.信息识别和传递C.免疫D.遗传信息的传递【答案】D49、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毒能力,科学家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抗体基因并成功导入植物体A.获取抗体基因所用的酶是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B.只要导入抗体基因,植物就能产生有活性的抗体C.该事例可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D.转基因植物性状的定向改变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答案】C50、下列选项中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生命活动的是()。A.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B

17、.光反应中 ATP 与 ADP 的动态平衡C.寒冷时动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提高D.血液中 HCO;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材料: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师:

18、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生(小组 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8 分钟)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 分钟)(

19、二)学生独立实验【答案】(1)属于探究性实验。(2)准备阶段: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实验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一遍实验设备、用具,试剂配制要严格掌握一定的浓度、纯度和数量,并注意保存;每种配好的试剂都要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使用辅助教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要点,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如 PPT、录像等。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上课时注意发挥小助手的积极性。教师要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阶段:精心布

20、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若是第一次学生实验,则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二、“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不同食物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与蚂蚁的距离是影响变量单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是本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1)设计该实

21、验教学的导入。(10 分)(2)设计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单一性。(20 分)【答案】(1)创设情境,设疑导思: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死于此”几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这是天意,吓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乃拔剑自刎而死。想一想:蚂蚁受糖的诱惑,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糖的甜味与蚂蚁的取食行为有关吗(由此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导入的问题进一步追问:蚂蚁对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有选择呢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呢由此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探究不同味道的

22、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食物与蚂蚁的距离不同是否也会对蚂蚁的行为有所影响如果用颜色、大小、形状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为实验材料是否会影响此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除了将要探究的味道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条件(颜色、大小、形状、食物和蚂蚁的距离等)均需一致方可。教师归纳总结这种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重点讲解有关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进而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在蚁窝外 20 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 6 个实验点

23、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准备 6 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三、(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

24、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2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 2 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将一条 6-10 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 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 分)【答案】四、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

25、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和修改。(10 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10 分)【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

26、使用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五、材料:种子的萌发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种子萌发的资料,或者向家长了解“春种”时农民要做的事。上课时,在复习种子

27、的结构后,教师请学生谈谈“春种”时农民要做些什么,并请学生把在家萌发的种子拿出来展示。教师发现有个别组没能拿出成果让他们谈一谈原因,有个别组说他们在做实验时水放少了,有个别组说不出原因。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组的实验成功了,而有些失败了,使学生意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鼓励学生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什么环境条件。大多数学生猜测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师选择“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法播放一段种子萌发多组对照实验录像,给予学生提示。然后请各组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其他条件的实验方案。课后执行实验方案。问题:

28、(1)本实验属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简述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8 分)(2)作为一名教师,在这种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应做些什么工作(12 分)【答案】(1)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表述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教师在活动实施阶段应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做一些技术的指导;注意学习时空的开放;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要十分清楚和警惕。六、材料: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

29、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 分)【答案】(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

30、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七、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传染病的定义、流行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根据课标要求,学生

31、能够:(1)说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2)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够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列举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4)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白喉、伤寒等;列举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等。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根据材料:(1)设计本节课

32、的导入。(15 分)(2)简述导入的结构。(15 分)【答案】(1)“传染病”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字眼,说到传染病人们就会想到生病,想到甲型流感、艾滋病等,这种心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由忧到爱的情境:播放歌曲爱在天地间。歌中唱到:“情未了,像春风走来;爱无言,像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相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感人肺腑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其中时,顺势导人:“你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吗歌曲创作于 2003 年,这一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

33、,众志成城,抗击 SARS 病毒带来的非典型肺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人类在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中战胜病魔,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掌控它!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天这节为捍卫自己的健康、民族的健康而展开的学习中来,好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2)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一激起动机一组织指引一建立联系。引起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时,才能从教学之始就

34、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激起动机。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滋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组织指引。导入要给学生指明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要提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

35、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建立联系。导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八、材料:“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教材“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细细咀嚼馒头,感受咀嚼中味道的变化,教师提

36、出问题:“口腔里的什么使馒头变甜的”学生们各自猜想,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牙齿,牙齿咀嚼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舌头,舌头的搅拌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口腔里有唾液。然后,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找到馒头经过咀嚼变甜的原因。问题:(1)上述材料中老师用的是什么类型的教学策略老师采用这一策略的优点有哪些(10 分)(2)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略需要注意哪些要求(10 分)【答案】(1)上述材料中教师用的是探究性教学策。探究式教学比较强调维持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各种技能以及对科学概念、原则和规则的理解。该策主要有以下五个优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

37、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2)探究性学习需要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先前经验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牢固的知识基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需具有以下要求:明确主题;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九、材料:某教师在进行“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学习风格等,认真研究

38、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形成了如下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 ATP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该班学生课堂参与高度、气氛活跃,有利于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本节课拟从一个探究实验入手,通过探究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从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发现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1)结合上述

39、材料,简述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8 分)(2)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学生(12 分)【答案】(1)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如材料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 ATP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即为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分析,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采取适当的策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如材料中“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即是对学生认知及思维方式特点的剖析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如材料中“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40、”。班级整体个性。如“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2)正确进行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的方法:经验分析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观察法。这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过程进行考查的一种方式。资料分析法。这是教师基于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即教师通过已有的相关问卷或专门设计的问卷对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元的统计分析,为教学活动提供更进一步的量化与质化数据。访谈法,即

41、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口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都可为学情分析提供基本的分析依据、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一十、材料:“DNA 是遗传物质”的教学片段一、课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认为,被视为生命中心分子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理由是蛋白质一方面对于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质不仅有二十种基本组成单位,并且形状和大小多样,简单地说,蛋白质是复杂的,这正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条件。直到 1928 年,英国的医学细菌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为人类认识

42、遗传物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二、教师呈现问题 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哪一步?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经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为什么?三、教师展示格里菲思实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组 1:我们认为第四组实验最重要,因为这组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菌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混合,可以转变成有毒的 S 型活菌,是本实验的最大发现。组 2:我们也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四组实验,因为这组实验说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体内的遗传物质还有活性。组 3:我们同意前两组的意见。同时,我们认为,R 型菌由于某种原因稳定地转化成了 S 型菌。五、教师归纳总结,进行追问师:大家说的都是

43、有道理,格里菲思当初做这个实验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已经杀死的 S 型菌里的某种因子促使 R 型菌转变成了 S 型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认为只要找到了构成转化因子的化学物质,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他找到了吗?【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

44、断完善的过程。(2)本课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材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明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共同学习后的结果,即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收获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根据上一个实验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实验。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自然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